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6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千人就算每个人拉十匹马,也仅仅是刚好,何况根本拉不了那么多。
    最重要的是还有那么多俘虏。
    刘备以仁义著世,出道以来,从未杀过俘虏,包括历史上,也从没有干过这种事情。
    而且关羽也不会答应,因此陈暮也不敢把这些人全杀了。
    所以他只能先把上万匹马存放在羛阳乡,然后用绳子将俘虏全部绑起来,让他们去推着辎重车辆前行。
    羛阳乡离繁阳和内黄都不远,这些精装的骑兵之前一直是骑在马背上,可没有受过什么罪,剩余的体力,也足以保证回到内黄。
    当下押解俘虏的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因为缺少绳索,玄甲重骑甚至不得不进入村庄当中,寻找百姓临时购买。
    百姓们早就吓得四处逃窜,往村庄东面的小山丘陵里逃去,直到出去买绳索的张龙在山下喊了半天自己是青州刘使君帐下,这才有位村老在数名村壮的搀扶下颤颤巍巍下来。
    “你们真的是刘使君的大军?”
    村老不敢靠近,只在高坡上向山下询问。
    张龙无奈道:“老先生,我们真的是刘使君帐下玄甲骑卫。冀州袁绍,乃是叛逆朝廷之人。刘使君奉命讨伐乱臣贼子,在此地击败了袁绍叛军,使君素来仁义,不愿杀俘,因而需要绳索把他们捆起来,押解回去,我特来购置绳索。”
    “叔公,为什么我听官府的人说,是刘使君挟持了朝廷,把持朝政,因而袁使君才起义兵击之?若真是这样,这些人可都是贼寇,我们不能帮助他们,若是被袁使君知道了,我们整个村子都。。。。。。”
    有个年轻的村壮在村老身边低声嘀咕。
    “混账。”
    村老瞪了这年轻的后生一眼,低声说道:“你怕是不知道,当年若非刘使君,你和你爹娘早就死在了那张角之乱里。”
    “啊?”
    村壮傻眼道:“这是为何?”
    村老叹气道:“那时你不过是七岁,能记什么事情?当年魏郡被黄巾贼占据,贼人四处劫掠乡里,我们不得不逃难至北方中山国,后来听闻朝廷收复河北,我们从中山国迁移回来,可到安平国的时候,村子里的粮食就已经不够了,你爹娘把仅剩的食物喂给了你和你弟弟,自己差点饿死,是当时正为北军司马的刘使君路过安平国,往北去清剿残余贼寇,看到我们,分了一些粮食给我们,这才保住了你爹娘的命,如果不是刘使君,你们一家四口人,没一个能活下来。”
    “这。。。。。。”
    村壮一时说不出话来,黄巾之乱已经是十四年前的事情,他们这些人当时还年幼,不记事也很正常。
    其实之所以这么多年羛阳乡的老一辈不敢把刘备的功德挂在嘴上,就是因为早年王芬当政,与朝廷开始对立,另立了一个皇帝,而刘备是支持中央政权的,导致王芬与刘备分裂。
    他们二人一个治理冀州有大恩德,一个对冀州百姓也有很大的恩情,所以百姓没办法在他们之间选择,再加上王芬宣传洛阳朝廷不是正统,在某种政治正确之下,冀州百姓也只能缄默其口,不能在民间过于宣传刘备的仁义口碑。
    等到袁绍上任之后,对于冀州是采取高压政策。因为他推翻了王芬立的皇帝,改尊洛阳政权,同时打压党人,消除王芬的影响。这样挂念王芬好的那一部分百姓,则立即对袁绍表示不满,民间开始有些流言蜚语。
    再加上刘备跟他敌对,就导致袁绍在冀州的宣传工作是污蔑刘备为把持洛阳朝政的幕后黑手,把自己标榜为正义。同时派人去各地张榜宣传,一边宣传自己才是朝廷忠臣,一边说刘备是当世王莽。
