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种地种成了世界首富-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多少人,梦寐以求都不得。

    可他尚且年轻,便已达到这个地步。

    “其实也没啥。”

    “上面议论的,是你的院士地位。”

    温老感慨。

    “最年轻的院士啊!”

    哪怕是他,都没有获得这个荣誉。

    温老继续道。

    “但对此,尚且还有很大的争议。”

    “曾经最年轻的院士,都要58岁,后来发现贪腐严重,被抓了起来。”

    “大部分院士,都七十多岁了,在某个领域内,拥有非凡的成就。”

    “就如袁老般,他进行的杂交水稻项目,是集结所有人力量,都要推行的大工程,袁老便是工程院院士。”

    “而你……在盐碱地工程正式立下项目前,这个工程院院士,恐怕也跑不掉了。”

    “早晚的事。”

    温老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院士这种事,是终身荣誉。

    在某项领域内,拥有着几位先进的成果。

    甚至在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刻,能够在这个领域内挺身而出,匡扶危难。

    就如同缺少粮食的时候,出现了袁老。

    在面对疫情的时候。

    更有钟院士作为表率,进行攻坚战。

    能够评为院士的人。

    可以说都是真正的国家栋梁。

    当然……

    能得到这种荣誉的,根本不多。

    七十年内,累计不到八百人。

    在世的不到六百。

    并且都已经上了年纪……

    林一南一时间,都有些恍惚了。

    “我只不过种个田而已。”

    他根本想不到,自己种地,竟然种成了工程院院士了?

    简直难以想象!

    但很快他就冷静了下来。

    “院士是评出来的,等这个名头落下来,不知道要多少年。”

    “至少这里产出的品种,得普及了才行。”

    “况且,我太年轻了,这年纪一般人大学都没毕业,年少便有这般成就,今后还能如何?”

    林一南都想不到了。

    院士,在学术界的荣誉,在境内基本已经到顶了。

    至于最高荣誉诺贝尔奖之类的。

    林一南不在乎。

    不过是想用那种奖项,来骗取他的作物罢了。

    他也不需要那种认同!

    况且。

    这些院士中,不知道有多少人,都能够得到那种奖项。

    可因为他们不属于西方,在哪边没有根基,自然不会赐予。

    但对于境内来说。

    院士足够了。

    因为这是真正的国士!

    国士无双!

    就在两人谈论的时候,苏老已经带着烧酒来到了两人身边,加入到了讨论。

    “你小子很幸运,主要品行上没有问题,注定成农业学部的院士。”

    “最年轻的院士,不知道要艳羡多少人,恐怕许多老学者都会不服。”

    温老却笑了起来。

    “老苏你不要乱说,在农业学领域内,没有人不服。”

    苏老白了眼,道。

    “我这还不是为他好,怕他飘了。”

    “年纪轻轻,就有这成就……”

    “我看你这话说的酸溜溜的。”

    温老顿时笑了起来。

    “你不酸吗?”

    苏老反驳道。

    温老哑口无言。

    林一南倒是没有太多的感触。

    刚刚拿了手机查了波,也有些了解。

    农学部院士,目前有八十人。

    只不过年纪都比较大了,只不过自己尚且年轻而已。

    再看这些人的成就。

    好家伙!

    直呼好家伙!

    建树都不低!

    就说花生油能替代战斗机燃油这种事。

    早就有院士做了。

    只不过利用的是松树脂,进行高分子提取,最终成为石油替代品。

    松树脂变成石油,这简直就是黑科技!

    当然,农业学的黑科技,不止这一个。

    还有把地种到海里去的!只是产出的不是粮食,而是糖。

    总之。

    都是相当厉害的前辈。

    而林一南,相比这些人,建树比较杂!

    可偏偏如此,却已然多点开花。

    故此,才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想着究竟怎样才能更好的评出这个院士。

    只是……

    林一南不急。

    他还年轻,时间很长。

    不如煮酒树下饮酒。

    “我说老温、老苏,你俩都快入土的人了,有啥好酸的。”

    略微有些上头的林一南,就差跟俩人勾肩搭背了。

    这是从光头强等人那学的坏毛病。

    温老苏老听到这,顿是吹胡子瞪眼。

    他们觉得这小子真的飘了!

 第一百八十章 久违的触发任务

    作为喝了一辈酒的人。

    苏老温老的酒量,都比林一南好太多。

    如今。

    林一南更是彻底喝飘了。

    一口一个老温,一口一个老苏的。

    刚开始,两人还有点介意。

    可慢慢的

    就也习惯了。

    还别说。

    林一南还真的算是他们的忘年交。

    这种称呼,反而让他们觉得更加亲切。

    至于苏老,则有点别扭。

    他觉得林一南迟早娶了自己的孙女。

    怎么的也得叫自己声爷爷。

    可没想到

    晚节不保啊!

