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一些他自己以前写的,这会儿也忘得差不多了。

    大体意思可能还记得,逐字逐句默下来就得再衡量衡量了!

    实在想不起来,他也唯有当场编一句答进去。

    与此同时,没抢到房间位置的观众们蹲守直播间,齐刷刷对着两个阵营的题目开始虚空答题,一时间弹幕上诗句乱飞。

    看得不少暗中观察的人忍不住感慨,很多自己以为忘得干干净净的诗词,实际上……真的忘得干干净净了!

    可恶!

    咱堂堂华夏人,怎么可能背不出高考必背古诗词!

    还有你个老杜,看你浓眉大眼的,怎么连自己的诗都背不出来?!

    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第一轮PK结束,结果几乎是立刻就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杜甫答对了两句。

    苏轼也答对了两句。

    势均力敌,不相上下!

    两个人可都菜到家了。

    双方阵营的三百个观众里面除了少数划水人外,平均答对题数比他们本人要多!

    主要还是苏轼杜甫两个人的诗都是重点必背内容,而且背起来还挺朗朗上口的。

    要论背诵难度,那还得提到用典狂魔辛弃疾。

    这家伙一首词可以塞进十个八个典故,不了解的人根本理解不透。

    比如要读懂课本上那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你得知道孙权、宋武帝刘裕、宋文帝刘义隆、霍去病、廉颇这些人;也得知道什么是“封狼居胥”、为什么说“元嘉草草”、为什么悲叹烽火扬州路、为什么提到佛狸祠以及为什么问“尚能饭否”。

    用典狂魔,诚不我欺!

    相比之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类的,多背几次就想忘都忘不掉了。

    时隔多年依然张口就来。

    看到苏轼和杜甫两个人的默写结果,直播间集体静了一会。

    接着有人自发地给他们找补起来:这个老杜可是764年的杜甫,不知道《旅夜书怀》和《登高》多正常啊!

    至于大苏,他其实大体上是记得的,就是细节上写错了那么一点,无情的打分系统就直接判错!

    符合人设!

    一点没崩!

    有人起了头,弹幕立刻又热闹起来——

    “我有点期待他们鉴赏自己的诗词了!”

    “笑死,我觉得他们会拖自己阵营后腿啊。”

    “别担心,两边都拖后腿,那不是等于没拖后腿?”

    “说得好有道理,真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我想起以前有个人的文章被拿去当高考题,让考生赏析一下结尾为什么说‘鱼眼睛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考完后大伙跑去问作者有啥深意,作者无奈地说‘我也不知道啊’。”

    “我也记得以前有个作家的女儿写作业遇到爸爸的文章,拿着题目去问她爸爸‘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境如何’,她爸爸一看,叹着气说‘赶稿赶得想死’。”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等着大苏和老杜分析他们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苏轼和杜甫哪里想得到现代人的险恶用心,他们看见自己阵营的人基本比自己答对得多,一时间心情无比复杂。

    也不知该懊恼自己记不住自己的名篇名句,还是该欣慰自己的诗文居然折磨了这么多后世学子。

    要知道现代高考无异于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环,他们的诗文能划入高考出题范围,代表着他们这些诗文在后世得到了极大的认可!

    现在问题来了,他们一开始对自己信心满满的名篇名句默写已经折戟沉沙,接下来的诗歌鉴赏会不会出问题?

    苏轼和杜甫目光幽幽地看向吴普,横看竖看都觉得这小子浑身上下写满了“不怀好意”。

    吴普一脸无辜,接收到苏轼两人的谴责眼神后还十分关心地询问:“要不要休息一下再继续?”

    休息有什么用?

    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了啊!

    贼船都上了,还能临阵脱逃不成?

    苏轼无奈地说:“开始第二轮吧!”

    作者有话要说:

    吴馆长: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大苏:?

    老杜:?

    *

    不错,今天顺利在十二点更新了!

    *

    注:

    ①杜甫考题:参考高考题汇编。

    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参考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③刷题游戏玩法:大概就是粉笔公考可圈可点组卷网之类的题库大杂烩,再拼凑点梦幻家园我的小家之类的装修换装游戏(bhi)学习强国我点开看了看,没找到分阶段的针对性题库。要说记忆中感觉最贴近的,应该是我十年前玩的《沪江开心词场》,主打方向是“词场”,属于背单词的闯关游戏,词库从小学到高中,从四六级到考研考博全都有,就是我没背下几个单词(bhi)现在这类软件应该挺多了,不过大多肯定是有广告的啦,毕竟人都要恰饭的,既全面又好用还免费的刷题app只能让系统搞了!(系统:你大爷的

 64、第 64 章

    第二轮PK开始; 苏轼很快面临着杜甫刚面临过的困境——

    他抽到的是《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一看这标题就晓得,这是一首他没写过的诗。

    他抵达惠州,至少得是六十了。

    等他写出来; 少说也得十多年后。

    第一道是选择题; 做起来倒是简单。

    虽然这题放眼望去生词; 诸如修辞、拟人、借景抒情之类的; 但仔细一琢磨也不是读不懂,连猜带蒙也能选出答案。

    再看第二个问题; 苏轼顿时苦思冥想起来。

    “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

    词里倒是有两个愁字; 可要问他当时愁从何来,他怎么知道?他皱着眉琢磨了一会; 估摸着是暮春对白头; 春天过去了; 自己也老了; 所以愁!

