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你好,1983-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俩人坐在车上,边走边聊,张撇子忍不住问出了心中最大的疑虑。
  这些日子,他们家的哥几个,可是把全副心思都放在大棚里。
  最小的老六老七,一个七岁,一个九岁,放学就在棚子里拔草,地里一根杂草都没有。
  他大哥,成天盯着温度计看,只要棚子里的温度稍微高一点,就立马开始放风。
  眼瞅着这几天,小苗露头了,芹菜苗和韭菜苗都齐刷刷嫩绿绿的,瞧着就喜庆,他们就又开始担心起销路来。
  这一棵棵小苗,就是他们全家人的希望啊!
  刘青山笑着安慰道:“二哥,你就放心吧,咱们的蔬菜,到时候肯定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
  张撇子这才觉得心里安稳不少:“皇帝佬的女儿,当然不愁嫁,俺家一窝子光棍,可愁着娶媳妇呢。”
  说说笑笑的,走了一个多钟头,两人这才到了公社。
  老远的,就瞧见人山人海,就差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了。
  “今天啥节日咋滴?”
  张撇子也赶紧跳下车,牵着老牛的缰绳,免得撞到人。
  “好像没啥节啊,估计是有啥活动吧?”
  刘青山也向前张望,渐渐看到了几辆军绿色的大解放,车顶还装着大喇叭,正在播放着什么。
  渐渐到了近前,这才发现,大解放车正缓缓而行,车上清一色是穿着绿军装的士兵,挎着冲锋枪。
  当然,最吸引人眼球的还不是这些士兵,而是他们押解的那些犯人。
  原来是游街的!
  刘青山终于明白过来,游街也是这一时期的特色,看着那些罪犯前面的大牌子上,都画着刺目的一个大红叉叉,刘青山忽然心中一动。
  不知道春城那边的刚子和飞哥他们,都怎么样了,会不会受到影响?
  看到张撇子还瞧得兴致勃勃的,刘青山拽着他赶紧走了。
  两个人来到供销社,一下子,几乎把供销社这几种粗细的铁丝给买光了。
  幸好啊,铁制品不需要票证,要不然,刘青山还真没地方搞去。
  刘青山又买了几把钳子,因为张撇子说,他家的老三老四老五,也都能上手跟着做。
  等出了供销社,刘青山又提醒说:“二哥,等俺家这批做完了,你最好利用冬闲这段时间,再做一些留着。”
  “做那么多有啥用,俺家又不养鸡?”
  张撇子一时有点转不过弯儿来。
  “以后肯定大规模养鸡的越来越多。”
  刘青山知道张撇子家里的情况,也不介意指点他赚点外快的门路。
  “俺明白了,可是……可是俺没钱买铁丝啥的?”
  张撇子抓抓后脑勺,还真是没钱汉子难啊。
  他刚才可是瞧见了,刘青山购买铁丝,花了都小一百块了。
  “等先做完俺家这批再说,到时候俺借给你本钱,不过千万别对外人说啊。”
  刘青山索性好人做到底,不为别的,张撇子人不错,挺实在,以前还帮刘青山扎过鸟笼子呢,曾经在他的童年里留下了欢乐的回忆。
  既然来公社一趟,当然要顺便去邮电局转转,看看有没有信件啥的,顺便再把村里的报纸捎回去。
  要是等着邮电局的邮递员,十天半个月能送一趟,就算不错的了。
  这几个月,刘青山也养成了读报的习惯,看报的时候,把脑子里的东西和报纸相互印证一下,就能比别人瞧出来更多的东西。
  到了邮电局,还真有几封信,都是大姐夫的,是收获杂志社转递过来的一些读者来信。
  大姐夫以高山为笔名的第一部作品《小凤》,已经在这一期的收获上发表。 
  这么快就有读者来信了,看来反响不错嘛。
  刘青山心里也挺高兴,因为大姐夫距离真正的成功,已经越来越近。
  正这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向铁栏杆里面的工作人员问:“同志,请问夹皮沟怎么走?”
