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你好,1983-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路走过去,刘青山认识了藿香,薄荷,艾草,菖蒲等等,哑巴爷爷还告诉他,木刻楞里,还有他收集到的麝香。
  刘青山有些愕然:“师父,取麝香,那不是要杀香獐子取香囊吗?”
  以他对师父的了解,这种杀麝取香的事情,应该不会发生在师父身上。
  哑巴爷爷笑着比划了一个掏耳朵眼的动作,又比划一阵,刘青山这才明白:原来,师父是捕捉到雄麝,然后把麝香用特制的木勺给掏出来的。
  啥,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刘青山使劲眨巴几下眼睛:那是不是说,以后也可以大规模饲养林麝,然后掏取麝香呢?
  这林子里,还真是一座大宝库,可以发家致富的营生,实在太多太多了。
  就这样,师徒两个一直走到快天黑了,这才来到上一次住过的林间木屋。
  刘青山对这个木屋还是很亲切的,欢呼一声就奔过去,身后却传来哑巴爷爷的叫声,他便连忙停下脚步,四下张望。
  他敏锐的感觉到,周围的环境中,有股令他很不安的东西,可是一时间,却又找不到来源。
  哑巴爷爷走到不远处的一处空地,捡起根树杈子,在满是残枝败叶的地上扒拉起来。
  刘青山凑上去一瞧,不由得咧咧嘴:原来这里埋着一坨屎。
  应该是大型猛兽的粪便,因为里面还夹着着一些毛发之类的。
  “师父,这是虎粪?”
  刘青山有点懂了,刚才那种不安的感觉,应该是来源于猛虎。
  哑巴爷爷点点头,又比划一番:这只东北虎应该只是在这附近短暂逗留,还没打算把这里当成自己的领地。
  否则的话,就不会拉完屎之后,用爪子蹬土来掩埋了,而是会在自己林地的范围内,留下粪尿的气味,以此来宣布主权。
  猫啊狗啊啥的,都有掩埋粪便的习惯,未驯化前,这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行踪,属于自我保护的一种。
  但是刘青山脑子里面想想:这样一头斑斓猛虎,用粗壮的后肢刨着地上的树叶子和泥土来掩盖粪便,这画面,咋总感觉有点画风不对呢?
  于是他问道:“师父,会不会是上些日子,看到的那只二愣子小虎崽?”
  哑巴爷爷也笑了,还点点头,认为很有可能。
  想想那只刚成年的、还不怎么着调的小脑斧,刘青山也笑了。
  打开木屋,换了换里面的空气,刘青山就收拾晚饭。
  一开始,灶膛湿气大,有点不大好烧,等顶过去之后,火苗就呼呼地着起来。
  先烧半锅开水,然后用带来的小米煮点菜粥,这个就是爷俩的晚饭。
  刘青山正觉得有点太简单呢,就看到师父从外面回来,腰间挂着一只肥硕的兔子。
  刘青山不觉眼睛一亮,他这个年龄,正是肚子没底的岁数,有肉吃当然最好。
  立刻屁颠屁颠上去,把兔子拿下来,跑到外面的窗下,借着油灯的光亮,开始剥皮。
  他现在的技术有所提高,很快就把兔皮完整地剥下来,正要清理内脏,一转身取盆子的工夫,就听身旁嗖的一阵风声响起,回头看去,刚扒好的野兔已经消失不见。
  “活腻歪了是吧,敢抢老子的……”
  刘青山吼到一半,就再也无法出声,他终于瞧清楚,眼前那个偷东西的,赫然是一头东北虎。


第217章 莫贪心
  借着屋子里传出来的灯光,刘青山认出来了,正是那只曾经扑倒张杆子的老虎,面相看上去很年轻。
  至于怎么瞧出来年轻的,当然是感觉喽。
  这个二愣子看来是在旁边等半天了,就等他剥完皮吃现成的呢。
  刘青山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这也证明,这只东北虎对他并没有太大的敌意,否则的话,以他现在敏锐的感官,肯定能感觉得到。
  估计这货,纯粹就是馋了。
  此刻,一只兔子已经吃了大半,嘴里正嘎吱嘎吱地嚼着,眨眼间,二三斤的兔子,就消失在它的大嘴巴里。
  伸着舌头舔舔嘴唇,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
  刘青山骇然发现,这家伙的舌头表面,全是尖锐细小的倒刺,这要是舔一下的话,没准真的会掉一层皮呢?
