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山涧闲农-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庄老板看了看竹荪的成色,拿起来闻了一下:“野生竹荪?”

    “嗯。”

    庄老板见过野生竹荪,野生竹荪和种植的竹笋,外形上没啥区别,味道、口感,好像也没啥区别。甚至于营养价值,野生和种植都差不多。

    而且野生竹荪数量少,即便在蜀南竹海那边,野生竹荪的产量也少,市面上几乎没有野生竹荪出售,只有少量山民自己采摘的,一般人买不到。而且价格,还贼贵……

    如果硬要区分野生竹荪和种植竹荪,野生竹荪因为是野外生长,大小参差不齐。还有根部的泥巴……但这些都很容易造假。

    野生竹荪,那是真不便宜。物以稀为贵,这是一点不假。

    庄老板再看了看红鬼笔,陈放采摘的大多是刚冒头的红鬼笔,菌盖有粘液,但粘液没有‘融化’,还有凝胶感。闻着有一点点臭味儿,因为还很新鲜,这种臭味并不是恶臭,而是香味太过馥郁的气味儿。很难形容……

    至于鬼笔蛋,庄老板没见过,拿起一颗捏了两下,大一些的,柔柔有弹性。小些的,要硬一些。

    如果是在别的度假村,红鬼笔、鬼笔蛋,这些稀有的、大众不熟悉的菌类,人家真不一定收。但在云屏度假村,这是云屏山的度假村,当地度假村最大的特色就是山珍野味。

    这几年很多野味不允许吃了,就比如野生蛇、各种鸟儿(包括野鸡、野鸭、青蛙),地上的野味不能吃,就只剩下水里的野味,也就是野生的黄鳝、泥鳅、野生鱼这些还能吃。山珍就多了,各种蘑菇,主要是常见的鸡枞菌、松菇、牛肝菌等。还有就是各种野菜,比如地木耳、蕨菜、野葱、花椒芽等等。

    各种野菜,都有固定供应商,但很多野菜是人工种植的了。

    当地主打特色就是山珍野味,然后是药膳、理疗。屏顶度假村就有中医药膳师、理疗师……

    但最后收不收,也不确定。红鬼笔,真是毒蘑菇,有毒的。但也能吃,需要特殊处理。

    其实蘑菇,很多可以吃的蘑菇,都有毒。就看怎么处理了。比如见手青,云溪镇的见手青就有毒,如果没熟,吃了会致幻。

    “又有好货送来了?”一对刚吃完早餐的老头老太太从餐厅里出来,老头过来探头看了一眼。

    “刘老先生,张老太太。”庄老板笑着让出位置:“当地的野生竹荪和红鬼笔。”

    “这地方有野竹荪?”姓刘的老头看着里面的白蛋:“那蛇蛋子是好东西,要多少钱1斤?”

    “七百。”陈放说。

    “这么贵……”

    “好东西,自然贵了。很少有的好货。”陈放说。

    “什么少见,竹林里到处都是,别豁(骗)我。我也是农村人……”

    “您老说的是以前吧,至少也是十几二十几年前了。这蛇蛋子是鬼笔菌的菌蛋,鬼笔菌都已经很少有了,哪还有很多鬼笔蛋。”陈放说。

    “能打开一个看看不?”刘老头说。

    陈放拿出小刀切了一个,对半切开。鬼笔蛋表层有一层‘蛋壳’,可以剥开。这层蛋壳通常是不吃的……

    剥开蛋壳,里面有层半透明果冻凝胶物质。红鬼笔的菌盖之所有粘液,应该就是因为有这层果冻凝胶。果冻凝胶可以吃,也可以将果冻凝胶洗干净……

    果冻凝胶下面还有一层,切开后是黑褐色的,像是切开的黑松露。

    “确实是蛇蛋子。”刘老头眨巴了一下嘴,看着庄老板说:“正是蛇蛋子给我留半斤,炒个素的。”

    “行。”庄老板笑着点点头:“您老吃过这个?”

