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5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史慈还隐隐注意到袁军后方似乎有大量的车马,便说道:“袁军肯定是准备搭建浮桥。”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张辽转过头,对传令兵道:“去,把投石车推出来,先不要露头,埋伏在岸边上,等到袁军准备搭建浮桥的时候,就用投石车给我砸!”
    “唯!”
    传令兵领命而去。
    远处袁军依旧在挖掘河堤,但因为双方离得太远,从这边河岸到那边河岸,足足有将近一公里距离,别说投石车,就算是床弩都射不过去,因此他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从早上到傍晚日暮,挖掘工作依旧在进行当中。没有挖掘机的非工业时代,进度一定不会太快,甚至需要很久。
    但袁军架不住人多,数万人分工明确,疯狂开凿。
    仅仅只是一日时间,他们就在河堤边上,挖出了一条长五百丈,宽十五丈的陡斜坡。河滩面积极大,到处都是鹅卵石,袁军推着马车从斜坡下方进入,占据了西面河滩,又开始在河滩上作业。
    青州军还是拿袁军没有办法,因为投石车的射程只有一百多米,而光是从岸上到河面中间这段河滩的距离,就达七八十米,虽然以居高临下的优势,射程会大幅度增加,但顶多砸到河中央,根本威胁不到离他们二百多米河对面的袁军。
    天色渐渐暗下来,整个河对岸的河滩上都仿佛变成了一片工地。大量的火堆铁架照明,将此处变成一片白昼。利用袁军自己的照明,张辽和太史慈清楚地看到,袁军在河滩上正在组装一些大型的攻城器械。
    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往岸边拉小型船只,远处山坡上的土工作业还在继续。袁军人数众多,实行两班倒,二十四小时都有数万人在挖掘以及组装工作,让他们的进展极为神速。
    又过了两日之后,袁军的陡斜坡又扩大了一倍,挖出了一条达两公里长的斜坡道路。河边的浮桥进度也进展很快,他们利用小船当作支架,将船只进行捆绑加固,利用钉子、绳子,把一艘艘船只连接在一起,然后在船上铺设木板,架构桥梁。
    最可怕的是他们并非只铺设一条浮桥,而是同时铺设十多条。同时在河岸边组装出了很多高橹,所谓的高橹,又名楼橹,是一种无顶盖的高塔。官渡之战当中,袁绍利用大量高橹来往曹营射箭,被曹操用投石车击毁。
    袁军在河滩边把挖掘出来的泥土又建造出一片土山,在土山上修建高橹,然后在高橹装上床弩,显然是打算渡河时对河对岸进行远程压制。
    张辽这边也不甘示弱,同样把原本用于防御营寨的床弩全都搬出来,安置在了这边河岸上的瞭望塔上。根据《后汉书·陈球传》记载:“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可见汉代的床弩射程范围,最远的时候,已经能达到上千米距离。
    不过那是在高抛的情况下,袁军于河滩下方建造土山,又做高橹增加高度。张辽这边则是在对岸坡上的瞭望塔里摆放床弩,所以双方实际高度是差不多的,谁都没有居高临下。平射的话,因为双方距离约三百多米,极限距离差不多都可以威胁得到对方。
    只是虽然两边都已经到了床弩的杀伤范围,但却并没有动手。因为两边都布置了大量的木幔,即便动手,所能造成的杀伤力也极为有限。反正袁军必须渡河,等到他们再靠近一点打,更能保证命中率,同时还能威慑敌人架设浮桥的士兵。
    到了第四日,袁军正式开始扩建浮桥。一艘艘的船只被拖到岸边,送入水中,然后袁军士兵踩在浮桥上,把船只拖到前端,继续捆好固定,再进行木板的铺设工作,一步一步,接近河中央。
    太史慈和张辽看到这一幕,等到敌人越来越近的时候,立即下令床弩全面开火。
    随着一声令下,巨大的床弩发出嗵嗵巨响,一枝枝树干样粗细长短的铁头弩箭,带着鬼哭狼嚎般的呼啸声,向着河面上的袁军射去。
    咚咚咚咚!
    箭支钉在浮桥木板上,或者落入水中,发出扑通扑通的响声。
    由于架设浮桥的袁军士兵不多,想要精准命中极为困难,大部分弩箭要么射到了浮桥上,要么落入了河里,只有极少数射中了袁军,巨大的力道贯穿了他们的身体,将他们射进了河流当中。
    在弩箭的威慑下,这些士兵纷纷回头想跑,有些甚至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河里寻求安全。然而后方河滩上的督战队无情地拔出了环首刀,将这些逃兵一一斩杀。
    剩余的士兵被迫继续回来作业,同时每死一名士兵,就有新的士兵补充上来,在青州军的箭雨当中,艰难地继续往前铺设浮桥。
    “投石车呢,把投石车推上来!”
