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全科医师-第10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意思的是,几乎没有什么初级宝盒。
    “火速把刘牧樵调进京,神经内科主编由刘牧樵担任,我们要编撰一个最好的神经内科本科教材。研究生教材也要参考这个版本,主编也是他。”
    部里的领导拍板了,给刘牧樵委以重任。
    主编可不简单,即便是神经内科学科全国主委也不一定有资格做主编,他由最权威的人士担任。


第1831章 和大佬们对抗
    刘牧樵接到命令,苦笑几声,搞这个东西是要得罪很多人的。
    指出人家的错误,就是打人家的脸,谁乐意干这活。
    刘牧樵已经过了装逼打脸的年龄,虽然他本身的年龄才27、28,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但刘牧樵的人气值早超过了10万,和周伯炎校长差不多,这种人气值的人,可以说是成熟的不能再成熟了,再成熟下去就成了烂苹果了。
    不过,刘牧樵还有另一重属性,他的年龄摆在这里,有时候来点小脾气,来点中二的行为,也是难免的。
    但现在是修改教材。
    面对的都是本行业的大佬,有些问题并没有公认的答案,并不是说刘牧樵说错误了一定错了,刘牧樵说对了就一定对了,人家坚持认为自己的是对的,又怎么办呢?
    再说,我们也不能崇洋媚外,不能说国外的就是正确的,我们的就一定是错误的。
    所以,刘牧樵当主编,这难度是非常大的,任务非常重,他必须说服负责撰写本章本节的编者。
    680个问题,一天解决10个问题也要68天。
    68天不做手术不看病,他会被憋死。
    68天他可以重新写一本教材了,顺便还可以修改1000多处有毛病的地方。
    刘牧樵苦笑。
    这个主编他并不乐意做。
    但是,这项工作推辞肯定是不行的,部里都已经下指示了,你能不去吗?
    意见是你提的,现在人家尊重你,让你做主编,给你的面子天大,你临阵脱逃,今后你还混吗?
    再说,你27、8岁就做主编,历史上有这样的先例吗?别说28,38岁的没有,48岁的也没有。
    做主编了,基本上就确定了你是这门学科的第一人了,能和你地位持平的人,就是那个主审了。
    这是给刘牧樵天大的面子。
    刘牧樵只能选择成行。
    这一去,68天肯定是不行的,10到15天都会显得时间太长,最好是一个星期把事情办完。
    到了京城,跟部里的官员聊了一个多小时,又和原来的主编聊了3小时,刘牧樵有些晕头了。
    他头皮痛。
    原来的主编是肖波,湘雅的名教授。
    刘牧樵很不自在,和肖波谈话,这是打肖波的脸,砸了人家饭碗,现在还要他留下来谈几个小时,刘牧樵都不忍心这么折磨人家。
    但是没办法。
    部里还是很人性化的,刘牧樵砸了他的金饭碗,部里还是给了他一个银饭碗,安排了第一副主审。
    这两次谈话,刘牧樵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
    关键是,刘牧樵明白了,他根本不可能在1个月之内回安泰医院,几乎每天都会有讨论会。
    不行,得想办法。
    刘牧樵想了一个办法,这次,他规定只讨论680处错误的地方,另外1000处不够精准的地方,他不准备拿出来讨论了,自己修改算数。
    部里专家的意思很明确,这本书不是刘牧樵自己的专著,而是全国专家们合作撰写的,修改,你得通过负责撰写的编者。
    刘牧樵不能命令他们改,而是说服,他们同意了才行。
    当然,最终决定权在你刘牧樵手里,但是,你过多使用最终决定权,显然是不对的。
    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他思考了1整天,最后决定把任务分解下去,680处错误的地方,全部打回给编撰者,要他们找资料,对和错,都要写出答案。
    这一招很管用,等于是给了别人一次纠错的机会,谁会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
    再说,错了也不丢丑,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教材都是一脉相传的,我的错不是我发明的,而是上一任的上一任就错了。
    即使是上一任的上一任,他也不一定是首创,他也是抄的,也是从别的书转抄过来的。
    原创的东西很少,也不需要太多,教科书讲究稳妥,不出错就是最大的成就。
    可以说,编撰人员,大多数的工作就是转抄一下上个版本的内容,偶然加一点近几年的成果,并且是已经公认的成果。
    像刘牧樵这样一下子指出680处错误,这对于写教材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
    教科书是所有书籍中最正确的,带有法定的作用。
    譬如你是按照教科书的流程执行的治疗,打官司的时候会判你胜,如果你的治疗是从其他资料上借鉴过来的,你就不一定能赢官司了。
    教科书是有法定意义的标准。
    既然教科书被认为是正确的,那么,刘牧樵突然提出680处错误,这是不是悖论?
    这种论调在编委中流传很广。
    你刘牧樵是要颠覆现在的神经内科!
    刘牧樵不是聋子,他也听到了。
    为了分化他们,为了大家的体面,刘牧樵采取了这种办法,给大家一次纠错的机会。
    任务下来了,很快,京城的几大图书馆出现了不少平常很少见得到的大佬。
    肖波就躲在协和医学院的图书馆里吃泡面。
    他是癫痫方面的专家,负责癫痫和神经性肌炎这两章的撰写。
    埋在图书馆里3天3夜。
    有收获。
    收获还不少。
    刘牧樵指出的错误确实是错误,有几个固有的观念,他惊讶地发现,国际上已经更正了好几年了,自己作为这方面的专家,竟然蒙在鼓里。
    他脸红了好一阵。
    像肖波这样发现错误的事例很多。
    刘牧樵笑了。
    收到的信息,大多数是正面的,纠错的工作进展得还算顺利。
    不过,事情总会有一些意外,沪市神经精神病医院的白沙就被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激怒了。
    此君一直和肖波争主编。
    白沙是沪市医科大学的博士生,又在梅奥诊所医疗中心进修3年,后来又去了德国,在那里工作了7年,并且在那边获得了5项科技成果奖。
    他是非常厉害的神经内科学教授,和肖波比,在外人看来不分仲伯,但白沙本人,坚信自己早就超越了肖波。
    白沙是副主编。
    现在刘牧樵说他主编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一处错误,他哪了肯服气?
