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你好,1983-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唯一的竞争对手,原来的钱副县长,受到田中太郎事件的牵连,政治生命已经彻底结束。
  郑红旗瞥了刘青山一眼:“这算不算得了便宜还卖乖,你不还省一笔招待费呢。”
  说了句玩笑,郑红旗又正色道:“青山啊,咱们碧水县经济想要发展,光凭自己,发展速度太慢,招商引资是最快的途径,你能不能帮着想想办法?”
  刘青山也不介意为家乡出谋划策,他记得,在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南韩那边,跟本地一家罐头厂合营。
  生产一种软包装的胡萝卜汁,据说在那边很畅销。
  反正他也不想搞这个,不如就帮着县里牵线搭桥。
  他们这边的土地,很适合胡萝卜生长,一般都是入伏之后,就开始种白菜萝卜啥的,头伏萝卜二伏菜嘛。
  很多人家,也都会在这时候种点胡萝卜,留着自家吃,但都种的不多,没形成规模化。
  这种自产自销的小农式经济,在大包干之后,也愈发明显。
  种下去的胡萝卜,一直能长到老秋,下霜之后才挖出来,吃起来嘎嘣脆,还甜丝丝的,品质绝对上乘。
  刘青山和县领导一起,陪同崔敏浩等人到夹皮沟考察的时候,就尝到了这种美味的胡萝卜。
  按照季节,这月份胡萝卜还没开始种呢。
  不过在刘青山家的大棚里,开春之后,种了半条垄的胡萝卜,本来是当配菜,给家人补充维生素的。
  既然要搞胡萝卜汁这个项目,那刘青山就只能挖出来十几根。
  这胡萝卜半尺多长,粗细匀称,颜色鲜亮,尤其是里面的芯子,亮晶晶的跟透明的一般。
  南韩那边,常年吃泡菜,里面当然少不了胡萝卜,所以都是这方面的行家。
  崔敏浩一瞧这胡萝卜,就赞不绝口,咔嚓咔嚓,空嘴儿就嚼了两根,刘青山真怀疑这家伙是不是属兔子的。
  郑红旗也在旁边见缝插针:“我们这里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地之一,种植出来的胡萝卜,个头大,营养成分高。”
  崔敏浩的一位同行也连连点头,嘴里说着什么。
  旁边充当翻译的,是个中年大叔,家就在青山公社住,也是鲜族人。
  这位姓夏的大叔,不怎么会过日子,有点闲钱,就喜欢喝酒,喝美了就唱着民族歌曲跳起民族舞蹈,不管下顿会不会饿肚子。
  这种做派,自然是被别人瞧不起,于是人送绰号夏欢乐,其实就是瞎欢乐的意思。
  夏欢乐半辈子被人瞧不起,这会儿感觉人生达到巅峰,所以很是兴奋,翻译的时候,都是连说带比划,吐沫星子乱飞,实在不称职。
  不过意思还是表达明白了:对方是询问能不能进口当地的胡萝卜。
  最后,夏欢乐还加上自己的理解说:“咱们这的胡萝卜好啊,俺是深有体会,那家伙,胡萝卜就酒,嘎嘣脆。”
  一旁陪同的公社孙书记翻翻白眼:你小子平时也就是啃着胡萝卜下酒啦。
  瞅着夏欢乐还要发什么感慨,刘青山连忙乐呵呵地说:“夏大叔,你跟他们说,咱们不准备出口胡萝卜。”
  夏欢乐愣了下:“小刘同志,这样不好吧,俺们这些老乡大老远来了,好不容易看上咱们当地的胡萝卜,这种能给种地的老百姓带来好处的事,哪能说不干就不干呢?”
  老乡?
  你们这算哪门子的老乡呢?
  刘青山搞不懂这位夏大叔的脑回路。
  同行的那些领导们,也都用异样的眼光,望着刘青山,他们心里,也是同样的想法。
  平时盼星星盼月亮盼外商,等到真盼来了,却往外推,哪有这个道理?
