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路红人-第6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看着围在县正府外地人群,情绪逐渐平复,副校长也是心灰意冷。除非有人敢在某一处高楼上,以跳楼来威胁,甚至直接跳死几个人,才可能引起县里、市里、甚至省里的关注和重视。但实际上,谁又肯以自己的命来相拼?
等副校长莫名其妙地被人挤出人群,而后被围住、带走,他也是明白了自己即将面对的情况。心里发虚,又觉得深深地委屈。
导致今晚的情况,难道是他情愿的?时尚没有后悔药,但后悔的事情却一直在发生。等副校长进了小办公室,看到里面几个人围住,随后,见教育局长、负责教育工作的副县长、教育局纪检书记进了小办公室,副校长明白自己被带进来是为什么。
一时间,太多的委屈、太多的情绪交杂在一起,都不知该如何接受、不知该怎么清理,那种被世界欺压、那种走投无路的死亡绝路的念头真冒出来时,副校长突然间“哇”地嚎哭起来。
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钱、没有了前途、没有了家庭、没有了工作、没有了希望,而自己有的是,无法还清的债务、被自己牵累的老婆、孩子,无尽的白眼、责骂、讥笑、冷语、压力重重。这时候,死亡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可副校长还是没有死亡的决心。
嚎哭出来,或许是这时候的唯一选择。
第1190章 现实的苦
四十多岁的人,嚎哭起来很难听。但进到小办公室的每一个人,都不说话,任由着副校长嚎哭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压力过大,人的精神意志跨下之后,嚎哭便是一种常见的动态举动。对副校长的情况,进办公室的人都有所了解,而这些人要说有谁真正同情、或理解副校长的做法,却不会有这样的心态。
这时候,大家都明白一点,参与集资的人,谁会赚到老板的钱?几乎不可能。谁信了,谁就会大亏。国内集资的案子本身就不少,但每一个案子发生、结束,却少有细致的报道出来,基本上都是捂着盖子,在地方上烂掉、消化,不会对外宣讲,以警示其他人。
即使有这方面的宣传、警示,也是理论化的宣传,不会有具体案例、具体的细节。也使得国内这样的集资案子,重复地上演,重复地被有心人利用人们信息不对等、利用人们贪图利息的心态,达到他们的目的。
民间借贷也好,集资也好,发起人的最初的出发点,就不是真的为别人谋求利益,而是要利用这些人的资金来达成自己赚钱的目的,至于能不能还回本金,不是他们所考虑的。
看着副校长在拼尽一切精气神在嚎哭,站在小办公室的领导们,心里的感受自然是有。更多的是在想,谁让你这样蠢,难道不知集资的后果?这样轻信,难道没有想过鑫农山泉公司会有多少利润?也有在庆幸,他们自身没有参与这次集资,自家没有损失。
过十几分钟,副校长的嚎哭声势消减下来,显得平静了些。局长走到他身边,在副校长肩膀上拍拍,说,“小吴,事情已经这样,想开一些。往前看,等一二十年后,回头再看今天的事情,就不觉得有多大事情。”
副校长听局长终于说,也知道,自己又有什么可选择的?心里明白,但面前的艰难、面前的危机、面前要承担的一切,是他能够解决的吗?
面对的,完全是绝路一条,怎么走?欠银行三十万,钱朋友二十万。每一个月银行的利息就要支付以前多,何时才能将银行的钱还掉?得多少年才还掉?
稍微细算一下,一个月还三千,一年三万六。银行利息一年差不多一万五,合计就是五万一。而他一年多工资有多少?算上所有的收入,也就六万出头啊,还是自己当初努力工作,拿下了高级职称后的收入。要不然,像他这样年龄的,一个月的工资不过四千一二,一年总收入不足五万。
这样一算,留给自己生活的开销,一年不足一万,一月不足一千。老婆上班的收入每月有四千,但孩子要读书、要生活、要开销,这样的日子还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银行会催着还款,朋友那边的钱,也不可能拖太久。
像自己这种情况,再想向谁借钱都是不可能借到的,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没有还钱的能力。银行的借款,至少要九年才能还掉。而朋友的借款,又要五六年!
买房怎么办,孩子结婚怎么办,平时的人情往来、水费、电费、上班下班摩托车的加油费,这些核算之外的开销,随时都可能将他逼到生活的尽头。
再者,老婆的身体本身就不太好,万一有三病两痛的,又到哪里去拿钱支付?如今的医院,谁进去谁倒霉,很多人都是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就因为一个不大不小的病,医院就可将一个家掏空!
而这种种,没有人会同情他,因为那一念错误,在所有人看来,都是他最初的贪念导致的,是自食其果。
副校长当真没有勇气、也没有胆气了,但也明白,这么多领导找自己,不会是因为他们同情自己的情况。或许,有更为糟糕的事情,又落到自身头上。
局长安慰几句,见副校长反应不大,长叹一息。过一会才说,“小吴,还是那句话。遇上这样的事情,后悔也没有用了。只有面对困难,鼓起勇气,重新开始。我想,你家里人也是希望你如此。再苦再难,总有一天会过去,是不是?
