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全科医师-第8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个故事,京大一院儿科第一人是一个女医生,她是儿科专家,姓宋,在京城,很多人都认识她。
    宋教授爱人也是一个教授、专家,在骨科领域有一定的建树,姓谷。
    可是,他不是“第一人”,他们夫妇俩参加社会应酬,很多时候,谷教授就被忽视了,被说成:“这位是宋教授的爱人,专家的爱人,骨科教授。”
    久了,受不了了。
    前年,谷教授提前退休,跑花城去了,在那里,他宁愿一个人过,也不希望被别人称呼为“宋教授的爱人”。
    在医院里的人都知道“第一人”的意义有多重要。
    现在,轮到自己的头上了。
    你说,邹庆祥能不高兴吗?
    特别是帕金森病治疗的起点高,发病率也很高,病源很足,做这个学科的第一人,地位真的是不一般。
    帕金森病治疗和心脏病、肺病不同,心脏病和肺病的治疗门槛不高,大医院能治,小医院也能治,只要是心血管科的医生,心脏病都能治。呼吸科也是一样,连乡镇卫生院也能治疗。
    帕金森病就不同,特别是根治术,世界上开展手术的医院不超过100家,而开展taoshit术式的,只有安泰医院一家。
    这就注定了,作为帕金森手术的第一人,地位不是一般的尊贵。
    能根治帕金森病的医生非常稀缺资源,整个安泰医院会taoshit的医生只有3个,这还包括刘牧樵。
    而刘牧樵根本无瑕顾及这种病了,所以真正能根治这病的,其实只有邹庆祥和吴迪。
    再加上医院里还有4台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器人,总共,安泰医院每天能够做的病人是30台手术,这就是一个很稀缺的资源了。
    病人太多,手术医生太少。
    这种供求极度不平衡,就导致了医院这方占有极大的优势。
    私底下走后门的人海了去。
    所以,即使是现在,邹庆祥和吴迪就已经是名人了,找他们走后门的人很多,这种后门,大家心里明白,都是有人情关系的。
    邹庆祥家里的烟酒根本消化不了。
    吴迪是一个书呆子,即便是这种书呆子,家里的烟酒也不得了的多,他的姨妹子和姨夫几乎每周都会来一次他家串门。
    每次,他们回家时,都会带两条烟两瓶酒。
    烟是好烟,至少也是“和天下”和软包的“芙蓉王”,酒则是五粮液茅台,即便是低一个档次,国窖,梦之蓝,也都是好酒了。
    吴迪的爱人对自己的亲妹子从来就不小气,每次,他们进来时一袋水果,回去就是两条芙蓉王,一对五粮液。
    还消化不了。
    吴迪的爱人的零用钱、生活费,还有小孩补习班的钱,都来自于她把收到的烟酒放在小卖部代销后得到的收入。
    吴迪很富了。
    他从不管钱。
    他只知道,家境越来越好,别墅有了,家具都是极为高端的红木,车子换了两台了,老婆是一辆进口宝马,他连什么价都没问题,他自己的e级奔驰换成了s级。
    他根本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
    他老婆心里有一本账,吴迪的工资绩效,工资表上是200万多,到手的也就是150万左右。她变卖烟酒,一年不少于100万。
    这不是吴迪人品问题,没办法,人家送东西来,他没有这么多精力拒绝,他的时间要花在手术上。
    平均每天要做13台手术。上午7台,下午6台。时间排得满满的。
    有时候加班加点多做两个三个,人家硬要塞两条烟,或者两瓶酒,他也不好意思拼老命拒绝啊。


第1450章 幸福
    邹庆祥也是一样。
    他不贪别人的东西,钱,真的,医院这点钱,他都不放在眼里了,刘牧樵药厂的利润大得很,分红,越分越多。
    去年年底,邹庆祥分了700万。
    现在,要做第一人了,他当然激动得要死。
    钱,已经不是那么渴望了,就现在这样下去,他家迟早会有用不完的钱,钱多了还伤神,要考虑保值升值的问题。
    投资,既好玩也劳心,关键怕亏。
    炒股很伤精神。
    邹庆祥的老婆,没有辞职,工作纯粹是好玩。
    她主要的精力都用在理财上。
    她坚持一个原则,不炒股!
    邹庆祥不缺钱,想的,就是名了。
    过去,刘牧樵压在头上,他没有想太多,现在,刘牧樵主动撤退,那么,世界上,他的竞争对手就是吴迪了。
    也许是邹庆祥跟刘牧樵做穿刺时间比较长,吴迪虽然很努力,但客观上讲,他稍逊色,比邹庆祥差了一点点。
    这个差一点点,吴迪也承认。
    术后,病人都要复查ct的,既是自己看一下位置正确与否,总结经验,也是给病人一个交代。
    吴迪打中“7环”的比例占了60,“6环”的比例占10左右,“8环9环”占30。
    而邹庆祥“8环”的比例在50以上,“9环”在20左右,“7环”占30左右,偶然“6环”,不会超过1。
    这就是差距。
    邹庆祥需要尽快晋升正教授、主任医师,国际上帕金森病的主任委员,他过去不敢想,现在,他很想坐上这个宝座。
    这人吧,物质的需求是基础,然后就是精神上的需求,物质上的需求满足之后,然后对精神上的需求更加迫切。
    也可以注意到,多少有钱人都想弄个一官半职,实际职务弄不到,即便是什么委员,什么代表,他们总想弄一个。
    这个完全可以理解。
    人嘛,就得有追求,也正因为有追求,人类才能进步,社会才会有发展。
    现在,邹庆祥美滋滋的,就好像已经当上了帕金森病协会主委。
    “嗨!邹庆祥,你这是在干嘛!”刘牧樵突然惊问。
    原来,邹庆祥一高兴,穿错衣服了,把病人的衣服套在自己的身上。
    邹庆祥发现,尴尬得不得了,忙手忙脚,把老头子的衣服脱了下来。
    人是有代沟的,小孩子再脏也没有人在意,抱啊,亲啊都乐哈哈的,恰恰,老人就不同,不嫌弃老人脏的人真的不多。
    而这位大爷,虽然是一个有身份的人,但是小时候留下的习惯,不太爱洗澡,他们老家一个月难得洗一次,他出来做官几十年,这个传统基本保留了,半个月洗一次澡,算他勤快。
    邹庆祥明显闻到了一股气味,酸腐味……
    “喔!”
