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谋伐-第8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作监工厂里,高炉内烈焰熊熊燃烧,经过焦煤燃烧之后,炼出铁水,然后引流入模具当中塑性,再由工匠捶打,炼制武器刀兵。
    至于枪械,目前只是在将作监工厂的一个小作坊内,有数十名专业研究枪械的工匠和设计师整日进行钻研探索。
    陈暮视察完了冷兵器制造厂,在去枪械坊的路上,对陪同的钟繇、马钧、魏翱等官员说道:“武器制造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先进的武器,才能提升一个国家的实力。”
    “手中有剑不用,和手中无剑是两个概念。”
    “所以推动先进武器发展,就是兵器制造的重要一环。”
    “我预料未来火药制造的热武器会是一个趋势,只是目前的工艺还不成熟,钢铁产能不足,技术不能进步,导致火枪研究难以突破。”
    “但难突破,不代表不能突破。有困难,就要克服困难。缺少研究资金,就投入资金。缺少技术,就钻研技术。在这一方面,物理学院和化学院要精诚合作,一方要研制出更好的枪械和枪管,另一方则精研更好的火药配方,力求达到完美的地步。”
    众人得到批示,频频点头表示明白。
    进入枪械坊,这是个小厂房,旁边有两栋院落,住着设计师和工匠。
    虽然枪械制造在整个兵器制造厂都不是很受待见,但上面重视,所以即便是被排挤独立开,拥有的场地还是很大。
    厂房西侧有个靶场,院子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枪支,设计风格都各有迥异,基本都是燧发枪。
    而且不止有枪械,还有大炮。
    陈暮看到进入厂房的院落里看到那一尊大炮的时候,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快步走上去观看。
    那大炮由钢铁铸造,两侧各有车轮,体型巨大,与明清红衣大炮极为类似。
    “这是何人所造呀。”
    陈暮问。
    兵器制造厂的厂长之前是一名顶级刀匠,技术型官员,上来答道:“是杜宽所造。”
    “杜宽何在?”
    陈暮又问。
    领导视察,周围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凑在旁边想在丞相面前露脸。
    结果就是普通工匠和设计师就只能远远看着。
    等到陈暮发问,远处设计师们互相大眼瞪小眼,有人“嗖”一下就跑了。
    厂长问道:“谁知道杜宽在哪?”
    有设计师笑道:“杜宽在睡大觉呢。”
    厂长和周围厂里的官员们脸都绿了。
    也有人偷着乐。
    昨天就发了通知说丞相来视察,今天杜宽就睡大觉。
    那小子仗着他爹杜畿外放到了关中做太守,在厂里经常自由散漫,还超额申请钢材做各种试验,早就有人看不惯了。
    现在要倒大霉了。
    过了片刻,二十岁上下的青年打着哈欠出来。
    杜宽是杜畿的次子,今年20岁,才刚从泰山学宫物理学院毕业两年,因为对制造兵器感兴趣,被分配到了兵器制造厂。
    昨天搞研究搞到半夜,今天就睡了个懒觉。反正他喜欢自由散漫,老爹又是中高级官员,很少与人管他。
    陡然听到说丞相要召见他,杜宽虽然惊讶,但也还算镇定,一路小跑过来,进了人群拜见。
    “你就是杜宽?”
    陈暮问。
    杜宽不卑不亢拱手答道:“是卑职。”
    工匠是工匠,设计师是设计师,他属于编制内的公务员,自称卑职。
    陈暮笑着指着大炮道:“这是你做的?”
    “是卑职做的。”
    杜宽忍不住抱怨道:“为了造这东西,卑职找了厂长很多次批要钢铁,他都不批,本来三个月就能做好,拖了快一年。”
    那厂长生气道:“你小子还敢不知道好歹?你知道你要多少钢铁?三千多斤!咱们青州一年才产多少钢铁?三千多斤能造多少刀剑铠甲?你这一张口要那么多,若是造了个无用的东西出来,不知道要浪费多少!”
    一旁的马钧脸色微红。
    他造的那蒸汽车要用的钢材比杜宽造大炮要用的钢材只多不少,结果还是造了个废物出来。
    杜宽不服道:“我怎么可能会造个无用的东西,我这东西厉害着呢,若是上了战场,那城池顷刻间就被我轰破!”
    “还上战场,上次爆炸炸膛了差点把你自己炸死你忘了?”
    有同事在旁边拆台。
    杜宽争辩道:“丞相都说了,科学研究是允许有走错路的时候嘛。枪械既然能射出子弹,那么同理只要把枪管放大,就能发射出更大的子弹。原理大家都懂,怎么能说是个无用的东西呢?”
    “好了好了。”
    陈暮笑着说道:“张厂长没错,杜宽也没错。错的是咱们国家现在贫弱,不能大力发展钢铁。现在好了,橡胶来了,将来用蒸汽机挖矿,冶炼钢铁,产量会提升上来的。这些先不说了,杜宽,你这东西造了有何用啊?”
    杜宽得意道:“丞相,这是我苦心多年设计的大火枪,原理跟枪械一样,而且跟枪管不同,他们搞枪管难点很多,怎么刻螺纹、炸膛、哑弹等等问题,我这个那么大,完全就没有这方面考虑!”
    陈暮去美利坚留给学,还在华尔街上过班。在那边待了有近十年的时间,作为自由美利坚,枪战每一天的地方,他怎么可能不会了解枪支?拥有枪支?
