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乡村搞产业-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孝仁笑着道:“杨主任还会做菜?”
  “刘局,不瞒你说,我新东方毕业的,三年学厨,两年酒店帮厨,如果不是奶奶身体不好,我可能还在外面酒店当厨子。”
  “哈哈哈!真没看出来,杨主任多才多艺啊,看来今晚上有福了,可以尝尝杨主任的手艺。”
  “只要刘局别嫌弃就行。”
  从两人聊天的语气能够听的出来,关系逐渐走近了一点,少了上午那种领导和下属之前的场面话。
  “诶,杨主任,又中了,你这里的鱼是真好钓啊,很久没钓的这么爽了。”刘孝仁对手里的杆爱不释手。
  对于一个钓鱼爱好者来说,没有比中鱼更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杨振宇在一旁跟着陪笑。
  领导高兴,他就高兴。


第383章 申报示范村
  夕阳从山谷中降下,染红了一片鱼塘,杨振宇和刘孝仁并排而坐,相隔几米远,手上掐着半支没有抽完的烟,眼睛盯着水塘里的动静,显得十分惬意。
  对刘孝仁而言,这种静怡地生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又中!”
  刘孝仁兴奋提起鱼竿,杨振宇见势上去取鱼。
  “杨主任,我看差不多了,一下午掉了大半桶了。”刘孝仁道。
  “嗯,鱼塘周边晚上蚊子多。”杨振宇取下鱼,从刘孝仁手上接过杆子收了起来,“刘局,你随便走走,等我一会儿。”
  刘孝仁活动了两下腰,沿着池塘往马路边去了。
  杨振宇收起杆子、凳子,提上今天刘局的战果跟了上去。
  “杨主任,留两条吃就行了,其余的放了吧。”刘孝仁看着桶里的鳜鱼道,“又让你破费了。”
  “几条鱼而已,刘局,你太客气了,我全部提回去,处理了用真空包装机给你打包,你给我一个地址,明天加冰给你发过去,市里估计买不到这么好的鳜鱼吧?”
  杨振宇看的出来,刘孝仁对鳜鱼有种特殊的感情。
  刘孝仁没拒绝,也没承认要收,只是指着杨振宇笑了笑。
  开车回到农家乐。
  杨振宇提着鳜鱼去了厨房,穿上围裙,对毛洪琴说:“给刘局泡一杯茶,我上次喝那个白茶。”
  毛洪琴点头去做了。
  杨振宇麻溜地处理好鳜鱼,开始烹饪,烹饪臭鳜鱼讲究细火烹调,和川菜的大开大落烹饪方法有较大差别。
  除了臭鳜鱼外,杨振宇还做了两道自认为拿的出手的徽菜。
  做好亲自端菜上桌,“刘局,让你久等了,尝尝看。”
  刘孝仁看了一眼桌上的菜,觉得杨振宇很用心,然后是用鼻子嗅了一下,满意点头,“嗯~,是这个味儿。”
  接过毛洪琴递上去的筷子,轻轻捻开鱼肉,沾了一点汤汁,喂到嘴里,轻轻一抿,非常满意,点评道:“很久没有尝到这么正宗的臭鳜鱼了,肉质细腻,口感丝滑。杨主任,你的厨艺了不得啊。”
  杨振宇自己也清楚,和徽菜大师们的作品没法比,刘孝仁出于礼貌和客气没有吝啬他的赞美。
  “刘局对美食应该是深有研究,出口成章。”杨振宇微笑道。
  刘孝仁微微一笑,继续享受杨振宇特意为他烹饪的几道菜。
  放下筷子喝口茶,面对对杨振宇,分析道,“杨主任,我实话跟你讲,市里面确有建立乡村振兴产业示范村的想法,不过暂时还停留在设想上,后续的相关工作需要对全市乡村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最迟也要年底才能确定下来。