  他也听师父说过这个,老虎吃肉的时候,可以把大骨头舔得干干净净,一点肉都不剩。
  对于东北虎的饭量来说,一只野兔还不够垫底儿的呢,所以这家伙抬起毛乎乎的大脑袋,朝刘青山望了一眼。
  那眼神,真是看你一眼就会怀孕,就会做噩梦的感觉。
  刘青山只能摊摊手,示意俺这也没了。
  然后目光瞥向木屋,不知道什么时候,哑巴爷爷也已经站在门口,同样满眼警惕地望着这只东北虎。
  “二愣子,东西也吃了,你是不是该走啦?”
  刘青山嘴里轻声叨咕着,师父说过,东北虎是非常记仇的,所以最好不要和它们结仇,否则的话,真的会记你一辈子。
  他可不想被这么一只猛虎惦记着,这是有血淋淋的例子的。
  刘青山后来看过一篇文章:介绍的是老毛子那边的一个猎人,好像叫马尔科夫,曾经在冬天打伤过一只东北虎,并且抢走它的猎物。
  后来,这只东北虎找到他的屋子,一通破坏,然后还等到马尔科夫回来,把他给咬死了。
  这件事证明了一个道理:千万别惹老虎。
  眼前这只东北虎,显然听不懂刘青山在说什么,它接下来的动作,叫刘青山也有点哭笑不得。
  这家伙竟然骨碌了一下,躺在地上,四脚朝天的,两只前爪,还一个劲抓挠着,就跟小猫咪和同伴玩耍似的。
  至于它想表达的意思,不会是:来嘛,陪俺玩一会呗?
  可是那碗口一般粗细的大虎爪子,被扒拉一下,估计就都骨折,刘青山可没这个胆子陪它玩。
  看来真像哑巴爷爷说的那样,这是一只刚刚离开母虎,独立生活的小脑斧,这个动作,应该是它跟母虎嬉闹的时候,最喜欢的玩闹方式。
  亦或是,它还可能有个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兄弟或者姐妹。
  别看这只二愣子,表现得跟一只大猫差不多,可是刘青山却一点不敢放松警惕:毕竟这是能伤人的猛兽。
  在资讯发达的后世,他曾经看过一篇介绍老虎的文章。
  那还是在那部《少年派》的电影热映之后,与天竺老虎有关的,说是有一只尚帕瓦虎,一共杀死了四百多人,还为此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个数字,就真是太恐怖了。
  啪得一声闷响传来。
  是哑巴爷爷,伸出宽厚的手掌,和虎爪拍击在一起。
  即便是以哑巴爷爷的力量,也是身躯一震,可见这只东北虎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反正要是换刘青山上去,肯定一下子就被拍飞了。
  这个二愣子显然有点玩上瘾,啪啪啪的,两只前爪,使劲舞舞喳喳的,不时跟哑巴爷爷的手掌相击,发出噗噗的闷响。
  刘青山有点懂了,师父为什么能成为这片山林的王者。
  他也想啊,可是伸出的巴掌又悻悻地缩了回来:实力不允许啊!
