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4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公现在就在鄃县,率两万兵马,身边有翼德良弼子经三名大将,校尉军司马数十人,抗击袁绍进攻。”
    又指着灵县道:“文远与仲达领一万五千人镇守灵县,威胁甘陵贝丘,袁绍对他们恨之入骨,时常大举进攻,皆被他们二人击退。”
    最后指着绎幕县道:“宣高领一万人在北面,以计较之手,引为驰援。”
    “我在平原领一万人做后军接应。”
    田丰在地图上画了个大圈,继续道:“除此之外,在四县周边,包括大河南岸的高唐,修有坞堡百座,碉楼哨塔千座,水寨八十,有太史慈黄忠领兵马万余,河面时常有船巡视,可以保证袁绍无法从兖州攻来。”
    青州目前人才济济,文臣武将无数,只是分散两地,实力并没有集中。
    洛阳那边有关羽、赵云、管亥、武安国、韩浩、徐晃,这些都是比较出色的高级将领。其它杨奉、李乐、韩暹、胡才、关平、罗颢、李兰、管承、王丹、张饶等数十名中级将领就不一一赘述。
    而青州武将就更多,张飞典韦黄忠张辽太史慈臧霸高顺牵招,大大小小数十人,连当初投降的黄巾贼徐和与司马俱现在都已经混到了校尉的级别,中下层将领就更多,历史上有名的没名的,如那文谡,现在就在军中担任下层的一个门侯,可见青州之强大。
    陈暮看着地图,点点头。
    对于这样的防御布置还是非常满意,不能说固若金汤,但几乎已经无懈可击。
    除非袁绍能学元首绕开这道马奇诺防线。
    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又没有飞机和战列舰,光几百米宽的黄河天堑,就不是他能飞过来的,只要他敢动,消息很快就能传过来。
    “至于北面,则由公孙瓒伯圭在南皮、东光、修县一带,与袁绍的部将对峙,双方互有胜负。”
    田丰最后总结道:“总得来说,局势有利于我们,袁绍虽然不断进攻,想要将渤海夺回,但我们占据地利,又互为犄角,哪怕他兵多将广,亦休想越鄃县半步。”
    “嗯,确实易守难攻。”
    阎忠也夸赞了一句。
    田丰得意地捋了捋下颌胡须,这道防线正是他的手笔。
    陈暮说道:“可惜防守有余,进攻不足。太着重于守势,只能被动挨打,难以还击。”
    田丰被浇了一盆冷水,略微有些尴尬,但还是不服气地质问道:“哦,那子归以为,这般兵力分布,应当如何?”
    陈暮笑了起来,指着某处道:“若是我用兵,在此处驻守一彪人马,也毋须太多,五千人足矣,平日里闭门不出,关键时刻忽然杀出,你看如何?”
    田丰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处竟然是兖州境内的博平县。
    博平县虽然在兖州境内,但实际上位于灵县下方,跟高唐很近,亦是处于三州交界之地。
    此地南面是漯水,顺着漯水水道,退可以进入黄河流域,西北面是甘陵,西面是馆陶,东面是高唐,可谓扼住三州咽喉,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在这里布置一军,确实有奇效,就好像在袁绍腹地插了一根钉子,一旦袁绍又开始东进打鄃县,博干的兵马就可以从西面杀入馆陶,搅得袁绍大本营魏郡翻天覆地,还可以配合主力前后夹击,有奇兵之势。
    只是田丰摇摇头道:“此地我也曾经想过,但这里毕竟离冀州太近,可谓一支孤军,虽然有大河为退路,然则实在危险,因而不能放置兵马。”
    陈暮笑了笑,没有和田丰辩解什么。
    田丰性子直,用的计谋也是跟诸葛亮一样,堂堂正正的阳谋,对于这样的奇诡之道,并不擅长,或者说并不敢用。
    因为这个计策确实很危险,跟魏延带五千人奇袭子午谷一样,都属于奇兵。
    如果袁绍发狠,决定不管正面,先拔出这根刺在腹地的钉子,大举进攻的话,只五千人一座城池,未必守得住,因此奇兵有的时候或许真可以作为奇兵用,但更多的时候,很容易成为弃子,徒耗兵力。
    “如今我们与袁绍对峙两年有余,从兴武二年到如今兴武四年,是时候与他一决高下了。”
    陈暮沉吟道:“不知元皓兄有何对策否?”
