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8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双方军队数量加起来达十五六万,营寨一路往南连绵十多里,一方在曹军和张允军挖的那条从睢河引渠的壕沟以东,一方在壕沟以西。
    每天战场附近刘备大军都干得热火朝天,大量挖来泥土,他们那边挖建壕沟,刘备就派人去远处山中采掘泥土和巨石,通过运输车辆推到曹军挖的壕沟当中,堵住了水渠入口,然后慢慢填埋。
    他们在这边填,营寨内的曹军也不是傻子,当即箭矢如雨。
    奈何朝廷军器械充足,一架架木幔横在沟渠边上,随你万箭如雨,也不过是给朝廷军送物资而已。
    见箭矢无用,曹操又用投石车击毁木幔。
    刘备军偃旗息鼓了一阵,等到沟渠西面的土山建起来之后,朝廷的投石车射程比曹军的要远,压着曹军的投石车打,再次开始填起沟壑。
    两边你来我往,互相斗招,又是十多天过去,双方处于一个战争前夕阶段。
    而就在刘备和曹操张允缠斗之际。
    此时的孙策军与陈暮军,则开始了真刀真枪的大决战。
    跟竹邑这边双方主力拼斗不同,因为竹邑那边两边人数众多,部队臃肿,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统筹和规划,面面俱到而不可能直接开开战。
    如果刘备什么准备都不做,七八万人愣头愣脑地往曹军营寨去冲,壕沟、陷阱、拒马、箭矢,等等器械,还没有靠近,这七八万人就已经损失了大半,更别说人家还有坚固的寨墙防守。
    因此竹邑这边的战争属于那种攻城级别的攻防战,双方斗智斗勇,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分出胜负。
    而陈暮和孙策这边人数没有那边多,指挥起来更加方便,适合中小规模的近距离接触战斗,临时建造营寨反而束手束脚。
    九月下旬,孙策就派遣蒋钦为前锋,渡过睢河,抵达了甾丘东南的睢北亭。
    陈暮同样遣赵云部将领李兰为先锋,进驻睢北亭。
    因为此亭位于睢河北岸,控制了附近数个村庄,又是符离北渡睢河的渡口,若能控制这里,便占据了先机,可以采取渡河,也可以对渡河的敌人进行半渡而击。
    不过李兰的能力较为一般,双方皆是五千人马,相遇于睢北亭附近,蒋钦采取原地结阵,同时用雨点般的弓箭射击。
    李兰虽然也立即进行指挥调度,但蒋钦先占据了睢北亭,抢占了东南的一个山头,居高临下,将李兰派出去抢夺山头的部队打得大败,损失了百来人马之后,他不得不开始往后撤退。
    到了第二日,蒋钦徐徐前行,往北推进了二十余里地,双方再次于甾丘东南方约四十里处的高前亭相遇,这一次蒋钦不再占据地利,而是在平原上打了一场硬仗。
    双方从午后一直拼到傍晚,从最先结阵试探,到互相入阵厮杀,最后又因为天色变黑而互相撤离,各损失了数百,伤了近千人,才各自退去。
    这一战也算是陈暮与孙策之间的决战前戏,战争结束之后,互相皆以高前亭为界,修建了简易的营地休息。
    第三日,陈暮的大军先一步抵达高前亭。
    蒋钦便开始后撤。
    退了约十余里,此时孙策的主力也已经渡江,过了睢北亭之后,与蒋钦汇合,开始进军高前亭。
    高前亭东面有座小山名叫绍山,此地位于后世宿州市符离镇梁套水库的西面,陈暮抵达此地之后,便在绍山上修筑瞭望塔,建造一些简单的工事。
    接近十月,漫山枯黄,这座不过数十丈的小山坡上,随着草木枯萎,露出黄橙橙的泥土,唯独一座高高的瞭望塔颇为瞩目。
    哨塔之上,瞭望手拿着望远镜观望。
