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5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荀攸认为,公孙瓒那边不需要理会,先给袁绍后方造成破坏才最重要。
    荀彧很赞同荀攸的想法,点点头道:“不错,子归也是这么认为。且明公和子归已经有办法去救援公孙瓒,因而他们那边不需要我们去管,先处理北皮城这边,给袁军制造压力即可。”
    “明白。”
    众将士纷纷点头,这就是在告诉他们主要任务。
    现在刘备回师,加上臧霸部和徐荣部,青州军总兵力也已经达到了五万,和南皮北皮那边的情况差不多。
    如此荀彧这边派遣各路大将,从浮阳方向进攻北皮,徐荣则从东光方向进攻南皮。
    有意思的是,浮阳位于南皮的东北方,而东光则在南皮西南方。
    这样一来,双方等于是一南一北联手进攻。
    而当荀彧这边准备呈两面包夹芝士进攻南皮北皮二城的时候,此时此刻,乐安国莱州湾,七八艘大船放下了风帆。
    航海司的水手们踩着翻车龙骨,作为推力前进,来往三韩与青州多年的老船长,直接一个右满舵。
    此时已经是一月仲春,渤海湾刮着呼啸而来的东风,虽然不是最好的南风,但借着风力,船只亦是飞速驶离港口,向着北方前进。
    青州有镇海卫,下属航海司、护船司、税务司以及造船司,航海司就是负责航海的船员,护船司则是护船侍卫,陈暮和刘备此次北上,没有带一兵一卒,除了亲卫以外,就只有护船司十多屯人马,约三四千人。
    别看人少,但这些都是当年早期跟着刘备的幸存精锐。虽然也有不少缺胳膊瘸腿的汉子,在护船司养老,可彪悍之气不改当年,如今刘备重新回来领导他们,一个个士气极为旺盛。
    刘备很少坐船,如今第一次航海,瞧着什么都新鲜,站在甲板龙骨上,远眺大海,只觉得胸中乾坤浩荡,沟壑万千,指点江山道:“四弟,你看,那日很大。”
    陈暮翻着白眼,现在早晨,刚升上海平面的太阳可不是很大吗?
    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
    “大哥,现在还是近海,风浪不大,不过船只会稍微远离岸边,到时候有海风袭来,人会晕船,你还是回船舱内休息吧。”
    陈暮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刘备当时就不高兴了,看着护船司诸多士兵一个个昂首挺胸站在甲板上,说道:“都说北人善骑马,南人善驶船,我看也不尽然嘛。士兵们一个个都没有晕船,我又怎么会晕船呢。”
    陈暮无奈道:“大哥,护船司已经成立近十年,士兵们一开始上船的时候,也会晕眩,实在受不了的,会被护船司筛选出去,现在剩下的,都已经习惯了颠簸,不管是水性还是坐船能力,都已是极佳。你初次登船,不习惯海浪,现在是心情激荡,过一会儿你就会晕船的。”
    “真的吗?”
