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后汉书》和《三国志》同时记载的事情,并非《三国演义》所说是为了讨好曹操,派手下去护送,结果都尉张辏ш殛觳茚圆撇偕薄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很多人为曹操洗白,说曹操虽然屠城很过火,但却是为报杀父之仇,似乎也不是情有可原,这个观点其实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的观点,颠倒了因果关系。
    因为是曹操屠城在先,然后才导致陶谦报复杀死曹嵩,最终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哪怕一开始双方因南北联盟而造成冲突,但至少屠城这件事,确实是曹操先干的。
    陈暮就是知道这件事,所以才在心里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既——曹操会不会像历史里的那样,因为陶谦与他结怨,而攻打徐州的时候,顺手再屠一次城。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历史的轨迹如果真的开始往那个方向发展,对于青州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符合他们的利益。
    因为那样刘备就可以占在大义之上,严厉谴责曹操,然后洛阳中央朝廷,也可以发诏书斥责。
    届时潜伏在徐州的卧底势力发力,劝说陶谦将徐州让给刘备,那么陶谦很有可能会因为惧怕曹操,而选择答应这个条件。
    到时候一切都会水到渠成,不费一兵一卒把徐州拿下。
    但屠城的话。。。。。.
    陈暮眼神逐渐迷茫,回忆起这些年来见过的无数百姓,见过他们的有血有肉,见过他们的真实情感,见过他们的淳朴、善良、勤劳、勇敢。
    他们再也不是史书里寥寥几笔刻画的文字,也不是一个个冰冷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真实站在自己面前的人。
    是像自己一样的汉民族百姓,是像所有汉人一样,老老实实,为生活努力的黔首平民。
    自己,真的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屠杀,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变成一具具冰冷的尸体,成为后世史书中记载的那些文字吗?
    陈暮居然在这一刻,会感觉到了那么一丝迷茫。
    荀彧沉吟道:“曹操出兵攻打徐州,可谓师出有名,现在我们青州大部分兵力都在与袁绍对峙,他倒是选了个好时机,不如趁此机会,亦向徐州宣战,将陶谦剪除。”
    陈暮苦笑道:“这当然是一个好战略,但我猜到了一个可能性。”
    “什么可能?”
    沮授荀彧二人不解。
    陈暮看着他们,一字一顿道:“曹操残暴,为震慑陶谦,或会屠城。”
    “嘶!”
    二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很多人以为古人对屠城习以为常,认为古人不会在意,但实际上屠城已经是战争最严酷的手段。
    面对屠城者,古人往往都会冠以“残暴”“凶恶”“野蛮”“嗜血”等等评价。
    包括历史上,对于曹操屠城的现象,当时的人也是大多以谴责为主。
    如裴松之:“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孙盛:“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
    陆机:“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
    甚至还有荀彧也对曹操屠城很是不满,曾委婉劝说:“公前屠邺城,海内震骇,各惧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众。”
    可见汉末魏晋时期,人们除了称赞曹操用兵如神以外,对于他的屠城行径,也是多有指责。
    现在荀彧和沮授听到曹操可能会屠城,第一个感觉就是不敢置信。
    因为虽然陶谦跟曹操有恩怨,但双方之间有不是什么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远远没有到屠城泄愤的地步。
    毕竟对于各路诸侯来说,哪怕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目的也是一统天下,如果屠城杀戮百姓,不仅会让自己的名声变臭,且将来夺了这些地盘,治下没有百姓,也没有了任何意义。
    所以听到陈暮的话,即便是向来信服他的荀彧都开始质疑道:“尚书令此言当是杞人忧天矣,曹操再是残暴,莫非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者,如此杀伐戮民,不畏天诛乎?”
    陈暮想了想,说道:“曹操不会畏惧天诛,他畏惧的是大哥如果战胜袁绍,夺取了河北,最后他也会被吞并,所以他一定要在大哥战胜袁绍前壮大己身。至于用什么手段。。。。。。他这种人,不会在意的。”
    沮授摇摇头:“这只是子归你的猜测,讨董初时,康成公与伯喈公还写过《讨董记》,夸赞曹操为天子楷模,若是他屠城杀戮,岂不是引火上身,将此善名尽数自毁?此非智者所为也。”
    “希望是我想多了吧。”
    陈暮闭着眼睛揉捏着太阳穴,自己给他下的这道紧箍咒,也不知道能不能真的栓住曹操这只野兽。
    但纵观史书,他可不是那种在意世俗眼光的人,作为一个极致利益至上的人,屠城能够让他尽快平定徐州,只要坐拥二州之地,就有了和刘备袁绍公孙瓒等人对抗的资本,曹操为什么不做?
    所以陈暮觉得,以现在曹操的实力和想法,如果在攻打徐州的时候,再一次陷入了历史上那种久攻不克的境地,为了震慑陶谦,还真有可能干出屠城这样的事情出来。
    只是沮授和荀彧都不相信,那也没办法。毕竟陈暮是站在上帝视角,通过历史来获得的信息,让他们相信一件未来出乎预料的事情,确实困难。
    荀彧沉吟道:“尚书令既然担忧曹操会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那为何不选择出兵徐州,反正此时也应是出兵之时。”
    陈暮摇摇头:“算了算了,我发现跟你们俩讨论没什么意义,我还是去找一个能讨论的人再说。”
    沮授:“???”
    荀彧:“???”
    两人一脸问号,完全不明白他在说什么。
    唯有陈暮笑而不语。
    荀彧和沮授都是顶级战略家没错,但他们不曾接触过自己的黑暗,又如何窥得黑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头野兽,陈暮曾经因为穿越到这乱世,与这世间格格不入而难以融入,因而变得漠视一切,但随着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越久,受到刘备的影响越深,人也在改变。
    至少他现在开始会因为自身利益与百姓生死相悖时而产生纠结,至少他不会再去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至少此时此刻,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复杂的情绪。
    这就足够了。
    。。。。。.
