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你好,1983-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发现了羊肚菌这种好东西,那当然不能放过,它们的采摘期比较短,要是过性了,就会散发一股子腐烂的气味,十分难闻。
  这里羊肚菌比较多的缘故,可能是路两边的泥土去年都新翻过,这种情况最适宜羊肚菌生长。
  在他们这边,春季大致可以采两茬羊肚菌,等到了秋季,还可以再采一茬。
  就是羊肚菌中间是空心的,轻飘飘的没啥份量,晒成干品,就更轻了。
  回到村里之后,刘青山就把这个消息告诉老支书和张队长。
  张队长也有点棘手:现在各家都忙着种地呢,其它几个劳动组,也都需要人手,还真抽不出来闲人。
  刘青山瞧了一眼日历,就有了主意:
  “明天正好是星期天,俺组织孩子们采羊肚菌,到时候合作社出几辆马车,来回拉人拉货就成。”
  “小娃子们能成吗?”
  张队长有点担心。
  刘青山不以为然地说道:“采这玩意,比挖婆婆丁还省劲儿呢。”
  事情就这么确定下来,到学校跟杨红缨说一声,告诉娃子们明天早上七点到学校集合,带上水壶。
  至于那些在公社上高年级和初中的,孩子们回家一说,就应该全都知道了。
  刘青山想了想,又补充一句:“明天参加劳动的,全都有奖励!”
  “青山哥,啥奖励,是不是又吃野猪肉?”
  二牤子一听就激动起来。
  “暂时保密。”刘青山故意逗了孩子们一句,然后学校放学,他就领着老四老五回家。
  家里的午饭也快要做好了,刘青山把带回来的婆婆丁交给奶奶清洗,他则把一帽兜羊肚菌,小心地放进水盆里,开始清洗。
  羊肚菌比较娇嫩,必须轻拿轻放,因为褶皱里面沾着泥土,所以清洗起来是个大麻烦。
  而且还不能搓不能揉的,只能用手在水盆子里,顺着一个方向轻轻搅动。
  羊肚菌随着一起旋转,慢慢就把褶皱里面的泥土甩出来。
  换了好几盆子水,清洗完之后,水底再没有细小的泥灰,这才算是清洗干净。
  稍稍在沸水里烫一下,打个水焯,捞出来过凉,一切两半,然后鸡蛋炒羊肚菌。
  上桌之外,卖相倒是挺好,金灿灿的鸡蛋,配上半圆形的羊肚菌。
  天然的羊肚菌,颜色也不那么发黑发暗,而是呈现出微微透明的棕黄色。
  “大家都尝尝,这东西叫羊肚菌,很滋补的。”
  刘青山嘴里介绍着,这样难得一见的好东西,当然把王教授和他的学生们也都喊来尝尝鲜。


第188章 秘密武器
  大伙便纷纷开始伸过来筷子,他们对刘青山的话,还都是很信服的。
  昨天的水老瘪,就是最好的例子,看着挺吓人的,味道却是极好。
  这个什么羊肚子菌的,瞧着外表皱皱巴巴的,大概应该和水老瘪是一个道理。
  魏铁柱夹了半拉羊肚菌,塞进嘴里,嚼了两下就皱起眉头,想吐出来又实在不雅,只有强忍着咽下去,忍不住抱怨:
  “唉呀妈呀,这啥味儿啊?”
  张海洋吃了一块之后,确实眼睛一亮:“好吃好吃,很独特的味道,我想想,应该怎么形容呢?”
  其他人都尝了尝,也都各有好恶,羊肚菌这种食物就是这个特色:喜欢这味道的能爱死,不喜欢的保管能吃吐。
  看着苦苦思索的张海洋,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羊肚菌的味道,刘青山就乐呵呵地说:“是不是带着泥土的芬芳?”
  “对!”
