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谋伐-第5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荣点点头道:“是的,我与升济相识多年,乃是好友。当年我从军之时,被朝廷从辽东征调到了西凉对付羌乱,在董卓麾下,渐得董卓信任之后,就向他举荐了升济,那时,他的名字还叫公孙豹。”
“公孙度原名公孙豹,因与玄菟太守公孙琙早夭之子公孙豹同名同姓同岁,而受到公孙琙的喜爱,不仅帮他就学,帮他娶了妻,甚至还向朝廷举荐他为尚书郎,还做过冀州刺史。”
陈暮微微一笑,淡淡地道:“可他最后还是改名了公孙度,像是要将这段经历完全抹除一般,你们觉得,这个人的为人品性如何?”
“这个嘛。。。。。。。”
徐荣不知道该怎么说,毕竟是幼年好友,他难以评价。
阎忠对公孙度又不熟,自然无话可讲。
陈暮笑了笑。
史书里对公孙度的评价可不高,陈寿称他为“残暴不节”,在他上任辽东太守的时候,为了立威,残杀了一百多家豪族,上千人头落地。
原河内太守李敏,因拒绝公孙度的征辟,被他诛灭了宗族,连父亲的坟墓都被刨出来开馆戮尸,以当时的舆论环境来看,差不多也就只有董卓、曹操的残暴能和他相比,是个狼灭。
袁绍勾结公孙度一起攻打公孙瓒的想法在陈暮的预料之内,倒不是军情司已经渗透到了袁绍身边,或者袁绍有某个谋士倒戈向青州,而是他派出去的使者刚好是个党人。
党人的势力在冀州根深蒂固,王芬荀和陈逸荀爽等人的门生故吏遍布冀州。袁绍虽然严厉打击,但也只是将党人高层束之高阁,利用三公九卿之位,剥夺了他们的权力,并没有将所有的党人一网打尽。
他们的门生故吏,晚辈子孙,早就开枝散叶,甚至包括荀谌、郭图、陈琳这些人,与党人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荀谌是荀爽的侄子,郭图的族人郭揖与八顾之一的范滂是好友,陈琳早年在洛阳聚于袁绍麾下,跟党人相交甚密。
身处于这世间,本来就很难逃过这关系网。特别是党人本来就是桓帝灵帝时期,最著名的那些士人领袖,他们出生于当世一流的门阀豪族,他们的子孙后代,晚辈门生,自然也都是门阀豪族,相互纠葛,缠绕不清。
即便是袁家,同样与党人牵连很深。像袁绍的军队之中一些主簿、书记、吏员就有大大小小的党人,有一些效忠于袁绍,还有一些是荀和陈逸他们的门生故吏,隐藏得很深,潜伏在了袁绍军中。
荀和陈逸等人已经决定投靠朝廷,那么袁绍军中的一些情报,就很容易通过他们最后再转送到陈暮的桌案上。
虽然袁绍身边的高层没有内应,但中下层有间谍,同样是件好事。
他们传递出来的情报虽然零碎,可如果多件事情串联在一起,同样能给刘备的谋士团清晰的判断,更何况这次出使幽州的,还是山阳王氏的一名族人。
这个山阳王氏,就是建安七子之一,写《英雄记》的王粲家族,王粲的祖父便是八俊之一的王畅,与党人自然是瓜葛极深。
陈暮得知消息之后,就找来了徐荣和阎忠,跟他们聊一聊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不过徐荣与公孙度虽然自幼相识,可是多年过去,两人都已是四十上下,人到中年,对以往很多事情早就已经忘了许多,大家也都变了很多,变得更加陌生,徐荣自然也无法对公孙度再有什么评价。
“子归,你忽然说起辽东的公孙度,是因为何故?”
阎忠有些纳闷。
他这个时候还不知道情报。
陈暮将手中的笔放下,坐在了身后的椅子上,淡淡地道:“袁绍派出使者,去游说公孙度,联合他一起攻打公孙瓒。”
阎忠沉吟道:“看来袁绍是一定要将公孙瓒置于死地呀,他就不怕再引进来一条豺狼?”