  不过以你们村现在的资质,完全可以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借着《新村》的社会影响力,早点把资料报上去,我估计问题不大,你应该知道这类示范村的含金量。
  这也为以后市里评估产业示范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来之前听说了,县里钱文学一向支持乡村产业发展道路,杨家湾村完全有资格成为青江县乡村振兴示范村。
  这些头衔都是为以后打基础。”
  刘孝仁点到为止,他知道这些话是杨振宇最想听到的。
  杨振宇承认刘孝仁说话很有水平,似乎什么都说了,似乎什么都没说,听上去就是私底下的正常交流,或者是领导给下属的指导工作,但是话里面透露出来的信息也是可以去深度琢磨的。
  “感谢刘局指导工作,有幸和刘局交流乡村工作经验,醍醐灌顶。”,杨振宇端起茶杯道,“一会儿还要送刘局回县城,就不喝酒了,以茶带酒,敬刘局一杯。”
  刘孝仁脸上挂着笑容,端起茶杯迎了上去,“不出意外,我们今年还会见一面。”
  这句话的意思就够明显了。
  下次见面,或许就是杨家湾村这个产业示范村挂牌的时候。
  刘孝仁喝完茶起身,看着桌上的饭菜道:“杨主任,今晚麻烦你了。”
  “一点都不麻烦,我们这些厨子就是干这个的。”,杨振宇笑着道,“刘局,请!”
  从农家乐出来,杨振宇开车送刘孝仁回到县里,送他进酒店之后,打了一声招呼,开车回了村里。
  快十点了,村委几个干部还在张明康的办公室等着。
  杨振宇走进办公室,几人起身看向他,张明康开口问,“怎么样?”
  杨振宇直接部署工作:“张支书,我们村可以尝试申报一村一品示范村,老干部白酒现在是非常有名气的产品,运营状况良好,应该可以通过。
  另外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也去申报一下,估计到今年年底光是我们村的产业营收就能破亿,通过的几率也很大。
  市里这边还没有出台评估细则,刘局讲了,可能要到年底才有结果。”
  众人都明白了杨振宇的意思。
  杨凤仙道:“我来帮张支书整理资料。”
  杨振宇点了点头,准备离开,走到门口,回头问,“对了,明天西瓜销售的事情安排好没有?”
  张明康道:“市场部刘洲已经通知群里的水果贩子了,上午会有二三十人来拉货,渝市的批发商需要你去联系。”
  “我已经给张姐发消息了,应该也是上午到。”,杨振宇接着问,“电商平台这边安排好了吗?”
  刘娟道:“白天带货的主播和明星很少,我们只联系到了胡海泉老师。我们自己的主播已经准备好了,刚刚还在熟悉稿子。”
  杨振宇点头:“够了,主要是是给市里的考察组看看我们的销售模式。”
  看向杨帆:“记者联系了吗?”
  “市里的记者已经到了,我在县里给他们安排了住宿,县电视台这边之前打过招呼,随时可以派记者下来。”杨帆应道。
  “嗯!”,杨振宇点了一下头,最后嘱咐道,“种植户的采摘工作一定要安排好,张支书明早再提醒一下各个种植户,卖西瓜是值得高兴的事情,面对市里领导和记者摄像头的时候稍微注意一点形象。
  我这个人虽然不太喜欢搞形式,但有时候需要一点形式来画龙点睛。
  张支书,我说的没毛病吧?”