    论破题; 苏轼可是一点都不虚的。

    好歹他也是走过科举独木桥的人!

    苏轼刷刷刷地开始写自己的答案; 只恨手头不是毛笔,没法尽情挥洒笔墨。

    这一次; 他可不能再跟老杜一起丢脸了!

    杜甫拿到的诗也是他两年后才动笔写的《咏怀古迹》。

    他一共写了五首,这是其中一首写王昭君的。

    杜甫是个评论高手,他写过诗来论诗、论字、论画。

    他不仅会吹捧人; 还吹得很专业; 大伙听得既满意又打心里认可。

    据说有次杜甫一个叫李潮的外甥苦于自己书法不出名; 特意求杜甫写诗吹他一把。

    杜甫提笔就给他写了首《李潮八分小篆歌》。

    这首诗先把八分小篆的起源和发展给讲得明明白白,才在这基础上说“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意思是“我外甥这手小篆直逼秦丞相李斯”。

    反正是夸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所以诗歌鉴赏什么的,对他来说易于反掌。

    杜甫把选择题做完,看向第二道题。

    和苏轼不同,他这道题直接分为三个小问题。

    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都没给他。

    比如第一小问是“首句一‘赴’字极为传神,试写出你的品味赏析”。

    这时候贾岛还没出生,杜甫的认知里还没有推敲这个典故。

    不过杜甫曾说过自己“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平日里最爱的就是斟词酌句,他写的诗再工整不过。

    这种“句子里为啥用某个字”的简单题目自然难不倒他!

    杜甫刷刷刷地答完第一小问,又去答第二小问和第二小问。

    该诗塑造了王昭君怎样的形象?

    ——这个太简单了,稍一思索就能答完!

    有人评诗时说“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气象雄浑的句子应该用在英雄身上,用到昭君身上不适合,你同不同意?

    ——这诗是我写的,那我自然是不同意!

    杜甫停下笔,往对面一看,发现苏轼也已经停下来。

    两人对视一眼,都有种“这次我绝对不会输”的笃定感。

    诗歌鉴赏题批改起来比较耗时,即使每个人都是答一题提交一提,阅卷老师依然不可能第一时间把六百个人的答案全部改完。

    吴普出来给APP打了一波广告,表示不仅自己做题闯关可以选择范围,开房同样可以设定PK方向。

    比如这次红蓝双方的房间设定的就是提前设定好题型和范围,所以双方可以随机抽取出苏轼相关或者杜甫相关的题。

    这代表着你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开房和人切磋一整晚高中几何题的做辅助线技巧。

    哪里不会点哪里,专项提升做到吐!

    本来大家对这个刷题APP的感觉都是“哇好大的题库”,听吴普细细介绍功能后才发现这个题库不仅大,而且使用起来又方便又有趣。

    这谁忍得住不下载?

    等到升级解锁了家园系统,开房邀请好友一起学习时可以把地点选成自己家。

    到时候谁忍得了自己穷得家徒四壁?

    家里肯定是要装修的,书架也肯定得要摆上几本牛逼书的。

    但是,这APP是不能氪金的啊。

    根本就没有氪金通道。

    想要攒学习币,只能刷题!

    ——这是个公平公正,只有学霸才能装逼的APP!

    随着观看直播的人数不断飙升,点进主页注册或者下载博物馆APP的人数也不断飙升。

    吴普听着系统汇报回来的下载数,非常满意。

    他见好就收,没再继续号召人去下载。

    过犹不及。

    只要功能搞得好,迟早会火爆全国!

    吴普笑眯眯地转了话题,介绍起老杜极具特色的点评诗来。

    杜甫那个时代文人不如宋朝过得舒服,他们必须努力跟达官贵人应酬唱和,以求获得引荐。

    像王维,写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堪称田园诗派的先锋。

    照理说王维该是人淡如菊的存在,可事实上他是年纪轻轻出来搞交际,不仅长得年轻俊秀,还很有音乐天赋,抵达长安没多久就和岐王李隆范这种皇亲国戚搭上线。

    这才有了进身之阶。

    这位岐王也是个爱好社交的人,杜甫那首《江南逢李龟年》里写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就是这个李隆范。

    可见王维、杜甫、李龟年这些当时有名的乐师和文人都爱和这个岐王玩。

    社交属于唐朝文人的必备技能,遇到名人不能当场赋诗一首你很容易没朋友。

    杜甫因为诗写得好,所以常年都处于营业状态,经常有人邀他去看画,他点评过别人画的马、鹰、松树、山水等等,都写得非常用心,于是画画的人名气有了,自己的名气也有了,下次大伙都愿意继续带他玩。

    这就是唐朝文人的生活缩影。

    忙忙碌碌地应酬这个再应酬那个,到头来也不一定能获得出头的机会。

    杜甫一直到生命中的最后几年,都还得写诗向人寻求一份差使养家糊口。

    那时候已经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