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之奋斗-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叔溢兄,我们这一路要走到什么时候啊?现在灾区什么样子了?”看大家气氛融洽了,李恪问道。
“大约需要二十天时间吧,魏大人已经下令了,所有马车和骑兵护卫先行,其他人慢慢走,这样我们就能早些时候到达灾区了。现在还只是有一些粗略的灾情汇报,和一些估计情况,具体的还要等几天才能报上来,到时候会直接送到我们车队了,魏大人会根据实际情况再作打算的。我等听候魏大人调遣就可以了。”
“那是不是说,在魏伯伯没有调遣之前,我们就啥事也没有了?”唐义识等这两个机灵的大眼睛说道。这话引来了李恪的连连点头,这小子虽然自告奋勇要去灾区,可那只是对王伟的盲目崇拜,现在想来自己啥也不懂啥也不会啊!一听唐义识说没什么事,当然高兴了。
“呵呵,也可以这么说,但是为兄还要时刻注意车队的安全,以及一些灾情的汇总,你们倒是没什么事。”毕竟王伟是游击将军么,名誉上车队是由王伟负责安全的。但现在基本上是李业嗣全权接管了。王伟要来的一百千牛卫和李恪的一百多侍卫还有魏征带的几十个护卫加上唐义识的骑兵扈从(其实是李世绩和唐俭一起派的)总共有三百多骑兵,一路上都是各州县提前安排接送,完全可以应付任何突发事件了。
王伟也是感慨连连,自己就是从沂州也就是临沂坐了一夜火车到西安的,现在要做马车从西安去沂州了,要走二十多天呢,这还是最顶级的马车待遇呢!这一来一回差距就体现出来了。坐飞机几个小时的路程,做火车汽车一天多的路程,坐马车就要二十几天啊!唐朝的物质文明条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自己对造汽车造火车可是一无所知啊,就连造个蒸汽机也了解不多,看来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自己是离不开马车了。
一路颠簸,马车里众人倒是兴致勃勃。中午在一个小镇上简单用过午饭,由于人多镇上做不了这么多人的饭食,还是王家下人张罗的,原来那些牛车中专门有一辆是拉锅碗瓢盆的,有一车专门是拉食材的。还是父亲考虑周到啊。要不然这么多人大冷天的连口热饭都吃不上,众官兵都挺感激王家的,以前出差错过宿头都是硬饼子,有口热水就不错了,这次不仅有菜还有肉,这一路上有福了。
出长安一路往东。到徐州有一千六百多华里,车队一天差不多走一百里路,这主要是照顾几辆马车上的贵人,若是全速前进,估计能走二百多里地,**天就能到。当然只是骑兵前进的话会更快!魏征已经派快马前去知会当地政府了。有什么情况会及时汇报到车队里的。
晚上天都黑了才赶到一个县城,叫渭县,是一个中县,因为靠近长安,小县城还算繁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客栈驿馆啥都有,魏征王伟正负宣抚使当然要住驿馆了,李恪是督察灾情,。。。反正几个人还有那几个随行官员也都住了进来,可把驿馆的人一通忙活。县令也来拜会加接待。这些事都是由一个随行的官员张罗,王伟等人就是住进来吃过晚饭休息就好了。小青小满将王伟房间整的暖呼呼的,驿馆里几个上房也用上了炉子。大家兴奋劲还没有过,都聚在了王伟房间聊天呢。
闲来无事王伟还是感慨。在路上时感慨物质文明不够发达,现在又感慨精神文明不够丰富了。这一到晚上别说电脑电视啥的,就是玩都没得玩。前世的时候几个年轻人聚一起打打扑克,看看电影啥的多好啊。
………………………………
第三部 第五十二章 到达徐州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五十二章到达徐州
对啊,自己可以做扑克么,呵呵,以后没事的时候叫上小青小满斗地主。嗯,不错的想法。但是会不会被几位老大人误以为不务正业、玩物丧志啊?唉,不管那么多了,这无聊的日子受够了!屋子里李恪唐义识唐璇李艳茹加王伟够一桌保皇了!嗯,得改名字不能叫保皇,会被李世民误会的,这可不是小事啊,就叫保主人吧。呵呵,想到就做,叫来小青如此这般吩咐一遍,小青心领神会的去了。
“叔溢兄,刚才你吩咐什么呢?”唐义识忍不住好奇问道。
“想知道啊?”
“嗯,想。”
“呵呵,天机不可泄露!”