另外,小吴你还要有心理准备……”局长说到这,也觉得在副校长身上雪上加霜太过残忍,也就忍住没继续说下去。
教育局纪检的那个书记,倒一杯温水来,递给副校长,说,“吴校,先喝杯水。今晚找你,还有一个事情要同你先说说,请你理解。”
副校长慢慢地喝水,喝了水,人也清醒一些。知道事情严重,说,“局长、书记,你们说,我心里有数。”
“你心里有数就好。”纪检书记说,“我们今天也是对事不对人,你可能也意识到了。今晚这么多人在县正府这边聚集,会产生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县里对今晚最活跃的在职干部,要进行纪律上的处分。
虽说大家都非常理解你的处境、也同情你的情况。只是,纪律是纪律,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身份,特别是我们干部、党员,更要在这样特殊的时候,起到积极的、对社会、对群众有正面导引的作用。
吴校长,你从下午到晚上,这次群众聚集在县正府外,县里领导再三劝说、解释,一直都没有进展,背后是那些人在发挥作用,你也心里明白,是不是?县里对你们的情况,了解非常细致,那些镜头、视频你觉得要不要我们回放给你看?”
副校长明白,自己所作的事,早被县里这边盯上了。心里有自知,也就没必要争辩。副校长不作声,算是以沉默来回应。
见事情已经这样,局长过来,示意纪检书记离开。又拍拍副校长的肩,说,“刚才,我也在县里领导面前,承担了不少责任。你走到这一步、陷入这样的困境,我作为局长,也有教育不到、工作不细致的过错。
经过努力,县里也答应了,明天虽说对你和另外一个人要进行全县通报批评,但在措辞上,还是用了心的。如果,接下来你的表现好,教育局这边会向县里请求,撤销你的处分,不计入档案,对你今后的工作、工资等,没有影响。这也是我和局里能够为你争取的最大帮助……”
第1191章 安抚工作要入心
组织上对一个干部的处分,只要进入档案,那当年考评很可能是不合格。然后,两年内不能晋升职级、工资不升档,不能评优、不能往高一级申报职称;甚至不能调离原单位。
这些影响对副校长是非常直接的,但如果说不计入个人档案,那么,也算是组织上对他的关心和保护。
对视一下而言,找两个人来进行通报处分,是做给所有参与集资的干部看的。就是要让这些参与了集资的干部们,自认亏损,而不是到县正府来要求帮他们处理问题,造成舆情上的压力。
杀鸡骇猴对于国内的干部说来,是非常有效的。体系里那种对上的服从、对下的打压,本身就是潜在的准则,表现在平时的工作上也是淋漓尽致。
如今,石羊县借用这一招来消减舆情压力,肯定是很有效用的。只要干部们不上街,人员上就减少很多,有些干部自身不参与集资,确实挺家里的亲人参与了,然后有干部的前途来担保不上街聚集,到街上聚集的人,至少会减少三分之二。
人少之后,做劝说工作会容易得多。真的有谁太挑,也可让警员出手,带走一两个,让这些人消失一段时间,对于群众聚集自然有更好的效果。
杨再新没有多参与具体找两人谈话的事情,知道结果肯定是这两人接受处分,还会对县里感恩戴德。期间,他到听了一下如何找企业局的那个人谈话。
杨再新进去的时候,那个人一脸惨白,双手紧紧抓着头发,似乎要将自己撕碎一样。找他谈话的人也是两三人,一个是本单位的一把手,一个是县纪委的干部,一个是警员。
之所以人有好几个,也是县里担心这人骤遇困境,万一想不开,爆发出来。一两个人还真的招架不住。这边的谈话,直接得多。因为这个人除了自己集资数额大,还是中间人之一,这一年来,从集资活动中赚到的钱也不少,至少有一百多万。
对人,他真正拿到的钱也没多少,主要是将集资分得的钱,都填进鑫农山泉中,使得他如今的集资总额超过三百万。这三百万中,实际集资的钱,在一百万,中间拉到的额度在一百万余。
对这样的角色,县里这边自然不会有好太多,因为他明知鑫农山泉的情况,知道鑫农山泉运转艰难,资金链随时处于断掉的境况,只是一味卫子扬和省城卫家,绝对不会放弃鑫农山泉,肯定会想办法让鑫农山泉坚持下去,直到反转。
如此,他才极力地拉资金投进鑫农山泉中,想要赚取更多的红利。卫子扬也是几次找他谈过,给出一系列的承诺。
找谈话时,神态是严肃的,语气也是严厉的。单位一把手倒是语重心长地劝说,好像他帮了大忙、承担了很大责任似的。不管怎么样,十来分钟,将县里的处分决定传达到位,让企业局这位知道自己面临什么,随后纪委的人离开,将谈话的空间留给企业局的一把手。
杨再新也不再听,知道接下来是一把手对这个人的劝解。说到底,这个人对集资是有充分认知的,也在其中扮演了不大不小的角色,最为主要的是,今晚的群众聚集,他起到不小作用,这时候,县里自然要将他推出来,作为一个震慑其他干部的标靶。
将两个代表人物带出后,剩下的人虽说也还在聚集,但县里也是有了决心。警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同时出击,半劝办推,将一些人带离县正府外。另外,县里也将各单位的一把手召集到县正府外,让他们把各自单位的干部带回去,街道办事处的人,将各自街道的人劝说返回家。
虽说有很多的人都不甘愿这样回去,因为这次回去之后,想要再聚集,难度就不小了。还有谁肯出头来组织?县里也说了,谁在集资问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