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你好,1983-第9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冀大使在听完之后,不由站起身,向哑巴爷爷深鞠一躬:“孙先生,请接受我的敬意。”
  大使先生,可以说是经历了新中国所有重大的外交事件,能令他真心敬佩的人,也只有寥寥几人而已。
  当年的总理是一位,现在又多出来哑巴爷爷。
  刘青山也顺势说出请求:“大使先生,相关的手续方面,就给您添麻烦了,需要向国际红十字会提交一下申请。”
  “举手之劳,义不容辞。。”
  冀大使满口答应,然后又举起酒杯:“我再敬孙先生一杯,祝先生一行,一路顺风。”
  一顿晚宴,尽欢而散。
  当晚,冀大使又邀请刘青山进行了一次长谈,至于谈话的内容,外人就不得而知。
  第二天早上起来,刘青山想要出去晨练,却被小六子给叫住,小家伙指指窗户外面,只见外面烟雾弥漫,确实不适合进行室外运动。
  刘青山这才想起来,伦敦是有名的雾都啊。
  这个一来是气候的缘故,另外到了冬季,烧煤取暖。
  冬季气压低,导致产生的煤烟在空中不易散去,这才造就了雾都。
  甚至在1952年的时候,还发生了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夺走了一万两千多人的生命。
  “伦敦的天气,实在是糟透了。”
  没法子,刘青山就领着小六子去宾馆的健身房里,完成了晨练。
  等吃过早餐之后,郑小小就带领大家,在城里游览一番。
  次日,两伙人就汇合在一起,踏上归国的航班。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在首都机场降落。
  “回家喽!”小六子一声欢呼,然后遥望城市所在的地方:“快看,上面好像扣着一口大黑锅。”
  远远望去,城市上空确实笼罩着一层烟雾,和伦敦那边,好像也没差多少。
  其实在国内的北方,到了冬天的取暖季节,这种现象也极为普遍,空气质量极差。
  “还是咱们夹皮沟好。”小六子发出一声感慨。
  这话是一点没错,要说空气的清新程度,当然是农村优于城市。
  因为现在的农村,大多数都不用煤取暖,烧出来的柴火烟,也不那么呛人。
  再加上地广人稀,空气当然好了。
  刘青山摸摸她的小脑瓜:“行,明天咱们就回家。”
  出了机场大厅,竟然有一大批人在接机,刘青山便往旁边闪了闪,路作家才是主角。
  前来欢迎的,有文化部门的官员,也有媒体记者,还有一些热心的群众,也都跟着使劲鼓掌。
  对于第一名诺奖获得者,大家都表现出极大的尊敬和热情。
  路作家也简单讲了几句,向各方致谢,然后就乘车去宾馆,回国之后,肯定要参加一些活动的,甚至还有大领导的接见。
  耿领导也邀请刘青山同去,不过这些事情,刘青山就没兴趣掺和了,领着哑巴爷爷等人,直接回家。
  休整几天,将各个公司的事情都安排一番,刘青山也就带上吴桐,回家筹备婚事。
  终于小老四还有首都这边的朋友,要到婚礼临近的时候,再赶回去。
  哑巴爷爷和小六子,当然也同车返回,由李铁负责开车。
  这几天,哑巴爷爷也没闲着,通过首都医学院,开始收购所需的草药。
  只不过前期收购了一波,运到米国,所以有些药材,数量不足。
  看来还真得像哑巴爷爷所说的那样,到了非洲那边,再看看当地有没有合适的替代品。
  其实按照哑巴爷爷的理论,万事万物,存在于天地之间,都会有各自的功效,只不过有许多还没有被掌握和利用。
  车子到了春城,把吴桐送回家,人家也需要准备一番。
  在第二天傍晚,刘青山一行人,也终于回到了夹皮沟。
  十二月末,天气已经十分寒冷,大地也被茫茫白雪覆盖。
  “这回是真回家喽!”
