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路红人-第5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新,长坪县县长一职谁来就任,争议颇多。有提出在横折县或其他区县选定,也有提出从市里选一个人。平江市长说了一个意见,也是比较重要的。
他觉得,长坪县虽说有东富县长主导权限的工作,但县正府这边的人,也必须要对产业发展有充分认识,对产业发展工作有坚定的信念,这样的人,长坪县不少,可这些人目前暂时还不适合……”
杨再新今天到市里就来找李善淮,也是想探一探市里这边的情况。如果说,市里确实有比较适合的人选,那他推荐刘泽海过来,阻力就会比较大。反之,如果能够说服市里这边,推送出去的人不得力,省里就容易将刘泽海推送出来。
听李善淮说,杨再新也明白,怀仁镇、河岔乡等乡镇,就有不少干部对目前的产业发展工作,有绝对的热情和定力,但这些人目前的地位还低,级别上、资历上,都不可能有竞争县长职位的可能性。
甚至包括杨再新自己也是这样的情况,要不然,他何须要到省部去?当然,陈家那边,是要让杨再新在履历上有完美的一笔,将他安排在省部二处上到副处级,这个位子和级别的含金量超高。
当然,京城的部委里有更好的职位,陈家或许也有能力帮杨再新安排,但从逻辑上说,却又不成立。
如今,陈家与杨再新之间的关系,还处在隐秘状态,把杨再新安排在省部二处,虽说会让人惊奇却在逻辑上还是勉强,又加上有曾德彬常务副做掩饰,杨再新的来历依然不可查。
“这么说,市里这边还没有最适合的人选?”杨再新没什么表情,不想让李善淮误解他伸手过长。
“可以这么说,再新你对长坪县熟悉,也知道横折县和整个柳河市的情况。”李善淮说,“再新,你有没有很适合的建议?”
杨再新听李善淮这样说,心里一动,但没有立即表达什么。因为在体现里,最敏感的东西就是人事权。
“再新,你还和我打埋伏,完全没有必要。真有什么适合的人选,那也是为了长坪县和柳河市的产业发展。如今,全市产业发展,你这个核心人物跳到省里去了,虽说精神还在,你对柳河市这边的工作还能够进行指挥、指导,但实际的工作也还要一个得力的人来掌控,是不是?”李善淮的语气、态度还是比较诚恳的。
话说到这一步,杨再新想了想,随后说,“李书记,来柳河市之前,我也层琢磨过这个事情。东富县长往前一步,我可在省部提出来。但市里这边对长坪县的班子建设,我们只能提出建议了。
确实,对长坪县和柳河市的刺梨果产业发展,三五年内都处在一种紧压状态之下,没有定力和决心,确实会出现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的可能性。这样的结果,谁也不想见到。
昨天我与东富县长、丁丹书记、龙将县长等都聊过,他们对此也是有担心的。未来三五年,长坪县要保住在产业发展工作领跑局面,谁来担任县长一职,是至关重要的。市里这边如果没有最适合的人选,我倒是有一个想法……”
杨再新说到这,便停下来。李善淮见他如此,笑起来,“有人选那不是更好吗?这里没有外人,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田仁权。”杨再新说出一个意料之外的名字。
第974章 人事工作的精髓
听杨再新说出这样一个名字,李善淮不由地审视了杨再新一阵。见杨再新神态平和,似乎不是在说玩笑,不由地思索起来。
因为长坪县前后几年,县里班子的变动较多,长坪县又因为刺梨果产业的发展,引起了省里的关注。这一些,都让李善淮这位柳河市的一哥,对长坪县的班子中人员关注起来。
对于田仁权的情况,李善淮也知道。之前在县里,因为省城李家谋求矿资源,他在县里立场并不稳定,与杨再新之间的关系不好。
李家倒下,田仁权也没受到直接的牵连,当时因为市里两人将过与罪都扛了。随后,周术保到长坪县做一把手,田仁权最先站到周术保阵营,随后在县里作为周术保代言人一般的存在。
周术保因为自身的原因倒下,实际上也牵扯到田仁权的,不过,牵扯不算深。而且,周术保的案子还没到最后结论,牵扯到的田仁权等一些人,市里这边、组织上也都没有做出具体的决策。
不管怎么样,田仁权觉得会被牵涉进去的。如果这时候提拔田仁权,就属于带病使用的这一类。说不定,市里还会受到牵连。
当然,从长坪县班子中的人选而言,田仁权作为长坪县的常务副,确实有资历作为候选者之一,如今,田仁权还是无罪之身,进入推荐名单也不是说不过去。
市里进行推介,省部能不能批准,这是两回事的。当然,省部如果批驳了市里的推举,对市里多多少少有些影响。
见杨再新笃定的样子,李善淮说,“再新,田仁权虽有资历,但不是一个好人选。周术保的案子定下来,说不定他会被牵扯进去。对市里说来,推荐田仁权,很可能会落到识人不明之过啊。”
“李书记,我就是那么一说。对这位在县里的情况,也是了解。周术保的问题肯定会将他牵扯到的,就不知有多深而已。昌平建设的组建、招标、运转,长河线项目工程出现的巨大状况,都与这个人有关联。以后追责是必然的,就不知受到多大程度上的惩处。”杨再新也将自身对田仁权的印象说出来。
“既然是这样一个人,你还给我提出来。是想害我不成?”李善淮笑呵呵地说,对认人、用人、识人,他也是有一点自信的。
“李书记,我是这样想。”杨再新说,“对人事方面的事情,本来就不懂。想错了,你批评我就好。市里这边,想让东富县长上前一步,执掌长坪县。胜利那边有什么样的想法,目前我也没有得到任何提示。但要说胜利对长坪县的一把手,都没有想法,这可能吗?