  声音听起来还有点熟悉,刘青山猛地转头,就瞧见两道熟悉的身影,忍不住眼中现出喜色。
  刚才心里还想着他们呢,想着想着,就出现在眼前了,还真有点惊喜。
  他刚要大叫一声,想了想又忍住了,低着头迎着二人走过去,擦肩而过的时候,很隐蔽地拉了他们一下。
  邮电局里不少人呢,听到问话,都纷纷扭头朝门口望过去。
  只见那里站着俩青年,都穿着牛仔裤,上身是夹克衫,一瞧就是城里人。
  不过还没等仔细看呢,那俩人就转身走了。
  出了门,刘青山是越走越快,还专门走偏僻的地方。
  后边的人顿时急了:“嗨,我说青山,我们哥俩大老远来找你玩,你啥意思啊?”
  刘青山停下脚步,乐呵呵地分别给了两人一个拥抱。
  这两个人,可不就是刘青山在春城结识的朋友:吴建军和刘全刚。
  刚子犹自有些不满:“青山,你还没回答我刚才的话呢,搞得神神秘秘的,跟地下党接头似的?”
  刘青山望着他们,只见刚子俩手插着兜,一条腿还一颤一颤地得瑟着,用老人的话来说:这路人身上长虱子,不得瑟就刺挠。
  不过在刘青山看来,他还是有点变化的,长头发也变成了小平头,蛤蟆镜啥的也没戴,看来收敛了许多。
  更稳当的还是飞哥,神色很镇定,眼神也更加内敛,但是似乎有点沮丧的味道,感觉怪怪的。
  刘青山也不搭理刚子,一脸认真地望向吴建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吴建军微微一笑:“青山,我们就是到你这里散散心,不是因为犯了事,到你这避祸的。”
  “真的?”
  刘青山还是不大放心。
  刚子顿时急了:“青山,你小子是不是不乐意招待我们,那我们哥俩掉头就走,就当没交过你这朋友。”
  飞哥则瞪了刚子一眼,跟着有些悻悻地说道:“其实也没啥,就是跟着吃了点挂落,暂时停薪留职了。”
  刘青山这才长出一口气:“吓死俺了,你们不知道,刚才公社还有游街的呢,那大红叉叉,真刺眼啊,俺能不担心吗?”
  大飞哥和刚子对视一眼,然后一起伸出拳头,轻轻在刘青山肩窝里怼了下:“你小子,就不能盼我们点好哇!”


第80章 待客之道
  “我说青山,你们住的地儿也太偏了吧。”
  坐上牛车的刚子,还觉得挺新鲜,一边四下张望,一边抱怨着。
  这一路,他们下了火车坐客车,下了客车又坐牛车,颠得骨头架子都快散了。
  “别悠荡腿,小心踢进车轱辘里。”
  刘青山提醒他一句,然后又问吴建军:“飞哥,以后有啥打算呢?”
  吴建军抽出一根烟递过来,看到刘青山摆摆手,就叼到自己嘴上,不忙着点燃,也不回答刘青山的问题,而是凝视远方,喃喃说道:
  “青山,看来你是对的,这次的风浪,比我想象中的要大多了。”
  “行了,没事儿就好,在俺们这好好玩几天,散散心。”
  刘青山安慰两句,又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对了,你们的俄语学啥样了?”
  听他这么问,刚子连忙别过脑袋,继续观风望景,一瞧他那屁股长锥子的架势,就知道是坐不住凳子的。
  飞哥倒是点了点头:“开始没人教,找不到老师,后来医院的那位李护士,忽然找到我们,领着我们一起跟位老专家后面学呢。”
  刚子也补充一句:“那小娘们比老师还厉害,也不知道咋就虎巴地盯上我们,简直倒血霉啦!”
