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你好,1983-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那卷烟呢。
  这时候的农村,家家炕上,都会有一个装叶子烟的破锣,一般都是自己糊的。
  看到刘青山穿着个大裤衩子进屋,张队长立马问道:“青山,真从银行借了一万块钱?”
  这事老板叔回来就说了,可是大伙还有点信不实,主要是因为,一万块钱,实在太吓人。
  看到刘青山乐呵呵地直点头,张队长不由得使劲一拍大腿:“这么多钱,咱们八辈子也还不完啊,青山,你这是憋着把银行搬空咋滴?”
  没法子,这时候的人,大多数都是这样,欠别人钱就浑身难受,晚上还睡不着觉。
  刘青山也就跟大伙解释了下,这笔钱都是有用的,要扩大养鸡场,还要办养猪场,来消化生芽子的小麦。
  一听小麦,大伙都苦着脸抽闷烟,搞得屋里狼烟地洞的,小老四和山杏跑进来,都被呛得直咳嗽。
  “哥,杨老师的提包呢?”
  小彩凤俩手捂着口鼻,瓮声瓮气地说着。
  估计是小杨老师要换衣服,刘青山就叫两个小丫头,一起抬着提包给送过去,反正也不算太重。
  终于,老支书开了腔:“既然已经借了,那就试试青山这法子吧,要是能成的话,多少也能找补回来一些小麦的损失。”
  有了老支书拍板,事情就这么定下来,然后就是研究在哪盖养猪场了。
  刘青山也趁热打铁,报告了一个好消X县里的郑县长帮忙牵头,给咱们联系了红砖和水泥,盖猪场的材料就不用担心了。”
  啥,用砖盖猪圈!
  大伙一听,又炸锅了,张杆子率先嚷嚷开了:
  “太败家了吧,俺家还住着泥草房呢,有那砖和水泥,还不如给俺盖两间房呢,大砖房啊,肯定能娶上媳妇儿!”
  这话,也代表了大半村民的心声。
  这年头,砖和水泥也都是紧俏物资,就拿夹皮沟来说,愣是没一座砖瓦房呢。
  刘青山就又连比划再说的,给大伙讲了半天:圈舍必须要结实,要知道肥猪长大了,那力气可不小,鼻子又喜欢乱拱,要是圈舍不结实,几天就拱倒了。
  还有,除了猪睡觉的地方要铺上木板炕之外,剩下的地方必须要抹上水泥地。
  这样才方便清理粪便,方便冲洗圈舍。
  而且,养猪和扣大棚,正好是配套产业:猪粪发酵之后,就直接可以用到大棚里。
  听着听着,张杆子总算是听出点门道,嗷唠了一嗓子,从炕沿蹦到地上:“那是不是俺以后不用再去掏厕所啦!”
  要不是有娶媳妇的美好愿望支撑着,这家伙早就猪八戒摔耙子了。
  老支书吧嗒两下烟袋,不慌不忙地点了点头:“嗯,不用去了,不过呢,以后养猪场拾掇猪粪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张杆子立刻又变成苦瓜脸:“俺这命啊,这辈子只能在屎尿窝窝里打滚啦。”
  旁边的老板叔则嘿嘿笑道:“杆子啊,要不你就干脆搬到猪舍里面住算了,你不是念叨着要住砖房吗,猪圈里都是,随便你住,以后娶媳妇也肯定不发愁。”
  大伙发出一阵哄笑,张杆子则急赤白脸地争辩着:
  “老板子,你就埋汰俺吧,等俺成了养猪大王,天天杀猪吃猪肉,就不请你,馋死你个没儿子的!”
  俗话说骂人别揭短,老板叔也急了:“张杆子,俺就算没儿子,也比你这个没媳妇的老光棍强!”
  来呀,互相伤害吧,谁怕谁?


第48章 老师好!
