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全科医师-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博闻强记吧。刘牧樵,很稀奇的一个人,年纪这么小,经验当然是不够啊,他有天赋,记忆非常强,书上读过的,他就过目不忘。我估计,他说看过三个这样的病人,应该是哪本杂志上见过。”
    说到这里,她回头一看,“咦,你不是抢救病人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遇到皮院长,他似乎不怎么欢迎我,算了,我总不可能和他打架吧。再说,邹医生现在也不错了,他做是一样的。”
    “刘牧樵,院长对你是有点不感冒,他主要是不了解你——也确实,要别人理解你,真的太难了,我要不是亲眼见到,我也不会相信你的。我说你呀,少在院长面前晃悠,躲远点,你留医院的事,让赵一霖,还有我帮你解决吧。”
    刘牧樵苦笑了一下。
    他真的不责备皮院长,一个才进来实习的实习生,说到底,他也就是一个实习生。
    预期的电话没有过来。
    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了,赵一霖并没有再打电话来了,估计皮院长已经对他说明了,是他把自己赶走的。
    一个小时过去了。
    刘牧樵干脆不等了,他跟随袁姗又到病房看了几个病人,又有一个病人,刘牧樵提出了不同意见,袁姗毫不犹豫地做了更改。
    回到办公室,袁姗说,“关于小儿康复中心的建设,我还是没有放弃,我想送两个人到附属医院进修。明年,你毕业了,到了我们医院,我们就正式启动,怎么样?”
    刘牧樵点了点头,“这样也好,你总不能让我一个人做康复吧,那样,成不了规模。成不了规模就没有意义。”
    “你说送谁比较好?”
    “送两个年轻有事业心的吧。”
    “好,那就送小李子和小章,我先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
    这时候,手机铃又响了。
    赵一霖的。
    “喂······什么······挂了?”
    “谁挂了?”袁姗问。
    “院长。”
    “啊?”
    “院长家的亲戚。”
    “哦,吓我一跳。”
    “哎,可惜了,我们创造的0死亡记录,也挂了。”


第61章 跟我学三年
    挂了。
    皮院长的远房亲戚脑溢血挂了。
    他承受的压力很大。
    本院神经内科脑溢血病人一个半月0死亡,人家就是冲着这个来的。他的亲戚很骄傲,他们有一个亲戚在安泰医院做院长,有人病了,不找他找谁去?
    所以,120急救中心问他们选择哪个医院,他们说当然是安泰医院啦。
    可是,结果却很令人失望,挂了。
    皮院长并不认为是自己的错,他认为,病情太重,谁来做穿刺都一样,必死无疑。
    赵一霖从侧面说,遗憾,刘牧樵上就好了。
    皮院长说,没有的事,谁上都一样,是我亲戚只有这么长的寿命。
    他安慰亲戚,虽然他的脸上火辣辣的,他也需要人安慰。
    他的亲戚没有明着有怨言,只是提出来一个条件,用救护车把尸体送回去,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皮院长满足了他们,偷偷地派了一辆本院的急救车送走了。
    挂了。
    赵一霖心里很复杂。
    看来没有刘牧樵还是不行啊,这个病人要是有刘牧樵把关,应该不会死,血,也就100毫升左右,关键是刘牧樵能够掌握颅内压力,这是谁都很难掌握的技能。
    赵一霖还有一层失落,0死亡,到此结束,他们创造的记录停留在254个脑溢血无死亡记录上。
    这个记录最好不要保留太久。
    邹医生更是生无所恋,太丢丑了,并且还是院长的亲戚。
    无脸见人啊!
    至今他都没搞清,这个病人怎么就挂了,他的操作没有失误呀,刘牧樵也是这么做的呀。
    压力,对,这病人的颅内压很高,是不是减压太快?
    要是当时刘牧樵在旁边也许就好了,过去,每一次,刘牧樵都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一次,他并没有觉得需要问刘牧樵的,病人迅速就挂了。
    运气。
    运气太差。
    按照概率来讲,活的数量太多了,死亡的概率就越高。254个存活纪录太高了,即使现在算死亡率也只有0。4%。这个成绩拿出去,人家都会认为做了假。
    刘牧樵很快就释然了。
    0死亡的记录迟早会打破的,谁碰到都有可能,科学就是科学,穿刺不是万能的。
    不过,你说刘牧樵根本不在乎,也不是的。
    他在乎,他在检讨,对邹医生的培训是不是还得加把劲呢?
    一个人还不够,还得多培训几个。
    刘牧樵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分身术,现在,他脑子里已经装满了儿科医学知识,30万个病例经验,对谁来说都是一副兴奋剂,不去施展才华,不去看病人,不去纠正别人的错误——
    难受啊!
    他现在的兴趣,一半已经转移到了儿科。
    就在刚才,他随袁姗看了几个病人,没意思,不是肾脏疾病,就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这些疾病,对一个专家来说,根本就没多大的吸引力。他要看的是十万分之几发病率的疾病,那才有味道,才够劲,才够爽。
    刘牧樵才想到这里,有个病人,刘牧樵一接触,心里就一动。
    他们查房查到了56床。
    诊断是慢性肾小球肾炎。
    刘牧樵看过化验单,又做了一个全身检查,最后,他很意外地说:“这人,这个病人的诊断有问题。”
    “有问题?”
    袁姗想,这个怎么可能有问题呢?都做了活检的,金标准啊!
    “对,有问题,应该是小儿系统红斑狼疮。”
    “小儿?”
