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8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剩下的,便是青州水师打扫战场。
    在短暂的沉默过后,江夏水师所有人都选择了调转船头逃跑。江面上千帆竞技,战场从原本的江夏水师占据上风,到如今青州水军一边倒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到了下午,黄忠和太史慈部就攻下了却月城,俘虏杀死的江夏水师不计其数,黄祖部将大多都已经投降,只有少数逃跑。
    休整几日,得到了后方粮草补充之后,青州水师便逆流而上,沿着汉江往襄阳城去。
    此时已经是四月初。
    襄阳城内,刘表的房间当中,清风吹拂着珠帘,窗外细雨不断叩击木门,室内传来一股清香,在金丝楠木做的木塌边上,有一木案,上面摆放着香炉,清香扑鼻而来。
    刘表就躺在那木塌上,正是夏日,他却盖着西蜀的蚕丝,青州的棉花做的蚕丝棉被,额头冷汗直冒,苍老的脸庞充满了疲惫。
    病是真病了,但也不是特别大的病。只是荆州这段时间狂风暴雨,有的时候天气很热,有的时候一夜之间又会降温,正是春夏交替的时期,易生病的季节。
    大门打开,一个年约四十风韵犹存的少妇走了进来,此人就是蔡瑁的姐姐蔡夫人,作为荆州大族蔡氏侄女,蔡夫人不仅帮助刘表平定了荆州,让他能够在此立足,还因为长相美貌深得他喜爱。
    蔡夫人手中端了一碗药,走过来轻声道:“郎君,该服药了。”
    “嗯。”
    刘表在她的搀扶下起身,把药喝了,不知道是药物作用还是本来就不是大病,精神头好了不少,随口问道:“外面有什么消息吗?”
    蔡夫人摇摇头:“没有消息。”
    刘表觉得奇怪,说道:“年初的时候就听说刘备可能要南下,怎么可能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蔡夫人脸上露出一丝慌乱的表情,然后很快又镇定道:“许是北方还没有准备周全吧,现在襄阳大军保护,刘备也不敢这么快过来。”
    “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刘表脸色顿时就沉了下去。
    “没有。”
    蔡夫人连忙否认。
    “叫蔡瑁和蒯越来见我。”
    刘表立即意识到了不对劲,他知道的消息还是上个月朝廷往南增兵。
    前些日子听说青州水师顺长江而上,他派黄祖去迎敌。
    怎么可能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呢?
    蔡夫人不敢违背,只好出去派人去寻找蔡瑁和蒯越过来。
    不过刘表也没有等多久,因为二人刚好在来的路上,急匆匆进了他的州牧府邸。
    片刻功夫,二人进来,都是脸上有水渍,显然是外面还在飘着细雨,他们连伞都来不及打就跑了过来。
    “明公,不好了。”
    两人刚进来,蔡瑁就慌张说道:“黄祖大败了。”
    “什么?”
    刘表大惊失色,一时咳嗽起来。
    “明公。”
    蔡瑁和蒯越连忙走过去。
    “无妨。”
    刘表摆摆手:“到底怎么回事。”
    蒯越沉声道:“朝廷往南增兵,青州水师威逼却月城,明公让黄祖把持汉水入口,奈何朝廷有两件奇特的武器,离了十余里,抛射出十几颗巨球,将黄祖的船只打翻了。”
    “这。。。。。。。”
    刘表一时愣住,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江夏水军,就这样没了。
    蔡瑁汗如雨下道:“明公,朝廷大军已经兵临城下,江夏水师覆灭之后,青州水军已经北上,不日就会包围整个襄阳,现在我们已无退路了。”
    刘表沉默不语。
    外面风雨飘摇,屋内皆默然不语。唯有大雨叩击着门窗,发出轻声响动。
    过了许久,刘表才长叹道:“你们说说,该怎么办吧。”
    蔡瑁说道:“只能投降了。”
    “投降。。。。。。”
    刘表沉吟。
    蒯越说道:“明公与天子有宗室情谊,天子素来仁义,必不敢冒着被人指责同宗操戈的风险对明公不利。且那孙策曹操,投降之后,不也安然无恙吗?”
    “唉。”
    刘表叹气道:“我知道了,此事,容我考虑考虑吧。”
    蒯越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说道:“明公若还是担心朝廷对明公不利,对两位公子不利,我倒有个主意,或许能为二位公子挣个封侯之位。”
    “哦?”
    刘表到了这个年纪,对于争霸的事情其实已经没了心思,主要是担心他如果死了,刘备会处置刘琦和刘琮。
    现在听到蒯越有办法,顿时来了兴趣,连忙追问道:“异度有何妙策?”
    蒯越说道:“如果江夏水师全军覆没,我们想要与朝廷决战,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投降才能免于一死。但若是能立下大功,便可为明公以及二位公子保留富贵,这番功勋,便落在那刘璋身上。”
    “你是说?”
    “不错,刘璋不是遣了数万援军过来吗?”
    “这。。。。。。这岂不是背信弃义?”
    “明公投降了朝廷,便是朝廷的人,进攻叛国逆贼并无过错。”
    “。。。。。。”
    刘表一时沉默。
    蒯越又说道:“而且明公想想,若是能助朝廷歼灭这些人,岂不是在为朝廷收复益州?天子必然不会亏待了二位公子,为明公子嗣着想,切不可犹豫不决呀。”
    过了许久,刘表长叹道:“罢了罢了,就依异度吧。你去向天子上表,我愿意臣服,把襄阳大门打开,放朝廷军进城。”
    蔡瑁和蒯越对视一眼,一同拱手说道:“明公英明。”
    。。。。。。.
    。。。。。。.
