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6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黄县,城池之外的关羽军营当中,陈暮正在看着从洛阳方向来的最新战报。
    李傕前段时间果然进攻华阴,但被段煨打退,朝廷派了五千人支援段煨,于潼关修筑城池,开始修建第二道防线,毕竟在朝廷的眼里,段煨还没有到那么推心置腹的程度,所以这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担忧。
    除此之外,孙坚也领军一万北上,占据了黎阳,给陈暮这边来了书信,表示愿意跟他兵合一处,一起进攻内黄,陈暮则回信让他先等待一番,等他书信约定一同进攻。
    林林总总,还有一些事情要他处理,伏在桌案上正要给怀县的钟繇写一封信,关羽这个时候急急忙忙闯了进来,说道:“四弟,不好了。”
    “哦?”
    陈暮抬起头,笑道:“怎么了?”
    关羽说道:“孟德那边来信,说是袁术联合吕布一同进犯兖州和豫州。”
    “袁术和吕布吗?”
    陈暮摸了摸下巴,轻点头颅道:“我知道了,这件事情我已经给我那外舅写过信,让他随时关注,必要时刻,会从徐州出兵。”
    “孟德还说,前些日子,大哥把卢县与肥城忽然还给了鲍信,袁绍的人知道后,东郡的袁军南下,绕开阳平,进犯济北国,看来是想从卢县和肥城进攻济南,鲍信不能抵挡,问我们该怎么办?”
    关羽又道。
    陈暮笑了起来:“无妨,这当是文若、公达他们的计策。”
    “这里面有什么门道吗?”
    关羽纳闷。
    陈暮就耐心解释道:“卢县和肥城县是唯一可以绕开泰山,进攻济南的道路,此地一直是我们在控制,大哥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两县的重要性?忽然还给孟德,必然是一个陷阱,二哥莫忘了,这二县背后,可就是地形极为狭隘的齐长城!”
    这个计策陈暮并没有参与,但以他对荀彧沮授他们的了解,在兵力还算充足的情况下,不可能会没有眼光地放弃这么重要的关隘。所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荀彧沮授他们设计的一招以退为进之计。
    卢县和肥城的地理位置确实重要,可它们处在峡谷出口,地形较大,想绕开还是有可能。而那处峡谷越往北走,地形就越狭窄,齐长城就设立在其中,更方便伏击。
    听到陈暮的话,关羽就放下心来,摸着胡须大笑道:“那就好,孟德给我来信的时候,我还被吓了一跳呢,没事就行。”
    “二哥跟孟德关系确实好呀。”
    陈暮随口说道:“将来定鼎天下之后,也许二哥也能跟孟德一起驰骋边疆,学班超霍去病一般威名远扬天下才是。”
    “那样就最好了!”
    关羽眯起了眼睛,他跟曹操的关系,确实是非常好,相交莫逆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忽然有士兵来报。
    “报!”
    士兵匆忙进入营寨,单膝下跪道:“幽州急报,公孙将军战败了!”
    “什么?”
    陈暮皱起眉头,说道:“怎么回事。”
    士兵道:“据信使说,那辽东的公孙度偷袭了公孙将军,公孙将军大败而归,逃回了易京!”
    公孙度?
    陈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察觉不到的喜色,公孙度。。。。。。。还真上钩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对峙期与南方再乱
    “连那辽东的公孙度,都与袁绍结盟了吗?”
    关羽眼睛微微眯起来,目光中似乎能透出一股强大的杀意。
    对于敌人来说,越多自然越不好,但只要与他们为敌,那么一切阻碍都将被扫除,没有例外!
    陈暮轻轻点头,给自己倒了一杯炒茶,慢慢品茗,缓缓开口道:“公孙度出兵,是在我预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我没想到他此时才动手。”
    关羽诧异道:“四弟这也算到了?”
