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想要说动整个宗族,光靠荀彧一个人的力量根本不够。
    家乡父老故土难离,没有办法,荀彧只能迁走了自己的宗族,也就是他的几个近亲,父母妻儿以及家中奴仆扈从雇工等,约有四五十人,全部来了青州安顿下来。
    荀彧来的时候,陈暮已经走了,跟着老大哥去了洛阳讨董,所以两人并未打照面。
    陈暮也只知道荀彧应该是来了,但具体人在哪,现在在干什么,他一无所知。
    毕竟这年头又不是能打电话能发微信的信息时代,出门走个路都有可能走丢,更别说上千公里之遥。
    因此直到现在,陈暮回了青州,才想起荀彧,便问问沮授知不知道他在哪里。
    好在荀彧没有跑多远,有个学习气氛浓郁的泰山学宫吸引住了他,要是跑去东莱某个山窝里藏起来,那就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找得到。
    到了学宫之后,陈暮先去找了郑玄,提了提《讨董记》的事情,希望他将董卓的罪恶,与老大哥的正义公之于众。
    听到陈暮的话,老头几乎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甚至还问要不要请蔡邕一起帮忙,两个人署名弄。
    这让陈暮还挺意外,没想到郑玄居然如此配合。
    一问缘故,才知道老头是给气的。
    六月的时候洛阳大火,刘备从火中抢救出来了上百车珍藏典籍,现在两个月过去,早就送回了青州。
    郑玄就带着学宫学子一边痛并快乐地整理,一边对董卓的残暴骂骂咧咧。
    要知道洛阳藏了天下书,历代经典著作全都有,就这样一把火被董卓烧个干净,老头知道消息,差点没气死才怪。
    最后说着说着,老头老泪纵横起来,惹得陈暮和沮授好一顿安慰,哄了半天,这才心情平复。
    《讨董记》的事情搞定,不仅拉了郑玄,还拉上了蔡邕。
    历史上蔡邕之所以替董卓叹息一声,是因为董卓对他确实不错。
    因此即便是董卓十恶不赦,蔡邕也惋惜一下。
    没想到反倒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现在又不同。
    眼看洛阳都成了这样,蔡邕就反而庆幸郑玄能邀请他来青州避祸,对董卓的感激全变成了对郑玄的感激,这点小事自然没问题。
    处理了这件事情,陈暮在学宫学子的帮助下,找到了荀彧。
    荀彧沉迷于书堆里无法自拔,整天呆在学宫的图书馆,疯狂地汲取知识。
    即便荀家藏书很丰富,可是跟泰山学宫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
    要知道陈暮可是通过各种手段从鸿都馆与太学弄书出来,刊印之后才给还回去,几年下来,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很多书荀彧也只是听说过没读过,现在有机会,当然得读一读。
    “文若!”
    在一名学子的指引下,陈暮找到了荀彧。
    荀彧听到有人叫他,转过脑袋。
    这一看把陈暮吓一跳。
    才27岁的荀彧长满了乱糟糟的胡子,头发像是几天没洗了,两眼通红,顶着一对熊猫眼仿佛两天没睡觉一样。
    “尚书令!”
    荀彧看到陈暮,几乎条件反射地站起来,拱手行礼。
    他在尚书台干了两年,早习惯了当陈暮的下属。
    陈暮诧异地道:“文若,你怎么成这样了。”
    荀彧可是最在意外表形象的人,出门不仅要打理好仪表,还要熏香。
    “荀令留香”这个成语,可不是胡编乱造的东西。
    荀彧苦笑道:“洛阳送了不少书回来,这些日子一直都在整理,确实没时间好好整理衣冠。”
    “行了。”
    陈暮翻着白眼摆摆手:“跟我走吧。”
    “尚书令,去哪儿?”
    荀彧一头雾水。
    陈暮拉着他:“肘,跟我进屋。”


第五十五章 招揽荀彧
    进屋?
    进屋干哈?
    荀彧纳闷不已。
    但很快他就知道了。
    陈暮让他去洗个澡,重新换身衣服再出来。
    胡子就不打理了,至少人得干净。
    泰山学宫是修建在一处豪强庄园的旧址上,占地极大。
    整个学宫内部也是分了很多区域,包括教学区域、食堂、生活区域等等。
    这毕竟不是交通发达的现代,学生只能住在学宫里住宿,不然的话,他们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在教育上,青州是下了血本的。不仅给予优秀的教学质量,生活方面也安排得很好。
    食宿免费,名师辅导,毕业提供工作,可谓考上了学院就有了辉煌的人生。
    普通学生唯一与有钱人家区分开的,那就是有钱人家可以花钱住高档的独栋房子,而穷人家的学子就只能挤八人间。
    有钱的学生可以吃精致有油水有肉的小灶,穷人学子只能吃很普通的免费食物,偶尔才能吃荤腥。
    但即便如此,这个条件也已经非常不错。
    毕竟是免费的,在自己贫困的家中还不一定有这条件。
    也许有人说,你搞免费教育投资那么大,会不会出现血亏的情况?
    但实际上,这几年的投资并没有白费。
    像去年刘备担任青州牧,青州需要大量低级官员,都是从泰山学宫里产出。
    为什么刘备去打仗的时候,后方如此稳定?
