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谋伐-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和兴奋的是又一桩预言被陈暮算到,如此一来,天子时日无多的预言,也被证实八九不离十。若是真如陈暮说的那样,那么党人复起之日,也不再久远,荀和怎么能不高兴。
    陈暮微微点了点头,向荀和示意了一下,便径直离开。
    一旁的袁绍注意到了这个小动作,对荀和道:“公舒先生,那是何人?”
    说起来陈暮虽然在天下名声大噪,但袁绍还没见过他本人。
    毕竟这年头也没照片和录像,想认识一个人,除了通过名气以外,就只能面对面地交流。
    荀和将眼中的激动情绪缓缓收敛起来,淡淡地道:“此人便是陈子归。”
    “就是那为父报仇的陈子归?”
    袁绍来了兴趣。
    荀和点点头:“此人有大才,我们千万不能得罪。”
    少府卿王章说道:“没想到这陈子归心胸还是很广阔,王子师如此得罪他,他居然也能容忍得下。”
    “这是我没想到的。”
    荀和很纳闷。
    以他对陈暮的了解,不说睚眦必报,但肯定不是什么好惹的主,居然会放过王允?
    “公舒?”
    王章不解道:“缘何没想到?”
    “啊。。。。。。”
    荀和吱吱唔唔道:“我是说。。。。。我没想到这陈子归如此心胸宽广。”
    一旁的李度点头说道:“陈子归真乃名士也。”
    袁绍这个时候当然没有割据之心,他现在只一门心思想着依附何进,加官晋爵,听说了陈暮的事情,不由心然向往道:“看来这陈子归,值得深交一番。”
    就在党人们聊事情的时候,陈暮这个时候也已经回到了外面大厅里。
    刚进门,一个声音洪亮的哭声就传来,震耳欲聋。
    “我师!呜呜呜呜呜。”
    就看到一个30多岁的魁梧文士,跪在地上,抱着杨赐的棺木痛哭流涕,十分悲伤。
    陈暮心道杨彪死了老爹都没那么伤心,这位演戏也太过了吧。
    于是问旁边杨家仆人道:“这是何人?”
    仆人答道:“菑丘令王朗。”


第四十三章 王朗
    王朗?
    陈暮看了眼灵堂上正哭得伤心的汉子,嘴角微微抽搐。
    你跟我说这身高八尺,身材魁梧的大汉是王朗?
    说好的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呢?
    不过这演技倒是当得起厚颜无耻的程度,表现得这么浮夸,外人见了谁不夸一句王朗尊师重道有孝心?
    当然,这都是陈暮的恶意揣测,人家王朗明明是真的在悲痛来着。
    陈暮缓缓步入厅堂,从侧面打量。
    就看到王朗年约三十上下,面容清矍,体态壮硕,长得也是相貌堂堂,十分威武。
    拜在杨赐的门下也有半年了,倒也知道自己的两个师兄,一个当然是汉灵帝刘宏,另外一个就是王朗。
    之前说过,当时候收徒弟,一种是入室弟子,一种是大课弟子。
    刘宏陈暮王朗三人,就属于杨赐的入室弟子。
    其他人包括杨赐在太学教书那段时间教的那帮太学生,都属于大课弟子的范畴,只能算普通门徒。
    据说王朗是年幼拜在杨赐门下,学习经书,所以后来当杨赐当了帝师,收了刘宏做学生之后,就再也没有收过其它徒弟。
    因此如果不算遍布天下的普通大课弟子以及太学生的话,陈暮真正的同门师兄弟,确实只有刘宏和王朗两人。
    而且经过多方验证,这个王朗的确就是后来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位王司徒。
    毕竟也没第二个字景兴的王朗了。
    虽然骂死王朗这事是《三国演义》的事情,历史上的王朗是老死的,但老版《三国演义》的形象实在是刻入陈暮dna里的印记。
    那皓首匹夫、苍髯老贼的模样,与眼前这彪形大汉简直是天壤之别。
    让陈暮有点怀疑自己看了假的《三国演义》。
    不过仔细想想,或许还是刻板印象害死人,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现实才是现实。
    东汉的文士并不是大家想的孱弱形象,那可是都是悍勇之辈,一言不合就拔剑砍人的主。
    王朗在会稽,是敢拍马舞刀大战太史慈孙策的人物,要是真像电视剧里那样孱弱,未免太假了些。
    更何况现在的王朗才三十三岁,而电视剧中的王朗已经七十有六,形象不统一也正常。
    想到这里,再看王朗现在的形象,也顺眼许多。
    只是这么一看,自己作为一个穿越过去的现代人,小鸡仔般的体型,属实没有牌面。
    文倒是可以下马安天下,武的话。。。。。。.