  就连公社的孙洪涛书记,都板起面孔,望着刘青山,心里琢磨:青山这算不算飘了啊?
  刘青山当然没发飘,他将目光投向郑红旗,这种事还是由郑红旗来解释比较好。
  一来能服众,二来也能帮着郑大哥树立威信不是。
  郑红旗当然心领神会,嘴里轻轻咳嗽一声,吸引众人的注意力,然后张口说道:
  “出口原材料,是最低端的,也是附加值最低的一种做法。”
  此言一出,全体懵逼。
  这些东西,昨天晚上,他和刘青山讨论了半宿。
  一开始,郑红旗也是一知半解,后来刘青山掰碎了跟他讲,这才渐渐梳理清楚。
  所以其他人现在这种表现,完全可以理解。
  郑红旗就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就地把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同样的产品,就可以创造几倍的利润,同时还能解决劳动力就业等相关问题,比如,这胡萝卜,我们可以加工胡萝卜汁……”
  长篇大论一阵,大伙这才渐渐有些开窍。
  等郑红旗说完了,孙书记立刻笑逐颜开地送上一记马屁:“还是郑县长水平高,飞机上挂暖水壶,俺坚决支持!”
  郑红旗谦虚了两句,然后很隐蔽地朝刘青山点点头:水平真正高的,在这呢。
  而刘青山则悄悄朝他竖竖大拇指,然后还笑嘻嘻地拍了下屁股,意思是:飞机挂暖壶,水瓶太高,还是屁股后挂暖壶吧,有一定的水平。
  他们哥俩在这互动一阵,而那边的夏欢乐,已经跟“老乡”说上了,主要就是合作生产胡萝卜汁的事。
  这种塑料袋软包装的胡萝卜汁,南韩那边也没有先例呢,崔敏浩也听得眼前一亮:好像有搞头!
  他们公司,一直半死不活的,没准能凭借这个项目,来个大翻身。
  至于生产工艺,好像也不复杂,现有的生产线,稍微改进一下,就可以实现袋装生产。
  饮用的时候,也非常方便,好创意,果然是好创意,看来此行不虚。
  虽然心下激动,但他也是老油条了,知道不能表现出来,否则在谈判中就会落入下风。
  所以只是轻轻点点头:“我们还是先去参观一下其它项目吧,这件事以后再说。”
  陪同的领导都好生失望,因为在他们的理解和实践中:以后再说,那就是以后不用再说的意思。
  只有刘青山和郑红旗,捕捉到崔敏浩刚才那一闪而过的惊喜。
  于是一行人又一起去黑木耳培植基地,很快看着一排排数不清的塑料大棚。
  进到里面,崔敏浩瞧着一架架的木耳段,也赞不绝口:“刘先生,这样培育出来的黑木耳,应该很接近天然木耳吧?”
  “崔先生,您也很有眼光。”花花轿子人抬人,刘青山也回赠一句。
  此刻,木耳段里面埋设的菌种,刚刚发出菌丝,已经进入快速生长期。
  只要温度和湿度控制好,再过些日子,就能采摘第一茬木耳了,可谓是收获在即。
  看到大棚里面欣欣向荣,张队长也觉得脸上特别有光,因为大棚这方面,是他家大头一直在主导。
  而老支书,则瞧出来这几名高丽棒子的意思,好像很注重品质,想到刘青山以前给大伙渗透的理念,什么纯天然无污染之类,于是就插话道:
  “其实俺们这里,还有品质更佳的木耳段,放在林子里,在完全天然的状态下生长。”
  哦,崔敏浩也大略听懂了,立刻来了兴致:“等到上山考察的时候,一定要看看。”
  刘青山也就顺势把王教授介绍给他:“这是我们省农大的老教授,大棚木耳,就是王教授领导的,已经获得成功,下一步,我们正在研究在天然状态下培育猴头菇。”
  对有学问的人,崔敏浩也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很是称赞一番。
  他心里也挺纳闷的:这个小山村的发展理念,倒是很先进,简直领先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啊。
  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古老的国度,刚刚打开国门,目前还是很落后的。
  可是来到夹皮沟之后,却颠覆了他原有的印象。
  最后,一行人来到了生产队的大仓库,这里下面垫着防潮的塑料布,然后是一个个的木头架子,上面齐刷刷的,码放着数不清的大麻袋。
  刘青山亲自动手,小心翼翼地抱下来一个麻袋,别看鼓鼓囊囊的,其实没多重。
  打开之后,崔敏浩不由眼睛一亮:里面都是黄褐色的干品羊肚菌,一枚枚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人们品尝。
  好东西啊,崔敏浩忍不住拿起来一枚,放在鼻子下面嗅了嗅,那股浓郁的香气,真的令人很是迷醉。
  即便是崔敏浩这样沉稳的商人,也急不可耐的问道:
  “刘先生,你这里的羊肚菌,我们全收了,价格定在干品每千克一百块人民币,你看怎么样?”
