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5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飞一般地回到了西面的平原上。
    骞曼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大的战果,夺得更多的利益。但不希望自己的部族受到最多的损失,这一战已经没有必要再打下去。
    呼喝一声之后,鲜卑人便如潮水一样往西面涿郡的方向撤退回去。
    公孙瓒的骑兵不多,难以追赶,因而只是来到营寨附近,远远地看到满身是血的邹丹迎出来。
    “将军!”
    邹丹单膝下跪。
    公孙瓒骑在马上俯瞰着他道:“你在此地做什么?”
    “涿郡告急,三将军让我前往支援,半路遇到了鲜卑人,不得已结寨自守。”
    邹丹解释了一句。
    他只有四千余人,能够守到现在,已经殊为不易。
    公孙瓒看到这个情形,点点头道:“很好,你领残部先回广阳休整,我前往支援。”
    “唯!”
    邹丹便退去。
    现在幽州到处都在打仗,涿郡那边聚集了大部分中部鲜卑的兵马,已是岌岌可危,公孙瓒必须过去。
    他现在虽然手底下只有一万多残兵,但回了幽州,就是底气所在,因而所有士兵士气高昂,只要他们的公孙将军回来,那就如神威一样,必能让周围宵小束手就擒。
    。。。。。.
    。。。。。.
    而就在公孙瓒回到幽州的时候,此时的渤海郡,袁绍却是大发雷霆。
    “一群废物!”
    章武县,袁绍恶狠狠地盯着手下诸多将领,像是要将他们撕成碎片。
    这么多人包围公孙瓒,将他堵在了河口,眼看就是插翅难飞,结果居然还是让他跑了,怎么能不让他生气?
    那日高干以为公孙瓒南下,追了一夜,没有发现马蹄印,也没有发现新鲜粪便,因而生疑,四处搜捕了一些海边的渔民,这才问出了一些情况。
    渔民告诉高干,前一日有数艘大船,数十艘中小船只自南而来,到了出海口停下。
    由于青州和幽州之间互相贸易已有十余年,商船偶尔还会停下,从海边的渔民手里购置一些土特产贩卖到幽州去,因而当地渔民都知道这是青州的商船。
    得知公孙瓒居然是被青州商船运走的,高干无奈之下,只得回去禀报袁绍,虽然也有个好消息,那就是鞠义死了,但这并不妨碍袁绍的坏心情。
    严格来上,鞠义死了,也是个坏消息。
    因为袁绍本来是打算等除掉了公孙瓒之后,再杀鞠义,没有想到公孙瓒没死,鞠义又死了,让他损失不小。
    这就导致袁绍非常愤怒,怒视着众将。包括高干在内,一众人都瑟瑟发抖,不敢直视他。
    过了片刻,才有许攸站出来说道:“本初,这个时候不是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办法继续追击,如果不能彻底处理了公孙瓒,等他恢复实力,那就麻烦大了。”
    袁绍此时亦有枭雄之姿,慢慢恢复了冷静,低声道:“他已经回了幽州,周边诸多胡族皆听他号令,如何再追击?”
    许攸目光森然,说道:“本初莫非忘了,还有一人,对幽州虎视眈眈呢。”
    “谁?”
    “辽西公孙度。”
    “公孙度?”
    “不错。”
    许攸说道:“现在幽州局势糜烂,中部鲜卑,各乌桓大人,东部鲜卑打成一团,公孙瓒短时间内必然难以将力量统筹在一起。而辽西的公孙度与右北平相邻,公孙瓒与胡人经商,日渐富庶,他绝不会不眼红,此时有乘人之危的机会,他难道不会心动吗?”
