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们的电影时代-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演的《爱在日落黄昏时》。
不过,这种“感觉对了就什么都对”的电影显然不适合谢江的审美,他忍耐了两天终于还是困惑的向甘敬表达疑问。
“这种戏有什么好拍的?”
甘敬很冷静的回答:“这只能证明你不是这种题材的观众,不少人在看完《爱在黎明破晓前》知道有续作后还专门写信给我问我什么时候拍呢。”
他想了想,补充道:“其中还包括了我们广受歌迷喜爱的天后。”
谢江这一年对于市场和观众确实有些发自内心的迟钝之感,他勉强接受了甘敬的这种理由,但仍旧指出一点:“听说你下旬就要去纽约,这部戏是不是太赶了?既然拍了,那为什么不认真点?”
甘敬皱眉又松开,很认真也很理解地答道:“我们不一样,我赶也能拍,老谢,醒醒。”
谢江真醒了:“……”
他先回了条手机上的消息才换了个话题说道:“说起来,我还没有好好谢谢你,谢昱这次拍《火星救援》真是站在了一个让我完全没想到的位置。”
“我以为会在庆功宴的时候再听到这个话,唔,不过你这么一说,我应该让剧组不用等我回去直接开庆功宴了。”甘敬想起一个正事。
“不,他们应该等你,你把这片子剪得很好。”谢江严肃道。
“我不缺少庆功宴,但谢昱这群年轻人们一定很想电影下档后就立即享受胜利的滋味,嗯,就这么定了,我回头和楚慧说一声。”甘敬拍板道。
谢江忽然有点想喝一杯酒,可惜今天是吃过饭过来的,要是喝红酒又没有那味,他思忖片刻,点点头:“嗯,那我就多在巴黎待一阵,也不回去了。”
甘敬愕然:“你也想回去参加庆功宴?”
《火星救援》这部戏因为有谢昱的存在,谢江也在剧组挂了个指导顾问的名头时不时去发挥下光和热,可以说,导演组的功劳就在谢昱、夏研、谢江这三人的身上。
谢江“咳”了一声:“只是想起我的行程安排而已。”
甘敬看了老导演一眼,自顾自的往下说:“你可以回去啊,你是应该多和谢昱有沟通交流,不说别的,他这样的青年导演能得到你的指点就是多好的事,正好趁着庆功宴大家都高兴,也能少点代沟。”
谢江脸色有点不自然,听不得甘敬老气横秋的腔调。
然而,甘敬还没说完,他喝了一口热茶:“我能理解你,这要是我家二思长大了,有了些成就,我这当父亲的没准会老泪纵横,你现在比我更有资格老泪嘛。”
“行了,你话怎么那么多?我决定不回去就是不回去了,年轻人的庆功宴就留给年轻人。”谢江眼睛一瞪,“你有空多想想你自己下一部片子怎么拍!”
甘敬耸耸肩,还没说话就见旁边的经纪人贺月起身走了过来。
“甘哥,我们这边收到一个采访邀约,是来自《纽约时报》的。”贺月低声道,“就是那家春节前把你的‘黑天鹅’放在头版的美国媒体。”
“什么叫我的黑天鹅?再这么说下去,我真以为是我支使别人干的了。”甘敬无奈的说了一句,又道,“为什么这时候要采访?”
贺月说道:“应该是听说了咱们要在纽约拍电影的消息。”
“视频连线的采访?”甘敬问道。
“他们电话里说有个采访组是在巴黎,当面的。”贺月答道。
甘敬想了想,这《纽约时报》可能来者不善,但是按照那边媒体的尿性,自己现在八成是已经没什么好形象了,多这一家来黑也不多,要真是能传达自己正确的价值观,那就是赚了。
“行,约个时间吧。”
贺月点头应下,转身给记者回电。
甘敬看向谢江:“老谢,没被美国媒体采访过吧?要不要围观下?”
“呵,没得意思。”谢江毫不犹豫的拒绝。
次日晚上,甘敬的套房会客厅里满满当当都是人,谢江、莫嘉娜、贺月和助理们以及将近十人的采访团队。
不得不说,甘敬也吃了一惊,十个人来采访?这个规格也忒高了。
不过稍微了解之后他才知道这次《纽约时报》的采访团队在巴黎是有个热点国际事务的安排,对于自己只是顺便取材。
甘敬很理解,但围观的谢江是有点被这样堂而皇之的阵势震到,架设摄影机的架设摄影机、布置反光板的布置反光板、收录声音的收录声音,简直像个小型片场了。
谢江忽然理解了国内的高层为什么要媒体噤声,这个事件看起来真是影响不小啊。
阵势摆好,采访即将开始,贺月和记者安妮有了些小小的争执,但是被甘敬挥手示意无关紧要。
谢江英语有些勉强,没怎么听懂两边快速的争执对话,等到贺月走到身边后他悄声问了下争执起因。
“我要过目他们的采访稿,她不愿意,说是要真实,我不乐意就吵了几句,质疑了下她的专业性。”贺月解释道。
“那这个记者等下会不会为难甘敬?”谢江皱眉道。
贺月耸耸肩:“甘哥让我不用在意的,大概心里有谱吧。”
谢江刚想说话就见沙发上坐着的甘敬已经和记者安妮笑着聊了起来,一点也没有怵场的意思,他暗暗点头,确实还是年轻人放得开。
甘敬对老导演的感叹一无所知,他倒是能看出来采访团队暗搓搓的不怀好意,正常的采访并不需要这样的阵势,无非是想唬住自己再丑化一下而已。
“嗨,甘敬,很高兴能面对面听到你的声音,就在来之前的路上,我看到了麦恩影业以他们《火蚁》在华夏经历要拍摄的纪录片最新消息,你觉得这部纪录片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安妮微笑着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甘敬轻描淡写地答道:“这样的电影也会有反响?我还以为好莱坞的观众不会关注一个失败者的故事。”
安妮一怔,接着一凛,这个年轻的东方导演反应挺快啊。
第584章 转变
记者安妮和导演甘敬的首次问答落入会客厅里众人的耳中,《纽约时报》这边兴致勃勃的势头略微停滞,贺月他们则是有些不屑,甘敬可是一拐弯能把记者带到新娱公司门口的人!