    听到这句话,田丰顿时眉开眼笑道:“我真有一计,必可破袁绍之!”
    “哦?”
    陈暮忽然想起了街面上来往商人无数,皱起眉头,轻声问道:“此计,莫非是。。。。。。。。”


第四十二章 一声大哥,一生大哥
    “此计,莫非是断盐之计?”
    陈暮沉吟问道。
    田丰惊诧不已,睁大了眼睛说道:“子归猜到了?”
    陈暮苦笑道:“冀州用盐皆依赖于青州,此计是最好的阳谋,我又如何能不算得出来?”
    田丰不善长阴谋诡计,而喜欢用阳谋。
    历史上包括与沮授劝袁绍迎天子,劝袁绍在曹操弱小之时,以及趁他征徐州之时攻许都等等,都是正大光明的计策。
    当时与田丰对线的正是郭嘉,曹操征徐州,担心袁绍来攻,郭嘉劝道:“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
    于是曹操决定冒险攻打刘备,此时田丰也马上劝袁绍趁机南下,攻取许都,结果袁绍推辞儿子生病,根本不采纳田丰的计策,导致曹操稳定了后方。
    可以说,田丰与郭嘉对线,并不是输在计策不好,而是输在对于人心把控。郭嘉准确摸到了袁绍心理,而田丰过于刚直,最终害了自己。
    不过也不是说田丰对人心把控不到位,而是他自身性格问题。
    包括官渡之战后,袁绍打败,有人觉得田丰已经预料到了这个结果,必得重用。
    结果田丰却说:“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可见他对袁绍的本性,还是十分了解。
    那为什么他一定要固执己见,非要作死呢?
    这就是汉朝士人之风骨。
    田丰明知袁绍性格缺陷,不会采纳自己的计谋,他依旧要说。
    明知袁绍大败,自己必然会被处死,依旧直谏犯上。
    明知事不可为而偏为之,便是铁骨铮铮!
    包括诸葛亮也是如此,知道魏国势大,北伐必败,可他依旧要匡扶汉室,依旧要六出祁山。
    因此不能说田丰在智力上就低于郭嘉,只是他的性格太直了,不懂得,或者说不愿意用更委婉的方式而已。
    陈暮猜到田丰之计也并不难,历史上冀州不缺盐,袁绍占据渤海,可以学齐国那样煮海盐来维系。
    可如今海岸线被刘备公孙瓒瓜分,没有地方给他煮。
    关中盐池确实产盐,但被关中那些西凉军阀控制,而且青州盐价低,关中盐价高,冀州百姓早已经习惯了青州海盐。
    一旦青州采取断盐之策,哪怕袁绍从关中运盐来,价格也必然高昂,百姓习惯了低价盐,盐价若是暴涨,肯定会怨声载道,引发内乱。
    此时趁着冀州内乱之时,青州军与幽州军全面进攻,则可一战能定乾坤!
    这就是为什么之前田丰准备召集平原国各大世家的缘故。
    因为他们作为地头蛇,掌握着食盐中间运输环节,若要实施这个计策,肯定要和他们先通个气。否则敌人还未内乱,自己先乱了,那就很尴尬。
    田丰听到陈暮已经猜到了他的计,心中倒也佩服不愧是智计百出的陈子归,带着些许期待道:“子归觉得,此计如何?”