    陈暮苦笑道:“准确来说,也算是被我逼得出兵。咱们青州大力发展航运,商船和海船南来北往,四处纵横。辽东与青州近在咫尺,走海上不过四五百里,大船一两日便可抵达,我们与公孙度之间,正如猛虎卧榻,他怎么可能会心中安宁?”
    “嗯。。。。。。”
    关羽沉吟道:“如今伯圭大败,袁绍北方安定,恐怕他派去北面的兵马,也会马上南下,现在该怎么办?”
    “公孙度那边倒是无妨,我派了人去三韩,就是为了防公孙度这一手。。。。。。。”
    陈暮把茶杯放下,闭上眼睛,抚摸着额头,继续说道:“只是我也没有想到伯圭兄败得这么快,他那边一败,牵一发而动全身,袁绍原本放在幽州的兵马就会回来,看来我们的压力会变得很大。”
    关羽沉声道:“压力再大,也得咬牙坚持住才是。”
    陈暮想了想,点点头道:“若是能够摸清楚敌人的行军路线,或可迎头痛击。可惜我埋伏在冀州的内应一不是军队高级将领,二非袁绍亲近谋士,难以掌握这种机密。”
    “我去巡视营地,加固营防吧。”
    关羽叹了口气,起身出了帐篷。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陈暮目光微凝,陷入思索。
    他在考虑两件事情。
    一件是前段时间荀和给他的信件中提到的,袁绍身边有个谋士叫做刘惠,此人或许可以拉拢。
    荀和跟他说过,刘惠其实跟党人一样,都是心向汉室。
    只是原来的天子汉孝康帝不仅伤了党人的心,还伤了天下很多士族的人,因此王芬当政的时候,不少士族才会投靠他。
    这些人从来都不在乎皇帝是谁,他们只在乎大汉是大汉的天下,只在乎皇帝能不能听他们的话,近贤臣,远小人。
    所以他们才会帮助王芬,是希望再打造一个更好的大汉。
    而这些人,便是当时所谓的很多世家、士大夫、官僚阶层、精英阶层、贵族等等。。。。。.
    陈暮很清楚,三国乱世,跟贫民阶层根本没什么关系,这就是一个精英阶层掌控的世界。哪怕是刘备穷到要叔父接济才能读得起书,人家好歹也是个皇族后裔。
    而底层人想要上位,就是实在是太难了。即便是后来很多曹魏高官,九成以上也都是出自门阀精英贵族阶层,与百姓草根无关。
    寒门。。。。。。首先你得有个门。
    什么招贤令,广纳天下底层寒士,都是骗人的假话。
    因为这些所谓的寒门,个个都是有田地有产业乃至于有一定政治地位的大家族子弟,家里面或许不是大富大贵,但亲族中至少也有那么一两个县令级别。
    所以王芬时期,由于他尊汉的意图很明显,才能够容纳得了这么多人才。
    但到了袁绍时期,公然废除了冀州伪帝,又和洛阳朝廷作对,如此就导致底下很多人不满。
    诸葛亮当初断言袁绍这一招是个昏招,并不是说那些党人会因此对他失望,而是聚拢在王芬身份,想要重新开创一个汉室江山的人会失望。
    哪怕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们算叛乱,但他们心里却不认为自己是在叛乱,而是在匡扶汉室。
    这就是理念冲突。
    陈暮对刘惠这人并不了解,不过他隐约记得,荀谌在帮助袁绍夺了冀州之后,哪怕成为了袁绍的谋主,自此也是一计不出。
    由此可见,荀谌恐怕也是个徐庶的翻版,身在袁营心在汉,在看透袁绍的野心之后,便再也没有为袁绍出计谋。
    最主要的还是袁绍废除冀州伪帝之后,基本就是断了这些心向汉室的精英阶层的理想。
    所以陈暮当初拉拢了党人,让他们投入洛阳朝廷的怀抱。
    可惜袁绍对党人戒备很深,党人们也一直找不到什么机会接触到冀州内部的高层机密,不能给青州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但荀和的信却给了陈暮很大的启发。
    也许像党人们这样心向汉室,却不在乎皇帝是谁的士大夫阶层大有人在。
    如果袁绍身边的高级谋士当中也有这样的人,或许,还真有可能拉拢得到,从而探知袁军高级内部机密。
    刘惠。。。。。。荀谌。。。。。。.