“他当然不怕了。”
陈暮笑着摇摇头:“他害怕的是我们跟公孙瓒联合起来,如果只是一个小小的公孙度,没有大哥与公孙瓒那样自幼相识的友谊,他不管是攻打谁,另外一方都不会去救。”
“嗯。。。。。。”
阎忠点点头。
确实。
刘备强大到与袁绍分庭抗礼的前提条件是公孙瓒与他站在同一条阵线。
两人联合起来,已经与袁绍六四开,甚至七三开都说不定。
而且他们之间的联盟,还很难从内部攻破。
因为公孙瓒和刘备之间,不仅仅有少年时的同窗友谊,还有如今的利益纠葛。
如果袁绍想用反间计,离间公孙瓒和刘备,公孙瓒就得想清楚,他与刘备翻脸的后果。
幽州颇为贫瘠,产出有限,与胡人交易的粮食、盐、酒、纺织品,多赖于青州通过船运运往幽州。
简单来说,公孙瓒就是个中间经销商,他并非商品出产者,一旦和刘备断绝关系,那么他的生意链就直接从源头断开,顷刻间就能让他破产。
包括陈暮设计,也只是想把公孙瓒赶出冀州,不让他插手冀州,以免以后与刘备产生争夺冀州的想法,而不是想跟他翻脸。
双方有互惠互利的地方,很难撕破脸皮。
因此袁绍只能消灭公孙瓒,而无法从内部将他们的联盟打破。
而为了消灭公孙瓒,引来公孙度,这符合袁绍的利益吗?
符合。
因为公孙度和刘备之间一没有深厚友谊,二没有利益纠葛,双方自然就产生不了联盟关系。
到时候袁绍不管是利用胡人牵制公孙度,还是与公孙度联合起来攻打刘备,那都是后来的事情,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公孙瓒和刘备形成牢不可破的关系,一起攻打他。
陈暮继续说道:“我虽然把公孙瓒赶出渤海,但我并不想让他被消灭。他存在的意义,不是与大哥一起争夺冀州,而是为我们牵制袁绍,现在袁绍想置他于死地,这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所以我们必须再帮他一次。”
徐荣有点明白了,若有所思地说道:“子归的意思,是让我给升济写一封信,或者让我亲自去辽东劝他不要答应公孙瓒?”
“不是。”
陈暮摇摇头:“友谊、人情这种东西,要对症下药。有些人重情谊,讲道义,如季布一诺般,价值千金。有些人天生残暴冷酷,毫无信义可言,就算他欠你人情,说翻脸就翻脸,这种人的人情一文不值,何必自找麻烦?”
“升济就是这种人吗。。。。。。”
徐荣喃喃自语道。
“很遗憾,应当是。”
陈暮耸耸肩:“公孙琙待他如亲子,举荐他成为朝廷的官员,他却改名换字,可不就是为了与公孙琙脱离关系吗?”
徐荣低下头没有说话。
陈暮是基于史书给的结论,而对于徐荣来说,毕竟是早年好友,他没办法那么快就做出判断。
阎忠就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该如何才能阻止公孙度与袁绍结盟?”
“想破坏很难。”
陈暮沉吟着,虽然山阳王氏那位党人在其中出使,可出使团又不是他一个人,数名使者加上护卫团,约有数十近百人,他没办法从中作梗。
不过阎忠却没有在陈暮的脸上看到一丝难色,顿时就笑道:“子归就不要藏着掖着了,我就不信你没有主意。”
陈暮也笑了起来:“什么都瞒不过诚汉先生,先生应该知道,我前段时间去了一趟三韩。”
“三韩?”
