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普收回撸猫的手信步走回一号馆,招呼出无人机带人参观改造完毕的一号馆,顺便介绍这项突破性的全息投影技术。

    “这是我的一个朋友为我提供的新技术,这些技术想要真正投入到市场还得很长一段时间,”吴普一本正经地说着大实话,“它已经决定将我们博物馆定为定点合作机构投放一批新设备,有兴趣的可以过来体验体验。”

    刚才还沉浸在剧情里的直播间观众看着吴普走进刚才那个展位,再一次播放起《玉盒生死恋》,才猛地发现刚才无人机直播的画面居然像是真实存在的一样!

    吴普甚至能和熔岩近距离合影!

    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全息投影?

    现在已经有不少VR眼镜面世,戴上眼镜后可以给人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但是由于技术还不成熟,所以VR眼镜带来的沉浸感还是很低的。

    市面上那些vr眼镜要么佩戴起来不舒服,要么画面清晰度不够,反正距离真正让大伙晚上全息游戏还差很大一步。

    吴普展示的这个全息投影技术却真实得不像话,要不是他这会儿入了镜,大伙都不知道刚才她们看到的“纪录片”居然是无人机直拍的效果!

    随着吴普在熔岩前走动,有些刚才没入镜的画面也呈现在观众们眼前。

    这是真正的全景画面。

    连脚下踩着的岩层都很真实,隔着屏幕都让人觉得热得厉害,生怕吴普被周围的岩浆给吞没了。

    吴普本人倒是很自在,悠哉悠哉地在岩层中间溜达着,还和观众们介绍:“由于设备数量有限,所以我们展馆目前只有三十个这样的展位。不过我们每个展位的时长都有一小时左右,过来一趟对于对历史文化和传统工艺感兴趣的人来说应该也不虚此行。”

    “为什么我闻到了凡尔赛的味道。”

    “这样的展位,我们只!有!三十个!”

    “真的有三十个吗?每个展位都是这种水平?”

    “什么时候开始售票?我钱准备好了,千万不要替我省钱!”

    吴普感受到观众的热情,笑着说道:“因为空间有限,展位前人太多了容易影响观赏体验,所以到时会严格控制每天的进馆人数,所以大家记得提前做好出行规划。”

    吴普又带着无人机去给观众看了看休息区和影音区,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苏轼等人,说他们会暂驻博物馆,如若偶遇请不要过分打扰他们,把他们当普通人对待就好。

    韩娥抬头看了眼飞在吴普身后的无人机。

    无人机捕捉到了她的脸。

    韩娥很快又收回目光。

    吴普想起没提前和韩娥她们打招呼,和直播间的观众说了句“开放时间会在直播间通知”后就下播了。

    观众们还沉浸在刚才的惊鸿一瞥里,只觉吴普这直播间美人超标了。

    怎么一个两个古典美人都跑到直播间来了!

    吴普上前对韩娥说道:“抱歉,刚才我在直播,可能把你拍进去了。”他又给韩娥解释了一下直播是什么。

    “不要紧。”韩娥表示自己没关系。

    她不是很了解这个时代,所以多余的话不说,多余的事不做,一直都在观察。

    她也在观察吴普,吴普看向她的目光没有探究、没有贪婪,仿佛她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儿,并没有出众的容貌和出色的歌喉。

    吴普对待苏轼他们也是一个态度。

    吴普说过,她们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回去或留下。

    既然她们可以从这里离开,那么是否被人看见或者被人讨论也就无所谓了。

    吴普见韩娥确实不在意,也就没再多说。

    一号馆既然已经可以开放,吴普也就紧锣密鼓地筹备开馆事宜。

    他和村支书以及梁老板那边商量了一番,让村子那边准备好迎接游客的到来,方便游客吃个饭睡个觉之类的。

    虽然来的人不一定会很多,但也不能给人一种这边连个歇脚地方都没有的差劲体验。

    村支书早就关注清阳直播间了,对吴普这个年轻人非常看好,拍着胸脯打包票:“我们这边什么都不多,就是空房子多,改造成临时民宿妥妥的。”

    没办法,农村嘛,就算建起了宽敞漂亮的自建房,很多年轻人也不愿意回来村里待着。

    反正空着也是空着,接待一下游客赚点钱花也不错。

    她们这些老头老太太除了地里长的河里捞的,一年到头都没什么收入,全靠子女孝敬。

    有时她们还会因为看病花钱惹得子女夫妻不和,心里总不那么得劲。

    能自己攒点钱多好!

    吴普和村支书这边商量妥了,才和系统商量着花科普值改造整个博物馆的安防系统,方便把控博物馆的安全。

    像安检机器、售票机器这些附带品,自然也算入到改造范围内,直接由系统负责安排。

    毕竟这是系统的老本行,对它来说只是多跑几行代码的事,方便快捷!