  小六子在村口下车,一溜小跑进了村,洒下一路欢笑。
  “哎呦喂,咱们的新郎倌回来啦。”不少村民都闻讯出来,嘴里打趣着刘青山。
  刘青山乐呵呵地跟大伙打着招呼,还是回家的感觉好。
  “青山回来啦,约摸着你也该回来了,这几天,大伙都惦记着你的婚事呢。”
  老支书和张队长他们也都出来了,还有张杆子,俩手抄着袖:“新郎倌不回来,你们忙活也是瞎忙。”
  说完又转向刘青山:“青山啊,你杆子叔,把大肥猪都给你准备好啦,你就说啥时候动刀子吧?”
  刘青山心里感觉到浓浓的暖意,农村办喜事就是这样,大伙都帮忙张罗。
  聊了一会,刘青山这才和师父他们回家,至于小六子,早就跑回来了。
  先去爷爷家转一圈,然后回到自己的老房子,只见炕上坐着好几位婶子大娘,正在做被褥呢。
  在这个时代,许多东西都是手工,一来是加工的地方比较少,二来也舍不得花工钱。
  炕上扑着红灿灿的被面,里面絮着新棉花,就算再穷的人家,行李被褥也是结婚的时候,必不可少的。
  婶子们手里穿针走线,在被子上缝出来一道道直线,这两年,才刚刚兴起用被罩之类的。
  妇女们手指上都带着个顶针儿,是一个环形的圆箍,戴着像戒指似的。
  表面有一个个细密的小坑儿,缝东西的时候,如果太硬,扎针比较费力,就用这个去顶一下针鼻儿,所以叫顶针。
  在几十年后,刘青山看过一段采访,一个人拿着一枚顶针儿,像那些年轻的姑娘们询问,结果有大部分都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
  农村人在冬闲的时候,喜欢坐在炕上,一边做活儿,一边唠嗑,有时候也猜猜谜语。
  有个谜语就是关于顶针儿的,叫做:不点儿不点儿,浑身净眼儿。
  另外还有一个对应的:不大不大,浑身净把儿。
  “青山回来啦,哈哈,瞧瞧咱们小山子,是夹皮沟最精神的小伙子!”
  队长婶子眉开眼笑地夸着。
  “可不是,等到来年,林芝大姐,就能抱上大胖孙子啦。”杆子媳妇也跟着凑趣。
  母亲林芝坐在炕沿上,也望着儿子笑:她早就盼着这一天呢。
  刘青山的心中,也涌起一种很特别的感情:前世母亲去世的早,根本就没机会享受天伦之乐,这一世,他一定要帮助母亲弥补这份遗憾。
  “青山啊,明天上去,去上上坟吧。”林芝忽然响起来一件大事。
  按照当地的规矩,在家里的男孩子要娶妻的时候,都要去给祖先上坟烧纸。
  大概意思,就是把好消息也传递给祖先。
  家里要添人进口,这是大喜事,所以压坟头的纸,不能用平时烧的黄纸,而是要用红纸,表示这家要有喜事了。
  “娘,我明天就去。”刘青山也觉得,这个消息,必须叫父亲知道,如果父亲泉下有知,也一定会非常欣慰。
  聊了几句,把炕上的杯子做完,这些婶子大娘就各回各家。
  都是互相帮忙,也不用供饭。
  送走了客人,林芝这才跟儿子说道:“三凤,新房还是用西院的大砖瓦房吧,这个老屋,实在有点太旧了?”
