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谋伐-第8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灰潦橄白郑湍芙胙Ч啊
如此造就了学宫日益增长的庞大人数,十年前还是三四万学生,到如今已经增长到了十余万,整座学宫占地近万亩,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座城市。
作为大汉首屈一指的学术交流基地,一家独大自然不可取,所以先设立太学,与泰山学宫分庭抗礼,开始竞争,再发展其它学校。
重启太学的任务就交给了如今学宫副宫长管宁,他被任命为太学祭酒,带了不少学宫骨干前往洛阳开设新大学。
除了大学以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这些工作就交由全国各地州牧去实施。
同时陈暮也在今年开始,正式重新规划行政划分,原来的大汉十三州管辖范围太大,像益州就包含了后世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以及重庆直辖市。
还有荆州包含了湖南湖北,扬州包含了浙江、福建、江西以及一半江苏,交州就不用多说,广东广西海南甚至还有一半越南。
地域太广不利于统治,一州之地太大,容易滋生军阀。因此陈暮把大汉十三州,按照后世比例重新划分。
益州一分为四,南部永昌郡、益州郡、犍为属国改为益州,三郡之地改为七郡,集中当地汉民,主要发展平原城市,将山区让给鸩僚、僳越、闽濮、濮族、氂牛等部。
这片地区就是后世的云南,现在汉民不多,虽然矿产资源丰富,靠近东南亚,适合种橡胶。但地形实在太复杂了,离中原过于偏远,难以发展。
因此现在的云南只能先进行行政规划,把它从益州剥离开来,仅派官员前去治理,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优先发展农业基础。
简单来说,就是先让云南的汉人活下去,慢慢增加人口,等将来大汉发展起来,再治理整个云南。
而益州北面的成都改为蜀州,地域大概跟后世的四川省差不多。
东面的巴郡改为巴州,也就是重庆直辖市。
东南面的牂牁郡以及原荆州武陵郡西面,改为贵州,地域同样是后世的贵州省。
倒不是陈暮照着抄作业,而是根据地形以及优先集中发展的话,这个划分最为合理,不将整个益州纳为整体,而是进行剥离,四个州各自集中发展,这样更利于中央统治。
然后是关中改为雍州,辖区是后世陕西的一半,陕西以南的整个关中平原,包括河东郡和汉中郡也在雍州管辖范围之内,下辖九个郡。
并州一分为三,原来的并州包含了陕西以北、整个山西、内蒙和宁夏的一小部分,地域可谓是千里之遥。
现在改为晋州,也就是山西省。并州,包含了后世陕西以北以及宁夏的一部分,最后是内蒙,称之为原州,辖区相当于整个内蒙古。
河北、河南以及淮北变化不大,依旧保留了冀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只是在徐州南部的广陵、豫州东南部的沛国,扬州西北部的九江西北小部分,分割出一个淮州。
然后是幽州早就被一分为二,原来的北京地区,也就是幽州西面的上谷郡、代郡、涿郡、渔阳郡、右北平郡以及辽西郡,保留为幽州。
东面的辽东郡、辽东属国、玄牵ぁ⒗掷丝ひ约靶虏⑷氲臐桴隹ぁ⒎鲇嗫さ鹊兀衔ぃ奈芍荨
荆州一分为二,北面为荆州,南面为湘州,就是湖南湖北而已。
交州一分为二,分为广州和苍州,也就是后世的广东省和广西省,由于古代广西称为苍梧,所以叫苍州。
扬州一分为三,九江大部分加上庐江、丹阳、吴郡以及会稽的北面一小部分,也就是后世杭州一带,合称为扬州。
会稽以南称为闽州,豫章改为章州。
最后就是西凉分为凉州以及西域刺史部,虽然西域刺史部只是个名头,但终有一日会重新回到大汉的怀抱。
而这就是章武六年陈暮对天下各州郡的改制。
当然也不是一拍脑门就决定。
除了他有后世各省的记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因地制宜。
比如哪些州郡作为不良资产要暂时剥离,哪些州郡是优先发展的对象,所以不能让落后地区拖累了发展地区的脚步。
听起来很残忍,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可以说中原地区那些优质的州郡是将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就如同扬州一样,南方山区实在是没有那能力发展,只能优先发展后世南京、杭州等长江下游平原。
所以要把这些优质州郡划分出来,集中发展。
而落后州郡,比如益州、贵州、闽州、章州、苍州、凉州等地,就暂时搁浅,先推广农业,力求百姓生存就行。
等到将来大汉国力发展起来,科技水平突飞猛进之后,再带动这些地方的发展。
如此。
大汉十三州就变为了二十四州加上一个刺史部以及洛阳司隶。
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
汉章武七年的春节一过,整个国家上上下下,全都忙碌起来。
官员们的休沐日期很短,而且每年还得轮班值守,等到初五的时候,各地公务员们就正式开始上班。
河南豫州汝南郡汝阳县,正月初八,天气下着小雨。一大早,汝阳县令诸葛亮就出了门。
从章武四年诸葛亮、徐庶、庞统、杨修、陈群、司马懿、向朗、孔俭、姚博、黄琦等人被外放,到今年已经差不多有一年半的时间。
京杭大运河的设计工作在去年就已经结束,从陈暮开始筹备到河段的考察和设计,为期总共两年,总算是确定了位置。