    要是让吴普自己来搞,一堆小事能烦死人。

    系统:【……】

    系统:【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吴普很惊讶:【这点工作量对你来说就超负荷运转了?】

    系统回应:【倒也不是。】

    吴普语重心长地给它分析起来:【要是有人进来搞破坏把仪器给弄坏了,那我们的升级进度肯定会受到影响。我让你改造下安防系统一点都不过分吧?】

    系统:【不过分。】

    吴普:【辛苦了。】

    吴普大方地把手头的科普值统统划拉给系统,一点都没带心疼的。

    系统默默接收了科普值。

    可没等它开始干活,吴普又补了句:【既然你都要去选机器了,不如顺便帮我发个招聘启事吧,目前博物馆事情还不多,先招两个司机,两个售票员,两个安检员,两个保洁,两个厨师,再来两个保安。具体的岗位要求和薪酬福利直接找其他博物馆的招聘启事比对着整合一份就好,这点小事你应该会吧?】

    系统:【…………】

    它确定了,这个宿主铁定是传说中的周扒皮。

    系统消失了。

    吴普调/戏完系统,心情非常愉快。

    他想到刚才观众们说过几天是七夕,才想起这还是个古代挺重要的节日。

    除却淳朴的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以外,这个日子还有女儿乞巧的风俗,所以又叫乞巧节。

    他准备问问苏轼这些土著,他们的乞巧节是怎么过的,要不要找些村里的小娃娃过来搞个七夕活动好好热闹热闹。

 第 22 章(【是否抽卡】。。。)

    提到七夕; 每个人都会想起牛郎和织女。

    牛郎织女的故事自民国起就演化成了牛郎偷衣服骗娶仙女。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牛郎织女都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想象。

    据传织女乃是天帝女儿,纺织技巧极其高妙; 能织出传说中轻盈美丽的云锦天/衣。

    织女的聪慧和勤劳让天帝十分欣慰,特意将她许给了同样勤恳劳作的牛郎,想的本来是“男耕女织”的和谐美满。

    结果织女嫁给牛郎后,两人迅速堕入爱河,耽误了耕织。

    天帝勃然大怒,把她们分隔在河汉两侧; 只能一年一重逢,这才有了后来的“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无论是南北朝时期的《殷芸小说》这部华夏历史上第一本以“小说”命名的小说集,还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写的《醒世恒言》; 都有提及这个故事。

    其中并没有提及偷看洗澡、抱走衣服之类的情节。

    相反; 故事里的牛郎是个因为勤勉劳作而被岳父相中的有为青年。

    直到清代至民国时期国内掀起一股股狂热的创作热潮; 古时各种传说故事也被扒拉出来随意妆点; 将古今中外各种桥段糅合其中,才有了后来广为人知的《牛郎织女传》。

    实际上牛郎织女原本的故事体现的是华夏古代小农经济的基础:男耕女织。

    古时候淳朴的劳动人民仰看天穹,看到牛郎星与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 自然而然地开始编起了故事。

    他们编的故事虽然有天帝这样的存在; 却也没有脱离他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两件事:耕织。

    即便是天帝女儿,耽于情爱、懈怠偷懒; 那也是要受到惩罚,从此与爱人分隔两地、一年一会。

    这样的故事; 显然更适合口口相传、教诲女儿。

    于是后来七月七日就成了乞巧节。

    乞巧节当天; 小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长辈的期许目光下对着月亮穿针引线; 能穿过去,就代表“得巧”;穿不过的,就代表“不得巧”。

    乞巧过后,众人就在摆满瓜果甜糕、果脯肉脯的庭院之中欢快畅谈、共度佳节。

    还有诸如祭拜双星、蜘蛛网丝、丢巧针、丢巧芽、贮巧水之类的活动。

    巧的是,吴普今天还真在一件藏品上看到了相关的影像资料。

    那也是个盒子,不过是个小巧的素面金盒,正好是古时乞巧用的。

    吴普最初选上它,同样是因为它有比较明显的使用痕迹。

    这个素面金盒工艺同样不复杂,古代早就从真正意义上把金银玩出花来,做这个素面金盒的工序更是简单至极。

    比较特别的是它跟着一个小姑娘度过了好几个个七夕。

    每年小姑娘都会和同伴们一起放一只小小的蜘蛛到金盒里,等着第二天起来看看蜘蛛织的网是否圆正。

    一般来说蜘蛛网丝若是圆正,那也算是“得巧”。

    小姑娘的运气不怎么好,许多年都不曾得巧。

    直到小姑娘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年,她早上起来一看,瞧见素面金盒里终于有了圆正无比的蛛网,高兴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小姑娘偎在母亲怀中,开开心心地说道:“阿娘,阿娘,我好高兴。”

    当天小姑娘就病没了,下葬的时候带着她今年终于让她长了一次脸的素面小金盒。

    古时医疗条件下,一个小小的病都有可能让孩子夭折,能顺顺当当长到婚嫁年龄的人也许只占兄弟姐妹中的一半。

    这样一个小姑娘,她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没来得及读什么书,没来得及交什么朋友,更没和谁山盟海誓过。

    她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她没来得及留下自己的故事就走了,像许许多多或出身贫寒或出身富贵的小姑娘一样。

    这些影像留下的,也只是她短暂一生中的几个短暂的七夕夜晚。

    吴普沉默了一瞬。

    最终决定重新安排了一下接下来几天的直播内容,决定把这个素面金盒的故事留到七夕放。

    催泪不催泪不重要,主要是正好碰上七夕!

    这多应景!

    吴普摸了摸自己的良心,感觉它活蹦乱跳,很不错。

    既然想让留守在村里的老弱妇孺七夕过来热闹热闹,吴普就准备在广场上复原一些乞巧仪式让人玩儿。

    午饭期间,吴普就和韩娥她们商量起来。

    这里头最擅长乞巧的,就要数两个小绣娘了。

    她们挨个给吴普数要准备的东西,还给吴普讲起乞巧节当日街上能看到的节日特色,看看能不能给吴普灵感。

    最近几天她们学了不少新图样,还想试试看能不能绣出来,所以顺便请求吴普给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