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路红人-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主任来了,到省城就回来啦?”龙秀国家女人见是杨再新到来,笑着招呼。
“昨天回的,今天找县里领导汇报了,便回村里。”
“也不在家里多住几天,杨主任,整个镇里驻村干部也就你一个人真住村里。其他人都是住几个晚上,谁愿意天天住村里。”
“各有各的困难,各有各的想法。”杨再新自然不好评说其他人,龙秀国女人也不是多嘴多舌的,不过在镇上开店,信息还是比较畅通。t;!t;
第36章 妇女工作谁做
没见龙秀国来镇里,杨再新说,“嫂子,今天有谁还在镇上?”
“杨主任是要回村?我让他来接你就好。”自然是让龙秀国骑摩托车来接人,摩托车从村里到镇上,半小时多可到,步行回村,差不多要两小时。
从横折县走双沟村路不好,又远。如果真要开发双沟村的旅游,这条路都会让很多客人惧怕。特别是城市里的人,见到这种弯曲的山路、窄路、险路,自驾游的人估计很少会继续向前的,团队的客人在半途可能就抗议不断了。这也是双沟村旅游开发的一个最大的难点。
之前问过临县那边的交通情况,但一直没有亲自走过,也没空到临县看看那边的地理地质,风景情况。像老板说的,是不是要开发双沟村旅游,不单单从村里看,是要从柳河市的层面或江上省的层面来看旅游线路的安排,旅行社的经典旅游线,行程安排要合理,这样才让游客接受。
在村里一个月多,杨再新也习惯了双沟村的行走模式,原准备也买一摩托车。出村时骑到镇上,回村又骑走。这次是去省城,这个计划暂时还没落实。
龙秀国在半小时后到来,在他店里吃了饭,然后两人一起回村。到村里,龙成海、张兵、丁慧云等人也到村部集中了,知道杨再新回来,等他从省城带来的好消息。
对村里如何引进项目,让全村人都生活改变,这也是这些村主干最大的愿望。多少年来,他们想过很多办法,试验过不少项目,都没成就,一直拖到现在。
他们对所谓的致富项目都有些麻木,但每当听到新的消息,又会激动起来,格外关注。
见杨再新从摩托车后下来,丁慧云笑着说,“杨主任,如今习惯了吗?上次你说要买车,村里好多美女都在打听,想搭你的车。”
“丁主任是每一句都在你工作范围啊。”对这个丁慧云说话的习惯,杨再新也开始适应,当真是有“教授”级别的专业。
“她是做妇女工作的,自然要发挥特长。”张兵说,“丁主任,说到工作我们这些人才是搞妇女工作的吧。”
“知道你每天都要搞工作,你家那位早跟我诉苦了。我给她出了个主意,到镇上买一截猪大肠。”丁慧云自然不怵,随口给张兵反驳了。
每当这时候,杨再新总是选择回避。几个人在村部院子坐了,丁慧云端着西瓜出来,摆在小桌上。众人先吃西瓜,降温。院子一角背阴,也不很热,西边夕阳还剩下一些,光照其实不强了。村部门口有一大灯,没开。
吃了西瓜,杨再新说,“昨天,我和扶贫办的向军主任在省农院将所有土壤标本都化验了。结果让人有些失望,没有特殊的营养成分、还土瘦,这也是我们早就预测了的。不过,省农院提出一个种植项目,还不能完全确定适合我们种植。我刚才也同龙主任讨论了,大家一起再议一议。”
把做好的刺梨图片、生长环境、营养等资料册子分发给几个人。张兵便将大灯开了,白灯的功率不小,能够将院子照亮。看着图片,龙成海说,“刺梨我们这里有啊,叫刺梨果,也叫酸刺果。”
“确实有不少,都在野外。路边比较多,没人要。不过,这几年村里有人采摘,因为镇上有人收干果,三四块钱一斤,很便宜。”丁慧云说。
“刺梨虽然野生,产量还不错。摘回来的果子晒干,几天就差不多了,两三斤果子可晒一进干果。”龙成海说。
“村里四周都是在哪些地方有野生刺梨?”杨再新说,“我们预计用来开发的坡地,是不是适合种植刺梨?这是近几天必须要核实的,省城那边也想有确实的依据,村里对是不是开发这样的种植产业项目,更要做到心里有底,决不能想当然。”
“这个要怎么做?”龙秀国说,“是不是把哪里有刺梨树、结果子的情况都拍照?”
