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朝阳警事-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武警上坡搜查老房子。
  江立带着韩朝阳,率领四个武警战士,背上指挥部为大家伙准备的饮水和食物,参照指挥部提供的手绘地图,顺着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往西南方向搜索前进。杭教导员则率领另外五个武警往西,直奔更远更荒无人烟的碾盘沟。
  谭家沟比李家窑更偏远,真正的位于大山深处。
  村民没搬出去之前平时极少出山,本来就没一条像样的路,何况村民早搬出去了,过去两年几乎没人来过,指挥部提供的地图几乎没用,走着走着又没路了!
  “幸好有卫星导航,”江立放下手机,抬头看看四周围,指指远处的一个山头:“方向肯定没错,山那边就是谭家沟。”
  前面就是悬崖,这次真无路可走。
  原路返回不知道要绕多远,不知道赶到谭家沟要多久,五班长卢港走到崖边往下看了看,回头道:“江警官,就上面陡,下面不是很陡,要不我们从这儿下去。”
  “准备不充分,连绳子都没有,就这么下去太危险。”
  “想想办法,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朝阳,把腰带解下来。各位,我们把武装带、裤腰带系成一条绳,看能不能接五六米。”
  “江警官,这枝条挺结实,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卢港蹲下身使劲儿拽拽枝条,确认可以借力,一马当先地攥住枝条往下面滑。
  距下面的缓坡有十几米高,韩朝阳真替他捏一把汗。
  只见他看准一块裸路在悬崖外、看似挺结实的树根,小心翼翼踩了踩,确认可以借力又寻找能抓的地方,就这么像攀岩一样慢慢往下爬,直到双脚着地,仰头一笑,众人这才松下口气。
  “可以的,没问题,我在下面帮你们看着。”
  “行,我试试。”江立咬咬牙,在两个武警站士帮助下面对在韩朝阳,紧抓着枝条往崖下爬。
  下面有人提醒就是不一样,他不仅安全爬到缓坡上,用时甚至没第一个下去的卢港多。
  见三个武警战士看向自己,韩朝阳只能硬着头皮上,一边小心翼翼往下爬,一边祈祷能借力的枝条和树根结实点上,祈祷万一摔下去,正在下面的江立和武警班长卢港能接住。
  “左边左边,对对对,手抓紧了,右脚往左边挪,好好好,再下来一点!”
  “朝阳,别紧张,踩稳了再送松手,稳住稳住,对对对,换手,抓住树根……”
  在电视上看见人家攀岩很容易,实践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韩朝阳的心怦怦直跳,大口喘着气,在悬崖上停了五六次,在江立和卢班长不断指点和鼓励下一点一点往下爬,总算有惊无险地爬到缓坡上。
  “歇会儿,喝口水。”江立拍拍他胳膊,抬头喊道:“小钱,该你了,别急,时间肯定赶得上。”
  “我没事,这其实没什么挑战性。”
  小伙子不是吹牛,身手敏捷,时不时往下看几眼,换完手立即换脚,动作一气呵成,最后几米干脆不爬了,认准落脚点直接往下跳。
  “高手!”韩朝阳佩服得五体投地,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什么高手,反恐训练有这些科目,只是训练时有安全绳。”小伙子不无得意地笑了笑,拍拍手招呼战友赶紧下来。
  鲁迅说得对,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是路。
  从崖山下来,沿缓坡继续往南走,竟走到一片原来是梯田的树林。
  梯田是原来住在这一片的人开垦的,顺着梯田一节一节往下走,顺着山势往南绕,拐了几个弯,一个隐藏在深山中的村庄出现在眼前,让所有人心中一凛的是,应该已经废弃两年的村里居然有炊烟!
  “一组一组,我三组,我三组,收到请回答。”
  “二组二组,我三组,收到请回答,收到请回答!”
