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你好,1983-第9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青山领路,把车都开到博物馆院里,交代保安一声,便带着李铁和这些退伍兵,一起去野菜厂的食堂。
  食堂这边早就预备好酒菜,大伙一共坐了三张桌。
  古俊山,白二爷,金胖子和李研究员还有鲁大叔他们坐一桌,都算是同行,比较有共同语言。
  帮忙的那些人坐一桌,剩下李铁他们坐一大桌。
  刘青山陪着金胖子和李研究员等喝了几杯酒,就又到李铁这桌招呼。
  这桌最安静,大家当兵的时候都养成习惯,吃饭基本不说话。
  而且也没人喝酒,他们押送的都是值钱的物品,免得喝酒误事。
  刘青山也就没敬酒,以茶代酒,跟这些退伍兵碰了一杯。
  李铁低声向他汇报:这一次的货物,果然和刘青山猜测的查不到,有十吨黄金,十几吨俄料玉石。
  出发的时候,李铁联系海明珠,才知道刘青山回了老家,所以李铁就拐到这边。
  “大伙晚上就在野菜厂的宿舍好好休息,等我这边的东西都包装完,咱们一起进京。”
  刘青山想了想,正好就一起去,这样更安全,这几天时间,就叫这些退伍兵,进山溜达溜达。
  秋天的山里,当然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候。
  不过前提是,千万别打猎,这些退伍兵,一个个身手了得,而且专门进行过野外生存训练,都厉害着呢。
  等吃完饭,大部分人就安排在野菜厂的招待所休息,刘青山则带着鲁大叔和白二爷以及李铁等人回夹皮沟。
  天已经黑了,刘青山和李铁各开一辆吉普车,老帽儿上车就嚷嚷:“今晚我就上山看师兄去。”
  “我也去看师父。”李铁也真有此意。
  于是到了夹皮沟之后,李铁开车拉着老帽儿,继续进山,以两个人的本事,当然不需要担心。
  刘青山则陪着白二爷,先去张春雨家。
  张春雨噔噔噔跑进院里:“爹,大哥大嫂,我师父来啦!”
  屋里跑出来几个半大小子,都是挨着肩膀排下来的,围着张春雨叫三哥。
  而张老汉和张春晓两口子,也急火火地迎了出来。
  院里有门灯,所以一片雪亮,张老汉看到白二爷,立刻亲热地抓住白二爷的双手:
  “老哥,这几年可谢谢你了,快点进屋,哈哈,你能来俺家,真是太好啦!”
  白二爷立刻感受到这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徒弟相当于半子,所以咱们都是一家人!”
  刘青山也在旁边溜缝:“对,是这个理儿,我张大爷家一窝小蛋子,不在乎这一个半个的。”
  众人一起大笑,然后把白二爷等人让进屋里。
  至于鲁大叔,来过夹皮沟几回,算是老熟人。
  张家新盖的五间大瓦房,屋里也有伊红英收拾得干净利索。
  把白二爷让到炕沿上坐了,张老大给二爷敬烟,伊红英沏茶,那几个小蛋子则忙着往上端水果和松籽榛子之类的干果。
  “哈哈,大家就都别忙活了,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
  白二爷也瞧得心情舒畅,感觉真没白花心血培养这个徒弟,这一家子都是懂得感恩的。
  “大爷,您尝尝俺们山里的榛子。”
  张家老五从柜子底下,搬出来一个专门砸榛子的大铁家伙,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几个坑。
  这时候还没有那么方便的开果器,农村都用这东西。
