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备点点头,确定了第一步方案,宣布散会。
    等会议结束之后,刘备把陈暮叫到了自己的帐篷里。
    帐篷不大,就是普通的士兵帐篷,连一张桌子都没有,只有张小台子放了一盏灯。
    两人相对而坐,刘备说道:“四弟,你老实跟为兄说,你到底做何打算?”
    一想到城里除了黄巾贼以外,其他人多是普通百姓,刘备就觉得千万不能让自己四弟胡作非为。
    不然打赢了仗,死了那么多百姓,他都觉得心里不舒服。
    陈暮无奈道:“大哥想知道?”
    “你必须告诉我。”
    刘备态度坚决。
    “好吧。”
    陈暮想了想说道:“我最近与泰山学宫一些喜欢发明的学生改进了投石车,增加了射程和威力。我打算用投石车进攻,每日扔石头,逼徐和退守泰山。”
    徐和为什么要比司马俱难处理?
    因为县城并不是他的老窝。
    就跟张燕纵横太行山一样,徐和打不过官军可以随时往身后的泰山里撤。
    根据探子来报,昌国后方的马鞍山早就被徐和经营得如一块铁桶,里面到处建造了山寨,囤积了大量粮草。
    一旦官军攻打,就藏身于莽莽泰山之中。
    虽然泰山山脉不像太行山山脉延绵万里,横跨幽、冀、并、司、豫,可架不住也是个山脉,别说藏二十万,就算是百万人也绰绰有余。
    所以对于丢掉昌国般阳二县,徐和是一点都不心疼,只要山在,官军就拿他没有一点办法。
    正因为如此,刘备才疑惑不已:“我们不是就怕徐和退守泰山吗?为什么要逼他出城守山?那样的话,恐怕一两年都不一定拿得下他。”
    陈暮理直气壮道:“臧霸不是说有办法吗?等徐和进山,就让臧霸按他的办法来。”
    刘备无语。
    好家伙,我看你是根本就没有办法吧。
    还以为四弟有良策。
    没想到是馊主意。
    要知道臧霸虽然熟悉泰山地形,但熟悉地形和能不能打进去是另外一回事。
    徐和退守山寨,易守难攻,到时候恐怕没那么简单就能上山。
    只是刘备自己也想了很久,苦思想不出什么计策,觉得这或许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
    毕竟不管是强攻还是用投石车给压力,徐和最终肯定还是要撤到山上去。
    结局一样,只是强攻伤亡大,投石车伤亡小的区别而已。
    最后还是要看臧霸。
    想到这里,刘备也只能叹道:“也只能这样了。”
    “大哥勿忧。”
    陈暮看到他愁眉苦脸,笑着安慰道:“实在没法,我们就围山便是。如今青州百废待兴,百姓都分到了田地,只要风调雨顺,没有大涝大旱,粮食必然充足。贼军困在山中,哪怕收了春粮,二十万人也必不能持久,最晚明年初,他们的粮食耗尽,最后还是得下山投降。”
    “只希望那徐和能够识时务,不要负隅顽抗就好。”
    刘备点点头,说道:“天色已晚了,四弟就与我同床共枕抵足而眠吧。”
    陈暮早就习惯了,便说道:“那我就不回自己营帐了。”
    两兄弟吹灭了灯,躺在床上又说了会话,才沉沉睡去。
    第二日,又是一天的忙碌,营寨终于扎好。
    四周建起木质栅栏,各种防御工事也开始慢慢修建,远处就是泰山,成群结队的士兵从山里砍伐树木,运往营寨。
    徐和眼睁睁地看着官军在修建防御工事,准备攻城器械,却不敢阻止,也不敢出城作战。
    原因很简单,他人手不足。
    别看徐和聚众二十万,但实际有战力的只有六万人,而且还分在两县。
    昌国他只安排了四万人马,另外两万人在般阳。
    昨夜他就下达了命令,让般阳的人撤进山中,所以现在昌国城内,也只有四万人,比官军还要少一万。
    当初大贤良师张角有二十多万可用之兵,却被朝廷精锐不过三四万人马打得节节败退,更何况现在还是自己人少,对面人多。
    因此徐和打死都没有想着出城,甚至已经在考虑带着人马从西门逃出去,与般阳的人在山上会和了。
    而在这个时候,司马俱也已经受了命令,带着说客准备进城。


第七十二章 陈暮的鬼名堂
    司马俱有些心情复杂地被吊篮吊入了城里。
    去年的时候他与徐和还割据青州,占领县城,当着一方土皇帝,现在自己已经被迫投降,反而要去给官军当说客,去劝降徐和。
    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啊。
    城楼上徐和已经在等他,见到他与说客上来,脸色不知道是该故人重逢的喜悦,还是面对官军的愤怒。
    反正表情僵硬,同样心情复杂地说道:“司马俱,你投降了官军,还来我这里做什么?”