    发现敌人如此顽强,张辽马上下达新的命令。
    上百架早就准备好的投石车滚动着轮子,被士兵们推到了河岸边上。
    之前说过,汉代投石车的射程很近,如果用100公斤的石头,射程只有四十米,换成30公斤的石头,也只有不到七十米。
    而陈暮在泰山学宫,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与马钧等人一同研究,利用绞盘、配重、滑轮等装置,增强了投石车威力,这才把射程提升到了百米以上。
    如果是特别轻的石头,比如二十多公斤的重量,最远甚至能达到三百多米。
    张辽准备的投石车用的基本都是50公斤左右的石块,且又是在河岸上方,居高临下,抛个两百米绰绰有余。
    一架架投石车送到岸边,岸边离河滩都有上百米,离河对岸更有三百多米的距离。但离正在不断铺设浮桥的河中心,恰好是在两百米的范围之内。
    投石车皆用石块卡住轮子固定,外围皆有大量的木幔,每台车由五个人进行操作,一个车手负责校准位置,一个负责解除配重绳索,再加上一个人来一起推动绞盘拉动配重,另外两个人则负责搬运石块。
    源源不断的石块往投石车旁边运送,所有的车手都纷纷开始调整投石车的位置来进行瞄准校正。等到差不多了之后,张辽这边的瞭望塔上方有人摇动大旗,就是命令下达的号声。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咻咻咻咻咻咻咻咻咻咻咻咻!~~~~”
    首先响起的是绞盘当中牛皮筋松动的响声,紧接着就听到嘎吱一响,随着配重迅速下落,在力的作用下,后面的端勺瞬间弹射起步,带动着勺子里的石头咻地一声飞了出去。
    就看到天空蔚为壮观地出现了上百颗飞弹,这些飞弹甚至都还没有落地,就互相撞在一起。就因为过于集中瞄准那些浮桥,几乎每个浮桥都有数架投石车瞄准,同时开火的时候,反而有可能会造成石头在空中相撞,直接崩得四分五裂。
    两岸的士兵仰着头看着那些飞弹迅速落下去,砰砰砰的声音不断传来,好几颗石头在空中相撞,轰隆一声巨响,砸出大片碎石粉末溅射出去,反而更加有威力。
    紧接着一些大石头砰地落进了水里,或者砸在浮桥上,将浮桥砸断的同时,连下方的船只都一并砸得四分五裂。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
    投石车火力全开,重达数十公斤的大石头如雨点一般砸落,即便是落入河里,水花也能溅起一米多高。如果打在浮桥上,直接能把浮桥打穿,要是落在人身上,那就更加可怕,连人带躯干全部砸扁,连一块完整的尸体都留不下。
    如果说数百架床弩因为命中率以及发射速度的问题,仅仅只是带给前来架设浮桥的数千袁军士兵理论上的威胁的话。那么投石车的出现,就给予他们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恐惧。
    因为投石车不会存在命中率的情况,床弩的弩箭对浮桥的伤害有限。而投石车哪怕砸不中人,只要砸在浮桥上,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费,又得重新继续往前铺设浮桥。
    更何况除了投石车以外,床弩也在继续射击。如此一来,顶着床弩与投石车的双重压力,想要把浮桥铺设完毕,难度高如登天,令人望而生畏。
    这次别说督战队,就连督战队自己,也都纷纷开始后撤。
    偶尔相撞的石块由于巨大的力道在空中相撞,迸溅出大量的细石雨。这些细石雨砸在人的头盔上,就如同重击一锤一般,瞬间能让人晕厥。而且还有一些尖锐部分,带着恐怖力道射向士兵没有防御的脖子、四肢等地方,轻则残废,重则丧命。
    在巨大的压力下,袁军仓皇逃窜。对面河滩上的士兵也是往后撤了许多,只有土山高橹上的袁军床弩继续射击,保持着对远处岸上的投石车进行压制,可惜袁军的床弩数量也不多,双方中门对狙,都没有造成多大伤害。
    但床弩不行,投石车可就太行了。持续投射之后,原本二十多架铺设了一半的浮桥被砸得七零八落,河水里尸体、木块、小石头碎片漂浮,鲜血染红了河面,在浑浊的河水冲刷下,一切都被淹没进波涛里。


第一百四十一章 铁锁横江
    袁军见原本用来运送士兵的浮桥被青州军的投石车击毁,前方负责架桥的审配很快又想到了新的办法。
    他一边命人继续堆土山,修建高橹,一边在夜晚修建浮桥。
    同时往大河故渎南方上游约十多里处,以及北面上游约七八里处,各派出五千人马,利用早先准备好的木船半夜偷渡过河,准备一同配合明日的行动。
    其实审配之前也曾经考虑过,大部队直接利用船只过去,但可惜的是大河故渎可不是什么小河小溪,作为曾经的黄河古道,它最远的河宽能达到一公里以上,最窄处也能达到三四百米。
    如果不明白这是什么概念,可以对比一下后世很多大城市的河流,如长沙的湘江,武汉的长江,广州的珠江。
    这些城市都有跨江大桥,一般能达到两公里长的跨江大桥,下面的河宽基本能达到五六百米以上,河面很多渔船与运砂船到处跑,坐机械轮船来往一趟都得十几分钟,根本不存在什么方便渡江的问题。
    大河故渎自然也不会比上述这些河流差,即便是枯水期,木船在江中也如一页扁舟般飘摇,在没有机械动力的情况下,来往一趟耗时非常久,甚至能达到半个时辰以上。
    最重要的是青州拥有水军,且河对岸有大量的军事堡垒和监察岗哨,一旦发现袁军利用船只过河,在层层烽火传信之下,处于上游的黄河口水军很快就会行动,直接浩浩荡荡北上,在江面上把所有袁军击溃,瞬间就是全军覆没。
    所以说,并不是袁绍的谋士集团不想直接用船只过去,而是实在没有办法。甚至张辽和太史慈其实是巴不得袁军直接坐船过来,那样的话青州水师必然会给他们好好上一课,教教他们什么叫水战。
    可惜袁军自己也有情报系统,早就调查到青州在这些江河湖泊上布置了大量的防区,因此过河时才会无比小心翼翼。
    袁绍很清楚,冬季一些中小河流封江给予他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明白,大河故渎会成为拦在他面前最大的一处障碍物,只要闯过去,就到了平原城下。
    所以一切准备得必须要充分,计划必须周全,才能闯过重重关卡,来到宿敌刘备面前。
    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审配发挥出了他强大的统兵能力。他派出的兵马并不是为了搞什么奇袭,而是派出兵力牵制一部分青州军人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