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辣椒的滋味,要是能接受再挑战其他菜。

    苏轼表示辛辣对他来说完全不是事儿,要知道他们蜀中做菜有三宝:茱萸、花椒、生姜。

    都是辛辣够味的大宝贝!

    想想他们的蜀姜可是连曹操都念念不忘的好东西。

    据传曹操有次和神棍左慈聚会钓到鲈鱼,遗憾吃生鱼片没蜀中的好姜做蘸料。左慈一听,笑着说道:“这有何难?”他当场使了一个缩地术去蜀地买了姜,又回到宴会场地和曹操继续吃生鱼片去。

    瞧瞧,他们蜀姜多受欢迎!

    世上难道有比他们蜀姜更辣的东西?

    没有,不存在的!

    苏轼这么信誓旦旦地想着。

    事实上,苏轼吃过青椒炒的回锅肉后感觉也是“不过如此”——直到他把筷子伸向水煮牛肉,眼泪鼻涕才齐刷刷被辣了出来。

    吴普贴心地在旁边给苏轼递纸巾,顺便让人给他上杯鲜奶止辣。

    苏轼是个什么都敢吃的人,等嘴里火烧似的辣意散了大半,又觉得很爽很痛快。

    他再次朝水煮牛肉伸出了筷子。

    他们那会儿耕牛是用来耕地的,平时不允许私自宰杀,想买牛肉可不容易,他这么爱吃的人都没多少机会吃个尽兴。

    当然,这次他听从吴普的劝告撇开牛肉上的辣椒才送入口中,有效避免了再一次涕泪齐飙的窘况。

    一顿饭吃下来,苏轼吃得满身大汗,只觉把闷在狱中大半个月的郁气都散完了。

    他和吴普探讨起来:“这辣椒可真不错,怎么我们那会儿居然没人拿来做菜?”

    吴普解释道:“辣椒一开始叫番椒,是漂洋过海传过来的,你们那会儿还没有,像玉米、土豆、花生这些都是海上贸易真正发展起来后传进华夏。要是你有时间看《三国演义》的话,就会发现里面的士兵居然有玉米吃,这玉米可真是早到了一千多年!”

    苏轼顿时来了兴致,朝吴普发出疑问三连:玉米好吃吗?土豆好吃吗?花生好吃吗?

    吴普:“………………”

    吴普带着苏轼去搞大采购,除了本来定好的购物清单外,又增加了一堆苏轼好奇的新鲜食材和各种各样的零食饮料。

    回去的路上,苏轼才开始研究自己新到手的手机。

    手机可以直接调成繁体模式,字苏轼全都看得懂,他没让吴普手把手地教,而是自己按照新机指引摸索着玩了起来。

    吴普开车期间时不时看苏轼一眼,只能感慨苏轼不愧是被流放去海南岛都能吃生蚝吃得不亦乐乎的神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可真强!

    这不,才走到半路他已经学会外放《但愿人长久》了。

    吴普:“……………”

    苏轼摇头:“黑白两色足矣。”

    吴普见苏轼面带思索,似是在回忆“玉盘盂”的模样,也就不再打扰他。

    苏轼试了试新笔和新墨,感觉还算顺手,开始在画上勾画起来。

    无人机将镜头调整到最佳角度,直播间里所有人都能看到苏轼落笔的姿态。

    苏轼天性洒脱,写起书法来就有种潇洒不羁的味道,画画时给人的感觉同样是挥洒自如。

    一时间所有人都觉得周围一下子安静下来,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一个苏轼。

    他不疾不徐地在画纸上勾画着芍药花的轮廓,不到一刻钟,那重重叠叠的花、交相掩映的叶就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芍药是草本植物,枝叶自然比不过作为木本植物的牡丹,所以曾被人拉出来对比说“庭前芍药妖无格”。

    可苏轼勾勒出来的芍药却是丰丽闲雅,即便只有黑白两色,依然看得出苏轼当初所夸赞的“姿格绝异”。

    苏轼笔下几乎没停顿过,将“玉盘盂”画完前后只花了不到一小时,可谓是一气呵成。

    见苏轼收了笔,吴普不自觉吁出一口气。

    他这才发现自己看到紧张之处,居然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这画固然没有一笔一划仔仔细细地勾勒出那株“玉盘盂”的每一个细节,可要是当真有一盆“玉盘盂”摆到了吴普面前,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一眼就认出来。

    芍药“花中名相”的风姿简直跃然纸上。

    这大概也是苏轼当初一眼相中它的原因,它的雪白皎洁、丰丽秀美,正好暗合文人的许多追求。

    苏轼画的是它的神、画的是它的骨!

    苏轼所在的两宋时期是院体画高速发展的繁荣期。

    所谓的院体画类似于现代的学院派,宋徽宗更是直接把天下绘画人才都网罗进画院里去,甚至将画学纳入科举,画得好同样可以入朝为官!

    所以这个时期培养出了一批极其出色的院体画专家:他们注重写生,力求客观具体地描绘出事物的原貌。

    不管风格是富贵大气还是清雅脱俗,都能把花鸟的所有细节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画纸上。

    但苏轼不是学院派。

    他是“士人画”的推崇者,不爱用细笔勾勒,更喜爱水墨写意画法。

    苏轼流传下来的几幅真迹都是墨竹、枯木、怪石等等。

    苏轼本人还直接表达过对学院派的不赞同,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意思是“画画只一味追求画得像,这见识和三岁小孩有什么区别”。

    苏轼认为画画应该像王维那样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画一体境界!