  张海洋使劲拍了下巴掌,然后又夹起一块羊肚菌,送进嘴里细细品尝,还不停地点着脑瓜。
  旁边挨着的魏铁柱则嘟囔一句:“啥泥土的芬芳啊,根本就是土腥味好不好。”
  ……
  第二天一早,夹皮沟采摘山野菜的序幕,正式拉开。
  四辆大马车,拉着夹皮沟几乎所有的娃子,迎着朝阳,呱嗒呱嗒地踏上征途。
  车上挤满了五岁到十五岁的娃子,叽叽喳喳的,比路旁树上的小鸟,还要欢实。
  娃子们当然有理由高兴,昨天下午,家里又发了不少钱呢。
  平均下来,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四五百块入账,村里又有不少家,张罗着要买电视呢。
  刘青山家里分到的钱最多,差不多将近一千块。
  这个倒不是他们家采的山货多,算起来应该是最少的,因为大部分采回来的蘑菇木耳,都叫他给做成菜吃了。
  这笔钱,绝大部分都归哑巴爷爷,因为他在山里转悠,采的猴头儿最多,这个也最值钱。
  钱是暂时不用给师父的,刘青山专门有个小账本,又给师父名下记了一笔。
  正因为发钱的缘故,所以小孩子们也跟着高兴。
  关关关!
  路旁的树林和草丛里,传来公野鸡的鸣叫声。
  刘青山也坐在马车上,耳边似乎回想起赵老师那深情而舒缓的声音: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的交配季节……
  马车一直走到和公社主路相接的岔路口,这才停下车子,准备一路往回采。
  十多里地呢,估计够忙活一小天的了。
  在杨红缨的组织下,童子军在道上列队,先由刘青山进行训话。
  刘青山手里拿着几只羊肚菌,开始给娃子们介绍:
  “这叫羊肚菌,采摘的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别把表面的褶子弄破了,影响品相,都明白吗?”
  “明白!”
  回答他的,是响亮的声音。
  不过也有举手的,刘青山就朝二牤子一指:“你有啥问题?”
  “青山哥,啥叫品相,是对象吗?”
  二牤子要不是一本正经地说着,刘青山都怀疑他是不是故意捣乱。
  周围的小娃子们一阵哄笑,刘青山挥了一下胳膊:
  “品相就是外观,就像二牤子你,脖子要是跟黑车轴似的,谁还会喜欢你?”
  二牤子缩缩脖子,点头表示听明白了。
  自从杨红缨当上村小的老师兼校长之后,这些娃子们都变得干净不少。
  刘青山就继续给他们讲注意事项:
  “采羊肚菌的时候,像这种时间太长的,过了采摘期,咱们就不要采了,也不要破坏,让它们自然繁殖。”
  这个道理,娃子们都懂,四虎子插话道:“青山哥,就跟采蘑菇一个道理呗,那些都耍圈的蘑菇,里面肯定有蛆,就不能采了。”
  对,刘青山点点头,山里孩子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于是他继续说道:“还有这种小的,还没长大,也不要急着采下来,采大放小,采十留一,咱们要是一次性都采光了,下次就不长啦,都明白这个道理吧?”
  “明白!”
  娃子们又是齐刷刷地吼了一嗓子,然后狗剩子就笑嘻嘻地问:“青山哥,你给俺们准备啥好东西,是不是该拿出来了?”
