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官路红人-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背上物品,一大包,一二十斤,如今已经习惯这样负重爬坡。早上杨再新这边没准备,张兵知道杨再新才从省城回村,带来一大碗饭,杨再新吃过才出门。

    沿上河走,熟悉的路走起来很快,顺着山爬,到半山的坡地上,就不能像以前直接到山顶。几乎没遇上一平台就顺着石坎顺着走,看有没有刺梨树丛。

    顺着石坎走,林子太深,张兵在前用柴刀开路。林木并不多,主要是荆刺太密,人要穿行,必须砍开。大热天的,也担心深草丛里会藏着长虫,那东西才是最具有威胁。

    边走边砍,动静大,即使有也长虫也将它们惊走。从后坎往前,纵深并不长,不同地段三五米、十来米就是块坡地。这样推进观察,从下往上,一直砍开五个坡地,都没发现一株刺梨。

    “杨主任,我们是不是想错了?”张兵衣服都几次湿透、杨再新也不轻松,两人轮换着在前开路。这样做,体能消耗真不小,连张兵都显得疲倦,杨再新自然也在喘气。

    “为什么这样说?”杨再新笑了笑,“这样穿行一块坡地,可看石坎上下两台。真要跳过、或随机往某块坡地去看,你心里踏实吗。”

    “我也知道必须一块块看一遍,心里才安稳。不过,这坡下层的地块海拔较低,是不是适合刺梨生长?”

    “那也不至于这样明显,刺梨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如果谁告诉你说上面这台坡地适合生长,而我们坐的这块坡地不适合刺梨生长,你会信吗。”杨再新笑着说,今天虽说很苦,除了累还被刺挂出不少血口子,不过,验证之后就是事情的推进,这样做却值得。

    稍微休息,张兵站起来,将刀拿起,往上一坡地走。杨再新说,“张哥,还是我来吧。”

    “轮到我,总不能连你都比不过吧。”说着当先钻进林子,挥起柴刀劈砍。杨再新跟在他身后,突然说,“张哥,看你左侧那边。那一蓬刺是不是刺梨?”

    张兵停下,看向左侧。一连片的细叶枝条伸向高处,厚重的部分,似乎密密杂错连城团。伸出来的枝条上,有青色的果子,果子上有刺,也是青色的。

    还真是一大蓬刺梨。t;!t;

 第40章 不断发现

    细碎的叶子,枝条也细细的,整体的刺梨蓬并不高,两米左右。刺梨蓬中间还夹杂其他植物,蔷薇、野草和树。仔细看,可看到伸出来的部分枝条挂着青色的果实,果子稀密并不一致。杨再新之前看刺梨都是图片,此时,对活生生的果子也觉得很熟悉。

    “杨主任,真的发现了啊,好,太好了。”张兵有些激动,顾不得面前有不少荆刺,直接扑入草丛。可他并没走远,就被密集的刺丛挡住,不少刺钩拉住他的衣服。

    张兵挥刀猛砍,要将刺梨之外的杂物清理干净,才能够看到完整的刺梨,便于拍照、取证等。

    “张哥,别太激动啊,发现一丛很可能会发现更多。”杨再新往河沟方向看,视线被前面的刺梨挡住,沿山势方向看也看不远。人在草丛里,确实很渺小。

    半个小时,总算将这一丛刺梨清理出来。或许是多年的生长、发展,刺梨丛中不少枯枝、新生长一两年的枝条则挂着果子,刺丛深处,也可看到一些果子。

    这一丛刺梨横径四五米,延伸到坡坎边,估计是之前种植在坡坎边用做栅栏的。如今,延伸铺开便成为如今的样子。

    拍了照片,杨再新摘几颗果子,果子大小不均,长刺,但并不太刺人。此时,果子和刺都是青色,要等国庆期间,果子才成熟,到时候,果子的颜色变为黄色。看起来这果子还很可爱,初步估算,这一丛刺梨全部摘下来,大约有四五斤重,这是完全野生、阳光不足、肥分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产出。

    如果移栽、管理到位,确实会有不错的产值。当然,价值还在于省农院那边回收果子的价格。对刺梨进行深加工,只要消费者接受这一产品,市场上的反馈应该不差,因为如今人们对自身的保养,有充分的认知,也舍得投入。

    将这里的情况视频给龙秀国、龙成海等人,他们也很高兴,同时,他们根据村里人提供的信息,在其他地方也找到刺梨丛,不过是稀稀落落的,果子不多而已。

    离开这一丛刺梨,往前走,还看到另外两丛,和之前那一丛差不多大小,结果的情况也差不多。一块地发现三丛刺梨,还是很具有说服力的。

    继续往山坡顶爬,杨再新和张兵不断发现新的刺梨丛,刺梨结果情况大差不差,整个这片坡地,两人一天都搜找不到一半,已经发现而是多丛刺梨。因为发现一丛,都要将刺梨周边清理一番,很耗时间与体力。等两人决定收工回村,身上的力气都没有多少了。

    从山顶走回村,张兵让村里的人过来接,又饿又累又渴,早上出门带的水和食品,下午就吃光了。完全是不断发现新的刺梨丛,整个人处于兴奋状态,他们才支撑下来。

    回到村里,吃过晚饭。村干们集中到村部,将一天拍照搜集到的刺梨整理出来。这些资料,已经有充足的说服力,杨再新将照片和地理位置的描述全部输入电脑,已经半夜时分。

    “今天收获非常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明天继续,大家都早点休息吧。”杨再新说。

    “明天要不要休息一天?”龙秀国也知道今天每一个人的消耗太大,睡一觉能不能恢复体能?