  等到快晚饭的时候,大伙也都散了,家里总算是清净下来。
  除了建养猪场的事,另外还顺便商量一下村里小学的事。
  现在有了支教老师,那就在原来的生产队,腾出来三间房子,作为临时教室好了、
  还有就是,新老师就安排在老爷子刘士奎家里吃住,正好就老两口,比较适合。
  送走客人,刘青山看到大姐夫从仓房钻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沓稿纸。
  这也是高文学的习惯,家里人太多的时候,就主动去仓房创作,免得受干扰。
  刘青山这才招呼一声:“大姐夫,有你两封信,俺给捎回来了。”
  高文学推推眼镜,点点头:“山杏这部小说,俺也写完了,回头你看看,提提意见。”
  “可是,下一篇小说,俺就不知道该写啥了?”
  俩人边走边聊,进了屋,刘青山说道:“大姐夫,现在全国上下,从农村到城市,都在推进改革开放,这方面的小说,应该很有前途,俺听说路遥正准备一个大部头,叫《平凡的世界》呢。”
  “三凤儿,俺也是这么想的。”
  高文学点点头,然后抓抓脑袋:“这两年,外面的世界变成啥样,俺都不知道。”
  这倒是个问题,作家都得出去定期采风的,一味的闭门造车,成就肯定有限。
  按理说,是应该叫大姐夫出去走走,可现在还真没有这笔闲钱。
  琢磨了下,刘青山说道:“大姐夫,先等几个月吧,等咱们的大棚菜卖出钱,你就去春城汽车厂待上一段时间,积累积累写作素材。”
  高文学一边拿起柜盖上的信件,一边说着:“三凤儿啊,其实不必跑那么远,咱们村子里现在发生的变化,不就是最好的素材吗?”
  对呀,这作家的眼光,就是敏锐。
  刘青山朝高文学竖竖大拇指,然后就见大姐夫把一封信塞进他手里:“这个是你的。”
  差点忘了,还有俺一封信呢。
  刘青山撕开信封,抽出两页稿纸,先瞄了一眼上边的字迹,不由咂咂嘴:“这飞哥的字,写得还真秀气,怎么跟女生似的?”
  再瞧瞧落款,刘青山不由得一愣,还真是女生,这个“李雪梅”是谁来着?
  想起来了,李雪梅,不就是那个喜欢用大眼睛瞪人的女护士嘛,她给我写什么信啊?
  带着疑惑,刘青山开始看信,最开始,是“刘青山同志”这样的称呼,很正式。
  很快就把信给读完了,放下信纸,他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
  在信中,李雪梅表示,她了解了刘青山的事迹之后,受到很大触动,决定向刘青山学习,趁着年轻,努力学习外语,将来成为一名翻译。
  至于通信的地址,则是从飞哥他们那里搞到的。
  另外,在信中也提到了,那位托马斯先生也已经回国,听说是回去研发新车型什么的。
  想不到啊,万万想不到,俺一不留神,竟然也成为了别人学习的榜样。
  刘青山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喜滋滋的,毕竟享受别人的崇拜,这种感觉还是很美妙的。
  于是,他也就提笔写起回信:李雪梅同志,你好……
  这封信,当然是以鼓励为主了,顺便再介绍下学习外语的方法,免得对方走了弯路。
  最后顺便又提了提,希望她能够督促飞哥和刚子等人,也一起学习俄语,将来也许会大有作为。
  洋洋洒洒写了三页纸,直到老四招呼吃饭,他这才结束,等到啥时候上公社,再给李雪梅寄过去吧。
  晚饭是煮得苞米碴粥,打的茄子酱,因为炸锅的时候,放了荤油,所以茄子酱还挺香的。
  刘青山还真饿了,呼噜噜就扒拉了一大碗粥,正准备再盛呢,就看到屋门被推开,进来好几个小娃子。
  为首的四虎子手里拿着个小破盆儿,里面大半盆子,都是一条条深红色的蚯蚓,四虎子还满眼期盼地问:
  “青山哥,还收不收蛐蟮啦?”
  “收,当然收,哪里挖的,这么多?”
  刘青山又盛了一大碗苞米碴粥,这玩意不抗饿,吃完跑两圈,肚子就又空了。
  二牤子抢着汇报:“不用挖,这几天下雨,蚯蚓都钻出来了,直接抓就能抓到。”
  卧槽!