    “很久以前了。还有那个鸡屎菌,要洗干净煮熟了才能吃,还不能吃太多,要不然身体会发热。如果没煮熟,或没有洗干净,会中毒。越老,毒性越大。这些鸡屎菌很新鲜……小伙子,你们也是很懂行的人啊。”

    “家在云山竹海,也说不上懂,就是从小吃这些东西。”

    “哈哈哈……”刘老头笑着和老伴儿离开。

    刘老头离开后,庄老板领着他们去了后厨,做了几份菜。

    鲜嫩的红鬼笔,口感脆嫩,和多数常见的蘑菇味道不同,这种蘑菇有香甜味儿,和一股淡青味儿。

    总的来说,口感独特,味道也独特。

    但必须是最鲜嫩的红鬼笔。

    陈放也采摘了一些稍微老的红鬼笔,口感也挺脆,但不是爽脆,咬起来口感差很多。

    鬼笔蛋,超级嫩,也有些清脆,味道清淡。

    红鬼笔有毒,煮熟后可食,不能多食。

    听药膳师傅说,如果当地没有食红鬼笔的习俗,那就最好别尝试了。

    药膳师傅姓周。

    周师傅将红鬼笔烹饪出来,却也不敢先吃,见陈放和陈放爸爸吃了一口,这才拿起筷子品尝。

    这是很常见的毒蘑菇,红鬼笔。红鬼笔,各种环境里长出来,却不是哪里的红鬼笔都能吃。红鬼笔最大的价值是作为药材。

    “红鬼笔食用价值很低。”周师傅看着庄老板,对他摆了摆手。

    庄老板就是想多开发些稀罕菜品,随着禁食野味,云屏山度假村的生意就越来越不好做。

    陈放郁闷的耸耸肩。

    “能作为食物的红鬼笔,应该也有一些限制,那要求生长环境,鲜嫩度。若是将它当做菜品推广开,品质方面不好控制。”周师傅还是摆摆手。

    庄老板也吃了一些,说实话,味道挺不错,但不到惊艳的地步。见周师傅不准备推这个菜品,他也点了点头……

    对不熟悉的菌类,最好是敬而远之,这又不是特别美味和稀罕的蘑菇。经营度假村,还是安全为主。

    红鬼笔蛋是安全菌类,可鬼笔菌的种类繁多,菌蛋的状态,很多都一样。那东西,太不好分辨了。

    最后,庄老板就收了今天带来的鬼笔菌、竹荪,再收了1斤的鬼笔蛋。至于谈价钱,人家不长期采购,自然就谈不成了。

 第三十八章 聊胜于无

    对于这个情况,陈放也是有预料的,算不上失望吧。

    今天带来的半斤竹荪,庄老板给了300元,按顶级野生竹荪算,1斤鬼笔蛋700元。还收了两斤多的红鬼笔……

    总共卖了一千五百块。

    给出这么高的价,也是因为让陈放他们跑了一趟,如果长期订购,价格肯定不会这么高。

    “对了,能不能帮我搞一些地衣。”见陈放他们要走了,庄老板问。

    地衣,地皮菜,算是云山地区最主要的特产了。

    云山地区多雨,从四月份开始,地皮菜就长出来了。夏天雨季的时候最多……

    “每天都要,还是?”

    “每天要10斤左右,干地皮菜有多少要多少。”庄老板看着陈爸,说道:“这事情早就想和你说了,想拜托你帮我收地皮菜。”

    “市场地皮菜挺多的。”陈放爸爸皱了皱眉。

    “市场上的多是云垄山田边的地皮菜,品质太差了。我要红岩山上的地皮菜。”

    “红岩山上的地皮菜,价钱可不低。”

    “要大的,肥厚的。最起码,摊开后的直径在4厘米以上。新鲜地皮菜,40元1斤。干地皮菜,300元1斤。”庄老板报价道。这位对云山地区也很了解,大竹村靠近红岩山,红岩山的地皮菜品质最好,是长在岩石上的地皮菜。岩石上的地皮菜味道更鲜,要少一些泥腥味儿。

    而云垄山的地皮菜都长在田坎间,和梯田坡上,那是泥土里长出来的地皮菜,清洗的时候特别麻烦。还有人工种植地皮菜的……

    人工种植的地皮菜产量并不低。

    离开度假村,陈放道:“40块1斤的地皮菜,没什么搞头。”

    “嗯。”陈爸点点头:“那东西,也就云垄山比较多。大竹村那边的太少了。”

    “40元1斤,可以试试。”张瑶看了看张晨,说:“山里面的地皮菜也挺多的?”