    但想想林一南的成就,苏老觉得被叫也没啥。

    更何况

    林一南曾经给他带来了太多的惊喜。

    甚至解决了很大的难题。

    也就随着林一南怎么喊了。

    “如此年轻,如此成就,当真羡慕啊。”

    “院士啊,我这么年轻的时候哎,不提了”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两老人彼此感慨,喝着闷酒。

    不过到了中途,看到秦父加入,在得知林一南正在评院士的关节中,秦父明星凌乱。

    这顿时让二老相当开心。

    林一南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酒,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回去的。

    只觉得头实在是晕。

    当醒来后,却发现环境有些不对。

    “我的床,没这么软啊。”

    林一南喜欢睡硬床,这已经是多年的习惯了。

    可身下的床却很软,还带着丝丝的香味。

    当他侧过脑袋,更是吓了一大跳。

    杨锦鲤?

    “这是她的屋子,我怎么在这?”

    此时杨锦鲤正躺在他的身边,同床共枕,发丝凌乱,脸色红润。

    她睡得很沉,还有微微的小呼噜声,如若小猫儿般,显得很可爱。

    揉了揉头疼的脑子,林一南根本想不到昨晚发生的事。

    有点断片了。

    亏大了。

    林一南心中感慨,也不好惊醒身边人,索性穿好衣服,来到院外。

    此时天尚且蒙蒙亮,山林间有种浓郁几乎化不开的雾气。

    冬日的青山村,格外清冷。

    “再过些日子,就过年了。”

    林一南坐在宁静的院子里,这个点,除了他之外,没有人能起得来。

    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状况,早已成为了他的生物钟。

    对于南方而言,冬日温度并不低,但就是空气中蕴含着大量的水汽,以至即便穿再多的衣服,依旧会感觉到寒冷。

    而北方的天气,则会很干燥,风若刀子般的往脸上割。

    林一南倒是从小习惯了这种气候。

    “若放在古代,这叫做烟瘴之地,极度容易生病死亡。”

    “可随着人们开发这么多年,早已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林一南更是早已习惯了这里,哪怕冬日里穿着单衣,也丝毫不觉得有半点寒冷。

    反而觉得这透心凉的空气,吸入肺中反而有种说不出的通透。

    望着远处的山林田地,更是觉得这里的天地,都属于他!

    豪迈之气更是顿生。

    他的体魄终究过于强健,以至于昨晚杨锦鲤觉得快要死掉,他今日起来依旧精神充沛,甚至要借助寒冷,才能勉强压制住心中的火焰。

    虽说可以睡个回笼觉。

    但终究怕杨锦鲤支撑不住

    索性去山间地头转转。

    对于冬季来说,天气寒冷,哪怕地处南方,也不太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北方只能种一茬,而青山村,则能种两茬,若是种菜的话,甚至能种好几茬。

    而冬季地里,多种小麦,故而称之为冬小麦。

    古代称之为宿麦,因为隔年才能收割。

    这种抗寒的作物,可以极大保证口粮不会断绝,不会出现灾荒。

    实际上

    现在已经很少出现灾荒了,也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以及那些院士们辛勤的为国人开拓更多的作物。

    林一南,同样也是其中的一位。

    “农业这种东西,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在进步的。”

    “甚至有些古代的技术,丝毫不比现代差多少。”

    林一南想起前段时间看过的古籍,上面写的关于休养地力,主要的就是轮作休耕。

    其实也很简单。

    一块地在种完西瓜后,再种其他小麦等其他作物。

    主要每种农作物需要从土里汲取的营养成分不同。

    比如这小麦,汲取完相应的营养后,再种小麦,产量就会降低。

    反而种植其他作物,所需营养成分不同,能够休养地力。

    林一南抓起把土。

    青山村的土与南方的土不同。

    全是黑土!

    在普遍黄土地的情况下,这些黑土,殊为不易。

    黑土的地力,也普遍肥沃。

    当然

    也并非是东北才有黑土地,没有经过过度开发地力的地方,都可以是这个颜色。

    至于所谓的白山黑土,也并非指的全是东北。

    辽南地区,就是黄土,而非黑土。

    “我不用化肥,也不喜欢用堆肥,只能靠这种轮种,来保证土壤的肥沃程度。”

    林一南松开了土,拍了拍手。

    “既然不用化肥,想要土地肥沃,就要用最古老的方法。”

    “如今都称之为绿肥。”

    林一南摇了摇头。

    南方耕作,一般三茬中,必有一茬要种绿肥,休养地里。

    而所谓的绿肥,多数都是豆类植物。

    比如花生,就可以当做绿肥。

    小麦也可以。

    “等收割后,将多余的植株,全部翻到地里发酵,就会重新化为肥料。”

    想到这些,林一南也不由感慨自然的神奇。

    或许也是遵循着能量守恒吧。

    沿着田地转了圈,发现最近真的对地里有些疏忽了。

    以至于有许多空地,竟然还没有进行耕种。

    “可能最近过度沉迷女色了。”

    林一南微微摇头。

    觉得这些空地,怎么也得安排上。

    沿着田地行走,最终来到了梯田桃林处。

    这些桃树长得都很好,等到了来年,应该就能开花结果。

    这让他很振奋。

    一般桃树要三年才能结果。

    显然系统给的树苗,品种特殊。

    “不知这桃子有什么效果,也许像西游记中写的?吃了蟠桃长生不老?”

    想到在修建这里时,还获得寿元的增加,当时可是相当振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