    袁绍沉吟道:“公孙瓒在北地势力毕竟庞大,公孙度未必敢去冒犯。”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许攸继续道:“只要本初许诺幽州归他公孙度,且公孙瓒的一切生意都归属于他,就不信他不上钩。何况我们也会出兵,只要让公孙度相信公孙瓒有很大可能会死在这场战争里,那么他一定会同意。届时两面包夹,必能让公孙瓒疲于奔命。”
    “明公,我也认为此策可行。”
    刘惠亦是站出来说道:“反正又没什么损失,只需要派一名说客足矣,若是能成,公孙瓒必死无疑。”
    这个计策,其实也是暗合了伟人那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中部鲜卑与蹋顿和公孙瓒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利益纠葛,袁绍可以拉拢他们,那么公孙度和公孙瓒是相邻的势力,一个穷酸,一个富庶,公孙度怎么可能不会觊觎公孙瓒的财富。
    毕竟他们二人虽然都姓公孙,可并非族人。
    一个是辽西令支公孙氏,一个是辽东襄平公孙氏,按照后世地理划分,公孙瓒是河北唐山人,公孙度是辽宁辽阳人,都不挨着。
    现在公孙瓒有难,公孙度只是在旁边看着,如果有机会伸手捞一把,就不信他不想掠夺公孙瓒的财富。
    听到许攸和刘惠都认为可行,袁绍点点头,说道:“好,就这么办。”
    当下,从渤海就有信使出发,一路往辽西而去。


第九十六章 袁术。。。。。不用死了
    公孙瓒的回归给了幽州军一针强心剂。
    原来各部落虽然接受他的邀请,赶来支援,但大家各自为战,使得战局十分焦灼。
    可有了公孙瓒这个主心骨之后,马上就能够汇聚起来,形成统一战线。
    在历史上,公孙瓒其实一直不得人心,边境大部分乌桓鲜卑都厌恶他,纷纷出兵帮助袁绍,造就了他最后众叛亲离,放火自焚的结局。
    但如今有陈暮帮他规划,以商业起家,又在边境开市,互通有无,公孙瓒收贸易税,他拿七成,刘备三成。
    由于通商是互惠互利,能给游牧民族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的实力得到增长,很多人不用在冬天饿死、冻死,再也不需要过那种缺衣少粮的生活,以至于公孙瓒颇受诸多胡族的爱戴。
    现在他有难,而且愿意出钱雇佣兵马,周围的胡族自然是心甘情愿地出兵相助,拯救他于水火。
    当然。
    也许有人会问,怎么收的商税刘备怎么才三成?
    七成那是人家的,能拿三成就不错了,毕竟这是无本买卖,只出主意,不用出兵。
    公孙瓒不仅出人出力出钱,还得出兵管辖互市,维持秩序。而且这个互市,除了刘虞,也就只有他能开得成。
    刘虞靠的是早年担任幽州刺史的威望,公孙瓒则是靠的多年经商积累的人脉,换了刘备上去,大家互相不信任,边市不一定能开得起来。
    所以这三成跟白捡的一样,不要白不要。换成心黑一点的,用你的主意赚了钱之后连这三成都不给,你都没地方说理去。
    正因为经商加上互市,对于北面的游牧民族帮助太大了,使得他们对公孙瓒形成了依赖,逐渐信任。
    因而这样才能聚集起来,统筹兵马,一起对付气势汹汹的中部鲜卑和乌桓各部。
    不然的话,光槐头和素利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够别人喝一壶的。
    历史上公孙瓒和曹操都是靠青州黄巾起家,现在基本盘被刘备照单全收,不过好歹陈暮帮公孙瓒开辟了另外一条道路,至少没让他弱小到直接被袁绍消灭。
    而曹操那边情况则要差很多,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资源就这么多,刘备拿了大头,自然也会挤占他们的生存空间,让他们难以壮大。
    淮南淮北与兖州相连,曹操妄图彻底歼灭袁绍,将淮南之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之时,半路却杀出个刘表,同样对淮南江东之地虎视眈眈,双方隐隐有决裂之意。
    时间还要倒退回半个多月以前,还是十二月中旬,袁术第二次在汝南被击败,狼狈逃回寿春,兵马损失殆尽,虽然援军还在路上,可他不一定能坚持到援军到来。
    眼看曹操就要破城的时候,从合肥巢湖方向,荆州的刘表军浩浩荡荡北上,由刘表麾下第一大将黄祖领兵,率数万精兵,同一时间抵达了寿春。
    现在蛋糕只有一块,而想分的人却有两个,双方自然也就从原来的盟友,一下子变成了潜在的对手,着实令人唏嘘。
    曹操大营,在第二日,黄祖就亲自过来。毕竟双方身份不对等,黄祖只是个江夏太守,而曹操则是兖州牧,和刘表的身份相同,不可能让曹操跑到黄祖的大营去见他,更何况现在双方还是盟友,黄祖倒也胆大,丝毫不惧曹操会对他不利。
    营帐之内,摆上筵席。虽无歌舞助兴,但宾客皆宜。黄祖坐在席上,与曹操一杯一杯饮酒,他为人性情急躁,属于能征善战的武将,不善于玩弄心机,因而当曹操邀请他来时,他也是很鲁莽地就过来,毫无准备。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曹操这才开始谈起主题,笑眯眯地问道:“黄将军此番前来,是为了讨伐袁术否?”