    就看到在南方的地平线上,一望无际的平原,那田野里、森林旁、道路边、小溪涧,遍野俱是各路孙策的人马。
    除开前军五千人以外,又有左右各两路大军,由程普黄盖祖茂韩当等老将率领。
    中间则是孙策领了两万本部人马,各有心腹居中统筹。
    后方还有五千人作为后军。
    陈暮这边是三万人,孙策那边则是四万,人数差距不大,在初冬惨白的阳光照射下,密密麻麻的人头快速靠近高前亭。
    高前亭附近多有村庄、农田、森林、池塘、桑麻,但此刻村子俱已破败,百姓早就逃得无影无踪。
    农田池塘桑竹荒芜,孙策的前军迅速占据了周围几个村子,开始布置防御。
    不过他们不知道,在望远镜的作用下,隔了三四里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瞭望手的眼中,军队布置、大体数量、人马安排,皆已被陈暮军知道。
    所以此时听到孙策兵马来袭,陈暮位于高前亭北面的主将营帐内,赵云、武安国、李兰、罗颢、韩浩等部众俱是想要发动袭击。
    一旁的孙坚就比较沉默,毕竟那边是自己的儿子,虽说刘备信任他,让他担任大将,可总归是不敢有什么发言。
    倒不是他没有发言权,而是他的位置比较尴尬,刘备和陈暮信任他,可并不代表将士们信任。
    因此还不如不说话。
    赵云此时说道:“丞相,敌人观之,东面力量较为薄弱,不若可以突袭其侧翼。”
    “我愿意出征!”
    武安国自从上次被曹操偷袭大败,一直想找个机会翻身,连忙出列道:“丞相,国愿死战!”
    “我也愿往!”
    李兰也出列道,他被蒋钦击退很是耻辱,因而想洗刷自己的无能。
    “丞相,机不可失呀。”
    “是啊丞相。”
    “丞相觉得此战不能突袭吗?”
    几人见陈暮笑而不语,一时觉得诧异,以为陈暮并不赞同出兵。
    没想到陈暮含笑看向孙坚道:“卫尉以为如何?”
    孙坚尴尬道:“一切由丞相做主即可。”
    陈暮沉吟道:“以卫尉对孙伯符的了解,卫尉觉得,他会如何做出安排?”
    孙坚想了想道:“我常年在外征战,对那逆子并不是很了解。不过我知他性格易怒喜冲,若侧翼被袭,必然亲自领兵来救!”
    陈暮点点头,目光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既然如此,武安国听令!”
    “末将在!”
    武安国大喜出列拱手道。
    陈暮说道:“命你领五千人马,突袭孙策本部营寨,只许败不可胜。”
    “唯。。。。。。”
    他正下意识单膝跪下拱手听令,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抬起头瞪大了眼睛,诧异道:“丞相,不打侧翼了?”
    陈暮摇摇头:“不打侧翼,就打孙策中军本部!”
    “这。。。。。。”
    武安国虽然不明所以,但陈暮的命令不能不听,只好硬着头皮道:“唯!”
    等武安国接了军令,陈暮又看向赵云道:“赵云何在!”
    “云在!”
    赵云出列道。
    “命你领一万人,待武安国败退之际,侧翼杀出,缠住孙策,记住,千万不能让孙策回去。”
    “唯!”
    “孙坚何在。”
    “在。。。。。”
    孙坚本来以为自己就是个吉祥物,应该是没有任何的。
    哪知道陈暮忽然叫他,连忙起身拱手。
    陈暮笑道:“卫尉,此战是胜是负,孙策是生是死,皆在你一念之间了。你应该明白,即便孙策此战侥幸胜了,也不可能真的长久,因为他到时候面对的就是朝廷雷霆怒火,数十万大军威临江东,绝不是孙家能够承受的住的,这一点希望你能明白。”
    孙坚深呼一口气,认真说道:“我明白!”