    当时与苏轼一见面便要谈诗文论书画的亲朋好友有文同、黄庭坚、米芾等等,全都是在当时和在后世都挺有名气的存在。

    苏轼和这些朋友们纷纷创作起了颇具文人特质的“士人画”,在画坛和文人圈子里掀起了不小的风潮,直接带火了本来冷冷清清的文人画派。

    吴普小时候学过书法,接触过不少书画圈子的人,对绘画方面的知识也算有所涉猎。

    可书里的东西了解得再多,也比不过现场看苏轼亲自展示一次。

    吴普按捺住心里的小激动,得寸进尺地继续怂恿:“要不子瞻你把诗也题上去?要是你不记得的话,我可以帮你把诗搜出来你对着写。”

    苏轼见画上光秃秃的,也觉得需要题点字上去。

    不过,他怎么感觉吴普像极了以前那些向他求字画的家伙?

    苏轼深深地看了吴普一眼,说道:“不用,我记得。”

    他又拿起了笔,把《玉盘盂》题了上去。

    苏轼习惯枕腕书写,手边没有合用的臂搁,他便直接将左手垫在右腕之下作为依托。

    比起稀少的作画次数,题字对苏轼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下笔比刚才更为轻松肆意。

    时隔数年,他竟是轻轻松松把整首《玉盘盂》一字不差地写了出来,连序文都不曾错漏半个字。

    吴普又一次屏住呼吸,一直到紧张地等到苏轼把笔放下,才在一旁边等着墨迹阴干边和苏轼闲聊起来:“我听人说你父亲有次和王安石王相公聊起儿子,王相公说他儿子特别聪明,读书看一遍就记住了,你父亲当场回了王相公一句‘谁家儿子读两遍’!子瞻,这事儿是真的吗?”

    刚才苏轼写起几年前的诗文来根本都不带想的,吴普很怀疑他是不是拥有传说中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技能。

    苏轼无奈说道:“没有的事,我有些书也是要读几遍的。”

    吴普也不失望,再接再厉向苏轼核实另一件让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事:当年参加科举时你是不是乱编典故了?

    苏轼没想到都过了一千年,自己当年干的虎事还被人记着呢。他说道:“当时我也是没法子,编完后一时想不到更适合的了,只好直接誊写上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吴普笑眯眯:“现在很多人写作文时也喜欢编名人名言,可能是一想到和你干了同样的事就感觉倍儿亲切,所以讨论这事儿的人特别多!回头我给你买本你的传记,你可以自己瞅瞅,里头什么都有写。”

    苏轼哽住。

    买自己的传记来看,怎么感觉有点怪?

    两人又随意地聊了一会,墨迹也干透了。

    吴普让无人机将这幅《玉盘盂》的全貌给直播间的观众展示了一遍,才询问苏轼的意见:“一会我带着这画去找人装裱起来,回头就挂在我们博物馆里头,子瞻你看怎么样?”

    苏轼说道:“可以。”

    吴普点头:“那我们一会就进市区去,我这边也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你,等到了市区正好顺便约个老朋友给你做好吃的。你有没有什么忌口?”

    苏轼对美食很感兴趣,闻言两眼一亮:“我没什么忌口的,全都可以吃。”

    “博物馆还是有点大了,车停得远不太方便,可以买两辆自行车备用。”吴普积极邀请,“回来后我教你骑自行车,这个很好上手,保证你一学就会。”

    苏轼连连点头。

    今天已经直播了一早上,吴普正准备看一眼直播间的情况就关掉,结果就是看了那么一眼,顿时就惊了一下:直播间的粉丝什么时候涨到十万了?这涨粉速度是坐火箭了吗?

    吴普看了看评论区,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平台一哥过来“查房”了!

    这种查房一般是大主播给小主播带流量,实现“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双赢局面。

    这位平台一哥是个游戏主播,本专业学的正好是美术。

    本来他都准备好毕业后进军游戏行业当个苦哈哈的游戏画师,结果一不小心在主播界闯出了大名堂,赚的钱都够他自己搞游戏去了。

    平台一哥现在不缺钱,所以现在直播起来随意得很,不时会点开一些小主播的房间进去提携提携新人。

    刚才他过来查房时正好碰上苏轼在画画,顿时就走不动路了,硬是带着一群跟过来看热闹的粉丝们开始看苏轼作画题字,看到兴起处还顺手砸了一堆大额打赏。

    大额打赏会在平台所有直播间里飘出宝箱让观众们去抢,又吸引来一大批人!

    这一系列操作直接让博物馆直播间粉丝数破了十万。

    吴普现在同样不缺钱,但别人的好意还是要感激的。

    他向还没离开的平台一哥道了谢,又认认真真和其他观众道了别,说是要带苏轼去市区看看,市区很多地方不适合开无人机,所以今天的直播暂时先到这了。

    要是他们回来得早,也许还可以直播苏轼学自行车,留下一些值得存下来反复欣赏的珍贵影像!

    苏轼:“………………”

    总觉得吴小友这话有点不怀好意。

    吴普下播下得很干脆,直播间很快变成黑屏。

    吴普非常谨慎小心地把画收起来,和苏轼一起走路去开车。

    苏轼早上已经从吴普听说过近现代交通工具的重大变革,见到比无人机大无数倍的铁疙瘩也没太震惊。

    他坐到车里后倒是一直盯着吴普抓着的方向盘看,很有些跃跃欲试的冲动。

    吴普见状说道:“现在博物馆没人来,回来后我可以教你在广场上开开,不过你不能上路,上路得有驾照,你一时半会肯定考不来。”

    苏轼这情况根本不适合考驾照:一来他和其他人语言不通,二来他笔试不好过,三来他最好还是不要碰这种需要和国家机关打交道的事。

    苏轼没想到这时代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