  他是知道这位小刘先生的本事的,人家还搭上了法兰西商人那条线。
  而那些高卢雄鸡,对羊肚菌更是情有独钟,要是知道有品质这么优秀的羊肚菌,指不定给出什么离谱的价格。
  原因很简单,那些法兰西高级餐厅,价格也相当离谱。
  其他人则被一百块这个数字给惊呆了,张队长嘎巴半天嘴,这才发出声音:“一千克是多少啊?”
  这时候使用的计量单位,最常用的是市斤,连公斤都很少用,更别提什么千克了。
  “张队长,一千克就是一公斤,二斤。”陪同的商业局的周局长,帮忙解释了下。
  张队长眼珠子差点瞪出来:“啥,二斤一百块,一斤五十块,这些羊肚菌,是……呜呜呜……”
  车老板子及时出手,捂住张队长的嘴。
  知道内情的人,也都愣愣地望着刘青山。
  基本上是十块一斤收上来的,这一转眼,就卖到五十块钱一斤啦,这不是做梦吧?
  当初刘青山收购羊肚菌,夹皮沟的村民,心里可都没底。
  眼瞅着那钱就跟流水似的,哗哗往出淌,虽然不清楚具体的数目,但是几万块是肯定有的。
  万一要是卖不出去,砸在手里,那赔本就赔到姥姥家了。


第239章 农时不等人
  要知道虽然羊肚菌的利润,合作社只占百分之十,均摊到每家,估计也没多少。
  但是大伙在意的不是这点利润,而是真的替刘青山担心。
  万万想不到,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春季这茬羊肚菌的采收季刚刚结束,羊肚菌就卖出去了,而且还卖出了天价!
  高兴之余,大伙也更加钦佩刘青山的眼光,至于嫉妒什么的,村民心里还真没有。
  他们都知道,大伙这刚刚有滋有味的小日子,是谁带领他们搞出来的。
  听到崔敏浩的报价,刘青山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安稳了。
  不过和激动的其他人相比,他的脸上却没有一丝波澜,依旧挂着淡淡的微笑:
  “崔先生,这种生意方面的事情,我们还是私下谈吧。”
  “另外,这一批羊肚菌,我顶多能出售给您一半,毕竟法兰西朋友那边,也有求购意向,都是朋友,我必须遵守信用。”
  崔敏浩也只能点头,心中对这个年轻人,更加钦佩:能在金钱面前不变色的人,都值得尊敬,反正以他的修养,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
  这一圈转下来,已经快到中午,刘青山就张罗着去吃午饭。
  按照以往的惯例,老支书家是吃派饭的点儿,不过接待外商的话,就显得太土气,所以吃饭的地点,就挪到刘青山家的新房子那边。
  东西大多是县里给预备的,只有一些青菜和山野菜之类,是刘青山家出的。
  菜肴很是丰盛,掌勺的除了张大帅之外,还有夏欢乐的老婆和姑娘,毕竟人家是一个民族的,口味方面比较接近。
  本来按照夏欢乐的意思,直接把刘青山家的大黄狗给勒死,然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