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你好,1983-第7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王老师掏出手绢,擦擦额头上的汗珠:你们不是什么夹皮沟村小来的,你们是从国外回来的吧?
  柳主任的英语不行,不过她会看啊,一瞧小王老师直冒汗的样子,就知道结果了,于是笑着问道:
  “两位同学,你们的英语是怎么学的?”
  “跟我二姐和哥哥学的,他们都在米国的洛城留过学。”小老四是快嘴儿,说话也十分干脆利落。
  乖乖,不得了,一家子两个留学生。
  柳主任心里都服气,这年头,可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出国留学的。
  山杏也补充道:“我们村里,经常有国外的客人和朋友来做生意的,制药厂那边,常年有米国来的叔叔阿姨,我们没事就跟他们聊天。”
  难怪,原来人家有这种基础啊。
  小王老师心里这才稍稍平衡了一些,而柳主任则想到什么:
  一个小山村,哪来的那么多外国人,夹皮沟,这个名字,听着好像有点耳熟啊?
  猛然间,她脑子里面灵光一闪:夹皮沟,不就是全国都大名鼎鼎的第一个十万元村嘛!
  这下子,所有的疑问都彻底消散。
  “对了主任,我和山杏,还喜欢画漫画编故事,您知道葫芦娃吧,葫芦娃脑门上的标记,就是我们给美术厂提的建议。”
  小老四又想起来一件事,这个倒不是她显摆,主要是担心学校不收她们。
  山杏也点点小脑瓜:“青青表姐的美术厂,准备拍摄统一小姐妹的动画片,介绍一些科学常识,我们还给写了好几个小故事呢。”
  这下真捡到宝了。
  柳主任站起身,先和刘青山握握手,然后又慈爱地摸摸两个小姑娘的脑瓜:
  “欢迎你们加入新学校。”
  老四老五当然能听明白,两个小家伙齐齐向柳主任鞠躬,然后伸出小巴掌,在空中啪的击了一下。
  要是刚见面的时候,两个小丫头敢做这种动作,肯定会引起柳主任的不满。
  但是此刻在柳主任眼里,却只觉得她们天真可爱,灵性并没有因为古板的教育而泯灭。
  刘青山也彻底放心,笑呵呵地望着妹妹,心中也荡漾着浓浓的骄傲。
  “柳主任,我下学期正好接初一,不如就把她们分到我们班级吧?”
  张老师早就动了心思,这样的好学生,也会给老师涨脸的。
  柳主任未置可否地笑了笑,然后向小老四问道:“你们村里的小学,还应该有像你们这样的孩子吧?”
  “嗯。”老四点点头:“平时我和山杏是成绩最好的,还有小曼和锁柱他们几个,也都很棒的。”
  而山杏则更机灵:“主任,要不也叫他们都来试试?”
  都是一块长起来的小伙伴,感情当然好,就像张小曼,得知老四老五来首都上学,都哭了好几场呢。
  刘青山也是心中一动:这样好像也不错,夹皮沟将来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
  而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供孩子在首都读书,对别人或许有些困难,但是对夹皮沟的村民来说,这都根本不是事儿。
  于是他也笑着说道:“柳主任,还有不少乡亲们都跟我说过这事呢,还请您多帮忙。”
  别的不敢说,给老师逢年过节的,发一张龙腾商厦的购物卡,还是不成问题的。
  或者是,夹皮沟山货店的购物卡也成。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刘青山留着妹妹出了校门,小老四就张罗着往村里打电话,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张小曼他们,也都来进行测试。
  消息传回夹皮沟,老支书用大喇叭一通知,有适龄儿童的十几户人家,全都动心了。
  能去首都读书,对于小山沟里的人来说,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张杆子叫的最欢:“俺连小学都没上过,俺闺女要是能去首都读书,俺头拱地也得供着!”
  这话赢得了村民的一致称赞,都吵吵说,杆子这个后爹,别亲爹都强。
  于是就把十几个孩子归拢到一起,派人领着进京。
  反正这边有刘青山,还有夹皮沟山货店的人照应着,家里也放心。
  刘青山忙完了两个妹妹上学的事情,就重新投入到收购大业之中,第一站去的就是影视城。
  他还惦记着亚运村那边的楼盘呢,李大少在这里投资过亿,估计早就急成热锅上的蚂蚁。
  刘青山也是好心:别把人家堂堂大少爷给急出毛病来,那多不好,咱们还是早点帮他解除后顾之忧的好。


第783章 包装,怎么包装?
  一大早,刘青山就开车出门,后面还坐着老四老五,成了刘青山的小跟班。
  反正也放暑假呢,俩小丫头也就是看看课外书,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刘青山也不介意带着她们溜达。
  第一站当然是刘青山的母校,那几个实验室,一直牵动着他的心。
  不过在去学校之前,还是先去了大树下公司,昨天高凌风打电话,说了些事情。
  在公司门口下了车,老四老五就拉着手跑进去,然后迎面正好遇到小凳子,她们立刻就抱成一团,又蹦又跳,瞧着都开心。
  可是等到小凳子看到刘青山,立刻小脸就垮了下来,上前诉苦:“老大,我的那首歌,听众都不怎么喜欢。”
  那首歌,当然就是根据《伊娃的波尔卡》改编的曲子了,被小凳子称为甩玉米之歌。
  以那首歌的曲调,对现在国内的观众来说,还真有点接受不了。
  刘青山就摸摸小凳子的脑瓜:“没事,等有机会去国外演出,你要是唱的话,肯定能火。”
  真的吗?小凳子这下总算是恢复了一些信心。
  这下子也引起了小老四的好奇心,非得拉着小凳子去排练室唱一遍。
  刘青山也跟着去了,并且帮着放伴奏带。
  欢快的曲调响起,小凳子就边扭边跳,一开始,老四老五都震惊地捂住嘴巴,不过随后,小老四就笑得直不起腰来:这啥歌啊?