    就是因为有大量从泰山学宫里出来的低级官员帮他在维护地方,从乡到县,让各地不至于出现乱子。
    目前县令县尉县丞这一级别的官员,还是以早一批的青州本土官员为主。
    但到了各乡佐吏,县佐吏,基本都是学宫学子。
    可以说,高级人才青州或许不算特别多,但像这样的低级人才,能够对各地的基础教育、基础治安、基础治理起到很大的帮助。
    比如齐国发布的一些政策,原来的官员可能牵扯到一些地方利益,而选择拒不履行政策。但新来的官员都是青州集团的坚定拥护者,那么政策的实施就会方便很多。
    而且汉朝实行德治,青州也是大力推广德治。品德好,且有治理地方才能的人可以为官。品德好,但无治理地方才能的人可以去各地当老师,普及教育。
    青州现在富庶,兴起了县学,而且县学的老师和校长都是有官职的,必须要在乡邻之中有口皆碑,大家都竖起大拇指,才能够可以担任。
    其实这也是隐隐符合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汉代整个青州也就那么几百万人口,分到各郡各县各乡人就更少,一个乡只有几个村,一个村只有几户或者几十户的现象大有人在。
    整个县,县城几千人,分散到各乡加起来顶多一两万人,大一点的县也才四五万,还不如后世一个镇人口多。
    人少,就更容易推广德治。
    村里乡里县里就那么点人口,名望和品德很容易传出去,要是你做得不好,一下子就会满县皆知,直接社会性死亡。
    所以分配下来的这些乡县级官员、县学老师、校长,都必须做到品德优秀,受乡人敬佩。
    说那么多,其实想表达的意思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青州很重视教育。
    荀彧现在就住在泰山学宫的一个单独的宅楼里。
    毕竟是荀家人,钱肯定是不缺的。
    宅楼里甚至还有奴仆照顾他的起居,有两三妙龄侍女,整得陈暮和沮授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洗完澡出来,一股清香扑鼻,骚包得很。
    “这味。。。。。。”
    陈暮在鼻子前扇了扇,熏香没错,可这也太香了,都快让鼻子失灵了。
    荀彧打理干净出来,不好意思地笑笑:“尚书令,里面请。”
    陈暮带着沮授一起进入了这间小楼的内院,院子里还有花花草草,都有侍女打理。
    过了庭院,就到了厅堂。
    三人坐下,等侍从端上酒水离开之后,陈暮才指着沮授说道:“介绍一下,这是齐国相沮授,字公与。”
    之前第一次从洛阳逃回来后,陈暮担任齐国相,后来董太后何太后去世,刘备被召为大鸿胪,陈暮也跟着去,就相当于弃官。
    而且当时候关羽是担任济南相,张飞是担任乐安太守,跟着刘备进京,也算是弃官。
    所以刘备就安排了沮授接替陈暮,简雍接替关羽。
    当时华歆是北海相,乐安、东莱、平原三郡由于氏仪孙绍孙乾他们的资历不够,就只能担任郡丞或者长史,没有安排太守相国。
    这差不多就是刘备现在在青州的基本盘,没办法,适合当国相太守这一级别的高级人才有,但郑玄管宁邴原王烈这些贤才就喜欢治学,不喜欢当官,也不能勉强他们。
    荀彧站起来向沮授拱手道:“见过使君。”
    沮授笑道:“颍川荀氏闻名天下,我当年在济南,也曾经仰慕过伯条先生的风采。”
    伯条是荀绲的字,而荀绲就是荀彧的父亲。
    沮授现在年近四十,比荀彧大十多岁,比荀绲小十多岁,二十年前,荀绲曾经担任过济南相,与沮授有一面之缘。
    “原来是父亲故旧。”
    荀彧才刚坐下,连忙又站起来拱手一礼。
    “好了好了。”
    陈暮笑道:“坐下说吧。”
    荀彧坐下后,对陈暮道:“尚书令,今日找彧是有何事?”
    陈暮看看沮授,又看看荀彧,沉吟道:“我是想问问你们,观今日之天下局势,你们觉得如何?”
    荀彧低下了头默不作声。
    沮授思索片刻,缓缓说道:“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我观之,汉室气数怕是已尽,又至前汉末年王莽篡逆之时。”
    “公与先生,切莫乱语。”
    这个时候荀彧忍不住了,发出不同的意见道:“如今汉室虽颓倾,犹有刘青州奋起拼搏,浴血而战。陈留王虽被害,天子尚存,它日刘青州若能迎回天子,则四海服平,众望所归,先生怎么能轻言汉室气数已尽呢?”
    作为坚定的汉室拥趸,即便荀彧已经能够感觉到这天下的变化,可依旧在自己骗自己,觉得现在天下虽然大乱,但还有刘备作为希望,只要他能够杀入关中,迎回天子,那一切都还有救。
    然而陈暮却失望地摇摇头:“文若,你曾经在尚书台跟了我两年。我以为你已经有了长进,不会再因为自己的感情而失去思考,可今日之言,太让我失望了。”
    荀彧睁大了眼睛:“难道尚书令也觉得今日之天下,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汉室江山,已经拯救不回的时候了吗?”
    “十之八九吧,这种迹象早在黄巾时就已经体现。”
    陈暮回忆起当初的往事,苦笑着说道:“当初我跟随大哥在讨黄巾,在广年的时候我就已经与他提过。”
    沮授惊讶道:“子归居然在六年前就已经看到了六年后的事情吗?”
    “不可能!”
    荀彧毫不犹豫地道:“黄巾不过是小患尔,又如何动摇大汉根基。”
    陈暮想了想,说道:“文若,你知道我在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吗?”
    “不知道。”
    荀彧摇摇头,他在去岁洛阳崩乱的时候就已经回家乡劝说父老离乡,那个时候只是洛阳乱,天下还没乱,拖家带口到了青州,并不知道讨董的事情。
    陈暮说道:“十八路诸侯齐聚虎牢关前,足足半年。除了我大哥刘备以外,就只有豫章太守孙坚担任先锋时与董军交战过一次。”
    “他人不出力?”
    荀彧皱起眉头,要是连仗都不打一场,这联盟还有什么意义?
    陈暮道:“袁绍袁术袁遗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