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7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皱着眉头道:“袁本初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无能了,开战才三个月就被打得大败。”
    “前方来的消息说,袁绍兵分三路,直取界桥刘备营寨,结果刘备军大举出动,先破袁尚,再灭郭图,最后击败袁绍。”
    郭嘉思索道:“好一个逐个击破,又好一个兵分三路。”
    曹操了解袁绍为人,虽然知道他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但这种惨败还是令人匪夷所思,不由纳闷道:“袁绍再蠢也该明白,在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分兵袭击乃是兵家大忌,他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如果袁绍以为刘玄德兵少呢?”
    “怎么说?”
    “明公还记得前些日子濮阳那边来信,青州水师逆流而上的事情吗?”
    郭嘉反问。
    曹操点点头:“自然记得。”
    郭嘉说道:“当时我还以为青州连水师都派上去,倒还真是打算不留余地,现在看来,恐怕水师是用来迷惑袁绍的手段,让他以为青州在进攻魏桥。”
    曹操想起了前几日送来的公文,说是青州军足有三四万人在猛攻魏桥,当时曹操还在纳闷青州哪来的这么多士兵。
    听郭嘉这么一分析,这水师完全就是来凑人数的。
    拿水军冒充陆军。
    这种打法,也就陈子归敢用得出来。
    因为水师日常训练都是在船上,大河大海里,不似陆军那样终日厮杀,战斗力基本都是在水性、操持船舶以及远程武器上,近身搏斗能力比之陆军有限得很。
    用水师在陆地上去拼,确实是一种冒险行为,这样很可能让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水军团灭。
    得知刘备居然这么干,曹操倒也佩服道:“那青州水师刘备陈暮花费了数年功夫,耗费钱财不计其数,若是我,肯定当作宝贝,等留着平定江南之用,没想到他们居然敢用水师上岸作战,令人意想不到呀。”
    郭嘉道:“陈子归就是喜欢用这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计策,他们作战间,探子遍布四野,我们的探子连进入冀州都困难,却是错过了机会,若是早知道的话,我们必然提醒袁绍。”
    青州和冀州之间的战争跟赤壁之战比起来也小不了多少,都是二十万以上的大规模战争,双方野外斥候探马无数,兖州斥候探马别说查探消息,靠近都难。
    因此他们的消息具有滞后性,往往都是双方大战之后过了几天才能得知情报,导致他们很难在暗中做些什么事情。
    不过曹操并不气馁,转头问道:“袁本初无大碍吧。”
    郭嘉摇摇头:“只能说死不了,界桥大败之后,据说呕血半斗,被部将救了回去,昏迷两日才醒过来。”
    “没死就行。”
    曹操略微庆幸道:“虽然损失不小,然他在魏郡犹有十万大军,想必还能抵抗一段时间。”
    郭嘉缓缓点头:“邯郸和邺城都是大城,河北富庶,袁绍粮草虽然毁于一炬,底蕴犹在,仗着城高粮多,守个一两年倒是没问题,就是最终的结果,还是难逃败亡一途呀。”
    曹操摇头道:“总归要比现在就败亡好一些。”
    “我倒宁愿他现在败亡。”
    郭嘉苦笑。
    曹操纳闷道:“为何?”
    郭嘉说道:“如今天子当政,天子不崩,袁绍薨的话,刘备就难以图谋冀州。到时候天子必然会派人担任冀州牧,防止刘备坐大。但现在袁绍不死,我就怕这一切都是陈子归之计。”
    “你的意思是?”
    “围困袁绍数载,待天子驾崩,便顺势以河北还未收复,天下还未定的名义,推举刘玄德为帝!”
