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如此。”
    冀州百姓议论纷纷,虽然不少人想要参军入伍,可常山国是在冀州北部,离青州千里之遥,普通人家走过去,得近一月,而且到了之后,还不一定选上,所以哪怕百姓跃跃欲试,但也只有少部分人真的想千里迢迢去青州投军。
    而在这个时候,一位银枪少年郎,看到了那份讨董檄文和招贤令,片刻之后,一言不发地转身跨上了自己那匹驽马,准备一路南下。赵云家不算穷,但也不算富,买不起战马,只有驽马。
    可驽马再跑得慢,也终有到青州的那一日。早在数年之前,赵云就已经十分钦佩刘玄德对冀州百姓的仁义之举,到了今日,终于有能够为他效命的机会!
    青州临淄,城门口,黄忠同样看到了这份告示。
    相比于赵云一直在家乡修习武艺,等待有朝一日能来见识见识刘备,黄忠则早在前年就定居了临淄。
    倒不是想来投军,而是听闻青州泰山学宫汇聚天下名医,很多医术高超的医师在这里研习药方,教授医术。
    他的儿子黄叙自小身体不太好,前年生了大病,眼看就要快死,不得已就带着儿子远走他乡来这里求医问药。
    幸运的是黄忠遇上了华佗,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理,黄叙的身体大有好转,每日勤习五禽戏,虽然病情还未完全康复,但经过调养至少已经没有了性命之忧。
    所以黄忠才定居在青州,等待自己的儿子能够身体恢复。
    结果这一日出城砍柴的时候,看到了这份征兵告示,几乎毫不犹豫当场报名参军。
    登记处的考校官是刘备帐下的亲军,也是战场上的老兵,掀起黄忠年纪大,不同意他入伍。
    其实黄忠现在的年纪并不是很大,今年四十二岁,刚好处于壮年巅峰期。
    可在平均年龄极低的古代,四十岁以上就能称为老人。
    即便是在沙场上,这样的士兵也是很老的老卒了,根据刘备制定的征兵年龄限制,征召的是二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兵,黄忠已经超龄。
    结果黄忠不高兴,大闹了征兵处,十多个人的一起上都没有制服他,最终惊动了负责齐国征兵的臧霸,见这中年汉子厉害得紧,当即同意他入伍,还让他担任队长,算是个管理五十人的低级小军官。
    赵云和黄忠,仅仅只是刘备募兵当中的一个小插曲,真正的大势,还是在天下各路诸侯。
    冀州渤海,袁绍看到了从青州发来的讨董檄文,当即大喜,对部下道:“传令,修书一封给刘玄德,我袁绍第一个响应!”
    荆州长沙,袁术看了看袁家给自己发的密信,又看了看刘备的檄文,轻笑一声:“这样的好事,怎么能少了我袁公路?待讨董之后,叔父必然能为百官之首,到时候这天下,还是我袁家之天下。”
    兖州谯县,曹操看着刘备的檄文和正牌的天子诏书,再看着自己写的矫诏,撇了撇嘴,把自己的矫诏撕成碎片,然后才对夏侯惇说道:“我这是假的,刘玄德的是真的,幸好慢了一步,不然我这矫诏恐怕要被天下人笑话。”
    幽州涿县,公孙瓒大手一挥,对严纲田楷等部下说道:“玄德邀我一同对付那董贼,振兴汉室。我与玄德为少时好友,后来又是他帮我发家,我们恩同兄弟,既是他相邀,我自然不能小气,派人去找鲜卑跟乌桓人,我要尽起三万幽州铁骑,讨伐董贼!”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全国各地,冀州刺史王芬,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巨鹿太守韩馥,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上党太守张杨纷纷响应号召。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新任豫章太守孙坚,孙坚跟随袁绍诛杀宦官,后来这个举动被朝廷定义为正义之举,就算是立了大功,被调为南军司马,后来扬州豫章郡出现叛乱,朝廷就任命他为豫章太守,去了扬州。
    刘备的讨董檄文到了扬州之后,刚到任豫章没多久的孙坚立即响应,去邻郡丹阳募得精兵八千,准备北上开赴洛阳。
    一时间,天下群雄闻风而起,除了益州和西凉这样的偏远之地以外,关中地区的诸侯大都答应起兵。
    到第二年,初平元年,也就是190年一月的时候,各路诸侯都已经招募好了士兵,总计十八路,浩浩荡荡二十余万兵马,向着洛阳奔去。


第三十一章 整装待发
    刘备的招贤令纳来了无数人才。
    这让他很高兴。
    但其实他不知道,来的这些所谓人才,大多是青州本地,或是泰山学宫的学子,在历史上籍籍无名,武力值和智力顶多40…50,真正厉害的谋士和武将,就只有一个武安国。
    没办法,在历史上,青州本就不产人才。像隔壁兖州、徐州、豫州、冀州四地,人才都是一箩筐一箩筐,唯独青州寥寥无几,且多以治学为主。
    所以刘备高兴是高兴,但唯有陈暮知道,他是白高兴一场,因为来的这些人,除了武安国,其他一个都没听说过。
    不过刘备和陈暮都不知道,其实很多人想来,可因种种原因而放弃。
    刘备名望在外,青州富庶,天下有识之士,早就看出来刘备的实力一定会很大,所以来投靠明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比如郭嘉。
    郭嘉今年19岁,是寒门子弟,属于阳翟郭氏,虽少有才学,但尚未及冠,不能远游,所以要等20岁以后才能出仕。
    而且现在这乱世,靠他一个文弱书生千里迢迢跑去青州,那就是送死。
    就跟当初陈暮在黄巾之乱时,不敢去投奔曹操一个道理。
    因此郭嘉只能继续待在家里读书。
