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6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河内与魏郡几次大战,损兵折将。颜良文丑丧命,张郃投降,冀州骑兵精锐尽失,步卒也损失了六七万。虽然还没有让袁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显然已伤筋动骨,兵力优势直转急下。
    反观洛阳和青州,愈打愈勇。虽然也损失了差不多两三万人马,但经过补充,反倒是越打越多,特别是洛阳,原本只有六万人,现在直接变成了十万大军。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从原来的优势逐渐变成劣势,因此他的策略是放弃北面所有郡国,于赵国巨鹿等地进行沿线布防。
    因为这两个郡国水系繁多,拥有多条中型河流,光史料记载的河流就有十多条,还有一个堪比洞庭湖的大陆泽。
    主力部队放在界桥与邺城一带,又征召了几万后备役,将这点剩余的兵力全放在了北边。
    寄希望于利用赵国巨鹿等地复杂的地形,来阻挡北面浩浩荡荡的数万骑兵,即便不能抵挡,也拖延一定时间,让袁绍可以把来犯的青州军和洛阳军击退。
    袁绍相信,如果能渡过这次难关,以冀州的底蕴要想东山再起,是迟早的事情。只需要再休养生息几年,他就能再次拉起一支二三十万的雄师与刘备决一死战,到时候未尝不能再将刘备彻底击败。
    因此这次决战,从地图上来看的话,就会看到袁绍是以防守姿态应敌,将自己的战略龟缩在了魏郡、赵国以及巨鹿沿线。
    而在魏郡的防御中心,则以清水为防线,将自己主力部队布置在了清河以西,依托大型河流进行阻击。
    这个打法也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这就造成清河以东以南的大片土地,只能拱手向让。
    如今正是春汛之时,清水暴涨,想搭建浮桥几乎不可能。
    青州军只能通过石桥过河。
    而界桥和魏桥都已经被袁绍派人守住,从整个战略层面上看,这种布置还是非常不错。
    但现在郭图却跟袁绍说,刘备根本没有打算在界桥和袁绍缠斗,而是选择抛弃较短的补给线,从几百里外的南面魏桥进攻,这种舍近求远的战术,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只不过郭图说得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所有人都觉得刘备不会从魏桥进攻,人家就偏偏从魏桥进攻,打得就是一个措手不及。
    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袁绍觉得,或许自己也该思忖一下,是不是真的要往魏桥派援军的问题了。
    “明公,我认为当务之急,还是应该派一部分援军南下支援魏桥。”
    郭图已经懒得跟许攸争辩,而是对袁绍说道:“刘备组织了四万兵力对魏桥发动突袭,魏桥那边疏于防守,说不好真会让他们钻了空子。”
    “现在派人去,为时尚早了点吧。”
    袁绍沉吟片刻,他还是觉得郭图的话会不会有些杞人忧天,不过想来想去,似乎保险一点也没错,于是补充道:“不过公则之言,也不无道理。这样,我立即派几队斥候快马加鞭赶往魏桥,让他们小心一些,尔等觉得如何?”
    “若是只派几队斥候去警示一番倒是可以,小心一点无大错。”
    刘惠点点头。
    派人过去训诫督查一番本身就没什么问题,至于派兵力过去,还是算了吧。
    反正他是不信刘备真会对魏桥动手。
    郭图力劝道:“明公,万事得做两手准备,即便不派援军,我们也该为进攻界桥做准备,这两日我们可一边整顿兵马,一边等待魏桥那边的消息。”
    “为何?”
    “如果确定魏桥那边正被进攻,而且是刘备军主力部队,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刘备在界桥以东的兵力大减,明公可以派一些兵马南下防守魏桥,同时猛攻界桥,此乃并行不悖也。”
    “若是魏桥那边一直没有传来消息呢?”
    袁绍反问。
    郭图道:“现在正是作战,即便魏桥一直没传来消息,就当做是防范刘备军袭击了,这样也不是一件坏事。”
    “善。”
    袁绍点点头:“那就如此吧。”
    。。。。。。.