    司马俱略微尴尬,他身边的说客许硕笑道:“司马将军与徐将军乃是多年故交,如今老友上门拜访,难道徐将军不欢迎吗?”
    “哼。”
    徐和冷着脸一甩袖,往城楼里而去。
    司马俱微愠,因为之前二人好歹也有交情,而且在黄巾军中平起平坐,现在自己投降了官军,你徐和反而给我摆脸色是什么意思?
    好在许硕察言观色,记得自己的使命,低声对司马俱道:“司马将军,还有使君与刺史的要任在身,暂且忍耐。”
    司马俱深吸了几口气,勉强压制住心中的不爽,跟着徐和一起进了城楼。
    徐和自顾自坐下,司马俱也不跟他客气,坐在他的对面,开门见山地说道:“徐和,我这次来的来意你也应该知道了,降还是不降,给句准话。”
    “我若是不降呢?”
    徐和也来了脾气,瞪着眼睛看着他。
    也许有人奇怪,敌人兵临城下,大举进攻,明知道打不过,投降难道不好吗?
    但要是每个古人都这么想?    那就没有那么多守城与攻城战了。
    不愿意投降的原因有很多种?    比如睢阳之战,是因为安禄山是反贼?    守城的张巡是官军。
    官军怎么可能投降反贼?
    所以哪怕到最后一刻?    张巡也坚决不投降。
    此为忠。
    还有后来名士臧洪反抗袁绍,就是因为袁绍阻止臧洪救援他的好友张超。
    张超到最后被曹操杀死之前?    还坚定地认为臧洪会来救他。
    臧洪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又气又急?    赤着脚边跑边哭?    准备召集士兵攻打曹操,结果被袁绍阻拦。
    正因为这件事情,导致臧洪恨死袁绍,于是举城叛变?    据城死守?    最后被袁绍围攻了一年,城破的时候全城七八千人无一投降,慷慨赴死。
    此为义。
    而徐和不想投降的原因与忠义无关。
    他原本是被豪强地主剥削的农民,是大贤良师发动起义救了他,让他能够翻身做主?    成为统治阶级。
    在他占据县城之后,杀戮豪强?    善待百姓,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成为了二县之主。
    所以徐和一不忠于谁,二也不是因为义。
    他单纯地只是希望自己治下的百姓能过得好?    希望自己不再像以前一样被豪强欺负?    不再成为被统治阶级?    仅此而已。
    因此司马俱这趟劝降,注定是没有结果。
    许硕素来有口才,他是北海人,因为读书识字,在关羽军中做吏员,劝降了李波后立下功劳,成为了主簿。
    但饶是他舌绽莲花,一边告诉徐和现在自己的处境有多糟糕,一边跟他说新来的刺史如何善待百姓,徐和就是不松口,坚决不投降。
    到了最后,徐和被说得恼了,一拍桌子,下逐客令道:“多说无益,我是不会降的,你们要战便战。你们走吧,司马俱,若不是我与你也算故交,少不得要拿你们的人头送回去。”
    司马俱和许硕面面相觑,徐和油盐不进,不管怎么说都不投降,看来这一趟白跑了。
    无奈之下,二人只得离开,回去报告。
    刘备这个时候在外面指挥军队修筑防御工事,营帐中只有陈暮和沮授在,听到回信,陈暮点点头道:“意料之中的事情,你们退下吧。”
    等司马俱和许硕告退后,沮授皱眉道:“这徐和不愿投降,看来也只有强攻这一条道路。”