    还有徐庶也是颍川人,以他的武力值,单人匹马一把剑,跨越一千多里,从颍川杀到青州来倒也不算事。
    问题是今年徐庶为了帮友人报仇,犯了杀人罪,后来被官府抓起来,差点问斩,最终被同为游侠的党羽救出来,逃去荆州避难去了,也没法露面。
    另外,荀彧在董卓掌权之后,就弃官回家,应邀准备迁移宗族来青州避难,凭着和陈暮的关系,大概率会加入青州集团。
    至于荀攸。
    荀攸和荀彧不同,荀攸是荀和的亲侄子,与荀彧家族已经分开,所以荀和给荀攸写了一封书信,让他来冀州跟着他。冀州现在是党人大本营,王芬袁绍都在这里,因此荀攸已弃刘备而去,跑到冀州去。
    对于这个结果,陈暮早就猜到,原本只是想试一试,既然不行的话,那就只能江湖再见,希望未来不要在战场上遇到。
    荀攸这个战术天才,陈暮还是很重视的。
    其他陈宫不想出仕,崔琰程昱许褚则有宗族牵绊,不想离开宗族去外地。
    还有刘馥,刘晔,满宠,杜袭,鲁肃,于禁等人,有些是年龄很小,有些是外地为官,有些是已经归属于某方势力。
    林林总总,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天下英杰,许多佩服刘备,想来投效刘备的俊才,要么因为路途遥远,要么已经有主,要么宗族羁绊,都没有来。
    这也正常,古代不像现在那样,交通发达。一个人孤身上路,没有像王朗那样的武力值,死亡的概率极大。
    因此除了青州本地俊才,刘备从外地收获的才俊,就只有王朗和田丰。
    赵云和黄忠目前只是参军,还未展露头角,连陈暮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哪能得知军中又多了两个猛将。
    而王朗是应陈暮的邀请过来,田丰则是因为他是巨鹿人,巨鹿太守韩馥征辟他为属官,却对他不重视,最后是老友沮授携带重礼邀请他来青州,这才多出两个人才。
    现在这世道就是这样,有些人想要出仕,可路途太远,有些人离得近,可以来,但又不想出仕,因此一道求贤令下去,真正有用的人才其实不多。
    不过说是不多,实际上是指90以上武力智力的顶尖人才,90以下的还是不少,如左继,字承祖,原本是孔融幕僚,素有才名。还有刘谦,字义逊,同样也本是孔融幕僚,为清隽之士。
    所以相比于目前的其他诸侯,刘备麾下已经全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光算90以上智力的文人,就有陈暮,沮授,田丰,以及一票90以下的,华歆、简雍、孙乾、王朗、氏仪、孙邵、左继、刘谦等数十幕僚集团。
    90以上武力的武将,就有关羽、张飞、典韦、太史慈、张辽,然后是90以下的管亥、臧霸、高顺、武安国、徐和、司马俱、李波、管承、王丹、张饶等数十武将集团。
    由于赵云和黄忠暂时没有人知道,所以并没有在其中。
    青州的战争机器轰隆隆运转,各地豪强被陈暮和刘备的手段整怕了,知道反抗是什么下场,乖乖交出家中囤积的粮食,被官府平价买走,做军用物资。
    各地县城征兵处大量征召家境贫困,有想参军立功的有志青年。
    因为刘备早就有言在先,不管是杀敌立功,还是献出计策,都能获得奖赏,在战场上如果能够拼死杀敌,哪怕是战死,也能获得大笔抚恤金,还能一家数年内免税。
    如此重赏之下,青州的青壮踊跃参军,在第二年开春一月的时候,就已经聚众起六万大军,气势如虹。
    事实上这已经是精挑细选,只留下精锐的结果,如果大量征召的话,举二十万大军不在话下。
    毕竟青州这几年并非没有战事,前有平定诸郡黄巾之乱,后有徐和司马俱泰山匪,南征北战,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卒在家务农,这些老卒并不是说他们年龄大,而是战斗经验丰富,久经沙场。
    一些老卒立功分了田地,不想再打仗,就没有参军,还有些老卒感恩于刘备,听到刘备征召,热血上涌,立即是国有难,征必召。
    光这些老卒就占了一两万之数。
    还有些则是家境贫困,想改变命运的青壮,他们上战场杀敌的心思比之老卒还要强烈,因为立功了就升官发财,改变命运。就算失败了,人死了,也能为家庭带来一笔财富,免除税收。
    这样大手笔之下,刘备的六万大军可谓是真正的精锐,大量老兵回到部队,成为伍长、什长、队长等基层官员,开始训练士兵。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短短两个月,按照陈暮的训练士兵之法,军队就已经初见成效,令行禁止。
    汉人尚武,特别是在无数有沙场经验的骨干老兵的情况下,刘备的部队兵员素质,除了公孙瓒的兵马以外,比之其他诸侯的兵马,强过一倍不止。
    有了粮草和士兵,就得有武器装备。
    整个青州的铁匠铺都开始动员了起来,疯狂打造兵刃,虽然当初刘备南征北战的时候,是有一批武器的,但青州承平太久,武器放在仓库里都快生锈了,又得重新洗练一番。
    不过青州的底子太厚,一切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大量的武器装备成批地锻造,士兵每日训练,粮草堆积如山,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着人们——战争即将打响了。


第三十二章 酸枣会盟
    初平元年二月,青州平原国,一望无际的平原之上,成群结队的士兵,批着小札甲,腰悬环首刀,肩扛长矛,排着长龙往西而去。
    六万大军分为五部,前军为管亥率领的先锋部,总计八千人,当头进入了冀州清河地界。
    中间则是刘备率领的两万中军,有意思的是,黄忠和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