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全科医师-第8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牧樵有些感动,赶紧说:“多谢,多谢。”
    协和医院的院长是很牛逼的,和京大教授周伯炎是同一个档次,本身是副部,关键是,他们在学术上都是泰山北斗。
    协和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没有之一,绝对的第一。而在这里做院长,没有超强的专业建树,何以服众?
    刘牧樵想都没有想到,院长把自己办公室主任派来接他,感激之余,有几分惶恐。
    另外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也自我介绍说:“我是彭德辉院长的学生万晨。”
    协和医学院并不招收本科生,他们招收的都是硕博连读生,挑选学生非常严格,特别是像彭德辉院长这样大名鼎鼎的专家,挑选学生时,严格程度可想而知,他宁愿不招,也不会随意招收。
    他的学生不多,在读的只有3个,万晨是他唯一在读的女学生。
    彭德辉几天前就对万晨说,“刘牧樵来了,你跟师姐去接。”
    至于为什么这样安排,万晨没有问,办公室唐主任也没有问。
    唐主任也是彭德辉的学生,做彭德辉办公室主任,兼看专家门诊。
    协和的品牌科室之一风湿科,彭德辉院长过去就是这个科室的科主任,不仅仅在国内闻名,在国际上地位也很高。
    唐主任每周有两个半天坐专家门诊。
    万晨也是攻读风湿专科,主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世界级的医学难题,彭德辉院长在治疗这种疾病上,有一套独特的解决方案。
    这套方案的主题就是“个性化治疗”。
    疗效不错,比常规的治疗要好两倍多,有效率达到了70左右,其中显著疗效达到了40多。
    这个成绩很不错了。
    一般的疗效只有30多,显著疗效是个位数,4左右。
    可见,协和在这方面领先人家多少!
    刘牧樵昨晚特意留意了一下彭德辉院长的个人信息,知道了这个大医的光辉业绩。
    不过,刘牧樵苦笑了一下,彭德辉院长的这个成绩,在他看来,真的不稀奇。
    安泰医院就有人超过了他。
    苏雅娟就没少治过强直性脊柱炎的,夕羽也在治,疗效就不是70了,有效率无限接近100,到目前为止,她们治过的强直性脊柱炎,全部有效。
    目前还没有具体总结,有效率,显效率还没有完成统计。
    刘牧樵可以肯定的是,比彭德辉院长的效果会好很多。
    不过,这一点也没有影响刘牧樵对彭德辉院长的尊敬。
    一个没有外挂的医生,能做到世界领先,这种人不尊敬还尊敬谁?
    做到世界领先确实不容易,西村的西医文化底蕴、设备、科研水平都要优于我们,做到世界先进水准,那是相当的牛叉。
    彭德辉是国内少有的世界水准的医学大家。


第1409章 著名学府
    京城,刘牧樵已经来过无数次了,今天的感觉有些陌生。就连街景都有些陌生。
    彭德辉的座驾红旗牌轿车,有点儿劳斯莱斯的风范,刘牧樵忍不住仔细打量起来。
    其实,这车真的不错,动力平稳顺畅,内饰高档舒适,特别是音响,给人一种高仿真的感觉,整个色彩,给人一种尊贵的体念。
    刘牧樵看过这车,喷子很多,今天司机坐上来,感觉不输给宾利。
    办公室主任亲自驾车。
    她开车虽然算不上专业,但是,不急不躁,连刹车都用得很少,正适合尊贵老人乘坐。
    估计,平常彭德辉院长出行,都是由她驾车。
    彭德辉院长今年已经有63岁了,做协和医院院长已经有13年的历史,未来几年,好像还没有被人取代的迹象。
    协和医院的院长一般都做得比较久,任期少于10年的院长极少,大多都是因为年龄和身体的原因。
    协和虽然是最厉害的医院,但是并不是说他们的院长保健就做得一定好,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的人并不少。
    彭德辉就是一个二型糖尿病患者。吃的药,和普通患者一样,格列齐特缓释片两片qd,二甲双胍两片bid。就连药厂,也是普通厂的。
    协和医院最厉害的还是在疾病的诊断上,当年张孝谦大医凭一双手,摸出了国内第一个间质瘤病人,世界第5例。
    后来,间质瘤病人的诊断有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协和的专利,在没有ct、磁共振时代,他们都是凭借一双手摸出诊断。
    这种病很少见,但在协和却成了常见病。
    张孝谦教授是协和的骄傲。
    国家为现代科学家发行邮票,第一组是两个人,一个是张孝谦,一个是汤飞凡。
    这两位大师,一个是内科学的泰山北斗,为协和医院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现在协和陈列馆里,他的地位非常突出。
    汤飞凡和张孝谦是同班同学,都是湘雅医学院的学生,第一期第一班。汤飞凡是微生物学的宗师级人物,发现衣原体,差点得到诺贝尔奖,可惜英年早逝。诺奖有个规矩,不给离世的人颁奖。
    汤飞凡也是我国青霉素提炼的关键人物,也是天花疫苗研制的领头人。
    他们两个为卫生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说来也有趣,南湘雅北协和,他们两家的渊源极深。
    张孝谦和汤飞凡都是湘雅医学院的学生。
    湘雅医学院的创始人之一颜福庆,就曾经在协和医院做过副院长,直到他到沪市创建沪市医科大学,才离开协和医院。
    颜福庆更是一个传奇人物,湘雅医院,省人医,沪市医科大学等处都留有他的铜像,湘雅医院有一栋红楼,至今都保留着,那就是著名红楼旁边的福庆楼。
    湘雅是耶鲁大学雅礼协会发起成立的,胡美是创办人,颜福庆学成回国,共同创办医学院。
    协和医院则是世界首富洛克菲勒基金会捐建的。
    时间节点上,两所医院,医学院都差不多,为我国的西医事业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可以说,北协和南湘雅血肉相连。
    刘牧樵看着车内的一格标识,咦?这不是湘雅的标识吗?