    “刘玄德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曹操愕然。
    之前说过,刘虞称帝没问题,因为他是刘秀的直系后裔。
    可刘备如果称帝,那问题就很大了。
    东汉和西汉已经割裂开,东汉的皇室必须是刘秀的子孙,这是铁律。
    刘备想上位,难如登天。
    包括历史上三国的时候,也是在曹丕篡汉,东汉已经彻底灭亡之后,刘备才称帝的。
    他相当于重新开国,史称季汉。他只是如光武帝一样延续大汉,而不是继承了刘秀的东汉,所以才合法。
    但现在继承皇位,那就属于继承刘秀的政权,属于非法。除非他废掉刘虞,把洛阳的公卿也废掉,自己重新再开一次国,那就另当别论。
    只是那样的话,就如同王莽一样,很有可能陷入骂名当中,因此刘备不会那么做而已。
    然而郭嘉苦笑道:“明公想想,如果刘虞此时忽然死了,河北未定,朝廷上下兵权都握在刘备和关羽手里,以借口如伯安公那般,先行天子之事,等河北收复之后再传位,登基为帝再说。只要登了天子,刘备会下来吗?”
    曹操目光微微凝聚,仔细想想,以他对陈暮的了解,那人还真有可能这么做,先盖棺定论,让刘备登基再说,至于所谓禅让给刘秀后裔的事情,以后总有解决办法。
    最简单的操作,那自然是在收复河北的过程当中,没有想到袁绍如此残暴,居然将章帝子嗣全部“剪除”掉。
    没有了章帝子嗣这个障碍,他继续保留帝位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想到这里,曹操脸色阴沉下来,对郭嘉说道:“奉孝,你以为,我们应该如何是好?”
    “他们这样规模的战争,我们至少目前来说很难插手进去。”
    郭嘉缓缓说道:“静观其变吧。”
    “子脩,你说呢?”
    曹操忽然看向自己的长子曹昂,曹昂在一旁只是听,没有插半句嘴,显现出极好的修养。
    听到父亲突然让自己答话,曹昂沉声道:“父亲,现在情况不明,袁公虽败,树却未倒,他与刘公之间,依旧还存在无数可能,过早下结论恐怕为时尚早,我也觉得先观望一阵,静观其变再说。”
    “嗯。”
    曹操点点头。
    其实他最希望的是两败俱伤。
    但这种局面目前看来已经是奢望,所以也只能先看看再说。
    毕竟正如郭嘉说的那样,人家都已经几十万规模的大型战争,而他现在兖州全部兵马也不过五六万人,还不如人家一个零头,什么事情都做不了,那自然也只能看着。
    “吕布那边如何了?”
    曹操又问。
    自己前几年一直对吕布穷追猛打,奈何吕布如打不死的蟑螂一样,四处顽强作战,跑到了徐州之后,占据了广陵下邳等地。
    前年年末,发生了谷阳之战。袁术与吕布联军,被他与孙策联盟打得大败而归。
    吕布也丢了下邳,龟缩广陵。
    无奈广陵有淮水天险,加上那厮占了占城稻的便宜,明明是自己好不容易从青州弄来的占城稻,结果让吕布摘了桃子,让广陵水稻一季双熟,粮食产量大增。
    如此有天险又有粮草的情况下,吕布招兵买马,增添了几分实力,勉勉强强抵挡住了曹军进攻。
    曹操不可能一直待在前线,因此让戏志才程昱和夏侯惇夏侯渊等人屯兵下邳一带,与吕布形成对峙,同时又派陈宫曹仁等南下九江,表面上说是支援孙策,共击袁术,实际上是害怕孙策吞并江东,派人来掣肘。
    曹操也知道不可能一次性就把整个豫州徐州扬州等南方之地吞并,所以打算步步蚕食,先取沛国下邳等地,再图谋广陵与江东,只要这些地方到手,未来也不是没有机会与刘备抗衡。
    郭嘉说道:“吕布采取全面防守姿态,元让那边难以有所作为。”
    “意料之中吧。”
    曹操点点头,又问了一些问题。
    郭嘉都一一作答,包括军队里的事以及自己领地的一些事情。
    两人聊着聊着,已经接近中午,曹操便喊他们吃饭。
    几乎就在他们准备动身去吃饭的时候,外面的士兵忽然进来了,对曹操说道:“明公,有人求见。”
    “是何人啊?”
