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你好,1983-第4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是这事儿,刘青山也不觉微笑,那些报纸上边的论战,他根本就没兴趣去关注。
  这段时间,夹皮沟文学奖在外界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一场全社会的大讨论。
  各行各业的人,都加入到这场讨论之中,纷纷发表自己的声音。
  这其中,尤其以作家这个群体最多,有欢迎的,也有反对的,正吵得不可开交呢。
  舒作家就是反对者,他脾气比较直,不批那些什么夹皮沟文学奖不专业不正规之类的,直接就拿奖金说事儿。
  你这奖金,是国内最高的,把那些以老作家命名的文学奖放在何处,这摆明了是不尊重前辈嘛。
  他还以自己的父亲举例:父亲也算是有影响的作家了,到现在还没有以他父亲命名的文学奖呢,你一个小山村,凭什么有这个资格?
  舒作家的影响力不小,所以有一大批拥趸,也算是反对者之中的主力军。
  结果万万想不到,今天在这里,竟然能跟夹皮沟文学奖的发起者碰面,而且还跑到一个战壕里,这实在有点叫人感觉哭笑不得。
  等刘青山想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他心里根本也不太在意,反正现在路作家安安心心在夹皮沟继续创作呢,而且身体也渐渐恢复,那么夹皮沟文学奖就值了。
  于是他笑道:“舒作家,那事先不说,至少在这件事上,我们是伙伴。”
  舒作家第三次伸出手:“好,你们既然出钱出力办这种好事,当然也要算我一个!”
  “在财物方面,我无能为力,但是在其他方面,也能尽绵薄之力。”
  两只手再次相握,刘青山的心里也小小乐呵了一下:他们这边,不缺钱不缺人,就缺少这种领头的人。
  要建设一座庞大的影视城,从布局到规划,再到建筑风格等等,这里面涉及到许多专业性的东西,从建筑到文化,再到民俗等等,千头万绪,绝非一人之力。
  而舒作家有这个热情,而且也有这些方面的人脉,他们联手,绝对是珠联璧合。
  握着舒作家热情有力的手掌,刘青山也挺佩服他的,按理说,双方现在可是正在打仗呢,虽然是打笔仗,可是这种战斗,往往更激烈。
  结果舒作家能够求同存异,跟他合作,这份胸襟,确实值得钦佩。
  他们这边结成统一战线,王战那边也没闲着,直接开着吉普车,去找工程的负责人商谈去了。
  不大一会,就兴冲冲地回来:“谈妥了,人家等咱们半个月的时间,暂停这里的拆迁。”
  这下子就连舒作家都暗暗心惊:这能量可不小啊。
  王战也火烧屁股似的:“青山,时间不等人,后边咋办,赶紧拿出来个章程?”
  刘青山倒是不急不忙:“都晌午了,先回城吃饭,把各村的村干部都拉着,一起商量商量。”
  说完他又转向舒作家:“您也一起去?”
  舒作家当然也不会推辞,直接叫人把他们骑来的自行车放到大解放的车斗里。
  王大牛村长也把这十个村子的村干部都召集到一起,连人带收来的东西,一起拉到城里。
  直接找了一家大馆子,满满当当坐了两张桌。
  不大一会,各种菜肴流水一般端上来,瞧得大伙都暗暗咽口水。
  别看这些村干部就在首都的郊区,其中有一大半,连升旗广场都没去过。
  一杯酒下肚,刘青山这才朝王战使了个眼色,这家伙就站起身:
  “各位父老乡亲们,我们龙腾公司,准备搞个大项目,还需要大伙儿多帮衬帮衬。”
  这小子口才还真不错,一口的京片子,这些人听得也亲切。
  听王战讲述完整个计划,那些村干部也都兴奋起来,但是最兴奋的,还是舒作家。
  除了兴奋,更多的则是震惊:他万万想不到,眼前这个叫做刘青山的年轻人,竟然能筹划出来这样一个庞大的计划。
  这不正是他一直想做,却没有能力去做的事吗?
  他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从座位上站起来:“算我一个,我动手不行,但是动动嘴跑跑腿,还是可以的。”
  刘青山也直接拍板:“好,那就聘请您当顾问好啦!”
  说完他又呵呵两声:“那关于夹皮沟文学奖论战的事儿……”
  舒作家摆摆手:“放着现在这种踏踏实实的事情不去干,谁还有那个闲工夫去吵架!”
  大伙一听,也纷纷端起酒杯:“对,干!”


第526章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酒桌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刘青山一瞧这架势,就先挑紧要的说,别一会儿这些村干部全都喝多喽。
  当务之急,就是先要圈地,未来的影视基地,占地很广,显然一个村子肯定是满足不了的,所以才把这些村干部都请来。
  一听说有钱,大伙当然都眼睛直放光。
  刘青山就又补充一句:“我们还要专门成立一个建筑队,到时候,咱们村子里的年轻人,没啥工作的,都可以加入进来,也算学一门手艺,养家糊口肯定没问题。”
  这个提议,最受欢迎,购置款和土地补偿款啥的,毕竟不是活儿钱,花光了也就没了。
  要是学一门手艺,那是能吃一辈子的,农民最在意这个。
  于是大伙都借着酒劲儿,一哄声地答应。
  吃饱喝足之后,就拉着刘青山和舒作家他们,去各村新搬迁的安置地去进行实地考察。
  这里介于四环和五环之间,现在还多是荒地,不远不近的,位置正好合适。
  剩下的事儿,刘青山就交给王战负责。
  有舒作家这个顾问,还有鲁大师和老帽儿师叔,帮着王战打下手,另有曹小飞和王小兵两个当跑腿儿的。
  最主要的是,舒作家还表示,他还要再召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加入进来,一起来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
  然后他就掰着手指头算起来,需要寻找那些行业的专家学者。
  建筑行业的最重要,必须精通古代建筑。就算是宫殿,秦汉时期的风格,和唐朝的风格,也是不同的,更不用说明清了。
  像影视基地这种大工程,可不是小孩摆积木,必须找真正的大家来进行设计。
  另外就是其他辅助行业的,同样不可缺少:比如说精通历史的学者,书法绘画雕刻园林艺术,甚至民俗方面的专家等等,都必须聘请过来。
  刘青山当然欢迎,而且还表示:请来的这些顾问,那肯定不能叫人家白忙活,车马费什么的,必须有。
  舒作家却摆摆手,表示能参与进来的人,肯定也都不是为了这个。
  “各位顾问要是没有后顾之忧,那也能更安心不是?”