    “不错,我奉明公之令,攻打庐江,哪料到庐江的袁军不堪一击,因而顺江北上,观望一下形势,哪里知道袁术已经大败,竟然被曹公围困在城池内,此番我们两家刚好可以联手一起歼灭此獠。”
    黄祖打仗是一把能手,但心机就差得远。一五一十,将情况向曹操说明,没有什么隐瞒的地方。
    然而曹操和郭嘉却是对视一眼,相视一笑。
    黄祖的话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毛病,但实际上却透露出了两个信息。一是刘表其实不知道袁术在汝南兵败的消息,想也知道,袁术兵败还不到十日,刘表哪里这么快得知情报?
    二是这次进攻,很有可能只是刘表是试探性进攻,结果没有想到袁术在庐江的守军如此不堪,很快就被他击溃,所以他只是过来看看情况,根本就没有得到刘表的最新命令,这意味着刘表都来不及给黄祖下达夺取地盘的指令。
    想到这里,郭嘉马上就站出来说道:“黄将军来得正是时候啊,袁术犯上作乱,早已经是朝廷列为乱党名单之中的榜首,若能击破他,必是大功一件,江夏黄氏,亦将以黄将军为荣,此功不可错失。”
    黄祖心潮澎湃道:“当真如此吗?”
    郭嘉趁热打铁道:“自然,如今袁术已被困在城池中,如冢中枯骨尔,待将军兵发之日,就是他坐而待死之时。”
    “只是。。。。。。”
    黄祖一时犹豫道:“我未得我家明公之令。。。。。。”
    “呵呵。”
    郭嘉笑了笑道:“景升公与袁术本就为宿敌,征讨袁术本就是景升公的意愿,黄将军切莫犹豫,耽搁了战机啊。而且扬州刺史刘正礼庇托于景升公门下,若能协助他夺回扬州,必会感恩戴德,届时向朝廷举荐,黄将军入天子之眼,召至身侧,如子琰公般入朝效力,可谓是光耀门庭矣。”
    江夏黄氏在汉末也是个鼎鼎大名的家族,始祖是二十四孝之一的“扇枕温衾”的主角黄香,黄家自黄香开始开枝散叶,有曾孙黄琬,为汉末太尉,还有黄盖亦是黄香的子孙后代,黄祖同样是黄香的子孙,因为出身于江夏黄氏,被刘表征辟为江夏太守。
    作为世家大族子弟,他们考虑的往往并不是效忠那位主公的利益,而是自己家族的利益。虽然如今天下大乱,可朝廷的威严亦是被刘虞杨彪等人重新聚拢起来,黄祖虽在刘表麾下,可如果朝廷征召,他也绝不会拒绝。
    之前说过嘛,汉朝的征辟制度就是这样。朝廷可以征辟,三公可以征辟,州牧也可以征辟。但征辟顺序是从上而下,天子的征辟权威最高,对于一个世家大族来说,吸引力自然也是最大。
    像历史上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