  “不唱啦不唱啦。”小凳子也被笑得有些气恼。
  “不是笑你,我就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小凳子姐姐,也教教我们呗?”
  小老四抱着小凳子的胳膊,嘴里央求着,终于叫小凳子找回信心,又唱了起来。
  等到老四老五熟悉了歌词之后,也就跟着一起唱。
  这两个从小就学站桩,竟然也能驾驭这首歌。
  而且两个小丫头的嗓音,更加清澈干净,听到耳朵里,比小凳子的歌声还要舒服。
  不知不觉的,大伙都围拢过来,一起观看她们欢快的表演。
  还真别说,这首歌虽然歌词毫无意义,可是听了之后,心情立刻就变得特别好,整个身体,都有一种被甩得飞起来的感觉。
  刘青山看了一会,心情更好,这才去高凌风的办公室。
  高凌风给刘青山沏上茶,然后说道:“上面的意思,是叫我们搞一个汇报演出。”
  他们也算是从港岛载誉归来,汇报演出什么的,也算是一种荣誉吧。
  “我听部里的领导私下透露说,准备叫我们去国外进行友好演出和访问。”
  高凌风渐渐说到正题,这才是他找刘青山商量的大事。
  这年头,涉及到外交方面的事情,上上下下都极为重视。
  刘青山想想也就明白了:这也算是破冰之旅吧,如今国际关系紧张,那么就需要文化先行,道理就像当年的乒乓外交一样。
  而大树下公司,本身就有这方面的优势。
  毕竟像是老崔和张大姐他们,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否则的话,你派出去一大群陌生面孔,人家也不买账啊。
  另外就是港岛演出获得成功,也给上面增加了不少信心。
  平心而论,刘青山不怎么喜欢这种带有政治色彩的演出,条条框框的限制太多。
  不过呢,这种任务,也会为公司和歌手带来隐形的益处,也算是积累政治资本。
  从这个角度出发,刘青山也没有反对,不过他还是提醒高凌风,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要是叫上面那些人给你瞎指挥,搞不好都能把革命歌曲拿出来,叫你给老外唱这个。
  不是说这些歌曲不好,只是场合不恰当。
  你去岛国演出,来个大合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肯定说不过去啊。
  就像后来的那位个头非常矮的笑星,因为演过一个罗圈腿儿的鬼子兵,后来据说被岛国那边,永久禁止入境,太小心眼啦。
  另外刘青山还想到一个情况:就算要进行出国友好交流,最好也得等到年末或者来年初。
  这段时间,他还准备当接收大员呢,结果真把关系缓和了,谁还会傻乎乎地把工厂企业贱卖?
  这些事情,自然是高凌风和上面进行交流,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谈妥的。
  刘青山跟高凌风商量完,这才重新去训练室找老四她们。
  路过一间训练室的时候,听到里面传来二胡声,还夹杂着琵琶古筝之类,他心中一动,就走了进去。
  训练室里是一群年轻的女孩子,不多不少,正好十二人。
  四把二胡,三把琵琶,一架古筝,一架扬琴,还有一床古琴,剩下的一笛一箫,倒是挺齐全的。
  十二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还真是养眼,叫人有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这些人演奏的应该是一首古曲,刘青山记得名字叫浔阳月夜,或者叫做浔阳曲,还有一个名字叫春江花月夜。
  刘青山也不免听得入神,华夏古老的民乐,清新婉转,叫人气定神闲,心头都多出几分宁静。
  啪,啪,啪,等到曲子奏完,刘青山也鼓掌叫好。
  这是真的好,听完之后,能除去心头杂念,只剩下宁静自然。
  当然这个跟姑娘们演奏的水平也有关系,估计人家都是民乐团里面的专业人士。
  “老大,我们这个乐队怎么样?”于水莲笑盈盈地和刘青山打着招呼。
  然后把这些姑娘,介绍给刘青山认识。
  一时间,刘青山也记不住这么多的名字,只觉得个个都气质不俗,都是难得的美女,于是笑着问道:“为什么是十二个?”
  “红楼梦里面有十二钗,我们姐妹也不差。”
  说话的是一个大眼睛的姑娘,一双眼睛很是灵动。
  刘青山记得,这姑娘刚才介绍的时候,好像叫柳青青。
  刘青山也笑着点头:“那好,干脆就叫女子十二乐坊好了。”
  十二乐坊,众女听了,都觉得不错,还彼此相互打趣起来,柳青青眼波流转:
  “古代乐坊之中,最能者为善才,以后请叫我柳善才。”
  “我还叫你柳才人呢,天天给皇帝吹箫。”
  另一位圆脸的姑娘,好像叫王诗诗,看样子是比较活泼,立刻开始打趣柳青青。
  结果几个姑娘就打闹起来,瞧着好不赏心悦目。
  “行了行了,别闹了,叫刘总给咱们提提意见。”
  于水莲拍了两下巴掌,看来她是这个乐团的指挥,挺有话语权。
  “刘总也懂民乐吗?”
  柳青青瞥了刘青山一眼,不得不说,这姑娘的眼睛真特别,就像自带两把钩子似的,偏偏她还真不是有意想要勾人。
  这要是放到古代,肯定就是被文人给批判成什么褒姒杨玉环这样祸国殃民级别的。
  于水莲用手轻轻在她头上敲了一下:“刘总是大师级的,我们都差远了。”
  其他人望着刘青山,都有些不信:她们能成长到今天,那都是从几岁开始,就勤学苦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