  刘青山当然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开启,获取一定的劳务费,也是大势所趋。
  总不能叫人家骑着自行车,饿着肚子,来给他们当顾问吧?
  这件事,以后交给王战去处理就好,刘青山只掌握大局。
  他给赵首长打了个电话,说了说招人的事儿。
  赵首长满口答应,还说要尽量帮他召集工程兵。
  双方第一次合作愉快,赵首长还惦记着继续合作呢,比如弄点那边的主战坦克和战斗机过来,研究研究。
  这下子,刘青山也心中大定,给侯三打电话,叫他弄卡车和工程机械。
  卡车就暂定一百辆吧,到时候专门成立一个运输公司,反正首都这边正在大搞建设,车还不够用呢。
  至于最重要的司机,对刘青山来说,反倒是最容易的,退伍兵的驾驶员,多了不敢说,百十名轻轻松松就能招来。
  “老板,你这是到哪都不消停啊,还上不上大学啦?”
  说完正事,侯三也在电话里打趣刘青山。
  刘青山呵呵两声:“当然上,明天就去报到。”
  第二天,九月一日,开学季,也是刘青山这样的新生报到的日子。
  吃过早饭,刘青山就换上一件白色的半袖衬衫,下身穿着一件蓝裤子,脚上一双白色的回力鞋,清清爽爽,准备出发。
  鲁大婶乐呵呵地瞧着他:“青山今天真精神,不过要是穿着西服和皮鞋,那就更帅气啦。”
  刘青山知道,大婶儿的意思,是有点说他穿得太朴素。
  可是刘青山真不想太惹眼,所以今天穿得就随大溜,正是当下大学生最普遍的装束。
  要真是穿得西装革履的,估计那肯定成为同学中的异类。
  等他推着一辆半新不旧的二八大杠准备出门的时候,老帽儿师叔吆喝一声:“你的行李被褥啥的,咋不驮着?”
  “看看学校都发啥东西,缺的再回来取。”刘青山已经跨上自行车,出了胡同。
  迎面正看到白二爷正背着手遛弯呢,不远处,张春雨正呼哧呼哧地跑回来。
  老爷子每天早上,都监督这个宝贝徒弟跑步,说是他们这行,整天坐着,早晨起来,必须锻炼,不然身子就坐坏了。
  “二爷,那天收了俩老鸟笼子,回头您取一个去,没事溜溜鸟。”
  刘青山嘴里打了个招呼,虽然给着老爷子开工资,可是人家这活儿干的地道,更是把张春雨这个徒弟当成亲儿子似的。
  在白二爷悉心传授下,张春雨现在也已经能够独立上手,开始修复那些旧书画。
  这玩意还真是慢功夫,到现在,还有好几幅没弄完呢。
  “那我回头可得瞧瞧去。”白二爷也不客气,乐呵呵地答应着。
  “青山哥,今天上学啦?”张春雨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询问。
  刘青山拍拍他的肩膀:“每天加点量,怎么也得跑五公里才成。”
  张春雨脸上一垮:“青山哥,我可没有你那个本事。”
  他当然知道,刘青山早上最少要跑五公里,然后还要站桩练拳。
  “手头这幅画弄完喽,就领着你师父回咱们夹皮沟转转,也要放松放松,注意劳逸结合。”刘青山叮嘱一句,就骑上车继续出发。
  出了胡同,进入大街,很快就汇入到自行车洪流之中。
  京大校门口,彩旗招展,欢迎新同学的条幅,也随着晨风招展。
  不时有一辆辆接站的大客车,把新生和随行的家长拉进校园。
  车顶的行礼架上,都是鼓鼓囊囊的行李包。
  刘青山也推着自行车,在校门外驻足,正抬头仰望匾额上,伟人题写的校名。
  此时正是秋高气爽,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那四个饱满生动的大字,熠熠生辉,仿佛拥有无穷的生命力,永远都朝气勃勃。
  刘青山静静地凝视,但是他的内心,却并不平静,相反却是少见的激动。
  这座将近百年的学府,见证了华夏的屈辱,更见证了华夏的不屈和奋斗,以及将来的崛起。
  近百年来,有多少老先生,在这里播下知识和希望的火种。
  又有多少青年学子,从这里学有所成,投身到报效国家,建设祖国的洪流之中。
  薪火相传,永不停息。
  刘青山的心里,也发出无声的呐喊:京大,我来啦!
  这时候,旁边传来一个笑嘻嘻的声音:“这里就是京大啊,也不怎么样嘛,破破烂烂的。”
  这声音有点刺耳,眼下的京大,确实没有翻修和建设,显得有些陈旧。
  但这是历史的积淀,绝对不是破烂。
  那个声音又传来:“还有这字写得也不怎么样嘛!”
  刘青山都忍不住转头望过去:还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周围同样有不少目光都一起望过去,眼神都带着几分愤怒和谴责。
  这时候,伟人逝世不到十年,人们心中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