    刘备将信将疑:“我不信。”
    好家伙。
    您就是鲁豫附体吧。
    陈暮无力吐槽,只得道:“大哥若是不信,再坐一会儿就知道了。”
    “我在马上颠簸半生,怎么会被小小船只击倒。”
    刘备自信满满。
    陈暮翻着白眼,老大哥第一次坐船,就是不服输,你拿他无可奈何。
    就在此时,忽然一个大浪拍来,船只剧烈抖动,左摇右晃。
    刘备扶着栏杆晃来晃去,只觉得头晕目眩,比在马上还颠簸十倍百倍,下一秒,胸中像是有什么东西要涌上来,他干净利落地趴在栏杆上:“呕。。。。。。”
    陈暮:“。。。。。。。”


第九十章 主动出击
    莱州湾紧邻着渤海湾。
    不过这并不代表从莱州湾港口前往渤海就很近。
    两地相隔有二百多公里,走沿岸海边过去,差不多要走五百多汉里。
    但有一点大家可能不知道,那就是汉朝的船只建造水平就已经很发达,大型船只层出不穷。
    这些船只不仅能载很多人,而且时速也不慢,比如普通走舸、露桡在长江上的航行速度已经能够达到每小时20公里以上。
    只是这种速度一般是小型快船,且必须顺风顺水的情况下,若是逆风,速度会很慢,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就是典型的代表。
    因为汉朝的船只有橹、舵、桨,还没有出现车轮桨。
    所谓的车轮桨就是唐宋时期的车船,像自行车一样靠人力踩动进行推进,这样能大大增加了船只航行时的行进速度。
    因此汉朝时期的大型船只航行速度一般在3…6节(1节等于1。85公里),也就是每小时5…11公里左右。
    且6节已经是超级大顺风的时候,按照记载,平时无风状态下,船只速度也就比一般人走路稍微快那么一点点,平均每小时4…5公里是正常速度。
    而到了宋朝,船只航行速度大幅度提升,平均时速在4…8节,超级大顺风的情况下甚至能达到10…12节左右。
    这种速度在当时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航海能力大幅度提升。
    而刘备则是目前整个东汉唯一拥有车轮船的诸侯,这意味着青州的造船业,已经达到了宋代的水平。
    这得益于青州鼓励创新,诸多实践和发明创造。
    马钧发明的龙骨水车,本身就可以移植到船上,至于船体如何重新设计,构造样式如何重新改进,自然是通过多年一步步摸索而来。
    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船依旧不具备远洋能力,即便是来往朝鲜、日本多次,甚至已经北上到了库页岛,那也是因为陈暮提供了近距离航线,走的是沿岸近海。
    远洋的风险实在太大,哪怕是去一趟倭国,都得从朝鲜半岛走最近的海路,从釜山港口航行到对马岛,再从对马岛进入博多湾才能轻松抵达,如果直接从青州出发去倭国,翻船的可能性极高。
    因此实际上青州船业只是领先于整个汉代,而不是说有多厉害。
    但即便如此,也已经很了不起。
    至少在当时除了罗马帝国以外的其它地方,大部分处于原始部落的情况下,可谓是领先了不知道多少个时代。
    由于青州和幽州之间海运贸易发达,公孙瓒会将北方的牛羊通过位于泉州(天津)的港口运往青州,青州则是把酒、粮食、盐运往幽州,互相交易。
    两地来往频繁,水手们早就熟门熟路。
    近海再加上顺风,八艘青州大船,以约每小时6…7节的速度,浩浩荡荡北上,前往渤海湾,开启了拯救大兵公孙瓒的计划。
    日夜航行的话,即便速度再慢,一天二十四小时之内,也能抵达滹沱河出海口。
    也许有人会说,八艘船是不是少了点?