  敢情还惦记着这个呢。
  刘青山毫不犹豫地说了一声:“不行,等中午的,下面开始分组干活。”
  给娃子们分好组,基本上是俩人一伙,一个拎筐,一个负责采摘;腻了就换换。
  采羊肚菌,根本就不用费力,轻轻用手一掰就下来了,把根部的泥土清理干净,慢慢放进筐里。
  小娃子们眼尖手快,干这活儿最合适,比大人都快。
  刘青山溜达一阵,指导一番,看到娃子们都能上手,就带着几个样品,去了供销社。
  还是昨天的收购仓库和那班人马,刘青山上去招呼一声,这些人也都认得他,很是熟络的样子,毕竟以后也是大主顾嘛。
  刘青山就把羊肚菌拿出来,两个老师傅倒是认识,其中一个摇头说:
  “羊肚菌这东西收购目录上没有啊,我们可不敢收。”
  全程参与谈判的刘青山当然清楚这个,笑笑说:
  “就是叫你们问问上面,看能不能把羊肚菌添加进去,这东西咱们这边好像还不少。”
  旁边有几个来卖山货的人也围上来,其中几个都跟着点头说:
  “原来这玩意叫羊肚菌啊,俺们那边道边和林子里真有不少,瞧着样子怪怪的,大伙都以为有毒呢。”
  这话倒是不假,即便是老跑山的,也不敢说能把山里的菌类认全。
  遇到不认识的,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采,至于尝尝味道之类,借几个胆子也不敢,有毒的蘑菇多了去,那是真能吃死人的。
  一名老师傅点头答应:“这样倒是没问题,我们今天就上报县里,要是人家肯收购的话,大伙又能多一条财路。”
  刘青山也道了谢,这时候的人,大多还是认真负责的。
  不过以他对那位藤田正一的了解,添加收购目录的事儿,估计够呛,那家伙估计都快气疯了。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就算最后外商不收,那俺们夹皮沟也收,师傅,这事就麻烦你帮着俺们宣传一下吧。”
  一边说着,一边从兜里掏出几盒烟,分发给这几位工作人员。
  看到红色烟盒上的那一朵娇艳的牡丹花,几个工作人员立刻不淡定了。
  牡丹烟,高级货啊,一盒五毛多,而且属于甲级烟,平时市面上很少见的。
  这两年,当地流行一句顺口溜:省中华,县牡丹,普通群众迎春烟。
  这种好烟可舍不得抽,都赶紧塞进衣兜里。
  刘青山见状,又拆开一包,给在场的人都散了一圈,烟盒里就剩下三五根儿,被他放到磅秤的横梁上边。
  那些来卖山货的农民,也美滋滋地吧嗒着香烟,嘴里还跟刘青山拉话:
  “小伙子,你说话算数不,你们夹皮沟真收那种羊肚菌?”
  旁边还有人帮着刘青山作证:“人家小伙子大气,牡丹烟随便撒,你说人家说话算不算数?”
  那人点点头,还真认可了同伴的说法。
  老师傅似乎觉得有点故意不去,啥也没干就收了人家一包烟,于是问道:
  “那收购的价格咋定啊,总得有个价格,我们也好帮着宣传。”
  这个还真不好定,没有先例,刘青山也斟酌一番,这才说道:“那就跟黑木耳一个价吧,您看咋样?”
  哇!
  周围那十几个卖山货的,嘴里不约而同发出一声惊叹。
  估计此刻他们望向刘青山的目光都满是小星星,就跟看到财神爷似的。
  黑木耳的价格,他们都是知道的,一斤十五块左右。
  而黑木耳可不好采,得钻大山才行,采起来还费事费力。
  这种羊肚菌可不同,山坡上阳沟边都有,采摘起来也轻松,这不是就相当于从地上捡钱吗?
  那个老师傅也微微摇头:“价格好像贵了点吧?”
  刘青山不由得眨眨眼睛:这个真不贵呀,羊肚菌的价格,现在是什么行情不知道,在几十年后,那可是黑木耳的好几十倍呢。
  另外一个老师傅也觉得眼前这个小伙子不错,有心提点:“不如就参照榛蘑的价格好了,每斤十块左右。”
  “这个是不是有点低?”
  刘青山犹豫了下。
  “不低了不低了,又不是什么稀罕玩意。”
  十几名卖山货的村民,都跟着帮腔,在他们看来确实不是稀罕物,可是真正能出产这东西的地方,又有多少呢?
  他们的眼界,通常都只停留在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上。
  那行,刘青山点点头,然后又跟老师傅说道:“如果县里不收的话,那么俺们夹皮沟肯定收购。”
  “到时候每斤给你们收购点提交一些手续费,再给你们交一笔收购资金,这些问题,等以后咱们在慢慢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