  刘青山却笑着摇摇头:“娘,还是老屋有感情,就结在这屋吧,这几天收拾一下,糊糊墙,也就差不多了。”
  反正老家这边,刘青山也就是逢年过节回来,没必要弄新房。
  最重要的是,他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屋里,那感情真不是一般的深。
  “小桐那边,会不会有什么想法?”林芝是女人,所以站在儿媳妇的角度想问题,会不会觉得这老房子太寒酸。
  “娘,没关系的,桐桐也不是嫌贫爱富的。”
  刘青山了解吴桐的性子,知道那丫头,同样对这所老房子有感情,因为这里也是她获得新生的地方。
  正说着呢,就看到爷爷和姥爷这两位老人,合力抬着一个花盆进来,后面跟着哑巴爷爷,手里还托着另一盆。
  花盆上面罩着口袋,估计是担心在外面冻着。
  刘青山和李铁连忙接过来,他已经猜出来是什么花了。
  刘士奎笑眯眯地把口袋轻轻取下来,露出里面绿叶红花的君子兰。
  “三凤啊,这两盆君子兰,花开报喜呢,就摆在新房里好啦。”
  刘士奎准知道,孙子肯定会把这屋当新房的,自己的孙子,当然最了解。
  “好的爷爷。”刘青山答应一声,把花盆摆在柜盖上,屋子里面,顿时变得生机勃勃。
  姥爷也笑眯眯地说道:“花开迎春添富贵,青山啊,这就当你爷爷和姥爷送你的礼物啦。”
  母亲也在旁边笑着点头,而她的眼角,则微微有些湿润,她偷偷聊起衣襟,擦拭一下,脸上的笑容,就变得比盛开的君子兰还要灿烂。
  这时候,姥爷忽然轻咳一声:“芝儿啊,等三凤成完亲,你也是老儿子娶媳妇,大事完毕,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事情喽。”
  “爸……”林芝四十多岁的人,都被老父亲给说得脸上一红。
  刘士奎也点点头:“这么多年,苦了小芝,现在孩子都拉扯大了,日子也好了,也对得起子君,小芝你放心,爹娘都支持你。”
  说完,刘士奎有意无意地瞥了一眼坐在炕沿上的哑巴爷爷。
  刘青山心里,也是一动:虽然叫爷爷,可是师父也才五十多岁呀,放到后世,也不过是大叔级别的。


第918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
  清晨,刘青山和李铁已经起来,慢慢向山上跑去。
  两个人嘴里喷着白气,眉毛上,帽子上,很快就挂上一层白霜。
  旷野上一片银白,大地一片沉寂,只有咯吱咯吱踩雪的声音在响着。
  但是刘青山知道,所有的生机,都在雪下的大地孕育。
  路过那片参园子,看到张大帅正领着守卫人员,在整理一个棚子。
  这是昨晚有野猪从山上下来拱坏的,还好发现的早,要不然的话,棚子里面的参苗,都要给野猪补身子了。
  野猪有一个铁胃,甭管啥东西,有毒没毒的,吃进去都能消化。
  它们常年在林子里拱食,经常会吃下去不少的草药,所以老百姓都说,野猪肚用来治疗胃病,效果比较好。
  张大帅它们一个个都捂得严严实实,头上狗皮帽子,脚上穿着大欤B,一个个就跟林海雪原里面的抗联战士似的。
  刘青山他俩打了个招呼,帮忙把棚子弄好,这才继续上山。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呐……”
  身后传来张大帅嘹亮的唱腔,透着一股子豪气。
  到了木刻楞这边,大熊瞄见刘青山,便连滚带爬地奔过来。
  刘青山往它嘴里塞了点吃的,往周围瞧瞧,没看到那只母熊,就拍拍熊头:“你咋把媳妇还给混没了呢?”
  大熊才不管这些呢,吧唧吧唧吃得挺香。
  估计母熊还是保留原来的习性,早就开始冬眠了。
  等到晨练完毕,哥俩就在木刻楞这边吃早饭,刘青山试探着向哑巴爷爷询问:
  “师父,山上还是不大方便,要不就去我家里住吧?”
  哑巴爷爷手里捏着的馒头在嘴边顿了一下,平和的目光望向这个徒弟,然后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继续默默地吃起馒头。
  刘青山也就不再提这个话茬,但是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安排。
  等他吃完饭回家,母亲已经给他准备好东西,去给父亲上坟。
  大头和二彪子也正好来找他,再加上李铁,四个人一起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