  把榛子放到坑里,上面用个家什轻轻一砸,榛子坚硬的外壳就裂开了。
  白二爷也是盛情难却,尝了几粒,满口生香,还真是好东西。
  喝了口茶之后,白二爷打量一下屋里,彩电,冰箱这些高档的家用电器都十分齐全,看来日子过得不错。
  他也知道夹皮沟的情况,看来果然是名不虚传。
  要是换成别的地方,就这一窝小蛋子,都能把这个家给吃穷。
  那句老话怎么说的了: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聊了一会儿家常,白二爷晚上就在这里住了,刘青山也就和鲁大叔告辞。
  随后的两天,大家又起早贪黑忙活,总算是把这些老物件都包装完毕。
  然后从县里的统一食品厂调来十辆大卡车,这才算是把东西都装好,外面再用网兜一罩,每辆车里都有一名退伍兵押运,确保万无一失。
  再汇合李铁的车队,浩浩荡荡,一起出发。
  卡车大队后面,还跟着两辆吉普车,有刘青山和李铁以及老帽儿等人坐镇。
  就算这样,刘青山还是不放心,又把师父也请来押车。
  哑巴爷爷也正好要去首都,汇合米国那边的代表,一起采购治疗艾滋病的中药,所以也就带着小六子一起随行。
  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车队平安抵达,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一路上,除了扎了两次车胎之外,总体还算顺利。
  偶尔遇到一些小故障,司机都是汽车兵出身,很快就排除。
  当晚车队就在影视城这边驻扎,旅途劳顿,大伙都累够呛,早早休息,只是把金胖子和李研究员等人送回家。
  刘青山把准备好的两个大信封,分别塞到二人手中,劳务费是必须的,后续还要麻烦人家呢。
  这些藏品,都需要开具鉴定书。
  李研究员推辞一下,也就收了,等他上了车,金胖子才把信封交还给刘青山:
  “青山老弟,咱们的关系,就不用这个了,你要是再见外,我就把那事满世界嚷嚷去。”
  见他说的真诚,这是真当成朋友相处了,刘青山也就没有再勉强,大不了,以后找机会再弥补好了。
  等到第二天,李铁先带人去把黄金什么的,和海明珠完成交割。
  而刘青山也跟着去了,这俩地方都挨着。
  博物馆的改建已经完成,不过订做的陈列架之类的,还没有就绪,但是运回来的这些物品,已经可以入库。
  不光是这次运过来的,还有琉璃厂宅子那边,也有一批;还有史家胡同老宅子里,也同样有不少。
  “还真得办个博物馆,不然的话,这么多物件儿,真没地方放。”
  鲁大叔乐呵呵地说着,等博物馆成立之后,他就是名义上的馆长,当然高兴了。
  足足忙活了一天,算是全部入库,大伙也算是彻底轻松下来。
  刘青山这才回琉璃厂的家里住了一宿,结果第二天就接到金胖子的电话:
  “青山老弟,我师父要去你那里,不知道方便吗?”
  “好,我这就开车接你们。”刘青山当然满口答应。
  金胖子说不用,他老师也有轿车接送,问明了地址,就撂下电话。
  刘青山也开车拉上师父和小六子,一起赶过去。
  当初,那位老先生的眼疾十分严重,几近失明,是哑巴爷爷出手,这才控制住病情,这次,正好就当复诊了。


第907章 青山博物馆
  “老爷爷,我给你摸摸脉。”小六子又出来打头阵,先给元白先生复诊。
  老先生现在已经年近八旬,有点微胖,乐呵呵地伸出手,摸摸小六子旳脑瓜:“那就有劳小先生喽。”
  一句小先生,叫得小六子抿着嘴乐。
  刘青山假装咳嗽一声:“老六,好好给爷爷诊治,老爷爷可是国宝。”
  小六子点点小下巴:“国宝啊,那不是大熊猫一个级别的?”
