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真的不会做菜-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话痨中二风格,再看名字,果然是贾西贝。
苏子放没有急着回复,反而认真的把贾西贝提的几个点抄在本子上,这都是老厨师的金科玉律。
认真思索了好一会儿他才拿起手机:“谢谢贾老师提醒,我回头再开两把锅养着,目前还是以家常菜为主……有空您来点评一下啊!”
最后一句算是客套,又不全是客套,毕竟华夏餐桌礼仪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谦让和做戏,要让主客都有一种自己做的到位的礼数。
其实这礼数算是上世纪特殊年代的产物,那时候物资少大家都吃不饱。如果家里来客人,聪明的主妇就会很客气的留客吃饭,懂事的客人也会使劲推脱。两个人一定要拔河一样在门口拉锯几分钟,最后再让客人离开,这才能显出主人家好客和客人家识礼数。
当然,真走不了那就是另一番情况。主人家会杀鸡宰鱼招待客人,但客人往往吃完一半就停筷不吃,给不能上桌的主妇和儿童留下一半完好的鸡或鱼。
苏子放还记得贾西贝讲这个事情的时候补充的一句:“小时候啊,我家穷,别人来我家吃饭,我就眼睁睁看着他吃完半条鱼还去翻鱼,当时就没忍住,冲出去大哭,一边哭一边喊:‘妈,他翻鱼了,他把鱼翻过来了!’”
“好,一定去。”贾西贝破天荒的也秒回了评论。
评论刚来,一条系统提示就出现在苏子放眼前。
【任务:宿主发出一份试餐邀约,请务必在试餐人到达时提供令其满意的餐品。任务奖励:随机菜谱1份。】*
苏子放:???
“这!这就又有任务了?”
第10章 饧面
让苏子放吃惊的不是任务本身,而是任务奖励。
一份菜谱!
尽管不知道是什么菜,但这是仅凭这是苏子放得到系统后第一次获得与菜谱奖励,就足够令他激动。
“不知道系统给的菜谱有什么不一样?是不是可以做出发光的料理?”苏子放兴冲冲打开任务详细。
【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为凑数。请宿主在一百天内邀请试餐人赴约,菜品完全由宿主提供,不得以任何方式诱导试餐人称赞,获得奖励条件为试餐人满意。】
看到详细解释,苏子放对没有发光料理耿耿于怀,也终于明白这个任务的难点不在邀约,而在让贾西贝满意。
作为厨师,做出令食客满意的料理无可厚非。
不过要让贾西贝满意?
苏子放没忍住打了一个寒颤。
他想起贾西贝第一次试菜课时的吐槽:“你们绝对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看看你们做的这些菜?如果还能用“菜”这个字来形容的话!说实话,你们做的这些东西,我连拿去喂猪都嫌把猪给喂瘦了!”
很多学生都以为这句话是随便说说,没想到贾西贝真的在学校养殖基地认领了一头长白猪作为他们的餐品检验器,为此还特意准备了一张表格,每天记录猪的体重,发到班群刺激大家。
“你们做的东西,如果连大白都吃不胖,那就趁早滚回家去!”
对,大白就是贾西贝选中的那只猪的名字,因为是长白猪品种,体型硕大,所以被称作大白,简单易懂。
“你们究竟是什么神仙?一周时间,大白都瘦了十斤,你们是不是来错地方了?隔壁游泳健身需要你们啊!”
“乖乖,你们中间有天才啊,昨天那桶菜倒进食槽,大白连看都不看。你们已经连猪食都不会做了吗?”
……
学厨的四年间,这样的声音无数次在教室响起,以至于每到贾西贝的试菜课,出勤率就开始锐减。
哎。
往事不堪回首!