甚至,谢江听懂了甘敬缓慢、清晰的英文回答还低声向贺月说了一句:“甘敬的口语真地道啊,他这台词功力一看就是浸淫很久的。”
贺月没答,只是撇撇嘴,眼珠一转,悄悄拿出手机冲着正在进行的采访拍了张照片。
“听说华夏有句话叫听其言而观其行,既然甘导认为这部纪录片不会有什么影响,那为什么还针锋相对的要在纽约拍摄一部电影?”安妮的问题没有停下。
甘敬想了一想才明白这位女记者英语中引用的《论语》,他微微摇头,脸上的微笑极其自然,一如口中的回答:“我又不是要拍《火星救援》如何击败的《火蚁》,怎么能是针锋相对呢?安妮,你的华夏语还很native,得好好学学才行。”
他没待记者接话,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如果你真要使用针锋相对这个词,那应该从我拍摄影片的名字来判断针对的是什么。”
“我在纽约拍摄的是《华尔街之狼》,这个片名还是很清晰的,你说对么?”
安妮面对东方男人想要反客为主的反问没有回答,她只是化解道:“能看出甘导对于自己要拍摄的作品很有信心,可是据我所知,你这部作品还没有寻找到男主角,似乎并没有人愿意出现在一个粗糙的拍摄计划之中。”
“男主角确实还没有确定,但更大的原因是我需要亲自试镜。”甘敬平和的解释道,“这个月我和莫嘉娜导演有部作品需要完成,所以,这个月底或者下个月初,我希望好莱坞的男演员们能够做好我到来的准备。”
安妮听到这样的回答哑然失笑,偏偏眼前这个男人说的如此认真,仿佛好莱坞的演员们都需要对这位导演夹道欢迎。
“甘导,你知道记者在采访前都会准备资料吧,因为来的匆忙,我在看到你资料上不仅仅是导演还是演员时真的不太相信。”安妮话里有话地说道,“现在我相信你是一位好演员了。”
甘敬自若地笑道:“我更希望你去看看我的作品再来说这句话,当然了,就像我不怎么在意一万四千公里外的国度里有什么演员,你也不会关心如此遥远距离下的精彩作品。”
“甚至,两个对彼此多不怎么了解的人要做一场言之凿凿的采访,这其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安妮,你觉得呢?”
甘敬沉静的眼神对上安妮让后者心里忽然为之一跳,面前这个男人好似不是资料中写的那样浮躁,很清醒很冷静也很有头脑。
“采访的一层意义就在于让不了解的读者认识到你。”安妮笑了笑,“我已经让我的朋友买两张来自你公司的DVD,我很愿意多了解东方国度里的年轻影帝。”
我也愿意多了解了解你——甘敬念头一转,考虑到这个媒体的受众颇广,也考虑老谢、莫嘉娜、贺月的目光正看着自己,他点点头,认真道:
“主动而真挚的了解总是稀少的,所以这次我会来到纽约拍一部在美国上映的电影,届时如果反响不错,你或许可以在上映后再来采访我一次。”
安妮正色道:“乐意之至。”
她低头看了眼提问手卡,发现两人这么一聊已经完全没有了预想中的采访节奏,干脆笑道:“甘导和我想象中的有些不同,我本以为能在数年内和华夏影视巨头公司相互竞争的你一定是个锋芒毕露的人,或者,能让麦恩影业吃瘪的人会更有压迫感。”
甘敬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更喜欢用作品来说话,媒体或者距离更远的人则是习惯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是一件公众人物都难以逃脱的事。”
安妮暗暗点头,这个人确实很清醒,也很坦然,一点都不像是他这个年纪的行事,即便是在美国,不少早早成名的影星在这一点上都处理的很糟糕。
但,他好像也没有东方人习惯性的谦虚。
“甘导,刚才听到你说你要拍摄的作品是《华尔街之狼》,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和观众见面?”安妮出于截止到目前为止留下的良好印象提了一个常规性的宣传问题。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够边拍边宣发,这样在5月底或者6月初就能让观众看到作品,也能让我赶回国内和我的女儿有个毕业旅行。”甘敬说到后面露出笑容,“她即将幼儿园毕业了。”
安妮却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什么毕业旅行上,她对于这个时间是大吃一惊,现在已经3月上旬,面前这个男人还有戏要拍,4月份、5月份在纽约拍摄紧跟着就上映?
这一瞬间,她有关甘敬的印象全部被摧毁,略带嘲讽地说道:“5月底或者6月初?甘导,你确定是要边拍边宣发?你现在确定演员了么?剧组呢?”
甘敬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击败了《火蚁》的《火星救援》就是边拍边宣发,它的周期比较久,所以,《华尔街之狼》是要赶一些了。”
安妮毫不客气地说道:“我不认为这样的时间里你能拍出一部好作品,甘导,你是在开玩笑吗?”
“绝大多数人不能,偶尔有些人能,我是后者。”甘敬重提前话,“所以,我更喜欢用作品来说话,当作品放在面前,我听到的就不再是疑问句了。”
安妮仍然不信,她撕毁了心里之前拟定的标题,重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