    。。。。。.
    送别了荀彧和沮授,陈暮在府邸中沉思了许久,这才走出了家门,坐上马车,往泰山的方向去。
    沿着连绵宽阔的水泥大道,一路往西,在道路三岔路口,拐进了一条黄泥道中。
    这条水泥道路左右两侧都是广袤农田和城外村落,直接通往泰山学宫和泰山书院,而三岔口的黄泥道则往东面山脚下的一个村庄。
    村庄栽种了大量的桑树,正是盛夏,不时有农夫和桑女走在道路上。
    远远看到挂着太守府牌子的马车,除了五十以上的老者,这些乡野之人纷纷停下脚步立于路边,等到马车经过的时候,便会脱下帽子或者弯腰行礼。
    过了村庄,再往山里走,就到了后山竹林。
    村中人都知道,最近竹林里搬来一户关中来的人家,据说是因为关中现在大乱,因此来青州离世避祸的隐居贤士。
    主人家是位六旬长者,只知道姓阎,宽厚有礼,家中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倒不姓阎,姓徐,说是早年收的义子,一家人二十余口,就住在竹林内,养了些家禽,生活倒也惬意。
    陈暮到了竹林外,下了马车,让仆人在外面等着,自己独自一个人步入林内,顺着台阶往上走,约行四五十步,就看到远处竹林内栽满了花圃,有两名女子在浇水。
    看到陈暮进来,都微微下蹲行礼,倒也没有避讳。
    陈暮双手负在身后,也稍微欠了欠身。这是阎忠的两个女儿,长女二十余岁,早已经出嫁,只是丈夫病逝,艰难抚养着幼子,这次也被阎忠带了过来,幼女十五六岁,跟陈凤年纪差不多,尚未出嫁。
    行到里边,院中有几名幼童正在嬉戏,玩的是丢沙包,大的七八岁,小的不过五六岁。是阎忠的几个孙子和外孙,其中还有徐荣的一子一女。
    别看徐荣在历史上死得早,但其实他也三十多快四十岁了,早已成家立业,并不是什么年轻人。
    “暮叔叔。”
    几个幼童看到陈暮,高兴地簇拥过来。
    陈暮从袖中取了几个果脯糖粒递过去,笑着问道:“你们祖父在何处?”
    “在后院!”
    幼童们开心地接过零食,齐齐指着院子后面。
    陈暮笑了笑,摸了摸这几个小孩扎着冲天辫的脑袋,缓步走入其中。
    阎忠和徐荣之所以要先住在这里一段时间,是要先洗白。
    毕竟他们是西凉军,西凉军曾经做过不少残暴的事情,而且现在还在为祸关中,在关东各路诸侯当中名声相当臭,刘备也很厌恶。
    所以要想让他们顺利加入青州集团,就得将过去的经历洗刷干净,重新打造一个人设。
    比如因李傕郭汜等人为祸关中,而被迫迁移至青州的世家大族隐士。
    这样的人在青州倒是不少,像曹操的老爹曹嵩,现在就居住在青州的北海国避祸,还有张昭家族,也因受到陶谦的迫害而居住在安稳的青州。
    陈暮进去的时候,看到老头在院子里屋檐下纳凉,左右看不到徐荣,想来是进山打猎去了,没有带兵的时候,也就这点娱乐方式。
    “诚汉先生。”
    陈暮走过去,微微拱手,笑着说道:“青州此地,尚住得惯否?”
    阎忠操着关中口音说道:“美滴很,山好水好,女子也蛮,额很稀罕。”
    陈暮一脸黑线道:“先生,这里就咱们两人,不用装了。”
    “哈哈哈哈。”
    阎忠哈哈大笑,从陈暮送的躺椅上站起来,转身进屋。
    两个人进入屋内,找了席子坐下。
    二人互相对视,皆从眼中能看到对方的笑意。
    对于阎忠来说,能够带着一家老小从关中这个养蛊持里跑出来,已经相当不错了。
    更何况现在青州上升势头正猛,未来可期,以后说不准还能回去。
    “说说吧,什么事?”
    阎忠也不跟陈暮废话,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出山的时候,好歹也得过个一年半载,等阎忠和徐荣死在乱军之中的消息传出来,他才好方便行动。
    所以今天陈暮忽然到访,估计也是有其它事情要商量。
    陈暮说道:“什么事情都瞒不过先生,我有个疑惑想向先生讨教。”
    “嗯。”
    阎忠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讲。
    陈暮便说道:“曹操攻打徐州,以我对他的了解,此人势必会想趁着河北局势僵持阶段,尽快把徐州拿下,此人做事说好听点叫不拘小节,说难听点就是不择手段。陶谦人老已无锐气,稍微一吓,就有可能吓破胆子。所以我猜测曹操很有可能会选择极为残暴的方式恫吓陶谦。”
    “什么方式?”
    阎忠问。
    陈暮从嘴中缓缓吐出两个字道:“屠城。”
    与沮授荀彧不同,阎忠仅仅只是稍稍皱了下眉头,就再也没有任何反应。
    在西凉羌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比之屠城的血腥程度也不差,数百万羌族,大小部落能达到上千个。不管是汉人与羌人,还是羌人内斗,动则屠戮整个部落鸡犬不留的事情太多,阎忠都已经习以为常,屡见不鲜了。
    “你的疑问是什么?”
    阎忠并没有像沮授荀彧那样质疑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