    袁姗猛摇头,怎么可能呢?这是成年人的疾病啊,可人家才13岁啊!
    “那就化验一下狼斑因子吧。”
    刘牧樵根本不需要争论,他建议查关键证据。
    化验室特事特办,阿玲亲自送检,很快结果出来了,刘牧樵的诊断没错。
    袁姗摇头叹息,“差远了,差远了。你是怎么想到的?”
    刘牧樵说:“首先,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你不会想到儿童也会患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固化了你的思维。其次,你的体格检查还不过关,有些阳性结果你没检查出来。这孩子有几处淋巴结肿大,很小,不在一处。其次,皮肤有多处损害,你也没注意,这是重要的指针。还有肝脏的损害,你可能以为是药物毒性的原因。”
    袁姗恍然大悟。
    “哎哟,这么简单,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刘牧樵微微一笑,“简单吗?”
    “不不,不是的,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个诊断非常难。哎,怎么得了,刘牧樵,我都想转行了。”
    “转行?”
    “对呀,刘牧樵,你的知识比我多多了,我干这行还有什么意义?”
    刘牧樵推了推眼镜,说:“袁姗主任,你错了!”
    “我错了?”
    “嗯,你应该这样想,遇见我刘牧樵,是你这辈子最幸运的——别误会,我不是吹牛,也不是装逼,告诉你,我脑子里有30万个儿科病例,你跟我三年,你就可能在本省无敌了。”
    “······”
    沉默。
    很长的沉默。
    沉默得令人窒息。
    我跟你三年?
    我一个正教授、主任医师,我跟你一个实习生学习三年?
    你,脑子里有30万个儿科病例?
    袁姗并没有和刘牧樵预期的那样感到幸运,她想哭!
    过了好一阵,她才说:“你是怎么做到的?记住了,并且还能灵活运用,告诉我,怎么才可以做到?”
    袁姗的声音很细,她已经浑身无力了,有种要瘫倒的预感。
    “勤奋,兴趣,分类,学会检索——对自己知识的检索。”刘牧樵脑子里有个声音,这是“儿科书”在告诉他,要他这样说的。
    对,检索!
    刘牧樵突然醒悟了。
    他脑子里的30万个病例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序的,有规律的,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几分钟,检索完满脑子的病例。
    “勤奋,兴趣,分类,检索······”袁姗哝哝自语。
    勤奋,没问题。
    学医的人能不勤奋吗?大学五年,比人家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多用两三倍的功夫,起早贪黑,五年大学比高考还紧张。
    参加工作,别说要看专著,看杂志,就是应付医院内部的考试就够累的了。活到老,学到老,做医生那是绝对要做到的。
    兴趣,这个怎么说呢?既然做了这行,没有兴趣也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白天和病人打交道,晚上做梦也和病人打交道。人家职业有双休,有节假日,而医生,什么都没有,就连懒觉都没有,每天面对的除了病人还是病人。
    所以,兴趣,怎么说,有,还是没有?
    病人多了烦,病人少了又盼。
    所以,说不清了。
    “分类。”
    “检索。”
    哎哟!
    对呀!过去没在意,刘牧樵这么一说,对呀,自己脑子里的知识也应该梳理梳理。
    “刘牧樵,谢谢你,我理解了,我懂了。你脑子里有30万个病例,我也有10万个病例。其实,10万个也已经不少了!我该分类整理一下,谢谢你!”


第62章 太恶毒了
    刘牧樵每天会在儿科病房转一转,对收进来的病人都要过一下目,对常见病、多发病不会多说什么,他转悠的目的是发现少见病,容易被误诊、漏诊的病。
    令他失望的是,安泰医院的儿科太一般了,来就诊的多半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他发现一个规律,大约三五天,他能够发现一些问题。
    不能得出诊断结论的,误诊的,漏诊的,或者治疗不规范的。
    一般来说,刘牧樵都能解决问题,除非有些需要做更高级的检查,否则,他不会建议转院。
    袁姗有了刘牧樵之后,轻松多了,还学到了很多东西,她有更多的时间梳理自己脑子里的知识。
    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作为医务人员,一生中见过的病人确实非常多,要记住有一定的难度,学会整理归类就显得很重要。
    重要的,典型的,特殊的病例——特别是特殊的病例,一定要经常回顾。可以说,体现一个人的水平,不在常见的,多发的疾病上。
    罕见的,稀有的病例你能诊断出来,这才叫水平。
    这么一梳理,袁姗突然豁然开朗了。
    10万个病例,把多发的,常见的病例放在一起,它们占了99%,把它们放在角落里,而把少见的,有特殊意义的病例突出出来,她顿时感觉到,自己的水平高了一截。
    “没错,今后就这样积累知识。”
    当袁姗向刘牧樵谈体会时,刘牧樵笑着回答。
    这时,刘娅护士长过来了。
    “刘牧樵,到时间了。”
    “你要他干什么?”袁姗主任问。
    “教护士静脉穿刺啊。”刘娅说。
    “真是杀鸡用牛刀!”袁姗嘟哝了一句。
    “主任,你就别小看我们护理哟,你知道这个月平均增加了几百块的绩效哪来的?不都是病人冲着我们这里会打针吗?我估计呀,下个月会更好,你有没注意,我们科室的病人越来越多了吗?”刘娅一口气说了很多。
    “哦,对了,上个月,你给了多少钱给刘牧樵。”
    “6000块。”
    “嗯,你听我说,下个月起,我们每月给他36000,你别到处嚷嚷。刘牧樵,是我们的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