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路红人-第6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啊,每一周,至少到健身房三次。我们做开车的,总要保持好体力和精力,是吧。没有好的体力,路上就容易走神,出事。”老刘也很自信。
好在往前走不到一百米,开始出现茶园。从主道分岔,一条横斜的小路,走二三十米,就是一块茶园。茶园也像梯田一样,一层层地往上叠。
走进茶林,杨再新见这里的茶园林木并不茂盛,或许是因为土地表层浅的原因。只要天久不下雨,植被肯定就焉焉的,没精打采。
拍几张照片,杨再新也不觉得这里的茶园有多好,要想将茶叶产业做大做强,至少一点,规模必须要跟上。
品质至上,才可能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好的营销方案,能够有效地推进产业的发展,收到较好的效益。对于岭上县的茶园茶叶,之前李新华做了评价,自然不能完全以他的标准来做评判,但参考意义是非常大的。
站在茶园边上,看不到多少情况,茶园随着山势的变化,转而往另一面去,不知到底有多少面积。不过,就目前这茶园看,规模不会大,因为这个山头也就那么一些。
据说山脊与山腰、坡脚的茶,会有不同的品质。杨再新对此也是理解,因为海拔不一致,气温也就不一样了。温差越大,茶叶的品质就会越好。
看来这一块茶园,顺着路返回到爬山的主道,继续往山上走。停歇那么一阵,体力也恢复了。老刘说,“杨处,这里的茶园是在经营,但要说有多好的效益,我看不见得。”
“老刘,这里的规模肯定不怎么样,但在市场上有人愿意买,效益还是有的。售价高低,主要还是要看经营成什么样的品牌。”
“杨处的说法,确实是这个道理。你觉得,上江市这边有这么好的经销人才?规模小,还是一个天大的缺陷。”
“整个江上省在做经济这方面都差,不是上江市一家了。目前,柳河市那边的养殖产品,勉强算合格。要继续扩大规模,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还要有好些年的努力,而且,这过程中,公司本身也要始终如一地保持品质不改。”?
第1269章 小 镇
“杨处,你太谦虚了,或者说你对产业的危机感很强。”老刘说,“我看到太多的人,只要做出芝麻一点事情,总会夸张成西瓜那么大。然后,逢人就说,各种的表演,渲染。”
“老刘,产业这个事情,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亩产万斤,就算大家都信了,又如何?”杨再新对这种人,自然也熟悉,体系里这样的人太多,到省部来工作,接触的人多了,更见到这种人。
“杨处,实际上,对自己做出的工作成绩,必要的宣传还是要做的。不然,宣传阵地上,尽是那些虚夸之辈,会让更坏的风气形成,也会让社会变得更令人失望。”老刘说。对于这个道理,杨再新也明白。
,然后给人的印象就出来了,以为这样的说法应该靠谱,但实际上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领导们都见不到真正的业绩,而人们也无所适从了。
坏的风气一旦形成,要清除这样的风气,扭转人们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可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付出的代价会是非常大。
正如目前的教育,谁不知教育的方向已经完全脱离了本真,变成资本捞金市场?可真要改变,不仅仅是双减的政策而已,家长们长时间形成的焦虑,难道真没有理由?难道如今的教育走到目前的现状,难道真的是资本单方面推动形成的?根由在哪里,很多人都明白,但唯有呼之奈何!
体系里的风气发展到目前的情况,根由在哪里,其实也不难找出来。问题是,风气形成之后,这样的惯性力非常大,除非真的在根由上大刀阔斧。
这种事情,杨再新自然不会去谈论,做好自己就是了。到目前,自己所作的事情,反馈回来的都非常好,这也就很不错了。
往山上走,又有茶园,杨再新到茶园里看了,与之见到的差不多。取一些茶叶与枝条,又取了一些土壤,装进准备好的袋子,准备到省里请省农院的人帮忙化验一番。
既然要做好茶叶产业,这方面的工作是必须要做的,有了科技数据的支持,或许做产业才更具有信心。
老刘见杨再新这样做,也不说什么,对于这位年轻的领导,反而有更多的佩服。真正做事业的人,他们的付出总会让人感受得到。
回到车里,继续往前走。岭上县也就有一部分乡镇在台地过渡区域,大部分都是在台地之上。
车在盘旋中冲出山岭后,前面变得平坦。台地上,是起伏如波浪的地貌,与之前经过的山岭完全不同。
到台地后,看到路边的土地耕种的也不多,不知是土地不适合,还是因为这些年来,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人少,使得这里的大片土地是荒芜的。
平缓的山坡地上,有一些杂草与刺丛,更多的地方,则是草海一样的显得很低矮的杂草。偶然有开垦和耕种的地块,长着一些蔬菜植物。
这样的土地如果利用起来,难道也不能耕种好?这些地貌,看起来完全适合大型机械进行耕作吧。
从导航来看,距离岭上县还有三十几公里。这时候的公路路况已经不差,车速也可跑起来。但老刘也知道,杨再新到这边来的意图,不忙着往县城跑。
在路口,看到一个指向乡镇的路牌。老刘说,“杨处,要不要去看看?”