    。。。。。。.
    三月二十四日,碧空万里无云,当天色暗下来的时候,臧霸正式对魏桥发动了进攻。
    现在已经是三月下旬,自二月中旬正式发动进攻,顺势拿下甘陵,十余日大雨之后,三月初,刘备等到粮草陆续抵达,从甘陵出发进逼界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当中,青州军的进展还算顺利,张辽在界桥以东阵斩高览,杀退袁绍布置在界桥以东的守军之后,其中有十多天的时间,都是刘备在修建大营,同时后方也在源源不断地往前线运送粮草。
    等到大营修建得差不多,粮草也都已经运送到了下堡东赵尖冢等乡亭,便立即展开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太史慈和黄忠的水军也是逆流而上,早就已经抵达了濮阳北面的黄河岸口,开始登陆。
    二人在繁阳等地与关羽的洛阳军汇合,关羽同样不可能舍近求远去攻打魏桥,他已经占据了内黄和繁阳一带,想要过河攻打邺城轻而易举,没必要强行去绕一个大圈去魏县。
    所以黄忠太史慈也仅仅只是在繁阳和关羽打了个照面,一直到臧霸攻下魏县之后,才率领着水军北上一百多里,抵达了魏县城池。
    两股兵力汇合,臧霸的兵力大概有一万五千人,黄忠和太史慈的水师接近两万,差不多三万五千人,勉强算得上有四万大军。三人再打上张辽、典韦以及臧霸的旗号,冒充青州军的主力,开始在魏桥南岸集结。
    天色彻底暗下来之后,无数青州军聚集在了魏桥南岸。由于青州靠海,多捕捞鱼虾给士兵充当伙食,补充维生素A,因此夜盲症的患者极少,不至于让所有士兵在没有火把的时候都成瞎子。
    之所以要在晚上发动进攻,是尝试一下能不能直接把魏桥攻克。演戏也得做全套,声东击西的战略目标是吸引袁军主力南下救援,以及诱导袁军主动进攻界桥刘备主力。
    但如果臧霸黄忠太史慈他们直接一战就攻克了魏桥,再北上与刘备军主力对界桥以西的袁军形成东南两个方向的夹击之势,那自然是一件更好的事情。
    到了午夜时分,臧霸太史慈和黄忠三人各率领二百人,总计六百人的突击小队摸黑来到了魏桥南岸的桥头附近。
    魏桥跟灞桥、渭桥以及界桥等汉代著名的大型桥梁一样,属于石拱桥结构,桥面颇宽,长度约三四十丈,冀州军在桥中央的位置修建了两座高橹,上面有弓箭手时刻瞭望,同时还摆放了大量拒马、铁蒺藜、石灰等守桥工具。
    在南岸桥头方向也驻扎了一小队冀州军,他们修建了一些岗哨、地壕、沟渠等障碍物,人数约有五十人,差不多就是一个大队。人人都佩戴了骨哨、号角等物品,只要有敌情,随时都会发送信号。
    但臧霸已经亲自过来观察几天了,他在距离魏桥南岸约三百多米的一处高坡上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发现魏桥这边的冀州守军戒备其实很松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密。
    按理来说,桥头左右两侧都会安排大量岗哨以及巡逻卫士,但冀州守军只安排了一个大队就驻扎在桥头,不巡逻也不警戒,每天傍晚除了几名换岗轮班的士兵蹲在桥头看风景以外,其余大多数士兵要么在桥头的营地睡觉,要么去河边打水,好像没什么事干。
    桥中央的袁军也差不多,或许是觉得青州军正在界桥跟袁绍对峙,魏桥这边根本不可能打起来。桥中央用于警戒的瞭望塔上的弓手每到夜晚就从不敬守职责,夜幕降临之后,或是跟旁边桥上的人交谈聊天,或是爬下塔去做别的事情。
    两座瞭望塔上总共四名弓手,每天大半的时间都在浪费时间。最离谱的一次是臧霸亲眼看到桥上的那帮人居然撺掇桥头的士兵,跑到桥下河边去摸鱼捉虾,那时整个桥上能够守卫的人居然只有那么不到几个人。