    陈暮不自觉地用手指头在自己的茶水杯里点了些水渍,在桌案上写下了这两个人的名字,盯着看了一会儿。片刻后又忽然警觉,马上擦拭掉。
    如果自己身边有袁绍的内应,或许用一出反间计倒也不错。
    比如这茶水不是写刘惠和荀谌,写的是许攸和审配。。。。。.
    但恍惚间又觉得自己这样严重的被迫妄想症,根本就没有给袁绍安插内应的机会,倒是颇为可惜。
    晃晃脑袋,将脑海里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全都抹除掉,陈暮将拉拢刘惠和荀谌这两个人的提案先暂时放置在计划里,然后是第二件要考虑的事情——公孙度的问题。
    公孙度其实是布局三韩的时候,两个目的当中的其中一个。
    为什么布局三韩就不用多说,即便陈暮记得世界地图长什么模样,从亚洲探索美洲大陆,也不可能跨过整个太平洋。
    所以一路按图索骥,先韩国日本,然后俄罗斯,穿过白令海峡,抵达阿拉斯加,最后再从美洲大陆的西海岸进入美洲,顺着海岸线一路寻找他需要的一切,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而三韩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同时也是将来夺取日本这座丰富矿石岛的第一步,因此他必须拿下。
    至于公孙度,则属于附带品。
    辽东同样发展造船业,历史上公孙度就曾经派出船队,占据了青州的东莱郡,同时东征高句丽,西击乌桓鲜卑,北震扶余,南取三韩。
    由此可见他的船队航行范围,同样也是在青州、三韩以及倭国这几个地方。
    双方海域重叠,辽东船只打不过青州海军,且因为辽东到朝鲜地区大量的海岛被青州占据,导致公孙度对青州十分忌惮,在这种情况下,公孙度显然会考虑将来刘备获得中原大战胜利的问题。
    因为渤海湾已经几乎成为了青州海军的内海,辽东对于其它诸侯来说,就是个偏远的农村。
    而对于青州来说,就是咫尺相隔的邻居,船队一夜之间,就可以从莱州湾杀到辽东半岛。
    所以只要刘备获得北方霸主的地位,那么他公孙度在辽东根本不可能稳如泰山,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不要忘记,公孙度之所以能称霸辽东,是因为董卓的诏书。
    董卓的任命在刘备眼中,估计毫无合法性,诏书跟一张废纸没什么区别。
    更何况公孙度本人在董卓任命的辽东太守的基础上,自己给自己加上了辽东侯、平州牧,如此赤裸裸地蔑视朝廷,显然超出了刘备这种人的忍耐。
    一旦刘备成功,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天子刘虞一道诏书,废掉他在辽东的基业,即便公孙度选择抗旨不尊,青州大船随时能进攻辽东。
    这股危机感深深地刺痛到了公孙度,因此作为一名只想在辽东称王称霸,对中原地区毫无野心的边缘小诸侯,即便他对中原再没有想法,也只能被迫选择站边,宁愿让袁绍赢,也不能让刘备胜!
    并不是他野心勃勃,实在是形势所迫。
    所以陈暮早就算到了公孙度会选择怎么样的一个站队方式,以及应对方式。
    只是他没有想到,公孙度居然花了那么久的时间才做出决定。
    按照陈暮的设想,早在当初公孙瓒最艰难的时候,他就应该主动出兵,而不是等到这个时候。
    当然,这些也都无所谓。
    关键是他既然选择了出兵,那陈暮也确实该动用徐荣这步棋了。
    在冀州这件事上,陈暮不仅得防着敌人,还得防着盟友,公孙瓒野心勃勃,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