苏子放看着倒计时100天的标志,默默关闭了系统界面,想以前的事情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不如想想如何完成任务,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填饱自己的肚子。
起床到现在,苏子放还是粒米未进,忙的时候还没注意到,一闲下来,立刻饿的前胸贴后背。
“要不,吃碗面吧?”一个念头浮现在苏子放脑海中。
苏子放没有南北方饮食挑剔的习惯,不管米面,来者不拒,当然为了平衡饮食习惯和多见识各种料理风格,通常还是一顿米一顿面。
昨天的红烧肉余温尚在,吃米饭又要准备下饭菜,太腻。不如一碗寡油少腥的阳春面,撒一把葱花蒜苗,再倒些白胡椒,清爽又好吃。
脑补着金黄的麦穗从脱壳、磨面粉到变成一股股筋道的面条溜进嘴巴,苏子放向厨房疾走而去,分泌口水的速度都快了几分。
橱柜里整齐的摆放着三个面桶,高筋、中筋、低筋面粉一应俱全。
苏子放规划的很好:高筋面粉留着做面包、酥皮点心;中筋面粉用来做馅饼和普通面食;低筋面粉做蛋糕、饼干。很有老南方毕业生的样子——虽然我不会,但是我要有,万一哪天我要做呢?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家里只备着一种面粉,不管是饺子、包子、面片、面饼,都是同一包面粉上场。
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根据想要做的食物选择合适的面粉,总归口感会更好一些。
白案的厨师对面粉的了解更多,选择也更加多样,往往还会考虑面粉的配比,一道食物,不同人选用的面粉比例也会不同,呈现出的造型和口感也各有千秋。
比如小笼包、汤包、饺子、馄饨,这几样虽然都是皮包馅料,但是学校里那几个白案老师都各有一套秘方配比,相同的是,都很好吃!
苏子放回忆着老师上课教的方法,先舀出一碗中筋面粉,用手捏起,试了几下,再舀起半碗高筋面粉往盆里倒三分之一。这样搭配能最大程度保证做好面条的筋道度。
“差不多了。”苏子放感受完面粉的质地,从冰箱里摸出三枚鸡蛋,细心地敲破口把蛋清逼出,留蛋黄在壳内。
用蛋清和面可以让面条更弹更Q,煮熟后也更符合他的口感,所以自从学会这一技能后,苏子放每次给自己做面条都奢侈的用蛋清代替热水,蛋黄就交给专研西餐的同学做糕点。
苏子放的算盘打得非常好:每枚鸡蛋八毛,他用完蛋清后每个鸡蛋卖蛋黄可以回收五毛,四舍五入,相当于和面的蛋清不要钱。
现在自己开店,蛋黄也不能浪费,等做好面再卧一个煎蛋,美滋滋!
苏子放一边想着那碗令他垂涎三尺的阳春面,一面用心地揉着盆中的面粉,还不忘自夸一句: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揉面本身不费功夫,只要把加入蛋清后的絮状面疙瘩依次按一个方向推动、搓揉、挤压,等到面粉结成一大团就算完成揉面。
只是苏子放并非专门的白案师傅,揉面手法还没有北方常年做面食的主妇来的熟练,揉了十几分钟面团才达到三光。
晃动了下因为久站酸疼的脖子,苏子放准备开始饧面。
吃过手擀面的人很难再去将就挂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面条口感不对。用北方人的话说,不筋道!
