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7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越到乱世贵金属就越值钱; 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陈暮刚好处于一个缺钱的时代; 如果这个时候国家能够大规模印钞,非但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反而会增加商品流通,刺激经济农业发展。
    印纸钞肯定是不行; 但别忘记,青州已经炼制出了铜锌合金。
    这种明朝嘉靖年间才出现的铜合金,具有颜色接近黄金,易于保存,不易腐蚀等等特点,现在已经成为青州铸造钱币的主要材料,被人称为黄铜币,具有国家信誉,非常受广大百姓欢迎。
    也就是陈暮跟着刘备久了; 过于善良,否则要是把这种合金铸造成“马蹄金”; 再派人去敌对势力的地盘购买物品,哄抬物价,保管生灵涂炭; 无数百姓家破人亡。
    不过不愿意打残酷的经济战,不代表它就没有作用。随着岛国的矿产开发,大量金银铜流入到大汉; 充实国库,以及海盐便利,现在朝廷不缺钱。
    青州就可以大规模制造铜币,然后陈暮再招募流民在北方大量修建漕渠,加速货物流通,缓解国内尖锐的土地矛盾等问题。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大汉土地兼并的问题已经不严重了。
    经过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后,整个大汉完全处于一片王朝末年的景象,造反的人如过江之鲫。
    而那些过不下去的百姓举起屠刀之后,第一个要针对的是谁?
    自然是原本压迫他们的地主豪强阶级。
    虽然也有大量的世家豪强选择武装自己进行自卫,但几次动乱冲击下; 能够存活下来的毕竟只是少数。
    更何况,别说生活所迫造反的百姓第一个对那些世家豪强举起屠刀; 单说各地刺史、太守、州牧等诸侯,也往往是拿这些世家开刀。
    比如刘备在青州; 张杨在河内; 袁绍在冀州,刘璋在益州,公孙瓒在幽州,都杀了不少豪强地主,抢夺他们的粮草物资。
    还有关中的世家豪强就不用多说,被李傕郭汜韩遂马腾那些人祸害得够呛,即便是看上去最人畜无害的刘表在荆州,也搞拉一派打一派,拉拢蒯家和蔡家,打压其余世家豪族。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汉王朝几乎是重新进行了一次洗牌,等到一统天下的时候,又会多出无数无主之地,就可以进行土地改革,重新分配田土。
    而陈暮的政策很简单,就是大肆砸钱,修建大型水利,利用工商业将一部分只能埋头在田里的百姓吸引走。
    只是这样面临的问题会导致荒田太多,反而耕地的人手不够。
    这些年战乱、瘟疫、天灾,原本康帝时期四五千万的人口到如今少了很多。
    朝廷现在查抄隐户漏户,重新编造户籍,目前冀州青州司隶加起来,也不过一千八百多万。
    如此算下来,整个大汉目前人口应该在三千万以上,四千万以下。
    相比于三国时期全国人口767万,晋朝统一后1600万,乃至于太康三年查抄隐户人口得到全国人口2470万口,应该算是不错的了。
    主要也是太康元年人口1600万,短短2年后,忽然变成2470万,没有隐户漏户傻子都不信。
    因此目前三千万到四千万的数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
    如果算上战乱时期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情况,那么这样算下来,陈暮这些年无形之中,可以说是拯救了数百万人口。
    中原安定之后,土地多,人口少,利于分配,在土地足够多,粮食较为充足的情况下,未来几十年就很有可能形成婴儿潮,然后出现人口红利。
    那么提前开始布局,兴修漕运,铺设水泥路,先将关东平原地区的交通发展起来,对于关东地区未来的发展,绝对是有巨大的好处。
    一切顺利的话,再过个很多年,从美洲大陆也许就能够带回来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农作物,就能彻底解决粮食危机。
    而在从日本掠夺了大量贵金属的情况下,朝廷不缺钱、粮食,就可以大力发展教育、交通、科技、航运等等。
    数十年后,一个崭新的大汉,将以区别于从前大汉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
    到了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向汉武帝那样开阔西域。
    恐怕即便是欧洲,也要匍匐于它的脚下。
    不过那些东西太长远,除非今年已经33岁的陈暮还能活个60年,否则的话大概率是见不到了。
    因此他只是在给未来布局,把一个原本重病缠身的国家,扫除顽疾,清除疾病,以一个健康的身躯重新开始成长。
    。。。。。。.