阎忠人老成精,脑子转得飞快,顿时说道:“我道你为何在三韩那贫瘠之地浪费那么多功夫,原来是为了辽东。”
“不错。”
陈暮点点头:“我们与袁绍必有决战,但现在的战场不是在青州也不是在冀州,而是在幽州。袁绍想让公孙瓒死,我们不能让他死,那就要看双方的本事,公孙瓒在幽州朋友不少,敌人却是更多。我虽然不知道公孙度的态度,但面对整个幽州的诱惑,此人不一定能抵挡住诱惑,因而我们必须早做准备。”
阎忠纳闷道:“子归是打算如何行事?”
陈暮看向二人,微微一笑:“请二人去一趟三韩吧。”
“去三韩吗?”
阎忠想了想,摇摇头:“算了,我这把老骨头,可经不起飘摇。”
“德规呢?”
陈暮看向徐荣。
徐荣沉默片刻,轻声道:“我去。”
辽东玄菟。
那是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啊。
第九十八章 平安县城内的吕奉先
兴武四年年末的时候,刘虞在洛阳朝廷改元,年号永汉,因此在公元197年1月,历史上的建安二年,大汉朝廷正式进入了永汉初年。
永汉初年二月,春风吹拂,广陵郡的平安县城,城外沃野千里,邗沟两侧,灌溉了无数农田,郁郁葱葱。
平安县城旁边的邗沟,就是后世江苏的白马湖,江苏人应该都知道,太湖、洪泽湖、高邮湖以及白马湖成子湖等,都是江苏境内最重要的湖泊,江苏被称为鱼米之乡,这些湖泊功不可没。
而汉代的广陵郡,范围大概是江苏北部。高邮湖、白马湖和成子湖,就在广陵郡境内。不过此时这些湖泊还没有完成成型,现在还只是一些中小型湖泊群,并没有连接在一起。
比如白马湖目前属于古泻湖,在平安县城西北方向,坑坑洼洼形成数十个大小湖泊,这些湖泊在春秋战国时期,由吴王夫差进行沟通梳理,挖建渠道,成为了邗沟。
邗沟连通淮水与长江,一直以来是扬州人北上的必经之路,后来曹魏时期的陈登,以及隋炀帝杨广,都在邗沟的基础上扩大,形成了著名的大运河。
此时春风微抚,邗沟水波荡漾,两侧湖泊在暖暖的春日阳光之下,泛着金闪闪的亮光,偶尔还有大鱼跃出水面,卷动着湖面波光粼粼。
广陵在遭受到笮融祸害之前,是相当繁荣的一个郡。
在和帝时期,广陵人口多达十余万户,约五十余万人口,和下邳一样,物产都极为丰富。
后来笮融为广陵太守,因为他为当地豪族,且笃信佛教,因而大肆搜刮百姓,建立佛寺,宣传佛法,让百姓苦不堪言。
等到曹操杀了笮融,又下令拆毁大量佛寺,打压佛教,恢复官府秩序,组织生产,在去年的四月份,就已经种下了大量的占城稻,且在去年八月份的时候,广陵就收割了一茬,各地官府之中,保留着大量的占城稻稻谷。
占城稻三到四月份就能够收割一茬,因此可以与普通水稻形成双季稻,今年春耕时,种的是普通的水稻,一月份种下,六月份收割,然后六月份再种占城稻,到九月底,又能收割一次。
在曹操的设想当中,如果能够持续不断地这样作为,那么他的粮草问题,就能够得到充分解决。到时候下邳也如法炮制,两地屯田,必能收获满满。
可惜去年年末,吕布趁着曹操刘备孙坚袁术等人军阀混战的时候,趁乱夺取了此地,将整个广陵郡纳入了自己的麾下。
吕布占据此地之后,卫觊负责内政处理,先是广张安民榜,安抚各地乡民,同时督促春耕事宜,尽快将双季稻的进程尽早完成,算是顺着曹操的规划在继续做,只是获得的粮草物资,那就不关曹操的事了。
而吕布则是在淮水南岸布防,驻军于盱台淮阴等地,利用波涛大河,阻拦曹军和张飞典韦的兵马。
那为什么他现在在平安县城呢?
因为平安县城位于盱台淮阴的后方,属于粮草运转中心,他本人坐镇在此地,同时还可以防御西面从下邳方向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