    陈暮思索片刻,道:“元皓兄是打算逼袁绍来决战吧。”
    “不错。”
    既然被看破了,田丰也不隐瞒,大大方方地承认道:“袁绍看似实力强横,然自王芬开始,与明公和公孙使君连年战争,数年下来,冀州百姓凋敝,兵马俱已疲惫,本该是剪除他的好时机。”
    “可惜当时明公和公孙使君也是在关中打了两年,兵马同样疲倦不堪,以至于在结束了葛亭之战后,不得不进入防御阶段,暂时先修养生息,等待再图它日。”
    “然则不仅是我们在休养生息,袁绍也同样已经休养两年,冀州土地本就比我们多,耕地无数,丁口极盛,再拖下去,必为大患。”
    别看袁绍是在兴武元年,也就是193年9月才掌控冀州,但在他之前,王芬就已经和刘备打了几次架。
    时间线的梳理也很简单,从190年十八路诸侯讨董,然后虎牢关在投石车的猛攻之下,只坚持了半年董卓就撤入长安,到191年刘备率领曹操公孙瓒孙坚鲍信,杀入关中,再到192年董卓之死。
    但在董卓死之前,王芬擅自立了一个冀州伪帝,导致他与洛阳朝廷发生了冲突。紧接着又断掉关东军粮草,陈暮就立即唆使刘备前去攻打,那时双方就已经交恶。
    等到董卓死后,天子罹难,原本流落于长安的朝廷回了洛阳,众臣迎东海恭王之后,宗室长者刘虞为天子,大军回师,开始正式讨伐王芬。
    此时已经是192年的事情,然后再到193年王芬病死,这个过程从192年打到193年,双方就已经打了整整两年仗。
    袁绍继任冀州牧,同样也继承了和洛阳朝廷的敌对,当时对于他来说,面对刘备公孙瓒以及洛阳方面的进攻,三面包夹之势,压力非常大,曾经考虑过废除冀州伪帝,奉洛阳为正统,以缓和矛盾。
    可那时党人在冀州的势力极大,为了稳住党人,袁绍不可能去那么做,只能先步步剪除党人的兵权,等到自己彻底掌控兵马之后,指挥了葛亭之战,将公孙瓒和刘备赶出魏郡。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时不仅袁绍处于内部权力交迭的虚弱状态,刘备和公孙瓒也差不多,他们的精锐兵马连年在关中打仗,士兵士气低落,厌战情绪很高,急需休养,很难再进行大规模决战。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都需要休养生息,于是从193年持续到194年,自葛亭之战结束之后,青州幽州与冀州长达三年的战争,勉强算是告一段落,三方进入了长达两年的对峙阶段。
    在对峙阶段的时候,不仅青州在发展,冀州同样在发展。凭借着人口多,耕地面积大的优势,这两年袁绍算是喘了口气,再加上偶尔剥削大族,兵粮慢慢充足,实力渐强。
    虽然在兵员素质上,冀州的士兵普遍要比刘备跟曹操的精锐士兵要差,在顶尖大将方面,也非常缺乏撑得起门面的水准。
    可谁让冀州体量摆在这里呢?
    作为占据了一半华北平原的大州,广袤的耕地面积和人口就是它最大的优势。
    你青州多年开荒,到现在也不到四千万亩田,然而冀州本身就有近亿亩,虽然不能跟后世河北近三亿亩耕地相比,但在汉朝已经是天下最大的粮仓。
    人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可在古代封建社会,得粮食者得天下。
    袁老曾经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能扳倒一个国家,在那个时代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因此在处理冀州问题上,田丰沮授乃至包括荀彧陈暮在内,都认为宜早不宜迟,时间拖得越久,对于青州来说越不利。
    “嗯。”
    听到田丰的话,陈暮赞同地点点头:“这两年除了徐州和兖州偶有战事以外,大家都在尽力发展,以图强大。然冀州实力摆在那里,确实不能掉以轻心。”
    田丰长叹道:“这还是子归你设计削弱过的冀州,若是袁绍能得渤海,不再担忧食盐之事,实力恐怕远远不止如此吧。”
    “当然。”
    陈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