    四月五日,刘备就走进了这座襄阳古城。
    从大前天刘表向他上表投降,到前日张绣为先锋,亲自入城之后,陆陆续续,徐晃张燕等部也进入城内。
    如今整座襄阳城都被朝廷军控制,剩余的一万余荆州军,全部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到今日刘备进城,刘表携妻带子,还有荆州大小官员,在城门口迎接。
    刘备自然大度,免除了刘表的罪责,在众人的陪同下,参观了襄阳城内街道、城墙以及民生,询问了百姓的诉求。
    数日之后,朝廷大军再次南下,过宜城、编县、临沮,抵达了夷陵。
    刘备当然不知道历史上十六年后他在这个地方遭遇了一场惨败,他只知道刘璋派大将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吴懿等人领军四万来袭。
    从三月底大军出发,到四月初,十多天的时间,因为大雨泥泞,道路难行,所以援军此时甚至还没有出四川。
    他们目前在长江上游的临江、平都、枳县一带,也就是后世的涪陵、丰都、忠县地区。
    刘表不断派人与他们联络,并且给他们传递假消息,稳住这些人。
    而刘备则日夜兼程,抵达了夷陵,也就是后世的宜昌。
    之所以要在这里驻守,是因为从四川进入荆州最快的方式就是走水路顺江而下,此地的江口比较狭窄,方便拦截设伏。
    到四月中旬,刘璋援军姗姗来迟,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水深不够且江面比较狭窄不适合大型船只等原因,益州没有水军,造船业也不够发达,没有什么大船,所以四万人只能采取水陆并进的方式。
    主力走陆路,其余人则走水路,用中小型船只运粮,配合主力前进。恰好最近又是雨季,道路阻隔比较严重,因此四万大军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抵达三峡。
    然后刘备给了他们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
    在天色刚刚蒙蒙亮的时候,走在前面的运粮船队派出去探路的小船,就发现了不对劲。
    位于夷陵县西北侧长江中心区域的郭洲左右两侧,摆放着密密麻麻的船只,有人用船只固定在一起,做为浮桥拦住了益州援军抵达荆州的道路。
    他们沿途受到了荆州官员的热烈欢迎,过巫县和秭归的时候,当地官员还迎接过他们。为何到了夷陵,却是这样?
    先遣船只摸不着头脑,只得放下船锚,原地先观望一下。
    那郭洲就是后世的葛洲坝岛,位于宜昌市长江中心岛,它占据了长江大量面积,通过葛洲坝来固定浮桥,起到了拦截作用。
    等到益州军的运粮船队缓缓抵达附近的时候,也看到了远处的浮桥,便纷纷停留下来观望。
    他们之前就已经派人与夷陵县的官员联络过,应该畅通无阻才对。
    一时迟疑间,正准备派人去夷陵城问问。
    却是后方的西陵河,忽然涌现出大量水军,阻断了他们的后路。
    前后夹攻,益州军大惊失色,陷入苦战。
    这西陵河后世叫做黄柏河,因春秋时此地有西陵国而得名,位于宜昌市的北面,与长江形成一个夹角。
    刘备之所以在这里设伏,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很快益州军的运粮船队就全军覆没,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运粮船队比主力部队还要快一日。
    他们以为是在友军家里行走,应该安全,却不知道此时友军已经变成了敌军。
    运粮船队覆灭之后,刘备立即派赵云西去,直取秭归。
    益州军的主力部队才刚在秭归休整一日,继续往东南方向前进,结果半路上遇到了赵云徐晃张燕等数万朝廷主力埋伏。
    一场大战猝不及防,数名大将死于乱军之中,益州军损失惨重,慌忙往回逃亡。
    赵云趁胜追击,一路追至益州鱼复县,也就是后世的奉节县。遇到白帝山的白帝城阻隔而无法继续追击,屯兵鱼复等待援军。
    这一战,荆州收复,益州损失惨重,收复已是指日可待。


第一百零一章 取汉中
    章武五年年初,段煨成功攻克了临羌,生擒了韩遂与他的谋士成公英。
    韩遂投降,凉州即克。
    刘备派太仆韦端为使者,重新起复马腾为奉车都尉,给了个勋官,命他为副使;  出使西凉,安抚凉州羌人,稳定西北乱局。
    羌乱已经耗了东汉一百余年,历代大汉皇帝为这件事情的花销数以百亿钱来计,极大地消耗了朝廷的国库。
    如果能够平息这场百年大乱的话,对刚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的大汉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所以陈暮才对韩遂和马腾采取招抚政策;  而不是直接杀死他们。
    因为这二人在羌人当中的威望很高;  像历史上韩遂被曹操击败之后,又很快能聚集十多万羌人来保护他,继续与曹操作战。
    后来马腾被杀,马超联合韩遂抗曹,同样召集了大量的羌人、氐人以及其它少数民族参战,甚至还策动了雷定七部帮助刘备赢下汉中之战。
    虽然韩遂和马腾能够安抚的羌人只有后世宁夏、甘肃一带羌人,青海那边现在并不归属于大汉。
    但本身他们两人本身威望足够,西川凉山、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少数民族,基本都拥戴他们,就连匈奴人对马超,都非常称赞,可见他们在边疆的号召力。
    因此现在将二人招抚过来,对于如今才刚刚收复大量失地,急于安稳求发展而不希望出现动乱的大汉来说,也算是解决燃眉之急。
    其它的不多说,至少能够快速稳定边境的动乱;  中央不需要再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平定边疆。
    现在陈暮一门心思都在开挖京杭大运河这件头等大事上。
    甚至有必要的话,他还曾经考虑过,先舍弃西凉、扬州以南、交州、益州以南这些地方;  优先发展京杭大运河沿线。
    边境地区的话,先图稳定而后求发展。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