  韩朝阳确认远处是炊烟,不是山林起火,紧张地提议道:“江哥,太远了,信号不好,崔局和教导员收不到,还是打手机吧。”
  “嗯。”江立把对讲机顺手递给韩朝阳,取出手机先调整焦距拍了两张照,先把照片发给杭教导员,旋即拨通教导员的电话。


第二百五十八章 搜捕(七)
  搜捕行动指挥部已转移到海拔最高的东谷林场南山保护站,搜捕行动总指挥王局和指导搜捕的省厅和市局领导却没进保护站的小院,而是全在院子外面的指挥车上。
  这辆应急指挥车是市局的,在车上可以上网,可以打卫星电话,可以收发传真,甚至有一个能围坐六个人的小会议桌。它是公安部要求市一级公安局必须配备的警用车辆,在一切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可以在车上通过海事卫星与上级保持联系,与之配套的是一个卫星静中通系统。
  但它并不是现场最先进的装备,指挥车后面停着三辆通信公司的应急通讯车,通讯车后面还有一辆市局两个月前刚装备的指挥车,确切地说是一辆移动的无人机作战指挥平台。
  本来打算用于禁种铲毒航空踏查的“鹰眼”警用无人机已被民警抛飞。
  翼展两米,最大传输距离三十公里,采用GPS导航,留空时间长达到90分钟,最大起飞重量5400克,最大速度190公里,最低速度32公里,航空侦查的视频实时传输到应急指挥车,几位领导坐在车里就能看到无人机侦查区域的情况。
  “报告徐总,第二追捕小组停下来了。”
  “怎么回事?”
  “山顶风大,气味消散得快,警犬……警犬嗅不到逃犯气味,带犬民警正在想办法,二组的其他民警正在搜寻逃犯有可能留下的痕迹。”
  市局吴副局长对警犬技术不是很了解,下意识问:“小杨,一般多长的距离内警犬能闻到,如果逃犯跑得特别远,跑出十几公里,它能找到吗?”
  “十公里左右应该没有问题。”
  “你确认没问题?”
  “没问题,正在追踪的两只警犬全是局里的功勋犬,并且我们不光有嗅源,林区的气味环境也比较有利于警犬追踪。”
  “另一只到了什么位置?”
  “到了这儿,还在追,方向一致,路线有偏差但偏差不大,可能逃犯跑着跑着也跑迷路了,在这一带徘徊过。”
  王局作为搜捕行动总指挥名“不符其实”,面对省厅刑警总队、市局副局长和市局刑警支队长三位领导,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把三位领导的意图传达下去。
  无人机顺着警犬追踪的方向飞到追捕小组前面去了,他正全神贯注紧盯着液晶显示器看航拍影像,一个民警突然回头道:“报告王局,负责堵截的第三小组带队民警江立汇报,他们已抵达谭家沟,在谭家沟东侧山腰的梯田上发现村里有炊烟,这是他们拍的照片。”
  谭家沟怎么可能有人!
  几位领导大吃一惊,不约而同抬头看向左侧的第二个显示屏。
  可能拍摄位置距村里比较远,照片放大之后很模糊,不放大只能依稀看到冉冉升起的一股轻烟,王局越想越不对劲,指着地图道:“徐总,吴局,如果逃犯想从池柳镇方向潜逃,那么碾盘沟、谭家沟和娘娘庙一带就是他的必经之地,也只有从这个方向跑他才有可能找到水。但从警犬追踪的路线看,他是往后河方向去了!从第二追捕小组现在的位置到谭家沟,直线距离不算远,但全是崇山峻岭,根本没有路,他不可能跑这么快,除非之前误判了他从第一藏匿点潜逃的时间。”
  方向不对,时间也不对。
  徐总队长紧盯着地图看了好一会儿,抬头道:“第一藏匿点的足迹是他的,喝空的矿泉水瓶上有他的指纹,说明距藏匿点不远的大便也是他拉的,通过粪便可推测出他藏匿的时间,我相信技术民警的判断,误判的可能性不大。”
  “是不是护林员?”吴副局长沉吟道。
  “不可能是护林员,我们刚才统计参战民警、协助搜捕的干部群众及林场职工的手机号,提醒包围圈内的人能不打手机就不要拨打,也提醒过林场职工注意安全。林业局对此很重视,确认过职工们的位置,他们不光没去巡山,而且几乎全在协助我们搜捕。”
  统计包围圈内人员的手机号,提醒参战人员尽可能不要拨打手机,一样是为了搜捕。
  市局技侦支队的民警已经到位,正同三大通信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通过包围圈内的几个基站及几辆应急通讯车,监测搜捕区域内的手机信号。
  封长冬只要敢拨打手机,只要敢与外界联系,技侦就能监测到陌生号码拨打的手机信号,并能在第一时间锁定其大概位置!