  刘青山使劲拍了一下大腿,饭也顾不得吃,赶紧往后院跑。
  他把这茬给忘了,蚯蚓虽然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但是不能太湿,否则的话,它们在土里就无法呼吸。
  自己那两池子蚯蚓,估计早就泡上了,蚯蚓在池子里又爬不上来,肯定全都泡死啦!
  “三凤儿,回来,养蚯蚓的池子,早就帮你罩上啦!”
  还是大姐了解他,吆喝一声,刘青山这才停下脚步。
  不过,他还是决定去看看,顺便把娃子们新捉的蚯蚓,也撒到里面。
  到了后园子一看,那两个养蚯蚓的池子上面,果然都罩上了遮雨的塑料布。
  至于挖完没砌的那些,都成水池子了,估计养鱼正好。
  把几盆蚯蚓撒进去,刘青山这才乐呵呵地回屋,一本正经地说道:“今天向刘金凤同志,提出口头表扬,她这种一心为公的行为,值得……哎呦,别拧耳朵,疼。”
  屋里那群鼻涕娃,也都瞧得嘻嘻笑,刘青山这才想起来,还没给人家换糖呢,最关键的是,他没糖啦,要不,先赊着?
  这样搞的话,娃子们动力不足啊。
  正琢磨呢,只见彩凤和山杏,从兜里掏出来纸包,然后抽出来一个绿色的小薄片,老四还说呢:“用这个换蚯蚓吧,这叫口香糖,可好吃啦。”
  这不是绿箭吗?
  刘青山眨巴两下眼睛,就想明白了,估计是杨老师,奖励给两个小丫头的。
  这玩意现在可不好弄,只少数几个大城市才有得卖,而且还是那种专门涉外的商店才有。
  这些娃子,每个人都领了一片口香糖,剥去外面的糖纸,塞进嘴里大嚼。
  “咦,还冒凉风呢,好吃,真好吃!”
  四虎子嘴里大赞。
  这时候,小老四才想起什么,嘴里叮嘱说:“对了,这种糖,嚼完之后要吐掉,是杨老师说的。”
  “吐了多白瞎啊!”
  “俺刚才都咽啦!”
  ……
  当晚,刘金凤抱了一套新被褥,去了爷爷家,给杨红缨铺上,回来的时候,还抱回来两盒麦乳精。
  麦乳精,在这个时代,就算是高级营养品喽。
  刘金凤喜滋滋地冲了两碗,一碗给四凤五凤喝,另外一碗,她跟林芝分了。
  “姐,俺和姐夫的呢?”
  刘青山不大满意,他倒不是馋这一口喝得,主要是待遇差别这么大,没人权啊。
  “大男人,喝什么麦乳精。”
  刘金凤嘴里唠叨着,不过还是抱起装麦乳精的罐子,准备给他们也冲一碗尝尝。
  “姐,俺开玩笑呢,留着你慢慢喝。”
  刘青山过去给抢下来,重新把罐子放到柜盖上,结果还被大姐给白了一眼:“就你喜欢作怪。”
  “哥,你尝尝俺们这个,可甜呢。”
  小彩凤招招小手,在这个时代,甜食就是最好的东西。
  刘青山凑上去,山杏把小铁勺递给他,刘青山在碗上边舀了一勺空气,塞进嘴里,还咂咂嘴:“嗯,真好喝。”
  逗得两个小丫头咯咯笑,一人舀了一勺,硬给灌进哥哥嘴里。
  “真甜!”
  刘青山赞了一句,也不知道是麦乳精甜,还是这种感觉甜蜜。
  ……
  第二天,刘青山正吃早饭呢,就听外面有人嚷嚷:“各家各户都注意啦,今天咱们夹皮沟村小正式开学,家里有娃子要上学的,搬个板凳去大队!”
  夹皮沟还真是挺惨的,连个大喇叭都没有。
  “上学喽,上学喽!”
  两个小丫头嘴里欢呼着,就要下地背书包,被林芝和刘金凤分别拽住:上学也得先吃饱饭啊。
  很快,俩小家伙就呼哧呼哧吃完饭,背上崭新的粉红色小书包,对于哥哥给买的书包和文具,她们都喜欢死了。
  刘青山也扛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