    “也不尽然。”
    陈暮放下书本,笑着说道:“军情司的探子说,徐和在昌国般阳二县,大肆赠与百姓土地。可见是一个比较善良的人,爱护百姓。这样的人若是读些书,出仕做个县令太守,也许是个好官,可当反贼,就是他最大的弱点。”
    沮授笑着摇摇头道:“你不会又打百姓的主意吧,使君是不会允许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我向大哥保证过,不会打百姓的主意,这一点你放心。”
    陈暮露出微笑。
    沮授狐疑道:“既然不打百姓的主意,你说徐和的弱点做什么。”
    “当然是另有用处。”
    “哦?”
    沮授好奇:“什么用处。”
    陈暮狡黠道:“你猜猜看?”
    沮授绞尽脑汁,却怎么也猜不出来陈暮的打算。
    别看他也是顶级谋士,在这一点上却跟不上陈暮的思路。
    原因很简单,谋士与谋士之间不同,定位也不一样。
    有些谋士擅长奇谋,如荀攸、贾诩、法正、陆逊、徐庶。
    有些谋士善于规划,如诸葛亮、庞统、荀彧、司马懿、沮授、田丰。
    还有些谋士则善于心理,如郭嘉、贾诩、司马懿,现在还要加上一个陈暮。
    谋士不仅仅是行军打仗出谋划策那么简单,同时也得根据形势给主公提供参考意见。
    如曹操在攻打徐州之前,就曾经害怕袁绍偷袭许都,所以犹豫不决,是郭嘉认为袁绍优柔寡断,必不敢来,让曹操放心大胆地去打徐州。
    于是曹操攻打刘备,袁绍果然不敢轻举妄动,让曹操顺利东进,成功拿下徐州。
    在曹操手下,三大谋士各司其职,荀彧是顶级的战略家,荀攸是顶级的战术家,郭嘉则是顶级的心理学家,不仅能够猜到敌人的心思,甚至还算到了孙策之死,可谓真正的天生鬼才。
    沮授的能力跟荀彧一样,也是战略大师,包括奉迎天子这件事情上,沮授还比荀彧提前一年想到,劝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惜袁绍鼠目寸光不听劝而已。
    所以以他的战略眼光来看,如果不能拿徐和的人性弱点做文章,要想攻打徐和,唯一的办法就只能围困,而不能硬攻。
    这个人性弱点,自然是指徐和爱护百姓这件事情。
    但刘备仁义,不许陈暮这么弄。
    因此沮授实在猜不到陈暮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我猜不出来。”
    沮授苦笑道:“反正除了强攻以外,应该没什么别的办法了。”
    陈暮神秘一笑:“再等几天,你就知道了。”
    沮授耸耸肩,他倒想知道,陈暮到底想搞些什么鬼名堂。


第七十三章 投石问路
    兵临城下的第八日,投石车终于造好。
    一般来说,攻城器械是不会带着的,一架投石车重量达数百公斤,一架冲车达一吨,多带几件攻城器械,大军不知道能不能每日行军十里。
    所以古代打仗,一般是围城的时候,在僵持阶段就地取材,在城外砍伐树木,重新制造一批新的攻城器械。
    比如卢植围攻广宗,官渡之战的曹军,都是临时制造器械,而不是提前携带。
    陈暮与泰山学宫的士人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