  现在的问题是没监测到可疑的手机通讯信号,而不应该有人的谭家沟居然有人在活动。
  “不能小看一个人的潜力,他亡命狂奔,对地形又比较熟悉,完全有可能在三四小时内跑到谭家沟。”徐总队长摸摸嘴角,接着道:“先把无人机派过去,让已抵达谭家沟的民警悄悄进村,先侦查,先搞清楚情况。”
  “是!”
  ……
  逃犯有枪,领导不许轻举妄动就不能轻举妄动。
  但方圆几公里只有六个人,援兵赶过来最快也要一个半小时,江立不想让逃犯再次从他眼皮底下跑掉,指挥部的命令没到就带着韩朝阳人等人悄悄摸向村子。
  离炊烟冉冉升起的位置越近,包括韩朝阳在内的六人越觉得诡异!
  这个本应该跟娘娘庙一样被废弃的村庄居然有几分生气,村口的一块梯田里的树被挖了,被重新种植上了玉米,玉米地边上有几小块菜地,绿油油的,长势还挺好。
  再往里走,长满杂草的路上居然有羊粪。
  江立示意众人停步,小心翼翼走到土墙拐角处探头往西看,只见他似乎怕看错,竟抬起手揉揉眼睛,看了近两分钟才回到众人身边。
  “江警官,什么情况?”吴班长举着自动步枪,压低声音问。
  “不是他,”江立轻叹口气,不无沮丧地说:“如果没猜错应该是搬出去的村民在镇上住不惯又悄悄回来了,门口有个老头在修围墙,屋顶还装了一个太阳能发电板和一个卫星电视接收器。”


第二百五十九章 搜捕(八)
  在这个被废弃多年的小山村发现有人生活,江立和韩朝阳六人很吃惊。
  在这个连护林员都不会来的地方,一下子见到六个大活人,有公安、有带枪的武警,老人家同样吓一大跳,差点从梯子上摔下来。
  江立急忙上去扶住梯子,跟慢慢往下爬的老人攀谈起来。
  韩朝阳听不懂本地话,卢港等四名武警战士一样听不懂,干脆很默契地按计划行动。韩朝阳走进院子察看有没有其他人,武警们两人一组,分别前去通往南面林区的垭口设卡。
  进来一看,真有点家的样子。
  一个满脸皱纹、牙几乎快掉光的老太太躺在里屋炕上,炕头放着几盒药,应该患有什么病。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在堂屋看电视,电视机是黑白的,看上去有了年头,不过画面和声音倒是挺清晰,可能以前的电器质量比现在好,屋顶又有卫星电视接收器,信号也比较好。
  “小朋友,叫什么名字?”
  小家伙有点怕生,连电视机都顾不上关,一溜烟跑到门口,躲在正跟江立说话的老人身后,扑闪着大眼睛好奇地打量闯进他们家的不速之客。
  江立显然告诉老人附近正在发生的事,老人家一脸不可思议,摘下帽子挠挠毛发快掉光的头,示意二人稍等,跑进院子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