    所以枪械的原理他都懂,包括枪管内刻螺纹,现代枪支的发射奥秘,他都算是比较了解。
    只是受限于工业水平,他做不出现代枪支而已。
    但既然了解现代枪支的构造,再进行推论的话,自然也能清楚明清时期火枪构造。
    因此对于枪械知识他还是非常清楚。
    听到杜宽说的火枪问题,陈暮思索道:“炸膛的问题在于钢铁不合格,魏院长,我记得很久以前,化学院就已经研制了比例非常完美的钢铁了吧。”
    魏翱答道:“丞相,钢其实就是铁去除所有杂质之后,加上合适的炭比例而成。我们经过多次试验,认为比例在0。02%…2%的比例是最适合的,这样的钢铁以我们目前的水准,是可以制造的。”
    以前不行,现在可以了。因为以前的温度不达标,而如今利用高炉、焦炭、蒸汽动力的鼓风机,把温度提高到两千度以上,使得生铁能炼制成铁水,把所有杂质全部烧掉。
    这样再加入合适的炭粉,就能制造出达到现在标准的钢材。
    用这种钢材制造火枪,就很难会炸膛。
    然而杜宽却道:“丞相,我要举报,厂里给我们枪械坊的钢材都是原来的熟铁,根本达不到标准。”
    厂长脸更绿了,说道:“好小子,你知不知道前线多少战士浴血奋战,他们的刀如果用熟铁造,砍不死敌人怎么办?他们的甲如果用熟铁造,被敌人砍死了怎么办?先顾你还是先顾前线战士?”
    “这一点我赞同张厂长。”
    陈暮沉吟道:“不过枪械我以为是未来趋势,老用熟铁做实验也不是办法。还是生产力不足,再耐心等等吧。等将来钢铁管够,随便你们用,杜宽。”
    杜宽浑身一个激灵,答道:“卑职在。”
    “你这大号火枪能不能开啊?”
    “放心,卑职已经实验过,一枪能打塌一座房子。”
    “那就试试。”
    陈暮笑了起来。
    火炮的原理跟火枪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火药在密闭空间燃烧产生的推力将子弹或者炮弹射出去。
    杜宽以前研究小火枪,后来就觉得把小火枪放大几十倍会是什么样?
    于是就设计了这个大炮。
    他还以为就是个放大版的火枪,却不知道这东西已经不是枪了。
    而是炮!
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导
    汉人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发展铁器,到西汉时期,铁器已经逐渐在北方流行。
    西汉当时在全国有五十一处铁矿,其中青州就有十二座。
    而南方则只有荆州和扬州境内一座,除青州的十二座以外,其余则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关中以及四川。
    倒不是南方没有铁,而是当时汉朝的主要统治中心在北方。
    南方像后世的广州、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江西、湖南以南这些地方,基本都是蛮夷之地,被少数民族占据。
    所以这就导致当时的汉朝北方铁器成为主流工具,而南方则还处于青铜器、木器乃至于石器时代。
    需要等到东晋之后,汉人第一次衣冠南渡,才会带来更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具。
    只是虽然铁器在北方属于主流,但并不代表北方就有很多铁。
    事实上受到当时的技术开采条件,即便山东铁矿丰富,开采的能力也非常差。
    因此在历史上,曹操主政北方的时候,还因为战乱而无法开采铁器,曾经下令让民间改换木器,把铁器主要用于战争。
    但从另外一点也证明,山东的铁矿、煤矿以及其它矿藏确实比较多,而且露天矿也非常多。
    这也是因为当初陈暮选择青州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山东的露天矿经过那么多年开采,现有铁矿的地表储备已经越来越少,而未勘探到的铁矿以及地下的铁矿储备数量是现有铁矿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
    可勘探技术以及采矿技术的落后,导致矿就在那里,你找不到,采不着。
    所以别看在化学院和物理学院的共同努力之下,青州已经完成了将高炉内温度提升到两千度,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炼制出生铁,然后加入适当比例的炭粉制造出钢铁的壮举。
    但原材料的不足以及工艺技术还处于原始初级阶段,没有进入到工业化,使得青州的钢铁产能小得可怜,不足后世随便一家钢铁企业的千分之一。
    原本钢铁产能就严重不足,再加上正处于战乱时期,一切都要为战争服务,造成了后方科研、创造以及发明都急缺钢铁。
    既要求后方科研人员加紧研发任务,制造新式武器,还不给他们优良材料,使得火器制造和研发严重滞后。
    甚至还有不少工匠和设计人员因为材料问题,而发生炸膛,炸伤炸残不少人。
    在这一点上,陈暮其实是比较自责的,因为这属于对他们这些后方科研人员的巨大亏欠。
    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家正处于动荡时期,战乱不休,内部不稳定,且科技技术发展水平落后,层层条件限制,让陈暮也没有办法。
    总不能凭空变出原材料来吧。
    所以听到杜宽与张厂长之间的抱怨,陈暮也只能安抚以待,告知他们将来一切都会好起来。
    只要挺过这段困难时期,国家不会亏待了他们。
    好在杜宽软磨硬泡,再加上他爹最近两年得到重用,如今被调往关中,代替已经去了并州的田丰成为河东太守。
    看在他爹的面子上,张厂长好歹是匀了一部分钢铁,总算是让他把这门大炮给铸造了出来。
    这门大炮在样式上与明清的红衣大炮已经没什么差别,就是不知道威力怎么样。
    一行人就来到校场观看。
    在杜宽的指挥下,工匠们推着那尊大炮过来。
    校场就位于工厂后方,是一片荒芜的野地,远处有个小山坡。
    杜宽介绍道:“丞相,我这大火枪内刻有螺纹线,加大了子弹的出去速度,射程很远,最远能到八里,一般情况下在五里!”
    “五里?”
    陈暮思索了一下,也就是两公里,点点头道:“不错,你用的是什么弹药?”
    明清的红衣大炮有效射程也才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