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第8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服务员和他说,刚刚已经退房了。
  孟平和老朱下楼,刚走出电梯间连接大堂的通道,就看到大门口,老查坐上一辆车牌是红色的“南c”开头的奥迪车走了。
  老朱叫道:“好吧,他忙他的,我们去忙我们的。”
  两个人到了孟平经常去的“汉风”足浴,小妹给他们洗脚和做足底按摩的时候,他们聊的,还是以前的陈年旧事,等到小妹服务完毕,和他们说,两位休息一下,带上包厢的门,走了出去。
  孟平问老朱:“这老查,你怎么认识的?”
  “政研室的同学介绍来的。”
  “北京,海里的?”
  “那当然,我们同学,也只有我一个人在地级市混,其他最次的也在上海,还有现在老上电视的,这他妈的,连开个同学会都不好意思去参加。”
  老朱叫着,孟平在心里点点头,政研室,来头也不小,有这么层关系,找到老朱就不奇怪了。
  “老朱,你知不知道,这老查找我,到底有什么事情?”孟平问。
  “不是和你说了,找‘民族资产’啊。”
  “去哪里找?”
  “南京。”
  “啊!”孟平吃了一惊,“你是说,真的有这么一笔宝藏,就埋在南京?”
  “什么埋在南京,在南京是找人,不然还需要找你这么个在南京的,来干这事?”老朱说,“钱在国外,人在南京。”
  “钱在国外?”孟平疑惑了,“谁的钱会跑到国外去了,王莽还是张献忠的?”
  老朱“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和那些都没有关系,老查不是说了,那些是烟幕弹吗,真正的这笔钱,和那些一点关系也没有,老实说,我刚听到的时候,也很震惊,但了解了整个事情的脉络,再把它们串起来,就合理了。”
  老朱来了兴致,在躺椅上坐了起来,孟平见状,也干脆坐了起来,老朱问孟平:
  “老孟,你知不知道郑和?”
  “郑和?哪个郑和?”孟平糊涂了。
  “你知道几个郑和?”
  “我就知道一个郑和,下西洋那个。”孟平说。
  “对喽,老孟,这笔钱,就和郑和有关。”老朱笑道。
  “我去,怎么又和一个太监有关了?这太监的钱,还跑去国外了,现在,又要在南京找个什么人,老朱,你不要和我说,南京这人,还是太监的后代吧?”
  “惊不惊悚?有不有趣?”
  老朱说着,看了看包厢的门,孟平骂道:
  “别神经过敏,这里没人偷听,就是偷听也听不懂,你把前面给你洗脚那小妹叫进来,你问她郑钧她可能知道,问她郑和,她屁都不知道,快说快说。”
  “好吧,这一说来,话就长了,就要说起一个人,那就是朱重八,老孟,你知不知道朱重八?”老朱问。
  孟平没好气地说:“朱丘八的弟弟?你别再问我知不知道了,我又不是复旦历史系毕业的,你就直接告诉我是谁好了。”
  老朱笑道:“老孟,我就喜欢你这厚颜无耻,从来也不肯不耻下问的样子,好吧,不卖关子了,这朱重八就是朱元璋,再说一个人,蓝玉,你……好好,蓝玉是朱元璋手下的一个大将,他和傅友德,朱元璋的另一个大将。
  “1384年,他们在平定云南的时候,蓝玉从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宫里,俘获了一个很能干的小太监马三保,也就是郑和,郑和那一年十三岁,蓝玉回到了南京后,把郑和送去了宫里,献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也很喜欢这个小太监。
  “但第二年,也就是1385年,傅友德和蓝玉奉调镇守北平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朱元璋派了郑和随蓝玉前往,你大概会奇怪,这大将出征,皇上怎么会派个太监跟在身边,对吗?且听下回分解。”
  老朱说着,就下了躺椅,往门口走去,孟平叫道:“你去干嘛?”
  “嘘嘘。”老朱说着,就拉开包厢的门,走了出去。


第1054章 靖难之役
  老朱上完洗手间回来,仍旧坐在躺椅上,问孟平:“老孟,前面说到哪里了?”
  孟平说:“蓝玉,带着一个小太监马三保去北京。”
  “对对,这年纪大了,一泡尿就被憋糊涂了。”老朱说。
  “你看到颜如玉的时候不糊涂?”