    曹操问。
    亲卫答道:“他说他是南阳许子远。”
    “谁?”
    曹操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说他叫,南阳  许子  远!”


第二百三十六章 绑架陈暮
    南阳许子远?
    曹操和郭嘉对视一眼,都能出对方眼中的疑惑。
    许攸来这里做什么?
    按照常理来说,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抛弃袁绍,来投曹操。
    二是来做袁绍说客,求曹操出兵相助。
    但这两个情况都不太现实。
    因为前者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后者则是用脚指头想都不可能。
    相比于投奔曹操,投奔如日中天的刘备不好吗?
    至于求曹操出兵,曹操连徐州都没拿下,光靠兖州这一亩三分地,有几分实力?
    说句不好听的,历史上曹操拿下司隶、兖州、豫州、徐州几乎四州之地,也差点被仅仅统一河北的袁绍打得找不着北。
    更何况现在。
    只要有点脑子,都应该明白,现在出兵去相助袁绍,那是什么下场。
    刚好刘备找不到借口收拾他曹操,借口不就来了?
    所以忽然听到许攸来访,郭嘉和曹操都觉得有些奇怪,不明白他来做什么。
    “奉孝,你说许攸来做什么?”
    曹操忍不住问道。
    郭嘉眯起眼睛:“许子远怕是来投奔明公的。”
    曹操一头雾水道:“即便是要投奔,也该去投奔刘备,来投奔我做什么?”
    郭嘉想了想,分析道:“原因有三点,一,许攸此人心高气傲,宁为鸡头,不愿为牛尾,刘备麾下猛将如云,谋士若雨。他去刘备那,不一定能得到重用。”
    “嗯。”
    曹操点点头,对于自己这个发小的性格,他还是非常了解。
    郭嘉继续道:“二,他跟刘备关系不熟,贸然前去,刘备恐会疑他为袁绍内应,必然猜忌于他,以许攸的性格,恐怕会难以忍受。”
    “这倒也是。”
    曹操笑了笑,许攸这家伙确实是这样。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郭嘉认真说道:“我曾经去过王文祖处,明公可知道,王芬擅立皇帝,是谁在背后给他出主意?”
    “莫非是许攸?”
    曹操惊诧,当年王芬忽然立伪帝,让天下人都觉得惊愕,原来里面还有内情。
    郭嘉点点头道:“乃是许攸和周旌怂恿,王芬恰好也有此意,便顺势为之,只是他太急了,如果再等一年半载,或许如今天下就有可能大不一样。”
    “难怪,许攸既然参与进去了,以他的智谋,应该不会这么愚蠢,里面恐怕也有袁绍的指使吧。”
    曹操嗤笑起来,当年王芬立伪帝其实是一招好棋,但坏就坏在他立的时机不对。
    如果晚一年,等刘辩死了,天下无主,再立皇帝就名正言顺地多。
    偏偏他早立了半年,那时刘辩还在,虽然沦陷在董卓手里,可刘辩不死,那立的皇帝就是伪帝,天下人人诛之。
    现在看来,恐怕里面有袁绍的影子,就是让王芬成为众矢之的,因为王芬不修兵事,如果被天下人指责征讨,到时候王芬也就不得不倚仗袁绍。
    郭嘉说道:“这是自然。”
    过了片刻,许攸从前门进来,还未步入厅堂,就在中庭看到曹操从院子里走出来,大笑着对他说道:“哈哈哈哈哈,子远,没想到你会来,恕未远迎呀。”
    态度不算太冷,但也谈不上倒履相迎那么热情。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有求于许攸,所以态度才那么好,后来拿下了冀州,许攸屡屡直呼他小名,被他砍的时候,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