“这样也行。我觉得要注意的是要看刺梨长在哪些环境,周围有没有水,地势高不高,林子深不深。”杨再新说,“如果省城那边确定要做这个项目,我们这边该做哪些准备,大家这段时间也该想一想。”
“大面积种植刺梨,苗木从哪里来?省城那边会不会提供?”张兵说。
“我觉得,可将周围的刺梨树挖出来移栽,总比培育小苗更容易见果子吧。”龙成海说。
“两三千亩的坡地,那得全县的野生刺梨都挖来栽上?再说,野生刺梨移植能不能成活还是两说。”丁慧云说,“省农院既然要开发这样的项目,肯定会考虑苗木的事情,说不定他们培植出新的品种,挂果率更高。”
“野生刺梨的移栽肯定没问题,容易成活。那东西命硬,坡地移栽作为栅栏,不少人就做过。当然,省农院在栽培技术上肯定也会有研究,这是后面的工作,我们先不用急。”龙秀国说,
“按照杨主任的说法,县里对这个项目也非常关心、重视。我们双沟村偏远、路还没修通,没有什么优势,但我们先把准备工作做到位,给省城农院提供更多的项目依旧,以后合作,对方才不会将我们丢开。”
将村里工作的基调确定下来,然后进行分工。村外覆盖面大,村干们能够搜找到底野生刺梨也是有限。分好片,杨再新也是必须要出动的,就同张兵一起,负责走之前考察过的、预计用来做项目开发的坡地,搜找那里有没有野生刺梨。
村里野外肯定有刺梨,除非是之前摘刺梨果子晒干卖钱的人,才知道那些地方有刺梨生长。
刺梨生长,成片成堆,真有了就可找到一大片。
聊得差不多,村里有些人见村部外大灯亮着,便过来看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然后,讨论到野生刺梨,村民最先听到自然都是嗤之以鼻,然后觉得省里专家要做这样的项目,肯定是有用意的,便提供一些有用信息。
这时候,一个美女出现的光亮里。t;!t;
第37章 米米闲聊
美女到来,却是米米校长到了。丁慧云见是米米,笑着说,“米米校长快过来,这里帅哥多。”说着给米米递一块瓜,米米接过,说,“见村部这边灯亮,热闹,就过来看看。”
“多来看看好。”丁慧云笑着说,随即瞟了杨再新一眼。村部就杨再新这样一个帅哥在住,美女过来,自然就有话题。村里对这种事确实很矛盾,既严肃规矩又随意不在意。具体的,是看彼此双方的情况。
像杨再新这样一个人在村里住着,哪怕他家里有老婆,如果与某人耍闹一下,只要没有引发冲突,自然没人多说。即使有人明知村里谁和谁在玉米地里、山林草堆,做了什么事,没被抓现行,也只是说笑时嘻嘻哈哈地瞎说一番,没有谁太当真。
但如果谁家婆娘被耍,给人撞见,她男人就会扛起武器来拼命,家族也会有人站出来帮忙,喊打喊杀。
平时里,只要不是家族姐妹,男女之间说话大多没忌讳,分寸尺度也比较大。
村里的事情商讨差不多,龙秀国还要赶去镇上,哪怕天黑了,只要不是走不开,他都会去陪老婆。这一点,村里的人都了解,听龙秀国说,“差不多就散了吧。”
丁慧云笑着说,“快散快散,嫂子在镇上等着呢。村长,你路上不用赶得太急。”大家便哄笑一番,其他人也都站起来走了。
丁慧云不急着走,因为米米校长才过来,如果一起都走了,米米校长也不便留下。拉着米米校长的手,两人轻声说话,将人送走,杨再新折返回来,见米米和丁慧云还在,说,“在院子坐还是到房子坐。”
院子外灯太亮,吸引不少蚊虫,虽然清凉舒爽,有了蚊虫坐着聊天很不便。
“蚊子太多,咬人。”丁慧云说,“到楼上房间去,杨主任,上面没有金屋藏娇吧。”
杨再新没应,三个人上楼前,将院子大灯关了,没有灯光蚊虫就会自然飞走。到楼上,给两人倒了冰水,说,“我这里太简单,又乱,可别笑话我。”
米米校长见杨再新的房间收拾过,显然也是平时的风格,笑着说,“杨主任生活很严谨,又勤快。一个大男人肯收拾房间,很难得的。我记得,读书时偶尔到男生寝室,那个乱和臭啊。他们将臭袜子塞在床下、鞋子里,以为不看到就行了。”
“杨主任不仅帅气,性格也很好。米米校长和杨主任接触不多吧,我是和杨主任有深刻的往来,熟悉他的一切。”丁慧云笑着说,随后又补充,“按照我们做工作的行话,那是我了解他的长短,他熟悉我的深浅。”
杨再新听这话不是第一次,只是有米米在这里,感觉到有些尴尬,丁慧云说话一直这样,也不好表达不满。不知米米校长听后会不会误会,见米米似乎并不在意,眼神也没变化,总算好一些。
笑一阵,三人聊着刺梨的事情,但也没法深入讨论。丁慧云随后说家里有事先走,“米米校长,你多坐一坐吧。”
等丁慧云离开,米米似乎也想回学校。小学在三组那边,隔着下河。杨再新便送她走,夜里一个女子过河总是不安全。米米校长稍微推辞,也就随他。小学是一幢三层的楼,是省城扶贫出资修建的,才两年。
整个小学有一到四年级的学生,五六年级的学生是到镇上完小读书、寄宿。小学四个班,加上幼稚园与学前班级总共六个班,老师有四个。米米校长之外,另外三个老师,幼稚园有两人,算是小学聘用的,村里人,不计入学校人员。
边走,米米校长说着村小的事情,杨再新虽然对村小有所了解,但具体的确不熟悉。之前,到过村小两次,看过上课的情况。他自己是教师出身,对教育很重视但不会干预村小的具体事务。
“米米校长,你不是本地人吧。”走到桥边,从溪流上吹来的风更凉快。
“不是,”米米校长说,“我是从市里过来的,原计划在村小支教三年,到这里两年多,也习惯在村里了。”
“非常感谢米米校长,你把最青春的年华交给村里的孩子们。”杨再新也明白,在村小支教,困难非常多,特别是像双沟村这种偏远又不通公路的地方。
“这里的人非常淳朴,热情,孩子们就更可爱了。”米米校长说,“当初我和另外一个同学选择到村里来支教,一个学期没满,那个同学就走了。最初那段时间,我也觉得这里生活有很多不便、不习惯,但绝对既然选择了,总要为自己所作的选择负责到底。决心留下来,完成自己的承诺。
安心之后,觉得这里其实很不错。村里虽偏远,水电设施也到位,吃的东西,村里的家长不时让学生带一些到学校、或亲自送到学校。菜啊、油啊,米面啊,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