    差点呕吐了。
    刘牧樵乐了。赵一霖则是哈哈笑起来。
    “醒了!”
    吴主任看着病人。
    整个手术时间不长。
    真正手术时间就只有十几分钟,包括消毒,钻孔,穿刺,最后包纱布,其他时候主要是准备工作。
    用的是正规麻醉,但没上呼吸机,刘牧樵早就不太用马醉木树脂了,太玄乎了不好,给人跑江湖的感觉,正规一点,给正规高校的教授可以解释的技能,更能体现亲和性和真实感。
    用马醉木树脂,没法解释,虽然有什么用暗示催眠术之说,可是谁见过?更多的时候像巫术,魔术,骗术。
    所以,最近几年,有外人在场的时候,他很少用,不想被别人议论。
    他要给人一个正正规规教授的印象。他已经很怪异了,不能再添加迷信都解释不了的东西了。
    病人果然醒了。
    他的嘴唇不抖了。
    本来,他嘴唇抖得很厉害。
    现在一点也不抖了。
    “你可以讲话。”刘牧樵提醒病人。
    帕金森病人病得厉害的时候,连讲话都很困难,久而久之,他们会变得沉默不语,干脆就不说话。所以,很多老人帕金森了,接着就可能老年痴呆。
    老人对说话有种抗拒心理。
    “你可以的,你的病已经好了。”刘牧樵又提醒。
    “哦,我,可以,讲话了?”老人还不习惯。
    “你病好了。”赵一霖说。
    “是吗?我,咦?我的手不抖了!我讲话也溜索了!”老人这才发现自己真的好了。
    “是的,老伯,是这位医生,邹庆祥医生帮你做的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今后,你就可以生活自理了。”刘牧樵故意把邹庆祥推出来。
    “谢谢,谢谢邹教授,谢谢你们。我生活能自理了,那太好了,我可以自己上厕所,可以自己吃饭,还可以散步吗?”
    “可以的,都可以的。”
    “噢,太好了!太好了!”
    确实是太好了。
    很多人很难体会,其实我们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是多么的幸福。看看医院里,看看有的家庭,老人终年躺在床上,大小便都在床上,一口水,一口饭都需要别人喂,这种人生滋味,不好受啊。
    我们身体健康时,很难体会这种老人的痛苦。
    老人真的太高兴了。
    吴主任和麻醉师把老人扶起来,让他坐在床上。
    下地,暂时还不行,因为,很久没有下地走动的老人,突然下地是走不了的,肌肉萎缩了,筋膜挛缩了,骨质也疏松了。
    要下地活动,起码要用一个月的时间训练。
    不过,手是可以活动的。
    吴主任给他一瓶太子奶,他能够拿起,也能够拿稳,自己喝了起来。
    这就是巨大的成就,巨大的喜信。
    一个人,自己能自理,是多么的幸福!
    其实人的幸福很简单,能够说话是幸福,能够走路也是幸福,能够自己吃喝拉撒也是幸福。
    所以,健康,本身就是幸福。
    珍惜健康,就是珍惜幸福,幸福不是大富大贵,幸福也是功名利禄,也不是娇妻美妾,幸福其实很简单,做一个健康人。
    这老人一辈子,前十几年吃了苦,西北大山沟里出来的娃,什么苦没吃过?
    后来有几十年顺风顺水,从基层做起,一直到了京城,也算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可是,到了70岁以后,晚年身体不行,生活需要别人护理。
    在别人眼里,他有专人护理,算幸福的,可是,不能自己吃喝拉撒,这痛苦真的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


第1451章 破纪录
    老人的完全康复在京大二院产生了很大的轰动。
    老人是很有影响力的人,他的老部下很多,还有很多人在岗位上,听说老人痊愈了,都纷纷开车来祝贺。
    刘牧樵他们还没有离开。
    二院的轰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种病例,他们从来没有手术过,一般,超过80岁,他们就绝对不做了,你签字免责也不行。
    在医学上,对于生命有三种处理方式。
    一种是治疗观,尊重病人的生命,他们认为,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多一分钟的生存期,也是值得付出金钱与时间、人力的。
    因此,医生往往就会拼命把病人救活,即使生存没有任何意义,也要让患者多活一分钟。
    第二种,是尊重人的死亡权力。
    患者有选择死亡的权力,当他们知道生存再无意义,很痛苦的时候,他们可以选择安乐死。
    安乐死是最人道的,也是最难以把握的,在伦理学上争议最大。
    在目前的观念、法律框架下,安乐死很难得到推广。
    而介于第一第二种之间的医学模式应运而生,叫“安宁疗护”,或者叫“舒缓疗法”,这种模式是既不延长生命也不缩短生命,而在此期间,医生、护士最大的任务就是让患者减轻痛苦。
    这是一种在现阶段最能接受的医疗形式。
    后两种都是需要签订法律文书的,或者类似的声明。
    例如,安宁疗护,患者在神志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