    。。。。。。.
    公元200年,大汉帝国章武元年的七月,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
    朝廷大军轻易夺取南阳,挥师襄阳。
    刘表大为震惊,惶恐不安的同时,一边派人给孙坚曹操写信,催促他们出兵相助,一边紧急调来兵马,守卫襄阳。
    但让他失望的是,一直到七月初,刘表才得知,孙坚曹操根本没搭理他,一个从淮南九江庐江等地出兵,另外一个则从徐州广陵出兵,双方一起进攻袁术,都在打江东的主意。
    这个情况让刘表大惊失色,也是立即意识到自己被孙曹二人耍了,气急败坏之下,只能咒骂孙曹毫无信义的同时,每日与诸多谋士商议退敌之策。
    可惜蒯越蒯良兄弟对此也无能为力,后来有人告诉刘表,说是颍川来的司马徽先生颇有学识,或许有退敌的办法。
    司马徽居住在鱼梁洲南岸,刘表连忙亲自前去拜访,但一轮讨教之后,回来就地举荐他的人说:“世间人为妄语,只小书生耳,其智而能愚者皆类。”
    意思就是人们夸大其词,司马徽只是个普通书生而已,他的见识和一般人一样。
    庞德公和司马徽住得很近,一个在鱼梁洲南岸,一个在鱼梁洲岛中心开垦田土,每日耕种为乐。之前刘表就曾经征辟过他,都被庞德公拒绝,听说刘表来找司马徽,庞德公连夜带着妻子儿女跑路了。
    过了几日,刘表果然又来找庞德公商议退敌的事情。但可惜的是见到的只是一座空空如也的府邸,而司马徽与庞德公亲如兄弟,他一跑路,司马徽也跟着走了,两人跑去了鹿门山。
    鹿门山的位置是在襄阳东南方向约三十公里处,位于后世襄阳枣阳市的南面,陈暮把樊城团团包围,又派人攻取了如今名为蔡阳的枣阳,将汉江以东纳入彀中。
    因为善待当地百姓,陈暮偶尔在城中走访,听说了庞德公和司马徽去了鹿门山的事情,大喜过望,于是决定亲自前往拜访他们。
    鹿门山山势浩大,连绵数十公里,在山中想找到隐居起来的二人并不是很容易。
    在赵云许褚的以及众多随从的护卫下,一行数百人浩浩荡荡上路,顺着林荫间的泥土官道往南而去。
    官道位于汉江边上,位于众人右手边的远处就是大片江滩,堤岸上杂草丛生,树木参天蔽日。左侧则是茂林山坡,原始莽林几乎将整个道路遮蔽,随处可见花蕊绽放,一股清香能够扑鼻而来。
    像这种连工业都不存在的原始生态环境,就连空气都十分清新。穿越前作为南方人,穿越后久居北方,陈暮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南方湿润气候的感觉,令人如沐春风。
    特别是那密密麻麻遮天蔽日的树木丛林,盛夏时节烈阳高照,听着远处浩瀚江波,低头看地面阳光透过树叶映照出的星星点点的斑驳,让人陶醉。
    陈暮四处观望着景色,前方出现了一个村庄,坐落在林子间,农田在山里参差排列,竹林茂密,有从汉江引入的曲水环绕整个村子。
    见到来了一支军队,在田间忙活的村民们纷纷立在远处观望,不敢跑也不敢上来问,只是都呆呆地看着。
    还是陈暮派人过去问了路才知道这里已经是鹿门山山脚。
    只是山野村夫,也不知道庞德公居所。
    正遗憾间,远远却是见到有几名年轻士人从西南方向的江岸边来到了山脚处,似乎是从襄阳坐船而来,呼朋唤友往前面的山林小道而去。
    陈暮便对护卫们说道:“尔等在此等候,子龙仲康随我前来。”
    诸多护卫便在此林间树荫之下休息。
    三人则骑着马匹,一路小跑,来到了前面的山林小道上,追上了那些士子。
    “诸位且慢。”
    因为马蹄声渐进,士人们也注意到了他们,回过头见人过来,又听到马上的人叫住他们,便在原地停下。
    到了近前之后,陈暮才注意到士人有七个,便翻身下面迎了过去。
    为首的人看着三十左右,见来人是一名儒生与两名壮汉,颇为警惕,拱手说道:“诸位这是?”