    彭德辉车里怎么会有湘雅的物件呢?
    万晨似乎发现了这个秘密,忙说:“我们彭德辉院长和湘雅医学院有很深的渊源呢!”
    刘牧樵问:“他是在湘雅读的本科?”
    万晨说:“对,彭院长是在湘雅医学院读的本科,然后考上了协和的硕博连读,读了6年,又到霍普金斯大学读博士后,在那里又是11年,他发现了治疗风湿病的临床路径,个体化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36岁那年,他拒绝人家高薪待遇,回国了。”
    彭德辉院长的科研成果是自己的,他发明的个体化治疗风湿病,疗效提高很多,霍普金斯医院给他正教授待遇,并且开出了100万美金的年薪,彭德辉拒绝了。
    他回到国内,继续研究这个课题,在协和成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风湿病的个体化治疗。
    他融入了中医中药,使得疗效又大幅度提升,几年之后,彭德辉教授团队的研究就领先世界了。
    车子在市内穿梭,然后在一排古老的建筑后面停了下来。
    这里就是协和医院。
    浓浓的文化气息。
    想当初,建校初期的几十年,国家正在战乱时期,南湘雅、北协和经受过战争的洗礼。
    这两所医学院,在创办的头20、30年,两所医学院每年只招收12个班,能最后毕业的,平均只有7人。
    可见,培养人才之艰难。
    张孝谦,汤飞凡就是湘雅一班的学生。
    刘牧樵整了整领带。
    理了理头发。
    “请跟我来,我们校长想见你。”办公室主任说。
    一栋三层楼的红色砖瓦房,这就是著名的协和楼。
    协和楼最早是病房,后来医院扩建,再后来建立医学院,这里先后就成了院长办公楼,校长办公楼,最后又变成了院长办公楼。
    “久闻大名。”
    一个老者迎接出来。
    “彭校长,久仰,久仰。大名鼎鼎的协和医院,大名鼎鼎的协和院长。”
    “请进!”
    来到一个接待室里,古朴的风格,连沙发也是原木制造。
    刘牧樵坐下,院长坐下,客套几句。
    彭德辉院长说:“牧樵,我注意到,你治疗风湿疗效非常显著,很想和你交流交流。”
    刘牧樵明白,彭德辉不可能不会注意到苏雅娟、夕羽她们治疗风湿的疗效,于是说:“是的,我们治疗风湿,初步的数据显示,疗效比较好。”
    彭德辉院长说:“能分享一些经验吗?”
    彭德辉教授一辈子研究风湿病,对风湿病的疗效数据非常敏感,他注意到刘牧樵所处的安泰医院,疗效吓人。
    他研究了安泰医院的处方,很难懂,和现在通用的方剂有很大的区别。
    现在通用的方剂都已经在专著中做了阐述,它们可以变化,可以加减,但是,所有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但是,刘牧樵的几个徒弟所使用的方剂,独具一格,和现在常用的方剂有本质的区别,那么,这又怎么理解呢?
    他想和刘牧樵探讨这个问题。
    西医的传授与过去的中医传授不同,西医是以学院的形式授课,而过去的中医是师徒相授。前者是开放性。后者则容易出现技艺丢失。
    彭德辉是正统的西医,他没有觉得和刘牧樵探讨医学问题有什么不妥。


第1410章 送大礼
    “牧樵,你在治疗风湿病方面有什么心得?”彭德辉院长问得很直接。
    “心得?”
    刘牧樵有些惭愧,我哪有什么心得?鬼心得!
    我的徒弟们无非就是抄了我几个方子,再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加减了一些中药,这也算是心得吗?
    “你治疗风湿病疗效这么显着,一定付出了太多,一定会有很了不起的心得。”
    彭德辉院长是两院院士,医学界的泰山北斗,他有今天这样的成绩,经过了几十年的打拼。
    他知道,哪怕是1%的进步,也需要100%的努力,每前进一步,都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付出。
    刘牧樵嘿嘿一笑,说:“其实,我也是碰巧!碰巧找到了几个中医古方而已。我在研究风湿病方面,付出的很少,可以说,纯粹是偶然的。”
    “偶然所得?”
    “是的啊。”
    “嗯,即便是偶然所得,那也是因为你前期的研究工作做得十分的踏实。俗话说,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你没有前期的潜心研究,哪里就会有真正的‘偶然所得’呢?”
    事实上,科学家很多偶然所得都是在研究的前提下所获得的。
    牛顿被苹果砸中悟出来万有引力定律,他那时候正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转动。
    他是日思夜想,研精竭虑,才会在被苹果砸中的瞬间突然悟出万有引力定律。
    青霉素发现者弗莱明也是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革命性的新药青霉素,开启了抗生素用于人类的历史。
    可以说,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与疾病斗争划时代的,甚至可以说,人类因此提高了一个维度。
    在青霉素发现之前,很多感染性疾病,人类束手无策,多少人因为败血症、肺炎、脑炎等而死亡。
    同样,汤飞凡发现支原体也是偶然的。
    但是,这些偶然背后,是无数的实验,无数的研究基础上获得的。
    所以说,刘牧樵说“偶然”,彭德辉一点也不觉得偶然。
    刘牧樵不好解释。
    他偶然获得一个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