    陈暮自忖,就王朗这体型,估计能打他三个(自信点,把估计去掉,王朗战平太史慈,打你十个都没问题)。
    只是这也不能怪他。
    将心比心,现代人真穿越过去,没有经过多年的武力锻炼,一下就能舞刀弄枪当万人敌?
    汉朝人为什么这么凶悍?
    那是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就是这样。
    首先是服兵役,汉人成年男子必须要去战场当两年兵。
    其次是世道乱,外地环伺,内部不稳定,没有武力一点,根本不可能在这个兵匪多如蚁的时代活下来。
    反观现代人,就算日子过得再差,好歹是和平年代,吃穿不愁,生活很安逸。
    在没有经历过这样随时可能会被杀的乱世时代,现代人穿越过来,忽然上了战场,要你和敌人生死搏杀?
    那要是敢拔刀子腿不发软,都算是万里挑一的豪杰了,最少也得是个特种兵退役。
    所以陈暮弱鸡,是符合穿越理论知识的,没有任何问题。
    要是穿越过来后,立即天下无敌,那才叫离谱。
    “师兄。”
    陈暮快步走过去,扶着王朗,一脸悲恸道:“请节哀,师君在天有灵,也不愿看到你如何悲伤。”
    “?”
    王朗一头雾水地被陈暮搀扶起来,疑惑地看着他,又看向杨彪。
    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有个师弟呀。
    杨彪介绍道:“景兴,这是我父半年前新收的入室弟子,陈暮,字子归,父亲生前一直是子归在照顾。”
    “原来是小师弟。”
    王朗擦了擦眼泪,长叹一口气:“我不在师君身边,多亏你在一旁照料。”
    陈暮惭愧道:“可惜我在师君身边时日太短,虽然时常聆听他老人家的教诲,却未能像师兄一般得到师君的真传。”
    王朗叹道:“以后在经学上若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你来问我吧。不过,陈暮。。。。。。。。”
    他挠了挠着发扬的耳后根,总觉得这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过。
    “若是如此,以后就得麻烦师兄了。”
    陈暮平静回应。
    “字子归?”
    王朗忽然恍然道:“你是为父报仇那个。”
    陈暮本来想微笑回应,忽然又意识到现在是老师的葬礼上,便保持着平静,看向王朗微微点头。
    汉灵帝一张榜,自己天下闻名,昭然千秋。
    如今别说这些历史人物见多了,几百上千年后,自己就是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哪怕见到曹操刘备袁绍这样的三国君主级别人物,也十分淡然。
    因此他现在与王朗交谈,倒不是说来瞻仰饶舌天王,而是有另有目的。
    一来是作为师弟确实要和这个师兄沟通一下,二来是想问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
    根据珍贵史料记载,诸葛亮骂王朗的时候曾经说过,“你世居东海之滨”。
    这个东海之滨,就是徐州的东海国。
    自己要去青州,就必须要路过徐州,如果能叫上王朗一起同去,路上怎么说也有个伴。
    “师弟为父报仇,孝传千古,真乃孝勇之士也!”