  张明康大笑道:“完全没毛病,我明早亲自下村一趟,《新村》的影响力这么大,杨家湾村一定要注意形象。”
  张振宇玩笑道:“张支书在这方面的经验比我丰富多了。”
  “又拿你张叔开完笑是不是?”张明康笑着责备一句。
  众人跟着大笑起来。


第384章 领导非常满意
  针对这次市里的考察,杨振宇该走的关系走了,该展现的内容也展现了,收到的回馈也是比较理想的,接下来最后一步很重要,如何真实地让村民把钱揣到裤兜里,这也是刘孝仁最想看到的。
  一早,市里和县里的电视台记者都来了。
  刘孝仁坐着县里的公务用车上来,看到记者的时候,略显诧异。
  先上去和杨振宇握了握手,“你们这阵势搞的有点大啊。”
  杨振宇道:“刘局有所不知,这个种植基地刚规划的时候,就有县里和市里的记者过来拍摄报道,现在西瓜成熟准备销售了,他们再过来也算是一个回访,有始有终。”
  解释非常合理,打消刘孝仁等在座各位领导的疑虑。
  即便刘孝仁心里觉得杨振宇有点搞形式的意思,也接受了他的解释,合情合理。
  刘孝仁反过来对记者讲:“辛苦各位媒体同仁了,大家一定要把乡村最真实的一面报到出去。
  杨家湾村有今天的成绩,归功于村民们的勤奋和努力,还有村委班子的创造精神。
  我希望你们报道出去之后,对渝市的其他乡村能够起到一个启发的意义。”
  记者们连连点头。
  这时,微信群里来拉西瓜的水果贩子开着车到了,先行的有四五辆车。
  杨振宇看过去,对考察组说:“刘局,杨主任,各位领导,客户来了,我们直接过去吧?”
  刘孝仁和杨洪波点头。
  “麻烦杨主任带路。”
  杨振宇带着考察组去了四组的瓜地,瓜地离村委比较近,不用领导们走太多的路。
  四组的瓜地今年受损也是最小的,现在地里躺着个头不小的西瓜,等着客户上门。
  一行人到的时候,农户们已经组织起采摘队伍了。
  农户带着遮阳草帽,手上提着一把电子秤,等待客户把车停好。
  刘孝仁主动往马路边上撤了两步,把大路让出来,方便车辆出入,其他人见状,也跟着往路边撤。
  “我们就在这里吧,别去给老乡添堵。”刘孝仁道。
  此时的太阳已经毒辣起来了,晒在各位领导的脸上。
  刘孝仁的额头也布满了汗水,微微皱眉,眯起了眼睛。
  记者的摄像机镜头正在拍摄地里农户顶着大太阳采摘西瓜的场景,他这个乡村振兴局的局长,最应该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父母官,此时更应该和农户站在一起。
  从政几十年,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不一会儿,装满西瓜的皮卡车卷起灰尘开了出去。
  农户也停下来喝口水,休息片刻,刘孝仁走上去慰问道:“老乡,卖了多少瓜了?”
  “领导,刚刚那一车三千多斤。”
  一皮肤黝黑的妇女从地上拿起一瓶矿泉水递给刘孝仁,“领导,喝水!”
  “谢谢老乡,我不喝。”,刘孝仁脸上挂着微笑挥手,继续关心道,“你们种瓜辛不辛苦?”
  “不辛苦,一辈子都在地里刨,已经习惯了,种瓜比种庄稼赚钱。”妇女抬手用袖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嘿嘿笑了起来。
  “你们有什么困难就给村委讲,我们永远是你们的后盾。”
  摄像机镜头正拍摄着刘孝仁和农户在大太阳下交流的场景,每一帧都拍非常清晰。
  农户手里拿着水,脸上挂着笑容,连连点头,“谢谢领导,谢谢政府。”
  “天气这么热,你们也要注意休息,小心中暑。”刘孝仁关心道。
  妇女道:“上午摘不了多少,不打紧,大客户的货,我们下午才上。”
  正说着,三辆大卡车开了进来。
  司机从车上下来,朝杨振宇打了一个招呼,“杨总,张姐叫我下来拉货,今天先上十万斤。”
  杨振宇上去递了一根儿烟:“这会儿太阳大,下午给你上,你们去农家乐坐会儿,喝点冰啤酒,记我账上。”
  “好嘞,杨总。”
  司机嘴上抽着烟,叫上另外两个司机去了。
  刘孝仁他们清楚地听到杨振宇和司机的谈话,还有三辆大卡车真实地摆在眼前,这些都是无法弄虚作假的。
  杨振宇回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