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中苏轼和他弟、他爹最爱讨论的自然是秦始皇一统天下这段时期的历史。

    比如他们父子三一人写了一篇《六国论》。

    讲的就是六国咋败在秦国手里的。

    苏轼自己还写了好几篇《秦始皇帝论》《论始皇汉宣李斯》《论秦》等等,堪称一个事例反复使用多角度分析的典范!

    始皇帝,策论刷分利器罢了!

    苏轼甚至还大胆表示“荆轲搞刺杀时始皇绕柱走没人敢救都是因为秦法太严苛”“扶苏接到赐死圣旨不敢上诉都是因为始皇平时太凶”“始皇成功苻坚没成功主要是始皇运气好苻坚运气不好”。

    现在,站在他们面前的是活生生的秦始皇!

    这就比如你在考场上写作文胡诌说“鲁迅曾经说过某某名句”,晚上回家突然见到鲁迅杵在自己家里。

    那感觉,简直不要太酸爽!

    苏轼稍加回忆。

    略一思索。

    迅速决定当做自己从未写过这些文章。

    写文章举例子的事,能当真吗!

    三个人坐下亲切友好地交流起来,谁都没提过什么诗啊策论啊。

    吴普端着面过来,见苏轼和杜甫已经和嬴政相谈甚欢,自然瞧不出刚才苏轼两人内心经过怎么样的惊涛骇浪和艰难挣扎。

    倒是苏轼看到吴普只端了两碗面过来,自发地跟着吴普去端剩下的面。

    等到了厨房那边,苏轼才和吴普嘀咕:“你小子怎么突然把始皇帝给弄来了?也不和我们讲一声,刚吓了我们一跳!”

    吴普说:“放心,我又没给他看你写的那什么‘荆轲之变,持兵者熟视始皇环柱而走’。”

    苏轼:“…………”

    累了,要吃三大碗面才能缓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政哥:让我看看,是谁在编排我(杀气凛然)

    吴馆长:递刀。jpg

    大苏:?

    老杜:?

    *

    今天也在努力保护全勤君!(摆碗求点营养液

    提到政哥,就想到了隔壁《盘秦》政爹,点击就看政哥当爹(bhi

    *

    注:

    ①苏轼历史相关策论:参考论文《苏轼史论文研究》,“荆轲之变,持兵者熟视始皇环柱而走”原句出自《论始皇汉宣李斯》,其他几句是我瞎几把翻译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②春秋战国时期的姓氏称呼太复杂,这里就统一采用传统叫法了。比如屈原这人,姓芈,氏屈,名平,字原,又自己写诗表示“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刘邦啪地合上书,郑重宣布:我决定叫他屈原!

    ③始皇家庭八卦:出自《史记》,记得听不知哪个老师讲《史记》导读的时候,那老师好像还特别拎出“以啗太后”表示司马迁写得活灵活现,这是用“阴关桐轮而行”去馋太后

    这个司马迁八卦起来缺大德了(bhi

    ④始皇抓权柄不放权的讨论:出自《史记》侯生卢生的讨论,这两术士讨论完就卷款跑路了,所以始皇逮了几百人去坑杀。一个封建迷信诈骗受害者的愤怒。jpg

 68、第 68 章

    苏轼和杜甫两人心里都有点小鬼; 不过吴普做的面贼香,到了饭桌上他们也没了顾忌,学着吴普的模样嗦起面来。

    嬴政幼年过得不太顺遂; 本身也不是多讲究的人。

    他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 吃了第一口也就放下了大半戒心,敞开肚皮享用起自己没有尝过的新鲜面食来。

    别看嬴政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实际上他那会儿食材极其匮乏,只有少数产量奇低的粮食和口味一般般的蔬菜瓜果。

    据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一亩地的收成只有种子的十几二十倍,也就是正常的、理想的情况下收成情况依然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二十子”。

    要是再来点天灾人祸什么的,可不就得动不动闹饥荒吗?

    产量这么少的情况下,能玩的花样自然也少。

    何况嬴政还不是那种贪图口腹之欲的人。

    不过嬴政虽然不会特意去追求口腹之欲; 但也不至于送到面前来都不吃。

    他吃完一碗劲道十足的面条,还跟着苏轼他们一起去盛第二碗。

    第二碗面依然是吴普现下的。

    嬴政顺势参观了吴普的大厨房。

    这厨房是真的很宽敞,光是灶头就古今交汇; 想用古法烹饪就用古法烹饪,想用现代做法就用现代做法。

    嬴政见吴普手法娴熟地把现做的面条放下锅; 好奇地问:“你住这么大的宅子; 没有厨子吗?”

    “有是有,但我偶尔还是喜欢自己做点吃的。”吴普回答,“有时候招呼朋友们一起吃自己做的食物也是一种享受。”

    苏轼说道:“那是,我也喜欢叫上三两好友来聚会,自己亲自做两道菜招呼他们一块喝酒。”

    杜甫深有同感,他只要闲下来就会写信邀朋友过来玩儿。

    哪怕家里只有一小坛酒,他也觉得叫上几个朋友来喝才更有滋味。

    嬴政顿了顿,看着不远处缭绕的热气; 没再说什么。

    他是没有朋友的,小时候没有,长大后更没有。

    嬴政出生的时候长平之战才过去没两年,两国依然在反复交战,所以他爹这个质子的日子不好过,他的日子自然也过得不怎么样。

    要说最接近朋友的人,燕太子丹倒也算一个。

    那会儿燕太子丹和嬴政他爹一样蹲在邯郸当质子,嬴政和他时不时也能一块玩儿。

    只是嬴政当上秦王后,也没再怎么和燕太子丹往来过了。

    对于一个有远大理想的帝王来说,朋友本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吴普把下好的面捞起来分作四碗,招呼嬴政三人自己端上自己那碗回去餐厅那边吃。

    嬴政知道这边没人会伺候自己,也没摆秦王架子,跟着大伙一起回去吃面。

    苏轼两人瞧着嬴政不像要动不动把人拖出去杀掉的模样,也就没再提心吊胆。

    “你不是说要带我们去坐飞机吗?”苏轼再一次提起自己念念不忘的事。

    吴普笑眯眯:“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个主意了。要不我们去看看兵马俑?”