长坪县目前的情况,想必书记比我更熟悉。空出来的县委书记一个位子,那是过来坐享其成的,谁不眼馋?既然有好事,大家争抢就是必然的。最后谁站出来发话,拍板,是非常关键的。
李书记,你觉得呢。”
李善淮听杨再新这样说,脸上便阴沉几分,看着杨再新,说,“再新,你从省里听到多少消息?”
“真没消息,不然,我也不可能提出推荐东富县长。是不是?东富县长的情况,想来李书记也知道,他性子耿直,眼里容不下东西,在省里那边本身就让人没看好,谁还会帮他说话?
仅凭市里的意愿、我在提交的方案上,材料做得再完美,也不能解决问题吧。”
李善淮微微点头,杨再新在二处所作的工作,就是甄选区县一把手人选的工作。但最后的决策,却不会是杨再新甚至省部都无法掌控。
这也是在国内,经常传言某位会到某地上任,传得活灵活现,结果真正上任的,确实另外一个,大家都没想到的一个。
如今,石东富就处在这样的情境中,谁都会觉得石东富往前一步非常适合,对长坪县非常有利。可最终谁来担任长坪县书记一职,可不是市里就能够说了算的。要想石东富成功上位,必须在省里找到一位强劲支持他的人。
说到这些,李善淮自然比杨再新更熟知这些情况。随即,对杨再新点点头,阴沉的脸色又散开一些,说,“再新是有更好的想法了?”
“李书记,我也不知对不对。”杨再新说,显得坦然,“既然要将东富县长推上去,省城那边谁能帮得上忙?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目前可选择的就一位。”
杨再新这样说,虽然没将名字点出来,李善淮也是明白的。省府里,曾德彬大佬既然肯跑到怀仁镇来参加刺梨果摘收仪式,可见他对长坪县这边的产业发展是什么样的态度。
长坪县要想保持刺梨果产业发展,实际掌控者也很关键,而杨再新到省城后,甚至可直接找这位进行沟通,请求助力的。
“应该有把握吧。”李善淮说。
“还没找过,但总要试试,我琢磨着,沟通不至于太难。毕竟是有基础的,是不是?”杨再新说,“我们如此想,那么,在长坪县是不是有必要给省里空出一个位子?”
“如此,班子的方案里,就出现田仁权这个人了。”李善淮说,不由地笑了笑。
杨再新这时候也不准备提出刘泽海这个名字,暂时不让李善淮知道,也是必要的。对长坪县这边位子的竞争,省里那边肯定是激烈的,隐藏在背后的人到底有哪些人,刘叔叔都未必全部知道。
市里这边明显地留出一个弱点,让人纠错,让人有更便利的机会。这样也是一种策略,让省里的那些人,总要沾一些利好。不然,完全由市里掌控了长坪县的人选,省里那边又如何平衡?
“再新,看来你的想法是对的。”
“李书记,我这样想,未必就是对的。”
李善淮摇摇头,对于人事问题上的平衡,他是深有体会的。从基层的乡镇职位安排,到逐渐拔高的级层,哪里不是平衡二字?
李善淮突然觉得,杨再新虽说才参与人事方面的工作,但却抓住了其中的精髓。
第975章 江华军的执着
谈到这,彼此之间心里也是有分寸了。李善淮想了想,说,“省里那边都有什么情况?”
杨再新摇摇头,说,“李书记,我真不知。来之前,刘部长只是交待我过来做工作,具体怎么操作,有什么指示,都不透露丝毫。”
李善淮虽说不怎么相信杨再新说的话,省部对区县班子的调整,多少是有些意图的。可杨再新情况也特殊,才到省部时间太短,领导没有给他透露信息,也有可能。
“市里这边的情况,我会同曾明志部长细致讨论,总有一个恰当的方案出来。至于省城那边,再新你得费心了。”
“李书记,我只能说尽力。”杨再新自然不肯给承诺,能不能按照他所想推进下去,目前也只是他猜测。
“再新,长坪县是什么情况,你比我清楚。市里要全面推进产业发展,长坪县的标杆作用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你可不能说尽力,就脱身了。省城那边,必须成功才行。”
见李书记就笑呵呵的样子,杨再新也是无语,说,“曾省长那里,李书记要我做承诺,有用吗?我只能说,一回省城,就去求见这位。至于结果,听天由命好了。”
对于这个话题,说到这,也就没必要继续讨论。彼此有共同点想法,杨再新觉得基本达成一致,目的达到就好。
“李书记,产业局的工作推进,进展顺利。柳河市在未来的两三年中,必然是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契机。不过,仅仅是出于发展,还是稍微显得单一,那位如今进展如何?”杨再新问的是江华军所做的工业经济推进情况。
对市里这方面的工作,杨再新之前也不多去关注,因为他和江华军之间本身就不合。江华军对市产业局、对产业发展,一直都是否定的态度,哪怕长坪县和横折县确实有非常显著的成效,可江华军的态度还是没有根本的变化。
一心要引进工业经济项目,之前在引进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