    “山里面裸岩石的地方,地皮菜很多,可以试试。”张晨道。

    “你们想做的话,可以试试。对了,泥土里的地皮菜和岩石上的地皮菜,味道有差异。普通人可能吃不出来,但舌头敏感的人,轻易就尝出来。庄老板也经常和我钓鱼的,你们送地皮菜过去,可千万别糊弄他,人家愿意出两倍多的价钱,自然要买好货。”

    “知道。”张晨答应道。

    地皮菜不是稀罕物,很常见。

    地皮菜可以种植,而且就算野生地皮菜,也不贵。

    云溪镇菜市场就有卖野生地皮菜的,通常就十几二十块钱1斤。

    也要看品质,品质越高,价格就越高。市场上也有本地晒干地皮菜,品质最差的六七十块钱1斤。品质最好的,也就一百多块钱1斤。

    有地皮菜的不仅是云垄山。

    云溪镇很大,在云垄山里面还有好几个村子。

    云山这边又多雨,每次雨后,地皮菜到处都是。捡地皮菜麻烦,清洗地皮菜更麻烦。

    小竹沟就有挺多地皮菜,专门去捡,不看品质的话,一个小时能捡好几斤。但品质最好的地皮菜,也就是岩石青苔上面的,就不多见了,要去大山里面,走路过去就要半个多小时。

    岩石上的地皮菜味道很纯,是好东西,量虽然不少,却也不多。而且地皮菜也有生长周期的,不是说今天捡了每天又能长出来。

    回到云溪镇,陈爸要去茶山。

    陈放和张晨他们到镇上吃了些东西,在镇上逛了一下,回去了大竹村。刚到小竹沟外面,庄老板给陈放打了电话,再说了一下地皮菜的要求,同时表示品质好,价格还能再涨。最后提了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地皮菜不能洗,采摘的地皮菜保鲜,然后送过去就行了。

    不清洗,才能最直观的看清楚地皮菜的品质,以及是哪里长出来的地皮菜。地皮菜很嫩,有没有清洗过,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庄老板的要求,你都听到了,只要岩石和青苔上长出来的。”陈放开着免提,说。

    “我们待会儿试着采摘一些。看能搞到多少。”

    回到老宅,李师傅他们已经在鱼塘里忙碌了,砌水泥墙……

    陈放将车子开到后罩房,给张晨他们拿了工具,竹篮、小刀子。想长久采摘野地皮,那就不能破坏了野地皮的根部,要用刀子。

    陈放去鱼塘转了一圈,回来做午饭。张晨和张瑶他们已经开始捡野地皮了,房屋的水沟边就有野地皮,数量不是特别多。

    到中午,他们捡了有4斤多,品相很是普通。拿回来洗一洗,中午就给做来吃了。

    下午的地皮菜被太阳晒得脱水,也能捡,但太费力气。

    第二天一大早,陈放闲着没事儿,跟着张晨他们一起进山。

    40元1斤的新鲜地皮菜,价格不低了。晒干后300元1斤……如果只是野生地皮菜,倒是不错。但对品相规格有要求,就比较麻烦。

    水库周围有地皮菜,稀稀落落,很少。要去大山里面,靠近红岩主峰,那里到处是裸露的长满苔藓的岩石。这些地方的地皮菜才是顶级……

    张晨发动了他的几位婶婶,张瑶也在,走了接近半小时,来到红岩山的主峰下面。

    张晨他们寻找起地皮菜,陈放带着小白,在山里寻找蘑菇。

    山里的蘑菇种类挺多,最常见的是松菇,一种小型蘑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