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恩公若不嫌弃,我们愿意与恩公签死契。”徐大立刻说道。

    与其回去饿死,还不如留下报答恩公。

    吴普笑着说道:“我们这边不承认死契这种东西,就算签了也没有法律效力。”他取出系统早就准备好的三份合同让徐大三人看清楚再签。

    徐大本来想说自己不识字,可拿到吴普递过来的合同却发现他们居然能看懂!

    连徐小囡都看明白了。

    三人毫不犹豫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吴普把三人的合同收回系统里去,又找以前合作过的商家预定了三十套“入学必备套装”。

    所谓的“入学必备套装”是面向大学新生的,包括枕头、席子、床单、被子、蚊帐、热水壶等等基础生活用品。

    吴普搬过来时买的备用被褥都用掉了,接下来再有客人或者员工过来总不能直接让他们睡光板床。

    以前他负责接新生时积极帮学弟学妹争取拿到这个价格十分优惠的“入学必备套装”,过后也没有删掉老板的联系方式。

    这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

    吴普和老板约定好加点钱找人送货到博物馆,这才安心睡觉去。

    第二天一早,吴普又把两个书童召唤出来,沟通过后和他们签了一个月的劳务合同。

    两个书童是两兄弟,由寡母养大,底下还有两个弟弟。

    他们本来就在给人当书童,结果主家嫌弃他们不够机敏,把他们赶了出来。

    为了赖掉他们的工钱,主家甚至还诬赖他们偷东西!

    他们想到家中的困苦,根本不敢把这件事告诉母亲。

    可那悭吝的主家败坏了他们名声,县里没有人愿意再找他们当书童了。

    他们又伤心又难过,一想到家中的母亲和弟弟在等着他们养活,他们就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是好。

    吴普一听就知道这兄弟俩是要回家去的,安排让他们跟着苏轼沾点文豪气息,说不准以后可以考个功名。

    苏轼的书童,那可是很了不得的。

    据传苏轼曾有两个很牛逼的书童: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高球,写得一手好文章;一个是一代真人林灵素,曾极力劝皇帝灭佛锄奸。

    由此可见,这是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苏轼昨晚很想玩手机到夜深,无奈他前一晚没睡好,昨晚困得沾床就困,最终只得搁下手机睡了个饱觉。

    天才刚亮,苏轼就醒来了,他觉得自己精神抖擞,状态着实再好不过。

    他翻身下床去洗漱了一番,打开房门一瞅,一左一右站着两个半大小子,约莫才十一二岁的模样。

    “你们是谁?怎么在这里站着?”苏轼好奇地问。

    两个书童如实回答:“主家让我们接下来伺候先生。”

    苏轼听着他们的口音,笑着说道:“你们是杭州一带的人吧,听着怪亲切的,我也在那边住过几年。”

    两个书童连连点头。

    苏轼领着两个书童去找吴普。

    吴普把两小子的来历给苏轼讲了讲。

    得知他俩是南宋人,苏轼就不着痕迹地问起他们对“苏辛”的看法,问问他们是喜欢东坡呢还是喜欢稼轩。

    成功收获一波彩虹屁。

    吴普在旁边听得嘴角抽了抽。

    苏轼这性格也是没谁了,居然还有点小自恋。

    吴普和苏轼商量过后,让无人机跟拍苏轼为“奔雷”挑战做准备的过程。

    实在不行,就去拍猫。

    吴普把直播间的基本操作教给苏轼,总算腾出空来安排徐大他们。

    相逢就是有缘,既然人都抽出来了,索性就全部召唤过来给他们提供一份工作。

    反正他现在不怎么差钱。

    徐大他们倒是好安排,让他们打理园圃就好。

    货郎、木工、绣娘却是一时半会没什么活干,可以先让他们适应适应这边的生活,等过几天一号馆改造完毕再把她们安排进去进修或者干活。

    还有韩娥。

    吴普安排好其他人把韩娥召唤出来,才发现难怪相关记载里为什么说她一唱悲歌就让人跟着伤心欲绝,追着让她再唱首欢快的歌才缓过劲来。

    这姑娘长得着实好看,别说如泣如诉地悲歌一曲了,就是轻轻一蹙眉都能牵动人心。

    春秋战国时期那种乱世,她这样一个小姑娘孤苦伶仃出门,途中甚至要卖唱换路费,想来一定是有很想去的地方或者很想见的人吧?

    吴普给韩娥说了这边的情况,询问她要不要签一个月的合同赚点路费。

    吴普还以为韩娥这样的特殊人才会提点特别要求,没想到她也二话不说就把合同签了。

    一通忙活下来,吴普预定的三十套“入学必备套装”都送过来了。他组织众人帮忙把它们搬进临时仓库里去,又让韩娥几人一人拿一套回去,自己先熟悉熟悉环境。

    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吃饭问题也需要解决,元娘倒是能做饭,只是粮油菜肉得找人送过来。

    吴普直接打电话和村支书商量,看看清阳村有没有人能每天供应新鲜食材。

    村支书一听吴普的需求,立刻笑着说道:“这有什么难的,村里最不缺的就是蔬菜,肉也每天都有人来卖,我让他们顺便去你们那边走一趟就是了。到时你看得上就买,看不上就让他们走,千万别惯着他们,免得他们欺负你不懂行短斤缺两或者以次充好。”

    吴普谢过村支书,总算可以歇口气。

    想到苏轼今天一个人挑大梁,也不知道直播间现在是什么情况,吴普拿出手机打开直播间看了眼。

    这一看,目光就凝住了。

    画面里,苏轼正抱着把吉他在那里学着弹,旁边还有个人在连麦给他教学。

    吴普:?????