    比起对此一无所知的嬴政和杜甫,苏轼算是看过许多历史纪录片的人。

    他的目光落到了嬴政身上。

    嬴政这会儿才二十出头,始皇陵还只处于选好址打打基础的常规修陵状态,哪里有后来那么多奇思妙想?

    瞧见苏轼朝自己望过来,嬴政便敏锐地察觉这东西可能和自己有关系?

    兵马俑这玩意还能特意去看?

    嬴政看向吴普。

    吴普知道嬴政聪明,没有卖关子,给嬴政介绍起他一系列巨大的真人兵马手办。

    那可真是真人一比一定制款,连每个士兵的编发样式都不一样,也不知当时是怎么烧出来。

    难道是士兵列好队,工匠过去挨个观察取材,才能做出这么多表情各异、动作不一的陶俑?

    嬴政热爱的手办还不止这一样。

    他每打下一国就叫人把对方的王宫一比一还原到咸阳那边去,得来的美人全部安置到里面。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足不出咸阳,尽享六国风流了!

    嬴政:“…………”

    听起来有那么一点不靠谱,但又很像是自己能做出来的事。

    这么快乐的事,光是听起来就很不错,更别提能够真正落实到位了!

    看着嬴政微微亮起的眼神,杜甫在旁边欲言又止。

    苏轼也在旁边欲言又止。

    吴普很严谨地补充了一句:“这些都是司马迁写的以及后世挖出来的,具体是不是你干的我也不知道。”

    嬴政问:“司马迁是谁?”

    这个杜甫和苏轼都知道,给他科普了一番,说这人写史书的,结果写到一半毅然为好朋友(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挺身而出据理力争,被汉武帝处以毫无人道主义精神的腐刑。

    司马迁虽然遭此大劫,依然身残志坚地写完了《史记》!

    但凡读史的人,就没有不读这个的。

    嬴政听了,心里觉得这人公然为投降的人说情那不是找死吗?

    战败可以宽宥,投降决不能饶。

    不过看苏轼和杜甫都很唏嘘的样子,嬴政也就没说什么。

    一来他在这边没有可差遣的人,二来那李陵背叛的又不是秦国,他没必要为别人的事气愤。

    随他们去吧。

    吴普见嬴政明显对司马迁的惨痛遭遇不以为然,笑眯眯地和嬴政说起他生命中的一个小劫: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用的就是战败逃跑将领樊於期的脑袋。

    樊於期本来是秦国大将,败在李牧手下后不敢回家,畏罪潜逃去了。

    嬴政勃然大怒,把他全家给杀了。

    后来燕太子丹准备搞死嬴政,他的谋士找到樊於期说“你想给你全家报仇吗?借你脑袋一用”,荆轲才得以以献头的名义去见嬴政。

    嬴政:“…………”

    你有本事打败仗,你有本事别逃啊!

    嬴政问:“所以就是那荆轲受太子丹之命来杀我?”

    “对,要听听具体过程吗?”吴普有点不怀好意地问。

    嬴政敏锐地察觉吴普语气里那点儿不怀好意,偏又觉得自己合该了解一下命中这一小劫。

    嬴政犹豫了一会,还是说:“你讲讲看。”

    吴普就给他讲了荆轲他们如何进殿,又如何来了个图穷匕见。

    讲到图穷匕见之后的紧张时刻,苏轼有点憋不住了:“……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杜甫也有点憋不住了:“……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

    这一段讲的是有人拖延了一下时间,嬴政绕柱躲了好一会,惊慌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还是左右提醒说“大王你背着剑”,他才反应过来,抽出剑去砍荆轲大腿。

    荆轲大腿废了,追不动了,依然没放弃,扔出匕首要扎死嬴政,气得嬴政又连砍他好几剑。

    就这样,荆轲还能倚着柱子哈哈大笑:“我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想活捉你!”

    吴普感慨:“连砍八剑还能放狠话,也不知是他太顽强,还是你剑剑都避开了要害。”

    嬴政:?????

    这什么玩意?

    嬴政看着眼前的三人,一下子明白刚才吴普憋着什么坏水。

    这要是还在大秦,他一定把这三个偷着乐的家伙拖出去砍了!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简直不可思议。

    他亲自和荆轲打了几个来回,底下的人就全部干看着?

    他被荆轲追着跑,底下的人全都一动不动?

    他都砍荆轲八剑了,底下的人还能放任荆轲在那大放厥词?

    这种荒谬的事会发生在他身上?

    听吴普三人你一句我一句接得顺溜,看起来似乎大家都知道这桩事!

    肯定有人在捣鬼!

    嬴政黑着脸问:“这谁写的?”

    吴普说:“司马迁。”

    苏轼和杜甫也连连点头。

    没错,他们就是在《史记》里看到的。

    所以也不能怪他们在诗文里面写这个,全是司马迁搞的鬼!

    他们只不过是当个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