  “那个不会糊涂,一个男人,要是这也会糊涂,离挂掉大概也不远了。”老朱说,“好,我先来说说这蓝玉是什么人,不对,要说蓝玉,就要先说朱标,这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也被朱元璋,立为了太子。
  “这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皇上管不住自己的裤腰带,你想想,边上美女如云,怎么可能管得住,要是我,我也管不住,更别说朱元璋这么一个猛人,野和尚,他的能力,简直和一头种猪差不多,一共生了二十六个儿子。
  “这儿子多了,打仗平乱的时候作用大,上阵父子兵嘛,但到立储,也就是立太子的时候,就麻烦了,你想想,这当太子和当皇子,一字之差,差的可是十万八千里,这当太子,一辈子就是花团锦簇,而当皇子,历来都是不得好死的多,太子巩固地位,都要杀皇子嘛。
  “大家都是儿子,你他妈的就是比我早被弄出来几年,为什么待遇就差这么大?明里暗里,大家都在争,不光这些皇子在争,每个皇子后面,都是一堆的人啊,那就是一个利益集团,这要争到了太子,他们跟着就是荣华富贵,争不到,那可能就是陪葬的命。
  “所以这立储之争,真的是你死我活,比我们现在的什么官场争权夺利,尔虞我诈,血雨腥风多了,大家都押上了身家性命,玩不好,是要玩出一大堆的人命的。
  “这朱标,为人宽厚,很得朱元璋的喜欢,虽然朱元璋自己不是什么好鸟,但这人,不就是常常会喜欢自己的对立面嘛,加上朱元璋的老婆马皇后,也是个宽厚明事理的女人,朱元璋别人的话可以不听,对马皇后的话,还是很听的,一起打天下的患难夫妻嘛。
  “朱元璋对朱标好到什么程度,以前太子起居办公的地方叫东宫,朱元璋几乎是让自己的全班人马,去兼领东宫,辅佐朱标。
  “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等等,等等。
  “而且,他不再在东宫外另设府僚,什么意思,就是除了他自己的办公室,朱标那里,就是第二办公室了,老子朱元璋在在外面打仗的时候,全国的事,就由朱标统管,这在古代,叫太子监国。
  “皇帝能够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要知道老朱不是很放心,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算皇帝,也是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会相信的,儿子利用这个机会,就造了老子反的,也不是没有过。
  “这朱元璋,对朱标很放心,但对他其他的儿子不放心,他知道朱标不是李世民那样心狠手辣的混蛋,对自己的弟弟们,大概很难赶尽杀绝,但那么多的弟弟,可是个个觊觎这皇位的,他们对朱标,可不会心慈手软。
  “朱元璋自己活在这里的时候,他不担心,他知道没有一个儿子敢动弹,但自己死了之后,就难说了,他最不放心的,就是他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在北京,被封为燕王的朱棣,这家伙可是一个狠人,和李世民有得一比,属于那种,一打仗就要冲到部队最前面的杂种。
  “这朱棣,对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心怀不满,他觉得自己的能耐比朱标大嘛。
  “以前的皇子们都是很操蛋的,他们有一个本事,就是像娘们,特别喜欢打小报告告状,皇子们互相之间都这样,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晋王朱棡,最喜欢干这样的事。
  “而且他跑到朱元璋那里,最喜欢告的,还是自己的弟弟朱棣的状,告朱标他不敢,告太子的状,那老子一听,就会怀疑你有非分之想,但告其他的皇子,能表明自己对老子和大哥的忠心。
  “史书上说,晋王到朱元璋那里告燕王劳师冒险,又日夜搜求燕王的国中细故,专欲倾陷燕王。你想想,这朱元璋本来就对朱棣有想法,再加上有这么个人,经常来打小报告,这朱元璋对朱棣,能不提防吗?
  “当然,这朱元璋也不是省油的灯,不会偏信偏听,他决定,还是要在这燕王的身边,安插自己的亲信,这就想到了那个小机灵,太监马三保,教他如此如此,马三保明白了,保证完成任务,所以蓝玉和徐友德,去北京的时候,朱元璋就让蓝玉把马三保带上了。
  “等等啊,讲的我累死了,他妈的,这就是我不喜欢和你这种不学无术的谈历史的原因,不和你交待清楚,你就有十万个为什么,和你交待清楚了,又要说的我口干舌燥,我先喝口茶。”
  老朱说着,拿起了茶杯,牛饮了一大口,呸呸地把喝到嘴里的茶叶吐掉,这才继续说:
  “好了,这就要回头说到蓝玉了,蓝玉是什么人?那太子朱标的老婆,是明朝另外一个开国大将常遇春的女儿,而这蓝玉呢,又是常遇春老婆的弟弟,也就是朱标老婆的舅舅,你看看,我们大中国,这裙带关系,是不是也源远流长。
  “有这么一层关系,这蓝玉在立储之争的时候,肯定就站在朱标这边,他也觉得燕王朱棣,那不是个东西,必须要提防,朱元璋就让他,把前一年从云南带回来的小太监马三保,带去了北京,交到燕王朱棣的府中。
  “蓝玉和燕王朱棣,美其名说是,你老子看你常年在外驻守边关,辛苦了,派了个小太监来伺候你。
  “这小太监,可是父皇的赏赐,那燕王,就是心里一百个不愿意,明知道这很可能是安插过来的奸细,但表面,也还是千恩万谢的,把马三保留了下来。
  “燕王朱棣,刚开始的时候,对马三保处处提防,但这马三保,为人乖巧聪明,加上又是一个小孩,朱棣就觉得,一个小孩,能干什么事,时间长了,马三保也渐渐地取得了燕王朱棣的信任,特别是,别的小太监都是娘娘腔,而马三保这个小太监,是能够上马打仗的。
  “这就很合朱棣的胃口,每次打仗,就把马三保带到身边,后来在郑村坝之战中还立了功,被朱棣赐姓郑,从此变成了郑和,郑三保,三保太监。
  “回过头又要说朱标了,这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虽然百般的呵护朱标,没想到这个太子,却是个短命太子,还没来得及当上皇帝,就已经挂了。
  “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1391年的八月,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受封在陕西的秦王朱樉,因为在当地,老是犯错还屡教不改,朱元璋大怒,把他召回了京师,同时派朱标巡视陕西,调查一下秦王在当地的言行。
  “朱标巡视回来后,向朱元璋献了陕西地图,表明秦王治陕西的时候,陕西的疆域其实扩大了,还替秦王说了很多的好话,这也看出朱标为人厚道的一面,对自己的弟弟们,还是很爱护的。
  “因为朱标的说情,朱元璋才让朱樉回去西安,但朱标从陕西回来之后,就病倒了,到了第二年的四月,就病死了,据史料说,朱元璋把老命都快哭掉了。
  “朱标一死,其他的皇子们又蠢蠢欲动,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特别是排名二三四的秦王、晋王和燕王,但朱元璋接受了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