“好,中餐就在乡镇解决了。”杨再新说。
往乡镇方向行走几公里,果然是一个小镇。小镇有两三百户,确实比较小,整个小镇穿行而过,不过是两三百米。公路两边修建着房子,就中间那一段一百多米有门店。
停车看了,整个小镇在营业做餐饮的,也就三家。其中两家只卖米粉、面条这些简单的,不做炒菜和米饭。对于江上省这边,米饭才是主食,米粉、面条是早餐或临时性食物。
走进那家卖饭炒菜的店子,见里面有一盆火炭在取暖,三张桌子,桌面铺了彩纹的塑料布,当真是很土的样子。老刘看了看杨再新,没说话。杨再新说,“先看看有什么菜吧,能够糊一顿就行。”
老刘便去冰柜那边,拉开门,见里面有炒好冰冻在里面的鸡鸭、鱼,冻肉和其他的一些猪耳、猪肚、猪舌之类的。就不知炒菜的手艺如何了,再看灶台,油乎乎的似乎没洗净。
这些问题都不算大,出门在外,想要吃到干净放心的东西,难度还真不小。
老板见老刘很内行的样子,忙赔笑说,“老板,乡镇子就一家,我们这里菜便宜,质量是有保证的。你尽管放心。你们两个人,三菜一汤就够了。”
老刘看着对方,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脸上岁月的痕迹比较明显。这个老板本身给人就不算干净的感觉,老刘说,“小菜就炒豆芽吧,得重新洗一洗,没问题吧。”
“肯定没问题,老板,其实我们店卫生还是比较好的。”
老刘自然过滤了店家的话,走到灶台那边,挽起衣袖,将灶台、炒锅重新用洗洁精和钢丝球刷洗几遍,然后说,“拿牛肉丝,猪耳朵,鸡肉出来,我来炒吧。”
店家见两人的样子,移开就是远来旅游的人,也不争,反正只要客人满意就行。
杨再新对老刘主动去做菜,也知道他不一定是嫌店家不卫生或做菜没做好,而是因为跟自己在一起,才会有这番行止。走到老板那边,说,“老板,独家生意,收入应该不错吧。”
“哪有什么生意啊,一天都难有一伙人来吃饭。镇上流动人口不多,生意难做啊。”
“你们镇不是做茶叶产业吗,该有不少外来老板过来吧。”杨再新说。
“产新茶的时候,是有一些老板过来,平时呢,就是乡镇附近的村民路过。大多数吃一碗米粉、一碗面,填一填肚子,能有多少生意?”
“除了种茶,这边台地上,可耕种的土地很多啊,都不种了吗。”杨再新说。
第1270章 一个字 难
“老板,如今还有几个人肯下地耕种?”老板说,“我们小时候,整个山坡都是庄稼地,都种了粮食。不过,那时候是生产队,产量低,一家人也就勉强够吃。遇上干旱年,就得饿肚子。”
杨再新明知面前这个人,生产队的时候,他还没出生,也不揭穿。听老板继续说,“后来,土地承包到户后,这些土地也是完全耕种的,那时候,粮食品种开始改良,产量也逐渐提高。一家人粮食有足馀,家里养猪养牛养羊,喂鸡喂鸭喂鹅。就是粮食太便宜,卖不出钱来。
到九十年代初期,下海的风气逐渐起来。慢慢地,村里的人也知道去沿海城市打工挣钱,那边三个月的工资就有在家一年的收入。这样一来,谁还肯种地?到如今,只有那些舍不下家的、到外面打工找不到事做的,或者是有老人孩子走不开的,才留在村里种地。一年下来,国家给了补贴,才稍微有些赚头。如果算上种子、农药、化肥的钱,种地实际上是亏本的……”
“老板,那你家的地多不多?还在种吗?”杨再新说。
“我虽然开一家小店子,是自己的房子,不要租金开销。一天赚多赚少,都是自己的。对吧,生意再小,也比种地好。我家的地也不少,近处的地,有水源的地,还得种起来,有收入的。远一些的,难种的地块,就放在那里。荒就荒吧,大家都这样的。谁还想靠种地发财?”
“老板,你们这边粮食价格怎么样?”
“老板,我们这里的大米这些售价,和市里差不多少,路远,稍微贵一点路费。像其他自产的杂粮,就卖不出钱来。如今呢,要是你用心种地,比如说玉米、红薯这边,抢先产出十天半个月,那还是有不错的价钱。这样也只能有几家人可挣到这样的钱,如果家家都种早产品种,一窝蜂地种植,又不值钱了。”
杨再新明白他说的意思,早熟早产的新鲜品,提早卖给人们尝新,价格上可提起来。比如玉米,最早产出的,每一个棒子可卖到三元甚至五元,但随着其他人家的玉米也产出了,一个玉米棒子,一元钱一个也少有人买。
红薯也是如此,提前挖出来,每斤可卖三元两元店,到后来大家种的都产出了,一元一斤都难以卖出。对这些作物,人们主要还是尝新,而不是作为主食,消费的渠道与人群少,自然没有什么销路和市场。
像老玉米、红薯这些杂粮,在江上省这边主要是用于喂养的。但如今,自家喂养,也是难以收回成本,索性大家都不进行耕作、也不做喂养,打工拿到的钱,返回江上省来花销是比较合算的。
每一家外出打工的人家,都是这样精打细算,给家里赚钱来养活。
与老板说一阵,对小镇这边的情况有所了解,岭上县的大致情况与小镇这边差不多。山坡原本都是耕地,当初开荒的年代是在生产队学大寨,一直延伸到承包土地到户,是十几年前才开始出现土地不耕作而荒芜。
老刘亲自掌勺,炒出来的菜自然很到味。杨再新和老刘坐下,请老板一起吃饭,老板笑着推辞。彼此之间,笑呵呵地说着如今小镇的情况,说岭上县的经济该如何发展起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