。。。。。。。
“好了,不要幽怨了,一会就知道了。呵呵,马上大家就有好玩的了。”王伟就是喜欢看唐义识受憋的样子,也算是一种怪癖吧。
这么说更是惹来了大家的兴趣,都好奇王伟准备干什么呢。
。。。。。。。。。。
第二天早上王伟等人坐在早饭桌上无精打采的,一副睡眠不足的样子。看的魏征和父亲连忙问怎么了。王伟只能说是昨天走了一天的路,大家都累了,还不适应呢。其实昨天小青做出扑克以后,就是拿一些薄木片刻上了扑克数字,加小青六个人打了一夜够级而已。只是解释规则就费了王伟半个时辰,大家随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苦战一夜,早上醒来当然无精打采了。
几人顶着熊猫眼上了马车,一路颠簸,摇摇晃晃的出发了。今天起得早,经过昨天一天的适应,快马加鞭一天走了一百五十多里地。王伟等人迷迷糊糊睡了一路,到晚上吃完饭到来了精神,又是一夜苦战。如此三天过后,灾区终于有信息传来了。
据统计三州共十一县遭灾,有许多民房倒塌,部分城墙出现大面积裂缝,也有一些官衙被毁坏。都是一些粗略的统计,人员说有几百人死亡,数千人受伤,其中郯城县令也受了重伤。当然这些数据都是很不准确的,一些偏僻的地方根本就统计不到,估计实际情况要比现在知道的严重三四倍。也就是说会有一千多人死亡,上万人受伤,上十万人要失去家园。这在当时的人口稀少的情况下已经是很严重的灾情了。王伟也没心思和几人玩扑克了,在魏征的车上一路讨论了一些措施,如何救助受伤人员,如何征调取暖物资,如何发放衣物药品,如何帮助灾民重建家园以及地方官府如何能够更行之有效的处理灾区各项事宜,其间王伟和父亲都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方案,这让魏征很是欣慰,自己确实没有看错人。
比如王伟提出的发动各地官府以及朝中大员豪门贵族捐款捐物,不仅能为加快灾区的救助和重建工作,还能提升全国人民的凝聚力以及全国人民的归属感,让大家都有一种身为唐朝人的自豪感和荣誉心。尤其是王伟的一句话更是打动了魏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人心里热呼呼的。
还有灾区政府以及宣抚工作要账目透明化。朝廷拨款拨物,各地支援财务都有明确记录,用在了何处也要纤细记录,灾情过去以后都要形成书面文字明发各地,还有一些出钱出物出力大的家族或者个人都要明文提及,让人有种荣誉感。同时也让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心意用在了什么地方,救助了多少百姓生命,帮助了多少百姓重建家园!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以后再有灾情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不到帮助了,这也能让大家不用再担心天灾了,有全国人民会帮助你的。
仅此两项就比单纯的救助一个地动灾区更具意义!当晚魏征就书写了奏章将王伟提出的几项措施奏明皇上。要求行文全国。
此后急行三五日,接到京中回复,同意所奏内容,照发全国。同时对提出建议的王伟予以表彰,具体奖励待回京以后综合所有救灾表现一起兑现。这让王伟兴奋不已,并不是兴奋自己会得到什么奖励,而是自己提出的一家能够为当权者接受,能够为灾区做点实事。李世民不愧是明君啊。如此一来效果肯定要比单纯的朝廷拨款赈灾效果要好多了。
此时还引起了另一个后果,那就是大家都暂时都没心思打扑克了。李恪还为自己沉浸在娱乐之中忘了灾民而难过了好久,真难过还是假难过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大家从此以后认真关注起了灾情,都献计献策的,只不过魏征一条都没有采用而已。而且魏征还嘱咐王伟继续带着大家玩吧,别让这些小子们吃饱了没事把自己烦死就好。所以几天以后又恢复了扑克生活。
如此白天赶路晚上休息,出发十五天以后到达了徐州,比原计划提前了五天,让魏征很高兴。期间也接到过一些灾区来报,都是一些受伤以及损失数字的增加。
到达徐州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了,还有一个半月就要过年了,要想能够回家过年就要在一个月之内处理完所有的事情,这让魏征和王伟都有一种紧迫感。千万不能拖过年去啊!
徐州刺史刘海雷字梦遗,当时听到魏征介绍时,让王伟联想到了年轻人青春期经常发生的生理现象。不过此人年龄也不大,三十四五岁,也属少壮派,很有一些政绩,考评也不错,原属建成太子一系。李世民当权以后并没有撤掉此人而是在魏征的安抚下继续做他的刺史,李世民也对其信任有加。
刘海雷带着徐州众官员一起在城外十里亭迎接魏征王伟等钦差。唐朝只设州县两级地方行政部门,道只是统称,很少管理具体事务。州长官就是刺史,正四品大员,统管一州军政事务,其下有长史司马,没什么具体事务,就是辅佐刺史,相当于副市长。还有司判,司功、仓、户、兵、法、士,对应尚书省六部,负责具体事务。录事参军监察本州官吏。另外还有经学博士、医学博士、市令等负责学校、医药、市场交易等。这些就是一州的行政官员,当然还有一些衙役之类的,但那些都不属于官员,都是办事人员。
刘海雷和魏征显然很熟悉,亲切的见礼以后,魏征给刘海雷介绍了吴王李恪和王伟以及其他官员,刘海雷对李恪恭敬行礼,李恪也代表皇上宽慰了几句。然后就轮到王伟了,刘海雷对于王伟也是有所耳闻,听说过京中出了个才子,样样精通,而且刚刚颁布的赈灾几项措施据说就是这小子提出的。今日一见相貌还可以,也懂礼节,就是这五品官也太小了吧!想自己十五六时还是啥也不懂得傻小子呢,人家就是五品了,差距啊!免不了一番寒暄和仰慕之词。
不理会刘海雷的感慨,大家相见完毕,一起前往徐州衙门,魏征要在徐州衙门坐镇一段时间,过几天回到其他两州走走然后还要回到徐州办公。本来这时候王伟也就没什么事了,魏征拒绝了刘海雷准备的宴请,要马上了解受灾详情,王伟就可以带着李恪等人去驿馆休息了,但是魏征却叫上了王伟一起前往衙门了解灾情,李恪也不好意思回去休息了,所以大家都来到了州衙门。
众人在衙门落座以后,徐州司马介绍起了最新灾情。这次地震受灾最重的是三洲交界处,邳县苍山郯城宿迁等县,也就是震中。这也是一条严重的地震带,后世九十年代就曾发生过六级地震,据王伟估计这次地震至少有七点五级以上甚至达到八级了,之所以没有造成后世那么大的伤亡和损失,是因为唐初人口稀少、房屋简陋遭灾也没有多大影响。徐州一地现在统计的结果是:死亡一百三十人,受伤六百余人,房屋倒塌两千多家。这就说明问题了,房屋倒塌了两千多家才死了一百多人,就是因为草屋结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