    在他安排员工这一早上的功夫,到底发生了什么?

    苏轼哪来的吉他?!

    吴普翻了翻评论区,才知道这人是直播平台有名的“吉他大王”。

    吉他大王名字很霸气,实际上只是个初中生,家里有点小钱。

    因为父母常年不在家,吉他大王闲着没事就上网直播弹唱,偶尔还写歌吐槽吐槽生活里遇到的糟心事。

    他写的歌歌词很没营养但代入感很强,大多是什么“作业好多写不完怎么办啊”“今天才周一什么时候才到周五”“外卖还没来我快要饿死了”。

    也不知是不是天赋太高,就这种歌词他也能搞出很牛逼的曲子,听得人忍不住边抖腿边跟着唱,愣是让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中二”少年火了。

    吉他大王少年成名,而且有钱有闲,直播起来非常随意。

    这不,今天他听说有个很火的新直播间就过来瞧瞧情况。

    等发现苏轼在直播写古曲谱,而且写得还挺像那么一回事,吉他大王顿时就来了兴趣,私信问苏轼要不要和他连麦互动。

    他可以教苏轼弹吉他!

    苏轼没玩过吉他这种乐器,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可惜博物馆这边没有吉他。

    吉他大王当即表示马上让司机开车送过来。

    清阳博物馆的地址不是秘密,苏轼很快收到新结识的小友的消息,说是赠他的新乐器到了。

    小书童屁颠屁颠跑去博物馆门口把它抱回来给苏轼。

    作为经常交到各种朋友并获得朋友馈赠的北宋文坛巨星,苏轼并不觉得这种发展有什么不对,摸索着和对方连麦学吉他去了。

    吴普:“…………”

    吴普只能感慨大佬不愧是大佬,一千年后人缘还是这么好,也是没谁了!

 第 16 章(【高山流水】。。。)

    吴普没去打扰苏轼; 转道去厨房做奶糕和香酥小黄鱼。

    三花猫看起来很健康,奶水应该挺充足,不过吴普觉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给它们做点零嘴也不错。

    当猫猫也有偶尔吃点零嘴解解馋的权利!

    吴普才刚把香酥小黄鱼做好,黑猫就跑到窗边探头探脑。

    吴普取了个猫碗给它盛了两条。

    黑猫三两口把热乎乎的香酥小黄鱼给吞了,爽是挺爽,就是后知后觉发现烫到舌头了,在那疯狂吐舌。

    吴普乐了,说道:“看来要晾一晾再给你老婆吃。”他把香酥小黄鱼和奶糕准备好; 溜达去亭子那边看三花猫母子六猫。

    黑猫不远不近地缀在吴普身后,跟个护送吴普的黑猫禁卫似的。

    吴普把香酥小黄鱼端给三花猫; 又把奶糕分给五只小奶猫。

    香酥小黄鱼的香味实在太霸道,小奶猫吧唧着奶糕; 眼睛还一个劲地往它们亲妈的猫碗里瞟; 小模样儿可怜巴巴; 瞧着怪可爱的。

    可惜三花猫不是只心软猫猫; 它一口一条小黄鱼吃得老香,并没有匀给自家崽子们的想法。

    这位新手猫妈还时不时朝着蠢蠢欲动的崽子们喵上两声作为警告,大概是在说“回头你们喝奶就能尝到味道了”。

    小奶猫只能继续吧唧吧唧吃奶糕。

    吴普投喂完七只猫猫; 也不急着走; 直接赖在亭子拿出手机看苏轼的学吉他进展。

    古代的君子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孔子就算辗转各国也时不时抱着把琴弹几首曲子以曲明志。

    后来的读书人更是把这一习惯发扬光大; 甚至给它赋予了许多超越音乐范畴的意义。

    他们乐意自己弹,也乐意听人弹。

    或是山水之间自弹自乐; 或是好友相聚长歌一曲; 或是酒宴酣处丝竹齐奏载歌载舞。

    文人和音律至少紧密相连了两千多年。

    即使跨越千年,苏轼还是那个苏轼。

    他依然喜欢交朋友; 依然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

    苏轼和对面的小男生虽然交流起来有那么一点语言障碍,但对于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大问题,用手比划能比划明白的就直接比划,实在不行还能打字沟通。

    苏轼本身底子不错,只这么你来我往地教了大半小时,居然已经能弹上一两段了。

    学习这种事本来就是需要反馈的,苏轼一看自己能成调了,顿时学得更来劲,那上手速度连对面的吉他大王都震惊不已。

    吉他大王教得更认真了。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苏轼的学习过程太有感染力,评论区不少人表示自己拿出刚买的吉他跟着学,居然也能弹出简单的调子来!

    到后面那些很久不弹吉他的人,也忍不住拿出了自己的吉他。

    一开始只是一两个人加入,后来居然发展到几十近百个。

    他们遍布全国各地,有的是学生,有的刚失业,有的曾做过音乐梦。

    他们隔着屏幕和苏轼两人弹起了一样的调子,相同的旋律在不同的地方齐齐响起,仿佛在无形之中汇成了声势浩大的合奏。

    很多人一起做同一件事,莫名就让人觉得很快乐。

    不少后面进来的观众都觉得这个直播间的画风非常奇特。

    别的直播间要么劲歌热舞,要么激情开黑,要么剑走偏锋玩各种花样,这个直播间却是一个教得认真一个学得认真!

    偏偏这直播间的观众还特别入戏,愣是营造出一股子全员参与的热闹劲!

    整个直播间有种“你要是不学点什么就没法和其他人一块玩儿”的奇妙氛围。

    呔,好怪!

    居然有点不想走。

    吴普见苏轼明显沉浸于交朋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