    但除了八艘大船以外,还有二十艘中等船只随行,按照现代海军规制来看,相当于有八艘大型巡洋舰,二十艘中等驱逐舰,以及船侧系五十多艘先登、走舸、露桡等小船,可以当成小型护卫舰。
    青州大船虽然比不得后来东吴时期能载三千人以上的巨型楼船,但每艘也能装一千多人,再加上二十艘中等船只和五十多艘小船,大概能装两万多人,基本够用。
    海上的风远比陆地上的风要剧烈得多,不到海边不知道海风有多猛,狂风呼啸,吹得云帆与船上的旗帜猎猎作响,晃晃悠悠一路徐行。
    不过近海有个好处,那就是同样的风速,在远海可能会激起好几米浪花,而在近海则不会。
    海浪的高度和风速以及海水深度有关,风速一样的情况下,近海的只会出现浪急的情况,而不会出现浪高打翻船只的情况。再加上又是半顺风,航线又很熟稔,船只铆足了劲一路向北。
    一天一夜的疾行,船只反而是后发先至,抵达了滹沱河出海口。
    毕竟船是不需要休息的,水手三班倒,日夜航行,有固定航线的情况下,道路也比陆路更加通畅。
    这个时候,公孙瓒依旧还在滹沱河渡口处,此地离出海口约有三十余里,军情司的密探从陆路向他告知刘备会从海上过来接他的消息,结果探子骑马的速度还比不上这边坐船的刘备。
    远远地抵达滹沱河出海口之后,所有的船只在远离近海岸边处放下了船锚,没有港口的情况下,贸然靠岸,要不触礁,要不搁浅,不会有第三个结果。
    紧接着大船两侧悬挂的四艘小船,以及中等船只左右悬挂的船只纷纷放下。
    像先登、走舸、露桡之类的小船属于小型运兵船,每次能运送三四十名士兵。而艨艟和斗舰则算是中型船只,每次都能运兵数百人,楼船则是大型船只,每次能运兵两三千人。
    因为走舸、露桡等小船体型不大,也就比后世的普通冲锋舟大一倍左右,因此可以悬挂在大船左右两侧或者系在船只身后拖拽。
    历史上火烧赤壁的时候,周瑜就是把数百艘走舸、露桡等小船系在数十艘艨艟、斗舰之后,船上放置了大量的薪草膏油,用红色的布进行伪装,靠近了曹操的连环船,把曹操的水军烧了个干干净净。
    由此可见,大船悬挂以及拖拽小船在古代就已经非常普遍。
    护船司的士兵以及刘备陈暮坐小船靠岸。
    早春的海风呼呼作响,海面上波浪翻滚,岸边礁石林立,大船靠近过来,全都要沉没在此地。
    陈暮四下查看,发现这里林木茂密,草木疯涨,特别是河岸两侧蓬蒿野草无数,点点头道:“不错,这里是个好地方。”
    刘备纳闷道:“此地草木过于旺盛,行军打仗殊为不利,即便是想做伏兵,远处大船也藏不住,若是接应公孙瓒,恐被人瞧见,是个什么好地方?”
    陈暮招了招手,示意护船司的士兵们把一箱箱的燃烧瓶搬上岸,补充了一句:“放火的好地方。”
    刘备:“。。。。。。”
    四弟还是那么爱放火。
    小船飘荡,送下来几匹马,这些马经过专业训练,在船舱中会被蒙上眼睛,能够适应大船颠簸。
    斥候骑上马匹,快速往西而去。
    陈暮则安排伏兵,等到公孙瓒的兵马抵达之后,如果后有追兵,则燃烧瓶招呼,绝对够袁绍喝一壶的。
    滹沱河渡口处,公孙瓒原地结营,他烦躁不安地看着河对岸,这段时间,他砍伐树木,制造大量木筏,尝试半夜渡河强攻,皆被击败。
    现在的情况是前面渡口有拦截的颜良部,后有袁绍的追兵,西面河间国的王门已经叛变,且漳水与滹沱河在渤海交汇而形成新的河流,他走河间国的话,反而要连续渡过两条河流,形势对他更加不好。
    唯一的出路是东面,可惜东面是大海,他已经到了上天入地都逃不出的绝境了。
    他这个主帅无能为力,士兵们自然也是士气低落。
    整个军营中弥漫着一股哀怨之气。
    “将军,探子来报,袁绍大军于昨日已经抵达章武,先锋大将鞠义,最快今日,就能到此地了。”
    田豫来到河岸边,脸色沉重地告诉了公孙瓒一个坏消息。
    公孙瓒如果现在手里有根烟,肯定是满怀惆怅地望向远方,眼神之中充满落寞。
    袁绍在一个极为关键的时刻忽然袭击了他,明明坐拥大军,却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心里怎么一个憋屈了得?
    但谁让天时地利不在他这边?
    刚好因为雇佣费过多,解散了北方胡骑,又恰好南方战事,孙坚曹操有危险,刘备南下救援,导致袁绍抓住了一个最好的时机。
    如果不是在这个时候,按照常理来说,不说坐拥北方十万胡骑,四五万还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