  跟哑巴爷爷耍了好一会儿,那只二愣子才从地上爬起来,抖抖身上的虎毛,然后连窜带蹦的消失在林子里,还真是个精力旺盛的家伙。
  等它走了,刘青山这才长出一口气:“师父,这家伙把咱们的晚饭给吃啦。”
  没法子,爷俩只能喝粥果腹,刘青山睡觉的时候,还觉得肚子空落落的,愤愤地想着:
  你这个可恶的小脑斧,总有一天,俺也从你的虎口夺食,想着想着,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第二天,爷俩继续向前进发,这里已经是真正的原始森林,绝对人迹罕至。
  穿行其间,脚下都是厚厚的落叶层,踩上去十分松软,行进也越来越艰难。
  渐渐走进一处山谷,这里地势低洼,晨雾笼罩,刘青山有一种错觉,仿佛走进了仙境一般。
  就连脑子里面,都感觉晕晕乎乎的,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猛然间,嘴里传来一阵苦涩,叫他瞬间清醒过来,只见师父手里拿着一粒黑漆漆的药丸,正往嘴里放呢。
  而他的嘴里,刚刚也显然被塞进去一粒,苦涩之中带着一股子辛辣。
  刘青山不由得一阵后怕,就他刚才那种状态,如果不能及时清醒过来,那么只怕永远都不会醒来了。
  行走原始森林,凶险还真是无处不在。
  “呀呀呀!”
  进了山谷,哑巴爷爷指着前面一处林子,兴奋叫了几声。
  等走到跟前,刘青山也被惊到了:地上横七竖八的,满是褪下去的鹿角。
  这里应该就是梅花鹿集中褪角的地方了,有些陈旧的鹿角,都已经渐渐腐化,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的岁月。
  这种干杈子,拿回去也有大用,可以熬鹿角胶,那玩意还是非常补的,滋阴壮阳,男女通用。
  既然赶上了,那就别客气,刘青山专门挑选上边新褪下来的鹿角,捡了一大堆。
  等他用背篓里的绳子把这些干杈子捆好之后,才发现太重了,根本就背不动。
  看来只能以后有机会多来几趟了。
  最后,刘青山背了十副鹿角,这个已经是极限,毕竟还要在林子里穿行呢。
  哑巴爷爷没背,在林子里面,切忌贪心,必须有人始终保持战斗力。
  又在山谷中行走了一阵,哑巴爷爷这才停下脚步,伸手往前面一指。
  刘青山卸下肩头的鹿角,他站在原地,欣喜地望着前面的树林,在杂草丛中,显露出一簇簇红灿灿的颜色,格外醒目。
  这个季节,正是人参结籽的时候,人参籽成熟之后,颜色红彤彤的,最容易发现。
  以前的放山采参人,把这个叫“赶红榔头市”,是最容易采到人参的。
  放眼望去,刘青山至少看到十多簇顶着“红榔头”的。
  按照老辈的习俗,这种成片生长的人参,如果是五品叶为首的,被称为“片”;如果是以六品叶为首的,则称为“堆”。
  眼前这个,就可以用堆来形容了。
  这是人参的果实落地之后,自然繁殖而成,没有上百年的时间,根本形不成“堆”的。
  从前的采山人非常讲究规矩,遇到成熟的人参籽,就会埋到附近的地里,帮着繁殖。
  采参的时候,也会“抬大放小”,给后人留着。
  可是随着野山参越来越稀少,价格越来越高,还有几个人能守规矩呢?
  刘青山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着,生怕脚底下采到参苗,在一株红榔头前,停下脚步。
  参籽刚有几粒微微变红,大部分还都是青色的,形状是腰子型的,跟绿豆的模样差不多。
  哑巴爷爷也走过来,手里跟刘青山比划着:这参籽也是精华凝结,很补元气的。
  以前的采山人,通常都会带回去几粒,留在家里备用。
  要是谁家妇女生娃子,最后力竭的时候,用上参籽,还能激发身体最后的潜力,顺利生产。
  刘青山很想摘几粒回去,要是以后遇到大姐生产时候的情况,就能派上用场,可惜这会儿还都没成熟呢。
  爷俩继续往前走,在中间的位置,刘青山终于瞧见那株爷爷辈儿的六品叶,它应该就是这堆野山参的老祖宗了。
  看叶片,果然是六品,枝杈也异常茁壮,上面的一簇参籽,也密密麻麻的,有好几十粒,还真是子孙离离。
  要是以前的刘青山,这会只怕早就按捺不住,大吼一声“棒槌”,然后把这株百年以上的老山参给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