    “明天别太早,睡一晚就可以的。”张兵说。相对而言,杨再新身体上的承受极限可能没有这些村干强,好在到双沟村一个月,也是磨砺出来了,加上年轻,恢复更快一些,他也有信心明天爬山。

    接连五天,虽然河沟几千亩的坡地村干们没有完全搜找一遍,但这里的大体情况已经掌握。完全有把握对坡地判断是不是适合种植刺梨,至于种植后的产量问题,目前的预估确实没有依据。

    所有的资料都输入到一个档,杨再新整理时有进行了分析、剪接,不让杂乱。他们决定不再去野外搜找刺梨,杨再新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整理这些东西,然后让村主干们看这份材料,从逻辑性和说服力上进行怕买断、分析。结果一致认为有充分的依据,表明双沟村的坡地适合种植刺梨。

    视频材料和字材料做好后,杨再新联系了向军。这个事情是同向军一起到省里跑碰上的,这时候,也得一起同县里汇报。

    到县里依然是找刘敬县长汇报,向军先联系,刘敬县长得知是刺梨项目引进的工作,立即让他们到办公室去面谈。对一个可能由省农院教授主导的种植项目与产业,县里自然是高度重视的,这样的项目一旦做起来,至少有省农院这块牌子在支撑,县里不担心项目发动之后的种植情况。

    见到刘敬县长,领导一如上次热情,先要两人坐下。向军很会来事,自然主动泡茶,像一个秘书一样。在领导身边,必须要有这样的眼色,才可能得到领导看好,印象深刻,自然机会也会更多一些。

    当然,杨再新就不能扮演这样的角色,因为章童俊目前还是名义上的一县之长,杨再新是章童俊的秘书,始终没有行改变职位。如果在刘敬面前太主动,刘敬不会有好印象,传出去对两人都不利。

    喝了茶,刘敬不等杨再新说话,先笑着说,“杨主任,你到双沟村才一个月,立即使得村里的工作有了历史性的改变,人才就是不一样。”

    “刘县,村里的工作是领导您把方向,向军主任牵头推进。我们在村里,顶多做一些具体的事务。没有你们在宏观上主导,村里做事就像盲人摸象”在刘敬面前,这些话说出来确实稍微过了,但又算切合这个项目工作的推动。

    把资料递给刘敬,将自己笔记本里的视频件点开,让领导慢慢看,向军和杨再新两人在一旁解释。途中有人敲门进来,似乎还有会议,刘敬都推迟了。直到听完杨再新的汇报,才说,“我是听明白了,双沟村对省农院所提出的基础工作,你们已经在这一周内,顺利完成,接下来就是与省农院接洽的事了,对不对?”t;!t;

 第41章 向敬插手

    理论上确实是只要与省农院沟通,被对方认可,项目就可确定下来。这个项目是省农院先提出来,变动的情况估计不大。只要双沟村这边适合种植刺梨,甚至只要找到适合种植刺梨的地方,都可开发种植刺梨的项目。

    杨再新点头,笑着说,“刘县,田教授那边是如何决定,我们还没沟通。不知会不会有变化,双沟村的荒坡有几千亩都适合种植刺梨,确实可引进这个种植项目。”

    “好,太好了。”刘敬笑起来,“我们县一直在开发项目工作上找不到突破口,这个项目一旦落实,就完全改变我们的状况。我会将这个项目立即向上汇报,高度重视与省农院的接洽,确保刺梨种植项目落实好。”

    刘敬如此说,向军和杨再新自然不能反对,出县,向军说,“杨主任,项目的事情可能得等刘县进一步回复,我们才能与省农院沟通。”

    杨再新也知道县里对这样的工作如何运作,之前在章童俊身边,接触过类似的事,点头说,“向哥,我明白。”这时候能够做的,就是等待。省农院那边是可以直接联系田教授,也可与娜娜联络,真这样做,刘敬等人绝对不高兴,对以后项目的落实反而会有阻力。

    “今天就不回村里了。”向军说。

    “好。”杨再新也明白,刘敬很可能随时都会联络他们,县里对这样的项目重视,自然会加紧落实。

    留在县城,杨再新有些想同张梅蕊联络,不过,想到张梅蕊这几天给自己打电话,都是在问那时候到县城。热情的语气,也明白她是什么意思。虽说自己也想见她,但张梅蕊的意思是要自己将公粮交给她,这事让杨再新有些尴尬。

    上次那个之后,心里既想见到她又怕见到她。毕竟张梅蕊有自己的家庭,一旦两人往来太多,必然会影响到她的生活与家庭稳定。这不是杨再新想看到的,张梅蕊对自己一直都很好,她不应该被自己牵累。

    身体的需要和感情上有一定的冲突,杨再新也是非常矛盾,一个人在街上走,有些想回房子去看一下,又觉得没有必要。李竹的东西已经搬走,不少家具也被半掉,这是张梅蕊在电话中说过的,自己何必又去看那场景。

    已经有三个人问房子的事,有两个人还看了房,只是都没下决心买。这房子要求一手付清,确实也有些难找主顾。不过也没办法,处理这房子,干脆一些,免得纠缠。

    如果晚上不走,是去客栈开一间房,还是回自己房子混一宿?时间还早,杨再新觉得没必要太早决定。向军电话杨再新一起中餐他拒绝了,向军家在县城,平时也难得回家一次,到县城也得去家里看看。

    到下午上班时间不久,突然接到明华的电话。见是明华这家伙来电,心中有种不妙的感觉,估计是因为引进刺梨种植项目的事情。接听电话,果然是这样,明华说县里对双沟村引进省农院的种植项目非常重视,要杨再新即刻到县去进一步汇报。

    明知明华找自己没好事,但又不能不去,行政口的事可不是儿戏。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