    王朗竖起了大拇指。
    “师兄谬赞。”
    陈暮看到不远处十一岁的小杨修拿了一件素衣出来,便说道:“我们身为师君的入室学生,理当为师君披麻戴孝。”
    王朗接过素衣,眼睛红了起来,哀叹一声,将衣服穿上,点头道:“正当如此。”
    陈暮和王朗披麻戴孝,跟着杨家人一起当起了孝子。
    入室学生的地位相当于儿子,这一点上,如果你不这么做,在东汉反而是一种不孝顺的表现,因此没人会反对他们为自己的老师戴孝。
    不过当孝子确实累,每日要跪在灵前,答谢来往宾客,晚上还得守灵,一两天没法睡觉是常有的事情。
    杨赐去世后停了大半个月的灵,到十一月初,终于要下葬。
    汉灵帝遣左中郎将郭仪为使持节,中谒者陈遂、侍御史马助持节送柩,陈遵、桓典、兰台令史十人将羽林骑、钲车介士前后鼓吹。
    陈暮王朗与杨家族人护着灵柩回弘农,大约200公里的路程,后世两个小时,现在花了三天时间才到。
    好在东汉的防腐技术相当发达,马王堆汉墓女尸千年不腐就是证明,倒也无事。
    在一片悲伤的气氛当中,杨赐总算是安葬进了弘农杨家祖地。
    这段时间陈暮与王朗也相熟,师兄弟打得火热。
    杨赐葬礼结束后,陈暮也问了王朗打算,他说准备弃官回乡为师守孝。
    陈暮便邀请他一起走,王朗欣然答应。
    本来按照正常流程,陈暮也得守孝,一般是一年到三年,只是他确实没有办法,必须要去青州开始新的筹划,所以只能厚颜无耻地没有弃官,赶赴青州上任。
    中平二年十一月,陈暮与王朗再加上刘备派来接他的太史慈,三人与十多名护卫士兵一起上路,往青州而去。


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
    从司隶去青州有一条路其实很好走,那就是走水路。
    沿着黄河一路顺流而下,可以直达济南。
    只是为了照顾王朗,众人在济北国的临邑县下船,陈暮送王朗去肥成县。
    因为肥成县北面就是济南国,南面过了鲁国就是东海国,离青徐二州都非常接近,是中间地带。
    在去肥成县的路上,陈暮问王朗守孝之后,有什么打算。
    王朗叹气道:“当前并无什么打算。”
    “师兄不愿出仕了吗?”
    陈暮问。
    王朗出名虽全靠诸葛村夫,但实际上他也是当世名士,才华很高,将来名列三公,成为司徒,就证明了他不是庸才,不出仕就太可惜了点。
    “自桓帝以来,天下纷争不绝,又到如今天子继位,黄巾猖獗,各地盗匪无数,社稷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王朗感叹了一句:“我虽然很想出仕为朝廷效力,但无奈天下不宁,世道不靖,贪官污吏横行,狼心狗行之辈汹汹,我也只能离世避祸,先在家乡为师君守孝三年吧。”
    陈暮浑身一个激灵。
    糟糕。
    刻入dna里的记忆起反应了。
    他差点一句“住口,无耻老贼”就蹦了出去。
    好在反应过来,及时改口道:“师兄此言差矣,如今虽然世道不好,但也正需要我等正直之士匡扶天下。我此去青州,必然罢黜各地贪官污吏,还青州一个个朗朗乾坤。若师兄愿意来青州赴任,我就上奏朝廷,为师兄谋个官职,如此我们师兄弟共同治理地方,国安民乐,海晏河清,岂不美哉?”
    “这。。。。。。”
    王朗心中意动,犹豫片刻,还是摇摇头:“算了,我既已弃官,就应当先为师君守孝,若以后真到了那时,我必然来找师弟。”
    “那就一言为定。”
    陈暮笑着回应。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
    从临邑到肥成一路并不平坦,山地丘陵,荒山野岭无数。
    穿过平阴县,就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