饧面恰好就是决定面条筋道与否的关键步骤。
和面过程中,面粉内部蛋白质吸水形成面筋,在挤压作用下会相互粘连、彼此纠缠,使得面团本身产生收缩,所以刚和好的面团口感粗糙、筋道度也不足。饧面就是让面团在静置状态下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蛋白质分子的松弛和重构,增强面团的延展性。
实际操作中,这一步骤更为复杂,饧面时间不足会导致面条太硬,时间太长则面条太软。而且饧面的效果还与面粉品质和水质息息相关,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恰到好处的掌握最适宜的饧面时长。
苏子放自然没有这份实力,不过这并不妨碍他能完成这一操作。
把面团放在砧板上,用一个透明大碗倒扣住,苏子放在旁边站定,双眼认真的盯着碗内的变化。他想的很简单:“既然不知道饧多久面才好,那就一直看着它饧到最佳状态。”
第11章 阳春三月
二十分钟后,揉好的面团在碗内逐渐蓬松,介于麦色和白色的面团更加光滑,几处小的气孔也全部闭合,整个面团浑然一体,不见丝毫棱角。
苏子放掀开盖碗,一根手指点上面团。
室温不高,指尖贴着面团的时候还有些凉意,转瞬就被细腻的触感所吸引,等他回过神来,触摸的地方已经开始变得温热,用力按下,面团上出现一个不甚明显的凹陷,略有回弹。
见状,苏子放把整个手掌都贴上去。
系统的提示清晰明了
【一块普普通通的面团】
【色泽:介乎白色与麦色之间】
【味道:微甜、有轻微麦香】
【含水量:65%左右】
【延伸性:适中】
【粘弹性:较好】
苏子放收回手指,把这个专业级的判定评价从认知中删去。反正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参数都会被总结成四个字:面饧好了。
面饧好了意味着可以切面了。
苏子放擦干净灶台边上的面食料理台,抓起一把高筋面粉撒开,把面团拍在台面上,滚几圈,让面团均匀的沾上面粉。
枣木的擀面杖厚重稳当,苏子放拿在手里也干劲十足,一推一摊,两下就擀出了面饼的雏形。换个方向重复几遍,面团瞬间就被擀开成一张扁薄透的面皮。
苏子放又抓起一把面粉撒在面皮上,细心的用手摊匀,这才将面皮提起,S型叠在一起。
“锃”的一声,一抹寒光闪过,苏子放手中多了一把中式菜刀,刀身前窄后宽,刀柄已经包浆,看得出是经年的老物件,刀身侧面有一个圆形戳印,隐约看得见里面是个“章”字。
苏子放和别的厨师不同,他学厨期间如果不是雕花等特殊工序,全靠手中这把老菜刀完成,虽然每次备料都比别人多了几道洗刀的工序,但依旧懒得改,切面自然也是用它。
持刀站定,苏子放咽下口水,深呼一口气,左手改掌为扣,四指背靠着刀身,刀起刀落,响起一串绵延不绝的“笃笃”声,牙签粗细的面条在刀右侧层叠出现。
“有点多……”苏子放看着堆在一边的面条感慨一句,顺手摸出三个保鲜袋把多余的面条装袋打包,装袋前也没有忘记再补撒一把面粉。
装好面,刚才煮的水也已沸腾,苏子放顺势抓起一团面条放进锅里,用一双长筷子拨散开避免粘连,另起炒锅准备炸葱油。
炉头吐出青红的火舌,一块白厚的板油落入,没几秒就滋着油花缩成油渣。
苏子放挑去油渣,把切好的紫皮洋葱倒入锅内。
“呲啦”一声,铁铲翻飞,白烟窜出锅子,洋葱慢慢镀上一层金边。一只倒入生抽、老抽、盐、糖的青花大碗早已候在一边。
小心泼进炸好的葱油,一瞬间,空气中弥漫开浓郁的葱香,裹挟着动物油脂特有的香气直扑向苏子放的鼻腔。
来不及享受太久,煮面的锅也开始沸腾,因为面条细,不用额外溅水就可以出锅。
苏子放用笊篱将面条一次捞出,用系统出品的依云自来水完成过凉,翻扣进青花大碗,再浇上一勺热汤,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就此出锅。
也顾不得去前厅,苏子放随意撑开一条凳子,坐在灶台边上就开始享用这碗阳春面。
“呲溜”他猛吸一大口,咀嚼、吞咽!
即使混着生抽和老抽,碗内汤汁还是有一种清澈透亮感,虽然不如高汤醇厚,也在唇齿间掀起一场风,把属于阳春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