    只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现在离黄巾之乱也才过了十四年。大部分冀州百姓都记得当年刘玄德仁义满天下的事迹,因此袁绍的宣传有时候被民间百姓当成笑话,根本无人在意。
    至于为什么羛阳乡的这名下一代村壮不知道,是因为在袁绍的各种政策下,一旦发现宣传刘备仁义的人,往往都会被抓走严刑拷打,甚至死在牢狱之中。
    因此在这种高压之下,冀州百姓自然也就不敢再提王芬和刘备的好。仅仅只是熟人之间的只言片语,当作茶余饭后的一种默契。
    可以说,袁绍在冀州是没有民心的。
    他唯一能够继续当政的原因,就在于王芬的基础打得太好,近十年治理,风调雨顺,百姓都有饭吃,不至于像黄巾之乱一样,饿殍遍地,百姓不得不造反。
    再加上他打压党人,重用冀州世家,所以政治还算稳固,可在民间他的风评其实远不如王芬和刘备。
    听闻这段往事,那村壮再也不敢说什么。
    村老对张龙说道:“当年刘使君对我们村子有恩,既是刘使君帐下,自无不可。我们村庄的绳索,君且随意取之。”
    “还请老先生带路。”
    张龙说道。
    村老便招呼村壮,让躲在山里的村人回去,家家户户把绳索取出来,交予张龙。
    过了好一会儿之后,数百乡人从山里一个个冒头。
    羛阳乡土地肥沃,又临近清水和黄泽,拥有大片的良田,附近却总共只有四个村庄,村人不过上千。
    就是因为屡遭劫难,人口大量减少。瘟疫、饥饿、兵灾,都成为了索命的阎王。
    在村老的召唤下,四个村子一千多名乡人全都回村去寻找绳索。
    陈暮因为张龙带着人去购置绳索迟迟未归而过来查看,正看到大量乡人把家中绳索取出来,堆置在村口地上。
    张龙和几位老者正说着什么。
    “四将军。”
    见陈暮过来,张龙无奈说道:“他们不肯收钱。”
    陈暮翻身下马,走过来好奇问道:“几位老先生为何不收取,我们青州乃是仁义之师,此战不仅需要大量绳索,还因为战乱踩踏了你们大量的田地,这些钱财就当作给你们的赔偿。”
    最开始的那名村老上下打量了他一下,说道:“可是陈少府?”
    “正是。”
    陈暮点点头。
    对于老者能够认出他的身份陈暮并不觉得奇怪。
    如果把大汉最有名的人排成序列的话,刘虞、袁绍、刘备、陈暮,绝对是目前四个知名度的最高的人。
    青州四将军、玄甲重骑、青年文士,不管哪一个,都已经是他身上抹不去的标签。
    名震天下,威加四海,绝不是说说的事情。
    可以说,陈暮的名气在整个汉末天下,已经是顶流之中的顶流。
    老者见果然是九卿之一的少府君,连忙拱手行礼道:“老朽见过少府君。”
    “先生有礼。”
    陈暮也回了一礼,双方虽然身份地位差距很大,但因为汉朝敬老文化,所以这个礼必须要回。
    回过礼之后,陈暮又问道:“先生为何?”
    “这。。。。。。”
    老者与其他几位村老面面相觑。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道:“这些绳索,就当我等送给少府君,以后若是有得罪少府君的地方,还请少府君海涵。”
    “这样啊。”
    陈暮沉吟了片刻,脸色微微变得淡漠了起来,对张龙说道:“张龙,让士兵们把东西拿走吧。”
    张龙一头雾水,但既然是陈暮的命令,也只好说道:“唯。”
    “多谢少府君。”
    老者苦笑道。
    陈暮叹了一口气,扭过身,跨上紫影,对身边的士卒说道:“记住,这些绳索,都是我们从百姓手中抢来的,知道了吗?”
    “这。。。。。。”
    正在抱绳索的士兵们互相看看,不知所措。
    “知道了没有?”