  刘青山也四下转着脑袋,同样开始观风望景,他决定,还是不要告诉这俩人真相的好。
  牛车慢悠悠地走在乡村小路上,赶车的张撇子是暗暗羡慕:还是青山厉害,城里都有朋友呢。
  这时候的农村,谁家要是有大城市的亲戚或者朋友,那是很光彩的一件事。
  每年进城送点农产品,然后就能带回来大包小裹的,虽然都是些旧衣物啥的,还是叫左邻右舍眼红不已。
  后边三人一直聊天,刚子嘴里还闲不住,兴致勃勃地说起来,留职的这段时间,他们也做起了服装生意。
  一边说,他还一边抻抻腿上穿着的牛仔裤:“我们主要就卖这个,城里刚开始流行,这个叫牛仔裤,青山,我还给你带两条过来呢,够意思吧?”
  刘青山翘翘嘴角:“好像你说的这个牛仔裤,我前几天也刚好给家人都买了一条。”
  “哎呀,你急着买啥,肯定花了高价,我们卖的,一条才二十八块!”
  刚子嘴里开始埋怨,还带着点炫耀的意味。
  “还成,不太贵,一条才十五块。”
  刘青山笑眯眯地望着他,觉得有必要给这个刚入行的新人,好好上一课。
  “啥玩意,我进货还得二十五呢!”
  刚子一双眼睛直勾勾盯着刘青山:“你从哪买的,你们公社肯定没有卖牛仔裤的,县里都不一定有?”
  “这个可远了,羊城,前些时候刚好去那参加广交会。”
  刘青山嘴里轻描淡写地说着,可是那轻声细语,在刚子听来,却犹如天雷滚滚,雷得他差点外焦里嫩。
  羊城,他早听说过,是他眼中的花花世界,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去逛一逛。
  可是眼前这个小兄弟,人家不声不响的就溜达一圈,这也太打击人了!
  这时候,赶车的张撇子又补充了一句:
  “青山去那个什么会,还帮着县里面签了好几十万米国钱,县里奖励了青山好些个东西,有缝纫机、照相机……”
  咣咣咣!
  刚子就觉得头顶好像有个尖嘴的雷公爷爷,手里拿着大凿子,一下一下凿着他的脑壳。
  自己倒腾点牛仔裤,一条能赚个三五块钱,就觉得牛皮哄哄了。
  可是人家小山子,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都开始赚美刀了。
  服!
  刚子现在是彻底服了,目光热切地望着刘青山:“兄弟,不,哥,你是我哥,啥时候也领我去羊城开开眼啊?”
  “行了,别闹。”
  吴建军阻止了刚子嚷嚷,说实话,刚才他受到的打击也不小。
  不过这也更加证明,他飞哥的眼光不差,当初认了青山这个有本事的小兄弟做朋友。
  他平静地望着刘青山:“给我们讲讲羊城那边吧。”
  直到夹皮沟,这一路上都是刘青山说,他们听,就好像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缓缓在两个人面前打开……
  铁丝等工具,直接就拉到张撇子家,然后他就领着几个兄弟开始干活,刘青山叫他去家里吃饭都不去。
  对于穷怕了的人来说,只要有一丝能赚钱的机会,就坚决不会放过。
  刘青山完全能理解张撇子的心情,也就领着飞哥和刚子回家。
  走在村里的土路上,看着两边破破烂烂的泥草房,没心没肺的刚子嘴里嘟囔了一句:“青山,你们这村子还真够穷的。”
  刘青山点了点头:“嗯,现在很穷。”
  飞哥的眼睛,可比刚子厉害多了,他很快就注意到家家户户园子里的塑料大棚:“青山,这个干啥用的?”
  “冬天种菜的塑料大棚。”
  刘青山一边说,一边还招呼着迎上来的大黄狗。
  大黄狗摇头晃脑的,还凑到刚子和飞哥他们身边闻了闻,记住身上这个气味儿,就不会咬了。
  刚子顿时来了兴趣:“冬天也能种蔬菜?”
  而吴建军的想得更远:大冬天的,真要把绿油油的蔬菜种出来,那不赚钱才怪呢?
  或许这个小山村,眼下还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