陈暮在扬州和徐州考察了半年,又在河北、河南等地,两年来脚不沾地,走遍大江南北,构筑运河河道线。
我国国家地图他自然记得个大概,但河流地图肯定是不清楚,何况汉朝时的河流与两千年后的河流分布截然不同,很多已经消失的河流依旧存在。
因此陈暮必须用脚丈量,亲自考察。
不止是考察河流的情况,还要考察上游水源,研究会不会出现水源枯竭、水土流失等问题。
在确定了河道位置,以及沿途各种线路的地质、土地情况之后,陈暮才会正式在地图上确定从哪里开挖,挖多宽多深比较合适。
京杭大运河的宽度平均在20米,平均水深在1。5米左右,可承载的船舶吨数大概是40…100吨的样子。
但那是木船,由于运河水流缓慢,隋唐开凿以后,往往都是靠人力纤夫拉运。所以水深不足,就只能靠人力来驱动,效率非常差。
陈暮不知道京杭大运河的平均宽度和水深是多少,但他知道在拥有了橡胶之后,将来至少一百年之内,京杭大运河上要走的船只一定是蒸汽轮船。
所以宽度和水深都要达到蒸汽轮船的要求,那么吃水能力就一定要在200吨以上。
而要想达到这个吃水深度,根据陈暮派人在江河上做的实验,水深最好是在3…4米之间。
3…4米吃水吨位能够达到1000…2000吨,一般的蒸汽轮船满载大概也就是这个吨位。
因此最终确定各地开挖的运河深度,平均要在4米,最好是在5米的深度。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朝廷采取的办法是分工承包,每个河段由当地官府来处理,国家负责进行财政拨款。
而且这些钱还是当地官府找国家贷的,将来运河通畅之后,货船通过当地官府的河段时,官府可以收过路费来偿还贷款。
就算现在大汉满世界挖矿,钱多得花不完也不能对各地官府进行直接砸钱补贴,金钱流通的作用就是盘活经济,直接砸钱跟国家给官府和百姓发钱有什么区别?
因此虽然你是我治下的一个地方官府,可账目也得算清楚。将来国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回收资金,来达到防止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
诸葛亮所在的汝阳县就是河南运河段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根据陈暮的制定河段,这里位于颖水西南岸,颖水以西可以沟通汝水,汝水上有是平顶山,并且有支流流入南阳,下游是淮水。
淮水的发源于桐柏山,而在荆州平春县,也就是后世的信阳市,从这里可以一路往下挖,挖到云梦泽。就可以在淮河的上游把长江的中游连接在一起。
这样武汉就能够直接从淮河北上往北京方向去,如果要去洛阳或者长安的话,就可以顺着汉江北上,进入淯河,再进入汝水,最后从伊水与汝水之间挖通的运河进入洛阳,然后再从黄河去长安。
两条从荆州往北的河道都不是无的放矢,有说法的,比如沟通洛阳的淯河运河,就是后来曹操修的淯水渠,只是并没有修到颍川,而是扩充了河道,方便他运粮草进攻荆州。
另外一条沟通颖水、汝水和鸿沟水的水渠叫做讨虏渠,是二十年后,魏文帝曹丕于黄初六年修筑的一条渠水,并且使它和汴渠、涡水、睢河连通在了一起。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不管是后来的京杭大运河还是现在陈暮开凿运河,都是在把原来的水系进行挖通,而不是重新搞一条新河出来。
而且其中不少河段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相连,比如汴渠、鸿沟、邗沟、阳渠等,他们已经是站在前人肩膀上。
在这几年粮食大丰收,中原百姓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下一步自然就是如何藏富于民。
国家开始进行运河大工程,从海外挖回来的金银铜除了储藏以外,需要用多少就打造多少,利用铜锌合金的技术,打造出几乎无法仿制的五铢黄铜钱成为主流货币。
曾经的五铢钱朝廷进行了回收,其中包括原来各地诸侯生产的劣质五铢钱甚至铁币,都统一进行销毁,重新确定汉朝的货币体系。
除此之外,朝廷又打造出价值更高的银币,利用银、铜、锡合金,熔炼出银元,比例跟袁大头一样。
合金的产生对于东汉的防伪属于是降维打击,只要比例和材料没有透露出去,就算有人想要仿制,制造出来的外观一模一样,可材质不同,一摸或者用别的办法一试就清楚。
所以一时间整个东汉的货币体系一夜之间从无比混乱到整齐划一,经济复苏得非常快。
财政拨款之后,各地负责运河的郡县都会招聘大量民夫开挖河道,由于粮食问题已经解决,百姓在农闲之时,所有青壮几乎都会报名参加,甚至那些运河没有经过的郡县,百姓也会千里迢迢过来,因此工程进度得到了保证。
诸葛亮负责的就是后来曹魏开挖的讨虏渠,此时正是章武七年正月,前些日子冬天的雪化了之后,天气还没有完全回暖,连绵了几日阴雨,今天雨势变小,他就决定去运河段落去看看。
县衙也有一些公务要处理,但他今年没有回洛阳过年,趁着年关的时候,把该处理的一些公务处理结束。
比如一些乡镇官员的任免和人事决定,对汝阳县各地农业发展、经济规划做出调整,以及在政治上对汝阳县的各级官员,他没有能力处置者,向上级汝南郡太守提出建议以及反馈。
原来大汉采取的是中央任命制度,基本上各县级官员的任命往往是由中央指派,包括县丞、县尉之流都是如此,如今采取的是一级代管制度。
各州郡长官由中央任命,县一级长官由州府官员任命,县二级官员由郡上级官员与吏院协商任命。
这些看似复杂,但实际上可以理解为高官和市长是中央直接任免。县高官和县长以及副县高官副县长由省委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