    “知。。。。。。。知道了。”
    士兵们只好回答。
    陈暮调转马头,默然离去。
    看着他的背影,村民们低着头,满脸羞愧。
    他们。。。。。。毕竟现在在袁绍治下呀。


第一百八十一章 决战前后
    到傍晚时分,大军押解着俘虏回城。
    从晚上开始,就变成了整个内黄县以及城北军营最热闹的时候。
    由于城内的监狱过于狭小,几乎没有地方可以安置这些俘虏,就只能先捆绑在城内的军营当中。
    这也是刘备阵营的很大一个弊端,曹操遇到没法处理的俘虏,杀起来就绝对不手软。
    但是刘备不行,一者违背道义,二者他的名望就在于仁义,不能破坏掉。
    为此陈暮就不得不连夜派人前往荡阴与内黄之间的邶城,让驻守在邶城的鞠义派遣他手下的黑山军过来把俘虏带回去,送往后方屯田。
    除此之外,大部分冀州士兵都已经投降,虽然有少部分逃掉,但还是留下了六七千匹战马。
    这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关羽派遣自己的最信任的大将管亥亲领五千士卒,连夜赶往羛阳乡去取。
    因为还有一部分骑兵是趁乱逃走了,此时颜良应该已经得到了消息。万一颜良也派人过去,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损失。
    当然,还有孙坚的那一批辎重。。。。。。.
    这是自己人的辎重,陈暮不是李云龙,孙坚也不是楚云飞,双方之间没有立场对立关系,这些辎重自然得给孙坚那边送过去,不然他那些士兵就得缺少粮草。
    在处理了这些战后事宜之后,事情都已经吩咐下去,陈暮与关羽在城北营寨之中议事,帐内各将领点齐,除了管亥不在,所有人都在这里。
    关羽坐在上首,他与陈暮的官职大小是一样的,一个是前将军,一个是少府,都是秩中两千石,爵位也相同,都是县侯。
    所以这里没有官职大小,只有长幼有序。
    陈暮则坐在关羽右手下方第一个,然后依次是关平、王丹、管承、张饶等大小将领按照顺序坐列。
    司马朗、司马懿、杨修、陈群四人则是坐在旁边一侧当记录军务的文书。
    等大家都坐好之后,陈暮才笑着说道:“二哥,今日大败文丑,冀州军震动,士气必然大跌。颜良性急促、易慌乱,我们可利用这一点来击败他。”
    “哦?”
    关羽好奇道:“四弟打算如何处之?”
    “颜良文丑情同手足,得知文丑被杀,颜良必是十分暴怒。怒气会冲昏了他的头脑,让原本畏惧于大哥的心思全部冲淡。我们可今夜就下达战书,约颜良明日决战。”
    陈暮献计道:“以颜良的性格,必然应战。到时二哥可出战与之厮杀,战个百八十合,假意不敌,调头就跑。爪黄飞电马快,天下能追到它的,也就赤兔尔。只需要把他引入埋伏圈,伏兵尽出,以射杀之!”
    “假意不敌?”
    关羽大笑道:“小小颜良,何须假意不敌,他根本打不过我,四弟放心,我必斩他狗头。”
    陈暮皱起眉头:“二哥,我知你心中傲气,可此时不是意气用事之时。此乃为大哥,为汉室江山,为朝廷天子大业尔。”
    “唔。。。。。。”
    提起刘备和汉室江山以及洛阳天子,关羽一时迟疑,想了想,说道:“四弟怎么知道颜良必定应战,若是他不敢出战呢?”
    “二哥放心,文丑之死,冀州军士气大跌。如果颜良不敢应战,士气就更加衰落。”
    陈暮笑道:“且冀州军都知道颜良文丑以兄弟相称,如果他不为文丑报仇,冀州军如何看他?所以不管是为了稳定军心,还是为兄弟报仇,他都必须出战。”
    历史上沮授曾经评价颜良性格急躁,容易慌乱。其实说的就是他脾气不太好,容易冲动犯错,一旦出现错误,就会变得不知所措,最后被人击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