  屋子里的人不觉莞尔,童言无忌,大伙就当听乐子了。
  而且老先生也有一段轶事,讲的就是这个,有一年老先生病了,而登门求字的人又非常多。
  老先生就在门上贴了张亲手书写的纸条:大熊猫病了。
  结果怎么着,这纸条也被人给揭走啦。
  小六子像模像样地给老先生诊脉,然后还点点小脑瓜:“是好多了,不过最好还是要针灸两个疗程,巩固一下。”
  老先生大乐,他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前两年,视线模糊,几近失明。
  哑巴爷爷诊治之后,采用针灸和汤剂,双管齐下,收效显著。
  现在除了不能长时间用眼看书之外,瞧东西什么的,都已经无碍。
  对于一个书法大师和鉴定大师来说,眼睛不能视物,实在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虽然先生心性淡泊,一生随遇而安,但是能够摆脱黑暗,享受光明,谁又不想呢?
  随后哑巴爷爷也给老先生诊脉,结论跟小六子也差不多,他手上比划一阵子,大意是说:老哥的身体很硬朗,可以颐养天年。
  事实也确实如此,老先生活了九十多岁,是长寿之人,这跟他的心境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哑巴爷爷给开了方子,至于针灸的事情,就委托给首都医科大学那边,哑巴爷爷在那里带了不少学生呢。
  整个过程中,金胖子都在旁边伺候着,他是师父最小的徒弟,相当于关门弟子,比较受宠爱。
  等诊治完毕,老先生这才乐呵呵地说道:“小金子,你这段时间,就在这边帮忙。”
  金胖子连连点头,他现在也是故宫博物院的研究院,属于专业人士,来指导刘青山的私人博物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这也算是老先生还一点人情,也是刘青山所需。
  嘱咐完徒弟,就开始闲聊,老先生和哑巴爷爷聊得比较多。
  哑巴爷爷虽然年纪要小一些,才六十出头,不过在养生之道上,人家是祖传的,所以老哥俩聊得很是投机。
  要知道,哑巴爷爷唐朝的那位先祖,人称孙老神仙,活了一百多岁呢。
  小六子尽职尽责地当翻译,她长相讨喜,也深得老先生喜爱,最后老先生从手上摘下来一个白玉的扳指,送给小六子。
  小六子多机灵啊,连连摆着小手:“老爷爷,你给别人写字不收钱,我给别人诊治,也不收钱,嘻嘻。”
  老先生大乐:“这个不是诊金,是长者所赐。”
  “噢,那谢谢老爷爷。”小六子这才收下,她的手指头太细,当然戴不上。
  于是就弄个红线系着,挂在脖子上,小脸儿美滋滋的。
  旁边的金胖子则瞧得暗暗心惊:这个扳指,是师父的心爱之物,据说是那位帝王祖先传下来的,就这么送人啦?
  刘青山也知道这物件儿肯定非同寻常,不过想想,老先生和师父都是同一类人,不那么在意这些身外之物,于是也就释然。
  喝了一盏茶,刘青山这才和鲁大叔一起,把那两幅芙蓉图取了过来。
  即便是淡定如老先生者,也不免有些激动,他取出放大镜,开始细看,这一看就是半个多小时。
  “老爷爷,注意不要长时间用眼。”小六子在旁边提醒。
  老先生这才抬起头,微微出了一口气:“就是这幅画没错,莪小的时候……不提了不提了。”
  这一刻,老人脸上的表情十分复杂,他从来不愿意提及自己的身世,可是融入血脉中的那些东西,却是与生俱来的。
  其他人都不说话,估计老先生是在回思过往,所以谁也没有打扰。
  好半天,笑容重新浮现在老人脸上,他望向刘青山:“失而复得,终归是好事,小金子,这件事你负责收尾。”
  金胖子一个劲点头,就差喊一声“嗻”了。
  看完古画,老先生兴致颇高:“今天心里颇不平静,回去之后写几行字,改日叫小金子带过来。”
  刘青山也听懂了,老先生这就相当于开具了一份鉴定书。
  有了这个,任何人就不会再质疑这幅画的真伪,毕竟人家小时候瞧过啊。
  “谢谢先生。”
  刘青山连忙道谢,心里忽然又想起一事:“先生,不知道能不能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