    不过仔细想想魏桥守卫松懈倒也能理解,一者现在袁军的主力和刘备的主力都在界桥,所有人都以为双方此刻正在界桥剑拔弩张,魏桥大概率不可能开战。
    二者长时间盯着一个地方,或许一开始还会十分警觉,但时间一长,疲劳过后,确实容易放松警惕。
    就好像谚语有云,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
    因此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
    虽然臧霸拿下魏县的消息已经传过来,但魏桥的守军也就是开始几天戒备森严,日子一久,见臧霸那边也没什么动静,自然也就不再保持高度戒备的状态。
    六百人藏在桥南离桥头约百余丈的一处丘陵坡下,桥头用铁架子点燃了火把照明,将周围的守军身影全都照了出来。
    三人带着约二十多名精锐弓手,匍匐前进,慢慢爬到了离桥头不足五十丈的位置准备发动进攻。


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
    魏桥此刻静悄悄的,夜半的时候,皎洁的月光洒下,将整个魏桥以南的清水江岸照得明亮如白昼。
    等到过了夜半时分,到鸡鸣初时之时,也就是午夜一点多钟的时候。天空不知何处飘来了无数乌云,将那一轮弯月遮蔽,世界都仿佛变得黑暗了起来。
    微风吹拂着山岗,空气里吹来嫩草的清香。这种黑暗并不是那种死寂般令人绝望的黑暗,而是一种勃勃生机,万物竟发的境界。
    春汛涨潮,清水波涛滚滚,哗啦啦的水声不绝于耳,江面上不知道何时竟然飘起了春时的薄雾,笼罩桥头。
    这个时候已经是孟春时节,清明谷雨早就过去了,再过五六日即将立夏。而飘来的乌云以及江头升起的薄雾都在告诉着人们——这两日还有最后的一场春雨。
    清水浩荡,蟋蟀虫鸣,草间传来无数窸窸窣窣的响声。但因为乌云蔽月,河间升起了雾气,加上清水潮涨而没有任何一个人察觉。
    臧霸黄忠太史慈三人率领着二十多名突击手趴俯在柔软的草地上,慢慢向前挪动,已经离桥头不足二十丈。
    在桥头位置还有敌人挖建的沟渠,里面没有水也没有陷阱,一行人就钻进了壕沟当中,不一会儿,三个脑袋就探出来,望着二十余丈外,差不多五十米位置的桥头营地。
    说是营地,其实就是几个军用帐篷,外面用简易栅栏圈起来。
    营地中升起几处篝火,栅栏门口处修了一座瞭望塔,塔下有那么几个士兵围着篝火聊天,篝火上还烤了几条鱼,滋滋香味飘散,令人垂涎三尺。
    魏桥守军本就不是精锐,被派到桥头驻扎又属于一个苦差事,此地的守军们只能苦中作乐,没事去河边摸鱼来改善伙食。
    三人近距离看清楚情况之后,黄忠对太史慈说:“子义负责营门口那几个,桥头那几个人我来搞定。”
    太史慈坚决不同意,摇头说道:“那不行,营门口才四个人,桥头有六个。”
    “算上高橹那个不就五个了吗?”
    “还是少一个。”
    “就少一个而已,子义莫非不相自己的箭术?”
    “我就是太相信自己的箭术了。”
    “你箭术肯定不如我。”
    “再来比一比?”
    “比就比。”
    “我说,都准备发动突袭了,你们还在那说些什么呢?”
    臧霸一脸黑线地盯着黄忠和太史慈。
    紧张刺激的突袭环节,二人居然还在那商量谁来负责解决人更多的地方。
    按照臧霸的意思,桥头和那处小营盘门口加起来有十一个人,为稳妥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