    陈暮笑着拱手说道:“我是蒲阴陈子归,不知道诸位是。”
    “陈子归,当朝少府陈子归?”
    名字一出,几名士人顿时大吃一惊,互相对视,不敢相信。
    就连为首最年长之人,都是满脸震惊。
    还是有人比较镇定,一长相普通的年轻书生拱手道:“在下庞统庞士元,见过少府。”
    另外一名同样三十上下的儒生亦拱手说道:“在下徐庶徐元直,见过少府。”
    有了他们二人带头,其余也是马上行礼。
    “在下向朗向巨达,见过少府。”
    “在下刘廙刘恭嗣,见过少府。”
    “在下尹默尹思潜,见过少府。”
    “在下石韬石广元,见过少府。”
    “在下孟建孟公威,见过少府。”
    “原来是诸多荆州大贤,之前倒是听过诸位的名声,今日有幸相见。”
    陈暮听说是庞统徐庶这帮人,亦回了一礼,细细打量。
    却看到庞统长相虽然不算帅,但也没有老罗在《三国演义》里说的那么丑,只能算比较普通类型。
    看来是老罗为了衬托诸葛亮的帅气,故意把凤雏写丑了,属实有些糟蹋了这位凤雏。
    至于徐庶倒是挺帅的,面容刚毅,小麦色皮肤,因为常年练武很有气质。
    其他人也都是一时人杰,最年长的就是那位向朗,与陈暮同岁,刘廙和庞统在里面年龄应该是比较偏小的,今年都在二十岁左右。
    这些人都是庞德公以及司马徽的学生、徒弟以及亲戚,像庞统就是庞德公的侄子,向朗刘廙尹默等人则是司马徽的学生,徐庶石韬孟建则与司马徽非常交好,互相时常拜访。
    倒是没见到崔州平,不过当初去隆中参观的时候,倒是听人说史料记载,崔州平只是与诸葛亮徐庶友善,跟司马徽石韬孟建等人不熟,不在这里倒也正常。
    众人互相见礼。
    古人同辈中以年长为尊,等礼毕之后,向郎最先开口道:“不知少府来鹿门山是有何事?”
    陈暮笑道:“我听闻庞德公与水镜先生隐居于此,特来拜访。”
    向郎跟韩嵩是好朋友,韩嵩被刘表派去朝廷做使者的时候,得到了刘备的礼遇,由于有出卖上官的嫌疑,韩嵩回来之后,立即辞官隐居起来。
    二人经常在一起讨论时事,因为韩嵩的事情,向郎对朝廷很有好感。
    所以听到陈暮要拜访庞德公和司马徽,便立即说道:“刚好我们也要去见师君和庞德公,少府与我们同去如何?”
    陈暮说道:“突然造访,只怕冒昧。只是想见见二位先生,并无他意,刚好遇到诸位,便一同去。到了门前,我们便在外等候,待诸位大贤向二位先生通禀,待主人应允过后,我再进去。”
    这番话顿时给了众人好感。
    堂堂九卿高官,拜访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