    陈暮满意地点点头:“善,你领一万人,突袭孙策东营,东营乃是你的部将韩当和黄盖为将,你亲自出阵,将他们招降。若是不能招降,则就地突袭格杀勿论。待平定了东营,你再去西营找程普与祖茂,最后再合击孙策,则此战必胜!”
    直到这个时候,众人才明白陈暮的打算。
    他居然是想趁着赵云拖住孙策主力的时候,让孙坚去招降了他四大老将。
    上过战场的人都知道,如果在双方正面对垒的时候,自己两翼忽然发动叛乱,直接进攻自己的中军,那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所以陈暮就是打算在孙策自以为高枕无忧的时候,忽然让程普韩当黄盖祖茂四人临阵反水,直接把孙家军打崩。
    这一招,可谓之釜底抽薪是也。
    想到了这一点,众人不由得由衷佩服陈暮的计谋。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此时陈暮的目光却是含笑地看着南方,心里在想别的事情。
    听说,孙策已经与曹操张允完成了讨刘会盟,还当上了盟主?
    就是不知道。
    盟主他爹来了,孙策会有什么反应。
    到时候。
    一定很有趣。


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战
    从午后孙策大军开始入驻高前亭开始,漫山遍野,森林、田野、村庄、溪流、土山全都是密密麻麻的人。
    这里的地形不算特别复杂,但本身也有一些可以依托进行防御的地方。
    如溪流、田间的沟渠、村庄地形坡度等等。
    汉代亭的功能可以算作是一个镇,当时的村落名字叫聚,一般亭下有数个村聚,陈暮占据的是高前亭北面的几个村落;  孙策则是占据南面的几个村落。
    在中间地带有一片平原区,有草地有田野有丘陵,原来是附近几个村落的农田和放牛羊的地方,此时皆已经成为双方前线。
    两边的斥候、探马都已经行动起来,一队队的骑兵疾驰在平原上,相遇之后;  便纷纷拔出了武器。
    紧接着在一声令下之后,滚滚马蹄声涌动;  顷刻间双方就战在了一起。
    像这样的斥候间战争往往是大规模战争的前奏;  因为两边都需要派出斥候出去打探情报。斥候与斥候相遇,自然也就是你死我活的一场争斗。
    但是在小规模厮杀上,朝廷军的探马明显占据上风。这倒跟兵源素质和士气没关系,能被选为斥候的,往往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胆气和武力皆不会差到哪里去。
    主要是因为朝廷的斥候皆配备了物理学院下属的军工院最新研制出来的手弩,这种手弩体型较小,且装备了一個连射弩匣,可以迅速射出三支弩箭。
    双方才刚刚接近,朝廷斥候就开始不讲武德。近距离约十多丈就忽然掏出手弩,一轮弩箭射击,先把冲来的孙策军斥候射杀大半,取得人数优势,再一轮冲锋,岂有不胜的道理?
    在这种情况下;  孙策外围的斥候数量迅速锐减,他们可供侦查的范围也逐渐收缩。最早的时候;  他们甚至已经来到了陈暮布置在外围的前营营寨附近,现在几乎是全都退出了双方中心范围,游离于自己营寨外围。
    孙策在高前亭的布置也不算差,并不是乱哄哄的一窝蜂全都扎堆在一起。而是依托周围的几个村庄地形,将防御重心分别放在了右侧绍山山脚下,中间的平原区以及附近的村庄周边。
    位于最前沿的是驻扎于上梁营聚的蒋钦部,孙策的主力则在上梁营聚的南面下梁营聚,左右两侧则有程普韩当祖茂黄盖的营寨,后方还有朱治的后军作为护卫。
    既蒋钦和孙策的部队在正面凸出,江东四大老将则是护佑两翼,朱治则位于部队的尾端承担垫底工作,整体布局趋向于一个不规则的菱形。
    单从表面上看,营寨布置属于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胜也胜在中规中矩,很难从中找出明显的破绽。
    这是周瑜和鲁肃进行的营寨布局,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绍山上的瞭望塔,知道自己布置被人家看在眼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