    他拒绝修改,也拒绝刘牧樵提出的更正方案。
    刘牧樵下达的任务,完成了90%多,还有几颗钉子,他算了算,大多数是大佬级的专家,并且清一色的都是留洋博士。
    他们傲气。他们准备联合起来与刘牧樵抗衡。
    刘牧樵笑了笑,不就是一个白沙吗?


第1832章 680处错误
    680个错误,刘牧樵成功修改了643个,还剩37个错误,编撰者拒绝修改。
    刘牧樵清点了一些,主要是集中在7个专家手里,他们涉及到的章节有19个之多。
    刘牧樵再次检查了一遍,确定无误之后,第二次下达任务,限他们在3天之内做出修正,并且注明了,拒绝修改者,要说明理由。
    上次也说了要注明理由,但是这群大佬不遵守这个规定——其实,也说不出理由来,无非就是教科书上是这么说的。
    刘牧樵给了任务之后,也懒得呆在驻地,和这群大佬待在一起,需要一些勇气和耐心。
    倒不是怕他们发难,而是这群人酸腐,摆谱,你跟他聊,他会讲我们的曾经。
    大多都到了话痨的年龄。
    说需要勇气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和一群话痨在一起,基本没有你讲话的机会,他们一旦有机会,讲两个小时根本不要断句,句号是肯定不需要的。
    这群人年龄大多50岁多一点,刘牧樵名副其实是他们的晚辈,虽然早就听说刘牧樵的才华,但是,是不是心服口服就难说了。
    看人是要看资历的,刘牧樵的资历其实是非常不好看的,清江大学医学院本科,京大医学院硕博,这就是他全部的简历了。
    而人家,都基本上有海外的留学史,最差的也有访问学者的历史,这年代,你不喝几口洋墨水,人家真的不服你。
    留洋是一种大趋势,年轻一些的人,直接就是国外读的研究生,他们的简历看起来非常的丰满。
    而早年毕业的专家,他们在后来的专业学习经历中,都补了短板,否则,会被新生代看扁的。
    那些早年毕业的医学专家,现在年龄都接近60岁了,他们那个时代出国进修的机会比较少,到了40岁之后,想方设法弄到一个访问学者的名头,在国外进修半年到一年,这种情况比较多。
    这种经历对他们来说还是有隐痛的,访问学者没有国外正式的老师,而在国外直接读博士的,嘴巴上会挂上他导师的名字,即使不是太有名气,讲多了,人家会以为是大教授。
    对于很多人来说,外国人的名字本身就是有学问的,很了不起的。
    国内的名人就不同,你不介绍,一般人就会把他当成李建国,王建国,赵建国一类的普通人。
    而外国人的名字,只要是你加上一句“恩师”史密斯,顿时,这个史密斯就是大人物了。
    这不是崇洋媚外的问题,“恩师”加外国人名字,显得高大上。
    这也是心理在作怪。
    在国内,你称呼“恩师”王大海,给人的印象多半就是隔壁老王这个档次的中学老师,很难与专家教授挂上钩。
    刘牧樵溜走了。
    他怕被这群话痨唾沫淹死。
    在话痨面前,他们半年的海外经历恨不得讲半年,来一次穿越,刘牧樵不走那是脑子有毛病。
    部里有个年轻的司级干部负责联络,他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怎么从这群话痨的老头子面前脱身。
    这位司长很理解刘牧樵,他们两个不约而同脱岗了。
    刘牧樵躲在京大龙教授的胰腺外科中心做手术去了。
    只要有手术做,刘牧樵的心情就会好起来。
    龙教授拢着袖子,站在手术台旁边,他属于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看着刘牧樵做手术,他没有愤怒,也没有嫉妒,只有疼爱,再说,刘牧樵还顶着一个龙教授给他的帽子。
    人是会被自己欺骗的,龙教授接受这个事实——刘牧樵是他的博士生这个事实。
    当然,周围的人从来就不这样认为,刘牧樵生下来就比龙教授厉害,但龙教授经常在外面吹嘘,刘牧樵是他的博士。
    事实上是,龙教授对刘牧樵十分的疼爱,他就像爱自己的孙子一样,刘牧樵上手术台,他也要跟着上去,陪在身边。
    其实,别人也知道,这是一种疼爱的表现。
    “看看,你们要认真学,刘牧樵的技能,非常的标准,教科书,活的教科书,你们到哪里去找这样的老师?所以,你们要珍惜!”
    龙教授边看边教导他的学生。
    虽然胰腺外科中心并不全部是他的学生,但所有的晚辈都尊称他一声“老师”。
    刘牧樵今天做的手术并不难,一台亚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这种手术也算择期手术。
    刘牧樵的助手全部是年轻人,最高职称是副主任医师,两个是主治医师,还有一个是作住院医师用的在读博士生。
    这种手术纯粹是教学,说难不难,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